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贷长投基本概念短期借款用于长期用途,就叫“短贷长投”。
注意事项短贷长投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财务操作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能力持续创造良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否则,如果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下降,经营活动现金流匮乏,就会使企业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从而造成流动比率下降,偿债能力恶化,陷入难以自拔的财务困境。
短贷长投扼住“标王”的咽喉秦池酒厂是山东省临胞县的一家生产“秦池”白酒的企业。1995年;临胞县人口88.7万,人均收入1150元,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1995年厂长赴京参加第一届“标王”竞标,以6666万元的价格夺得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标王”后,引起大大出乎人们意料的轰动效应,秦池酒厂一夜成名,秦池白酒也身价倍增。中标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秦池就签订了销售合同4亿元;头两个月秦池销售收入就达2.18亿元,实现利税6800万元,相当于秦池酒厂建厂以来前55年的总和。至6月底,订货已排到了年底。1996年秦池酒厂的销售也由1995年只有7500万元一跃为9.5亿元。
1996年11月以3.2亿元人民币的“天价”,买下了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段广告,从而成为令人眩目的连任二届“标王”。 然而,好景不长,1998年便传出了秦池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出现大幅亏损的消息。
秦池一方面在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等长期性资产比例的同时,使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相应下降,由此降低了企业的流动能力和变观能力。
另一方面,巨额广告支出和固定资产上的投资所需资金要求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解决,按当时的银行政策,此类贷款往往为短期贷款,这就造成了银行的短期贷款被用于资金回收速度比较慢、周期较长的长期性资产上,由此使企业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在时间和数量上形成较大的不协调性,并因此而形成了“短贷长投”的资金缺口压力。
此时秦池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在流动资产相对不足从而使企业现金流动能力产生困难的同时,年内到期的巨额银行短期贷款又要求偿还,从而陷入了“到期债务要偿还而企业又无偿还能力”的财务困境。 沈明高: 2012.4.
"短贷长投"现象进一步恶化。去年以来,银行中长期占比明显下降,从原来的50-60%甚至更高,降至近期的20%左右。2010年,非金融企业新増中长期贷款4.2万亿,与固定资产投资中信贷资金4.5万亿基本相同。2011年,前者骤降至2.1万亿,而后者仍稳定在4.5万亿左右。两者之差或反应新増短贷长投的规模。?????
区别大了,刚好相反。一般来说你的支出需要和你的资本投入期限相匹配,否则可能出现现金流危机。
短贷长投”和“长贷短投”分别是短期资金用作长期投资,过于激进,增加了财务风险;长贷短投则是长期贷款用作短期投资,增加了财务成本,过于保守。这个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解,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说了。 民企融资环境不完善 企业普遍存在短贷长投现象营商环境反思之一 如何改变“短贷长投” 短贷长投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财务操作方式。但是谁逼着企业去冒这种风险?银行能否改变这种信贷制度? 文 │ 本刊记者 金少策 当民营企业的生存困境以“老板跑路”、“互保危机”等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时,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扶持接踵而至。正是在这些外界力量的强制干预下,众多民营企业增加了摆脱困境的可能。 然而,“短贷长投”的操作方式普遍被各企业运用,这成为引发企业倒闭的定时炸弹。 “短贷长投”是要害 “短贷长投”成实业维艰诱因,2008年前的信贷宽松政策让一些企业家们无限膨胀,他们背负着巨大的银行债务,狂奔在扩张之路上,循环性的短贷长投变成很多企业无奈下的共同选择。 所谓短贷长投,就是短期借款用于长期用途。西子联合董事刘吉瑞告诉《浙商》记者,当前包括浙江在内的企业,普遍存在“短贷长投”现象,特别是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时候,企业往往将从银行借来的流动资金借款投作固定资产使用。 近几年以来,银行中长期贷款占比明显下降,数据显示,2010年,非金融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4.2万亿元。与固定资产投资中信贷资金4.5万亿元基本相同。2011年,前者骤降至2.1万亿元,而后者仍稳定在4.5万亿元左右。今年以来,中长期贷款增长明显放缓。1至8月,全国新增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近3000亿元;占全部人民币新增贷款的20.7%,低于上年同期10.7个百分点。 温州银行杭州分行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浙商》记者,短期借款的基本特征是借款期限不超过1年(通常为1年),即企业需要在下一年度偿还本金。