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导购处理顾客异议的4大境界

 汕头能率 2013-02-04

导购处理顾客异议的4大境界

摘要: 异议的背后就是需求,一个异议就意味着有一次成交的机会。别忘了,每个异议处理后都要进行催单。
常说,挑剔的顾客才是买家。话虽这么说,但每个导购员又怕面对挑剔的顾客。
好战的人做不了好导购,但“不战”的导购在卖场几乎不存在,因为“不战”的顾客几乎不存在。那么导购该如何处理好战顾客的异议呢?
  
伐谋

谋,可以解读为预防异议的产生,但预防并非逃避。顾客异议处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让顾客将异议说出口。
曾遇到过一个“高手”,面对顾客能讲解一小时以上,且不停顿、不重复、不磕绊。问其缘故,答曰“我一停顿,顾客就可能会有问题问我,不给顾客说异议的机会。”然而有多少顾客能听这么久?顾客的异议烂在肚子里他就会购买?
在为某手机服务时,80%以上的导购反映一款手机开机速度慢,但有一个导购将该款手机卖得最好,问其怎么处理开机速度慢问题,她说:“目前还没遇到一个顾客反映开机速度慢的问题。” 
且看她的销售流程:
她拿出手机给顾客演示介绍时,直接卸下演示机的后盖,装上卡和电池,然后马上按开机键,接着把手机扣放在桌面上(这时手机屏扣在下面,顾客看不到开机过程),稍微停顿一下马上拿起后盖讲:“这个后盖不是普通的材质,这个是采用软胶后盖(左拧一下,右拧一下)……”反复两三次。讲完后盖上,拿起手机(这时开机已经完成),开始讲功能。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案例:
有款电动车的塑料件材质有所创新,采用了超薄的新材料,韧性强不容易碰烂,本来是优点,却让顾客产生过很多异议:“还说你们的车好,看看你们的这个塑料壳,薄溜溜的,偷工减料!”“说得好听,便宜没好货,你的车卖这么贵,这个壳还没人家一半厚!” 
当顾客将异议说出口再解释,已经陷入被动境地。
而高手总是能在顾客摸着那薄薄塑料板的时候就看出顾客所思所想,然后对症下药地说:“您眼光太好了,一眼就看上我们店里的最新款。您注意没,这个塑料件跟别的车都不一样,比别人的薄,这是聚乙烯韧性塑料,有韧劲,你摸摸,给人感觉软乎乎的,这是冬天,夏天更软。碰一下摔一下,有弹性不容易烂。原来的壳是生胶的,一指厚,掉地上啪一声两半。现在的都透亮,比原来薄多了,用几年了都不会烂,就是塑料的材质不一样。”

伐交

当顾客已将异议说出口,无论对错,均有策略回应或解释,令顾客释怀,这就是孙子兵法中伐交的境界。
请看一个处理较好的案例:
手机电池从800毫安到1500毫安都有,当顾客看到电池上标的电量小时,有些顾客就会产生异议。
顾客:“你这个电池电量太小了,不耐用吧?”
导购:“电量小?不小啊,够用两三天了。”
顾客说电量小,导购说电量不小,矛盾焦点都在电量上,针尖对麦芒并不能把顾客说服,更别谈打动让其购买。导购不经意间被顾客控制了思维,丧失了主导,然后举兵而战。
再看高手是怎么解决这个异议:
顾客:“你这个电池电量太小了,不耐用吧?”  
导购:“判断手机电池的好坏要看7个方面:生产日期、5字标示、电量、生产厂家、监制商、厚度、做工(按)。电量只是判断电池好坏的一个方面。您看,我们的电池是……”  顾客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异议,不武断告知顾客的认知是错的,而是引导,稀释异议。当顾客聚焦于手机电池时,一句“判断手机电池的好坏要看7个方面”就能控制顾客的思维,然后顺势化解。
不战,就是避免与顾客正面冲突,迂回化解异议。
  
伐兵

伐兵,是“慎战”思维的一种表现,无良策而兵锋相向,但依然期望伤亡最少,破坏值降到最低。顾客已经指向产品的不足,或已经竞争对手导购洗脑,就需要针对性地见招拆招。
【案例一】
一位年轻的女顾客来到位置靠前的两个品牌专柜,这两个国产手机主打“音乐手机”概念,导购强调了音乐手机概念,还引导她戴上耳机试听。女顾客还要再看看,来到了第三个国产品牌专柜,被洗脑的她张口就说:“现在手机都差不多,这款手机你拿出来,我听听放音乐的效果。”导购拿出手机,调出试机音乐并播放,但没让顾客戴耳机。
顾客听了个音乐开头,马上说:“刚才我在那边用耳机听,音质效果比你这个不用耳机好很多啊!” 
导购嘿嘿一笑说:“一般的手机你去他柜台他们马上给你塞上一副耳机,他们卖的不是手机,是耳机!而我们卖的是手机,手机本身的音质就很好。你再听,不用耳机,张学友的换气声就听得很清楚。”
【案例二】
有个中年女性顾客进店买手机,甚是挑剔,从屏幕到后盖,从材质到功能,从价格到售后,点点挑剔,处处为难,实在无可挑剔时问:“你这个手机的按键做工看着很一般,耐用吗?”  
导购很有经验,不慌不忙地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手机,迎着顾客挑衅的眼神说:“您看,我这款手机是花一千多买的,才用了一年就成这样了,按键上的字是印刷上去的!你再看一下这款手机的按键,都是水晶按键,终生不掉色、不褪色、不起皮!”
导购看似随手拿出的手机,其实是刻意准备,那个破手机是他屡战屡胜的利器。
  
攻城

攻城,下下策,被逼无奈而为之,只剩下这唯一的选择。
一旦攻城,就意味着这次销售的失败几率大增。对顾客异议的直接反驳,让顾客当场丢了面子,导购就会马上丢了这个顾客。
两家电动车专卖店紧邻,第一家的电动车主推防穿刺轮胎,并现场骑着电动车压过钉板,演示给顾客看。但第二家店的车胎没这个卖点。
有个顾客看了第一家的演示后到了第二家店,很自然就问导购:“你这个车能过钉板吗?”
导购把眼一瞪:“你是买电动车还是买车胎?正新朝阳车胎都是最好的,一个三四十块钱,一辆车可是两千多块钱!你要是觉得一个车胎不结实我给你装两个!轮胎值几个钱!”
导购很强势,把顾客驳得哑口无言,顾客脸上红红的,二话不说扭头就又去了第一家店。
导购说的是有道理,但反击太过生猛,在贬斥顾客的愚昧,把顾客的“面子”踩在脚下后,有修养的顾客将无言离去,涵养有限的顾客会恶语相向。
顾客都是送钱来的,要给足面子,攻城第一个攻破的就是顾客的脸面,顾客的面子没了,生意也就没了。
攻城,在终端销售中还是不用,除非你攻破一块城墙,还能马上补上,就如同下个案例:
顾客拿着手机试拍照效果,拍完后一看很不满意:“拍照不怎么清晰啊!像素这么低!”  
导购员先声夺人肯定自己的相质:“你看,这像素还不清晰?这多清晰啊!”然后不给顾客说话的机会,马上说:“你看,我们的照片还可以放大和缩小。”接着马上动手演示。
这个导购很聪明,估计是条件反射性地硬性回击顾客,后来及时发现了自己的攻城行为,马上把话题引入到照片编辑功能,才较为圆滑地处理了顾客异议。
攻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还是不用为妙。
异议的背后就是需求,一个异议就意味着有一次成交的机会。别忘了,每个异议处理后都要进行催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