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政钧企业文化十讲》

 中山张华 2013-02-04

《曹政钧企业文化十讲》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两个基本模式的讲稿

 

内容介绍

 

针对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的困惑和混乱现象,曹政钧计划开设一个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专题培训课程。该课程分10讲,共2天时间。学习的主要对象是企业家、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专业的企业文化工作者和具有一定企业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爱好者。该课程剖析比较了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两个最基本文化模式——学院派和战略派,或者说学院型和战略型,评析了它们的优点和缺点,以便帮助企业深入理解什么是企业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是什么,并根据企业自己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文化建设模式。

关于学院派的企业文化模式目前企业和社会都比较熟悉,因为学院派企业文化产生于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到今天已经有了很广泛的宣传和应运了。而刚刚诞生于21世纪的战略派企业文化模式,了解的人不是很多也不是很深入,所以在《曹政钧企业文化十讲》中,学院派的内容只有一讲,其他九讲的内容都是针对战略派企业文化模式展开的。

战略派企业文化模式无论在理论和操作方法上相对于学院派来说都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和飞跃,因为,二十一世纪的企业其发展环境比起二十世纪来说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当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和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战略联盟,二十一世纪企业竞争将更具有战略性;

2、在商品供过于求的条件下,买方掌握着市场交易的主动权,导致企业之间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企业从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并进入知本经济时代,这是二十一世纪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

3、哪里有竞争,哪里就表现为对智慧的渴求,智慧与竞争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显著特征,企业将活跃于充满智慧竞争的文化环境之中。

 因此,二十一世纪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满足这样的需要:1、企业文化必须体现企业的战略诉求;2、企业文化必须满足企业竞争力的需要;3、企业文化必须体现出企业的智慧特色;4、企业文化将构成企业的资源和资本,体现出二十一世纪知本经济的价值诉求。

诞生于二十一世纪的战略派企业文化模式,站在时代的前沿,前瞻了时代的特征,捕捉到时代的需要,在包容和超越学院派的基础上,形成了立足于中国企业发展需要的文化建设模式,充分体现了企业文化的战略价值、竞争力价值、知本经济价值和智慧特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战略派企业文化建设模式基本上是遵循这样的逻辑关系展开的,而在这种逻辑关系中,恰恰重点实现了这些价值诉求——

员工只有达到了对企业本质的认知,才能形成对企业价值观念的认同,才可能撇开狭隘的“小我”,站在企业“大我”的立场上认识和理解问题——而要认识企业和员工的这种价值本质,就必须提高员工的思考力水平;

当员工对企业的共同目标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之后,就会产生方法上的自觉、行为上的自律和组织上的服从;
   
员工有了思想和行为上的自觉和自律,就会产生创造力上的自由——没有自律的自由会导致团队混乱和系统内耗——只有在自由创造活动中,员工的潜能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企业的创造力也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员工在共同目标的导向作用下,思想自觉和行为自律会导致创造力上的自由,自由创造必然使企业充满创造活力,这种创造活力就是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所以,欲达到企业的凝聚力、竞争力、创造力、持续发展力,必先使员工的创造力得到自由发挥;欲达到员工创造力上的自由发挥,必先达到员工行为上的自律;欲达到员工行为上的自律,必先达到员工认识上的自觉;欲达到员工认识上的自觉,必先达到员工价值观念上的认同;欲达到员工价值观念上的认同,必先达到员工对企业目标的理解和认同,欲达到员工对企业目标的理解和认同,必先提高员工的文化知识和道德素质。欲提高员工的文化知识和道德素质,必先从培育员工的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速度、思想高度上开始。

 “认知—→理解—→认同—→自觉—→自律—→自由”是文化建设的六个基本环节,其中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形成了整体互动关系。由于曹政钧首先总结和论述了它们的逻辑关系,因此被称作曹政钧六格逻辑。战略派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运作模式上始终遵循这样的逻辑关系,并形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员工文化

指的是员工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素质,以及在这种专业知识和道德水平上不断提高的思考力、理解力、执行力。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没有员工文化就没有企业文化。而且企业精神也需要通过员工精神具体体现。员工文化建设的方法是:立足于企业发展和岗位需要,将员工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提高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使员工的思考力、理解力、执行力与企业发展和企业战略目标相适应。

第二阶段:企业文化整合

企业文化整合就是将分散的员工个体的文化力整合成团队文化力,形成企业共同的认知形式:统一的价值观念、统一的行为规范、统一的形象标识,进而产生企业的群体创造力。企业文化整合在方法上分形式上的整合和内容上的整合两个方面。形式上的整合主要是塑造企业核心理念、行为规范、形象标识,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CIS工程。内容上的整合方法是:(一)通过智慧碰撞和时空扫描,达到企业思考力的整合;(二)通过真理的相对性原理分析和实践逻辑,达到企业理解力的整合;(三)在思考力和理解力的基础上形成一体化运作,并以文化激励的方式,达到企业执行力的整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在目标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组织有效性上的有机统一。

第三阶段:文化对象化过程

表现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执行体系和执行过程。具体方法就是将企业的优势资源集中在最恰当的时机和最关键的环节上,通过目标分解,使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目标分阶段分步骤地实现。并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使员工的行为在与环境的互动作用中表现出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文化的对象化过程就是将企业文化建设规划融入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并将企业文化的精神优势转化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物质优势。