如果企业将这笔资金用作固定资产投资,而固定资产在1年内转化为现金的可能性非常低。这种情况下,企业要么违约、要么转贷,这一结果成为摆在银行信贷部门的一道选择题。 出于不能将贷款转化为坏账的考虑,银行在预期企业可逐渐消化这笔贷款的基础上往往会对这些贷款进行转贷。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中小型企业的“短贷长投”模式。 银行允许转贷,并不意味着“短贷长投”的风险已被消弭。 “在宏观经济状况好的时候,风险被掩盖;而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这种风险和隐患就容易暴露出来。”刘吉瑞说,“短贷长投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财务操作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能力持续创造良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否则,如果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下降,经营活动现金流匮乏,就会使企业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从而造成流动比率下降,偿债能力恶化,陷入难以自拔的财务困境。” 金融危机之后,许多企业不得不吞下“短贷长投”的苦果。 谁造成了“短贷长投”困局 著名经济学家沈明高(微博)一针见血地指出,造成很多民营企业“短命”的原因很多,既有外部的政治经济环境因素,也有民营自身的管理问题,但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是,目前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不够完善。 与欧美国家的融资体系构成相比,中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很大的短板,缺乏一个多层次、立体的、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中国企业融资的另外一大问题是期限结构不合理,尤其是银行借款和企业债券,基本上都以短期为主,而企业往往更多的需要是中长期融资。沈明高指出,中国短期的融资和长期投资需要的矛盾,如宏观经济发生波动的话,有可能导致银行的信用危机。 一位银行业内部人士对《浙商》记者说,就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整个金融系统往往会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对银行而言,由于中国银行(3.26,0.09,2.84%)业整体的风险管理能力比较弱,其放贷不得不过分依赖“第二还款来源”(即抵押物),而不是“第一还款来源”(即经营性现金流)。银行的这种过度注重“抵押物”的放贷思想,使得银行贷款功能“当铺化”。 对企业而言,银行对自身风险管理能力不自信所导致的银行贷款功能“当铺化”,又进一步恶化了民营企业融资的环境。要么被排除在银行融资体系之外,要么得到的只能是3个月至1年的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减少不仅是因为监管部门对银行日均存贷比流动性考核日趋严格,更是因为银行对经济前景担忧,主动选择风险更小的短期贷款。 这位银行界人士指出,中国当前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的不合理,又会倒逼企业不得不依赖这种银行贷款来“短贷长投”,将短期贷款用于长期资产的投资,这不但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也给银行坏账的发生埋下了导火索。 银行能否增加中长期贷款 对于今年货币政策会相对“宽松”的趋势,各家银行并无异议。但是,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信贷的投放仍有诸多制约因素,而75%的存贷比监管红线无疑就是其中之一。 平安证券(微博)2月份发布的研究报告称,在未来贷款增速受制于存贷比约束和中长期基建贷款受限的背景下,银行在信贷投放上将持续倾向于中小企业以及票据融资等短期产品,新增贷款短期化趋势将得到强化。 在当前的宏观和政策环境下,存贷比监管指标还适用吗? 目前,取消或放松这一指标的呼声四起。金融专家巴曙松(微博)认为,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淡化存贷比监管作为硬性考核指标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兴业银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微博)也称,要保持贷款持续稳定增长,完成信贷供需衔接,存贷比指标的调整必须立即跟进。 除了监管政策的改变,银行自身经营方式的改变也很重要。西子联合董事刘吉瑞说,如果银行能够改变中长期贷款偏少的现状,按照风险评估给予优质企业中长期贷款,那么,企业就不会再为资金周转焦虑,更好地去经营企业了。但这对银行的风险管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只是,大多数已经上市、追求漂亮财报的商业银行愿意去做吗? 有浙商建议,银行要切实落实国家关于2-3年期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的政策,给予企业更多的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相对稳定问题,这样的政策最好在修订版的《贷款通则》里有所体现;改“收了再贷”为“顺延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期限,最多延长为3年;适当增加循环流动资金贷款的投放;把工作的重心向监督贷款使用、监管借款人经营状况,完善信贷档案上转移;要加强银行、企业、中介机构三位一体的融资监督机制和信用体系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