分享

尚未远去的架子车时代

 LM0318 2013-02-03

尚未远去的架子车时代


梁义仁虽是槐树寨出生的人,但是自194716岁离家,很少回家乡,槐树寨的青少年大多不认识他。他是在刘邓大军南下挺进大别山途中于1947817日从槐树寨渡龙河时,没有告诉父母就自作主张参加解放军的。起初是跟随解放军,给解放军打杂,解放军渡过淮河在大别山区建立根据地后,他已经和解放军混得很熟,主动提出参加解放军,当时刘邓大军正需要补充兵员,经首长批准正式参加了解放军,因为才16岁,先开始当司号员,后首长知道他参军前曾读过两年私塾,有文化底子,就让他参加了宣传队,随部队转战南北,编快板、数快板为战士们鼓劲。全国解放后,他被送到学校深造两年,在学校加入共产党,回部队后担任营宣传干事,后转业到地方,担任河清县新华书店经理。担任新华书店经理后才有机会多次回槐树寨老家看望爹娘。他万万没想到在195928岁正是人生金色年华之时,自己却因说了几句实在话被划成了右派,31岁就被打回老家喝糊涂了,又回到了参加革命前的原点。他爹娘已经年近60岁,经过三年自然灾害竟然能活了下来,梁义仁认为这是幸运,理解了人生命运多舛也属正常现象,所以,他对这次下放没有怨言,情愿在父母身边进一片孝心,像家乡父老一样生活下去。他是个文化人,脑子非常聪明,他干了两场活后,认为槐树寨的生产工具仍然沿用的是原始工具,既费力气,生产效率也很低。为了改变生产工具的落后性,他用自己以前积攒的工资,于612日到县城花90多元买了一辆架子车下盘带了回来。

架子车下盘结构很简单,总共才有一个一米来长的一个铁轴(俗称大杠)、两只轮子。轮子是由外胎、内胎、轮圈、辐条、花骨朵、钢碗、钢滚珠、里挡、外挡等11种零件组成。用扳手把他们组装起来,把内胎安上气门芯,打足气,把轴杠往车架子下面的两个凹槽里一放,与车架连成一体,一辆转动灵活、能承载一吨的架子车就算制成了,使用起来既省力,又方便。

架子车的上架是仿照气轮马车的车架用硬木制成的。请来两名木匠,两天就可以完工。

架子车的载重量可达一吨,即可单人拉,也可在负重大的情况下,在旁边拴上一根绳子,附加一个人帮力。也可以在两个车把之间套上一头牲口作业。可以比太平车的生产效率提高510倍。

梁义仁用这辆架子车装满粪,一个人拉起架子车往地里送粪,拉起来既轻快又省力,而且转向灵活。拉太平车的妇女们由此受到启发,才意识到太平车运输,太耗时费力了。15个人拉2000斤的粪,加上两个磨车的人,一共17名劳动力,每人平均110斤,而梁义仁一人就轻松地能拉1000斤粪,功效提高近10倍。

梁义仁的这一辆架子车,给槐树寨生产工具的改革开了先河。

由于梁义仁的这辆架子车的示范作用,农户们把积攒多年卖猪羊的钱拿出来,钱不够的向亲戚转借,到县城买回了架子车。生产队也买回了10来辆架子车,生产队送粪、交粮、拉土,社员赶集赶会、买卖猪羊、转送病人、老人看戏、走亲戚都离不开它了。

有了架子车,妇女主任高香兰遗憾地抱怨说:“这种架子车如果早发明几年,大跃进时也不至于吃那么多苦,累坏那么多人了!”