所以,战略派要求: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必须体现到员工的行为方式上。员工的行为方式取决于员工的价值观念;员工的价值观取决于员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员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取决于员工的知识、理解、思考和判断。知识、理解、思考、判断培育出了一个人的思考力,从而也造就了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要想使员工的行为具有企业文化,必先使员工的价值观念体现出企业文化;要想使员工的价值观念具有企业文化,必先使员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体现出企业文化;要想使员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企业文化,必先使员工的知识、理解、判断体现出企业文化。

以员工现有的业务知识为基础,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当员工学会了文化诊断学的十字口决,就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思维速度;当员工学会了存在根模式理论,就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思维广度;当员工学会了制衡理论,就知道如何加强自己的思维深度;当员工学会了价值思维方法论,就知道如何增长自己的思想高度。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科学的程序化设计和模式化设计,通过文化激励,赋予个人和团队信心、恒心、决心等价值观念和精神力量,这时,思考力就会转化为执行力,进而整合为团队创造力。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文化(团队文化)建设才能真正产生凝聚力、导向力、激励力、辐射力和自我约束力……

以上内容将在《曹政钧企业文化十讲》中详细介绍。以下是10讲的提纲。

 

1讲:企业文化建设的两种基本模式

      1、首先提三个问题:企业文化是什么?企业文化为什么?企业文化做什么?

2、当前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

3、从这些共性特征中产生了学院派企业文化模式

4、由此导致企业文化建设无法克服的三个困惑和相互指责

5、困惑产生的原因分析

6、战略派企业文化模式的诞生

 

2讲:学院派企业文化模式

1、 学院派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2、 思考:深深打上20世纪的生产型和管理科学特征的学院派企业文化是否适应21世纪企业发展的需要?

3、学院派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关键词: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伦理、企业形象、个性化

4、 学院派企业文化建设的运作方法:通过核心理念和企业愿景,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热情

5、 思考:仅仅靠一个好的理念,就可以促使一个人赴汤蹈火,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太幼稚了?

6、 学院派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运作:规范体系、形象体系、员工手册、举办活动

        7、学院派与企业文化诊断:文化调查等同于文化诊断

8、评析:学院派企业文化模式的6个优点和9个缺陷

9、议论:文化,当它以自在的方式存在的时候,它是生长在现实的土壤之上的,它是平凡的,也是质朴的,从而也活生生的充满着创造的活力。当文化从它生存的环境中被抽取出来,赋予它抽象的价值形式,获得了某种包装并得到社会的普遍追捧时,这时也常常是它失去创造活力的时候……

 

3讲:战略派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一)

1、 战略派企业文化产生的特殊文化背景

2、 二十一世纪企业发展对企业文化的特定需要

3、 战略派认为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企业的创造力

4、 战略派关于企业创造力结构的理论:五要素理论

5、 战略派关于企业创造力的运作机制:一体化理论

 

4讲:战略派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二)

1、战略派抓住了员工在企业文化中的根本性作用

       2、在战略派企业文化模式中,培养员工文化力的方法和思路是什么?

       3、把员工个体文化力整合为企业创造力是战略派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4、企业文化形式上的整合:融合学院派,并运用CIS工程

5、企业文化内容上的整合:曹政钧的六格逻辑

 

5讲:战略派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三)

1、企业文化诊断必须伴随企业文化建设的始终

       2、战略派企业文化诊断形成了完善的学科体系

       3、战略派企业文化诊断有两种基本方式:案例诊断法和系统诊断法

       4、战略派企业文化诊断在内容上分两个组成部分:员工文化诊断和企业文化诊断

       5、调查不等同于诊断——战略派企业文化的论证方法介绍

       6、企业文化美学表现方式的诊断

       7、战略派企业文化诊断功能与文化培育功能的有机统一

 

6讲:战略派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四)

1、没有理解到企业文化的矛盾性,实质上就没有进入企业文化的大门

       2、文化的一般矛盾性:解读x=m/y

       3、企业的根本动力不是理想化的价值理念,而在于企业现实的矛盾关系

       4、如何理解存在方式、认识方式、把握方式

       5、企业文化建设的运作矛盾:企业文化建设的权力障碍

 

7讲:战略派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五)

1、影响员工思想自觉、行为自律、工作主动的五个基本原因是什么?

       2、战略派如何解决以上五原因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困扰?

       3、企业战略犹如太阳,企业文化犹如月亮,如同离开了太阳的光辉月亮将失去它的光彩一样,企业文化不能离开企业战略单独存在

      4、战略派把员工思考力作为解决企业文化建设“落地难”的基本前提

       5、制约执行力的三大要素

       6、战略派如何提高企业和员工的执行力

       7、战略派如何将思考力转化为执行力

 

8讲:战略派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六)

1、满足行为自律的三个基本条件以及战略派的基本措施

       2、战略派如何运用矛盾的ABC融合法

3、战略派企业文化的三个贯通:真理一元化贯通、情理法贯通、理论与实践贯通

       4、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

       5、战略派用智慧曲线改善企业和员工的思维方式

 

9讲:战略派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七)

      1、如何区分企业经营、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三者之间的差别?

2、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5个显著差别

       3、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统一

       4、战略派关于企业的人治模式、法治模式、德治模式

 

10讲:战略派与学院派的比较

1、学院派企业文化模式与战略派企业文化模式的6个差别

       2、学院派企业文化建设流程图

       3、战略派企业文化建设流程图

4、议论:在文化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对文化的评价和选择不能仅仅凭借个人经验和权威者的声音,而应该是建立这样的一门科学,并使之具有学科的性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