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生产工具改革,在一年内就完成了,把沿用了几千年的红车子、太平车都淘汰掉了。

这种架子车从1962年下半年开始使用,它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架子车完全融入了人民的日常生活,1962年下半年,槐树寨的社员用架子车套上一头小毛驴,就可以从事短途运输副业,

梁义仁是槐树寨使用架子车的第一人。他用这辆架子车开始从事短途运输,他买了一头毛驴,在架子车厢里放上草料袋,在车把上挂着一个用铁皮制作的锅壳廊(一种直径约一尺的圆形铁皮圈成的承放饭锅的架子,留有烧柴火的门)和一只小锅,赶着毛驴架子车,往返于县城与县城之间,给人家拉货,赚取运费。遇到吃饭时间,就把锅壳廊取下来,把小铁锅往上面一放,就地拾点烧柴,点火做饭,一会功夫,热饭就做成了。他营运的收入每月可达500来元,竟然远远超过他当新华书店经理(行政正科级干部)时的工资。

我家也把娘和姐姐辛苦纺织赚的钱拿出来买了一辆架子车。给生产队干活时,生产队给架子车记一个男劳动力的工分。这等于给家中增加了一个男劳动力。


架子车除了运输以外,还有多种用途:

夏天,人们把他当作睡觉用的床,哪里凉快,就把架子车拉到哪里,把车把往大板凳上一放,使车架平衡,人就睡在车厢里过夜。

遇到爬高上低的活时,人们把车架当梯子使用。

生产队需要打绳、拧绠时,把架子车支起来,用车轮子作为打绳上劲的工具。

遇到抗旱时,人们把架子车架在井口,把车轮上的轮胎扒掉,把提水的绳子走在轮子钢圈槽里,架子车这时就成了汲水的辘轳。

在建房子的工地上,人们把架子车的轮胎扒掉,把架子车架在房子上,用架子车的轮圈作为定滑轮,把装砖头、水泥的筐子用绳子吊起来,绳子从轮圈凹槽里通过,人在下面向下拉绳子,一筐子建筑材料就升上去了。在这里,架子车就变成了起重机。


流动摊贩做生意的时候,把生着火的锅就放在架子车上,在架子车上炸油条作流动生意。

架子车还能组合使用,在1962年冬季,经常在路上可以看到从事长途运输的人,在放空车的途中,用后一辆架子车的车把架在前一辆架子车的车绑上,用绳子固定,头尾相接组成的架子车长龙,少则3辆,多则10来辆,由一个人拉第一辆车拖着整个车龙前进,其余人在架子车上用被子蒙着头睡大觉,到一定里程,换班拉车,换班睡觉,这样就把放空车的运输过程变成休息睡觉的机会。在农村从事生产劳动收工时,村民们往往也是采用这种办法休息。前面一辆车由一人拉着架子车,后面拉架子车的人上到前一辆架子车的车厢里,如此一辆搭一辆,形成一条车龙。

架子车还能作为体育器材使用。在农村不可能有练习举重的杠铃,就连哑铃也没有。农村的年轻人在农闲互相较力时,往往把架子车下盘作为锻炼比赛举重的工具。把架子车下盘从车架子下面取下来,用单手或双手抓举或挺举,用以锻炼臂力,比赛谁的力量大。因为有两个轮子作支撑,即使举重时失手,也不会造成伤害。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卖豆腐的人,以前都是用肩膀扛着一个简易方桌,桌面上摆着豆腐,这个简易方桌就叫做“豆腐架子”,扛着这个几十斤重的豆腐架子游乡叫卖:“打——豆腐啊!”人们听到叫卖声,端着一瓢黄豆来换豆腐。卖豆腐的人就把肩膀上的豆腐架子放下来,以架子当桌子,称量黄豆,切一块豆腐,作交换。完成买卖以后,再扛起豆腐架子继续游乡叫卖。所以民间有一句歇后语:“属卖豆腐的——大架”、“卖豆腐的扛戏台——大架”就是从这里缘起的。

有了架子车后,卖豆腐的人把放豆腐的黄板往架子车的车厢上一放,把架子车的前把下面安上两条可以折叠收放的腿,拉着架子车游乡卖豆腐,“打——豆腐啊”的叫卖声引来客户,卖豆腐的人就把前把下面的活动腿支起来,使车架平衡,架子车就成了做生意的桌子,用洋气的话说,就成了“交易平台”。把换豆腐的黄豆随手装入车厢里的麻袋里。做生意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