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有贵贱之分,蔬菜也是如此。 人的本事大小不一,所得的薪俸也是不一样的。这薪俸就是人的价值。据报载,国内某大保险公司的董事长年薪已高达两千多万,那些在建筑工地的民工呢,年薪最高的也不过是两三万而已。 在菜市场走一遭,几十种蔬菜,其价格的差异,也和人的身价差不多,那些精细的菜,每500克都是在五六元之间,价格最低的只有大白菜一种。 在诸多蔬菜里,给我印象最好的当数大白菜。尽管这么多年来,蔬菜的价格一路攀升,白菜的价格也跟着实现“厘”的突破,几年间涨了若干倍,但是它在众多蔬菜里,价格依然是最低的。平时,人们在形容什么东西便宜时,都会这样形容——“像大白菜一样稀烂贱!” 白菜贱,可能缘于它的产量高,易种植,好贮存,所以价格始终居于所有蔬菜之末。由于大白菜太平常了,太多了,让很多人忽略了它的营养价值。报纸的综合性副刊经常会介绍一些蔬菜的营养价值,但是我很少见到关于白菜的介绍。因此,白菜究竟有什么营养价值,到现在我也不清楚。 白菜就像我们普罗大众一样,因为普通,所以得不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和应有的重视。古往今来,有多少吟咏植物的诗文,说是浩如烟海也不过分,但在我的记忆里,似乎是没有与白菜有关的。这样说,好像有点儿绝对。或许有,只是我没机会见到罢了。 有一句老话,听起来还算公道:“百菜不如白菜,诸肉不如猪肉”。这是我知道的唯一对白菜的最高评价。 白菜就像有亲和力的人一样,虽然普通,但丝毫不矫情,它可以与任何蔬菜搭配,既无相克之说,也坏不了味道。我不精通厨艺,但也经常做饭,在我的记忆里,似乎没有什么菜不能与白菜合作的。 白菜如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一般,登不了大雅之堂。你走遍街头的大小宾馆饭店,在琳琅满目的餐桌上,几乎难觅白菜的身影。我说几乎,是不想把话说绝对了,比如经过腌制的白菜,也就酸菜,偶尔还会有机会出现在这些地方的餐桌上。另外,在江南极负盛名的“霉菜扣肉”中的霉菜,也叫梅菜,是周恩来生前非常喜欢的一道菜。杭州西湖畔有一家“楼外楼”饭店,就以“西湖醋鱼”和“霉菜扣肉”闻名天下,周总理每次到杭州,都要去“楼外楼”吃“霉菜扣肉”……后来我查了资料,得知这个霉菜是江南人用干白菜和雪里蕻腌制而成的。 我们这一代,有太多关于白菜的记忆。我们北方人,自从降生到人世,便和白菜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能不离不弃,长久与我们在饭桌上相伴的只有白菜了,尽管是清汤寡水,但也能让你的嗓子比较顺溜地把粗糙的苞米面饼子咽下去。后来,我在书上经常看到“菜色”这个词,是形容人营养不良的样子,从而武断地认为,这个“菜”肯定指的是白菜。 我记得,挨饿那年,在很长一段时间,我曾经同小伙伴一起提着布口袋去郊外野地拾干白菜叶子,拿回家后,母亲将这些在地里掩埋了一冬的干白菜洗净,像剁鸡食一般剁碎,然后掺进苞米面里,蒸成窝窝头。 买秋菜,这是一个已经被淡忘的字眼。我相信现在四十岁以上的人,对这三个字肯定不会陌生的。 说起买秋菜,会勾起很多人的回忆。当年,我最害怕每年买秋菜的时节,自我上小学时起,就迫不得已地参与到买秋菜的行列,轮换父母排队买秋菜,就是夜里也睡不安生,生怕被母亲唤醒去替换正在排队的父亲。 所谓买秋菜,实际就是买大白菜。每年秋季,家家户户都把买秋菜看成是头等大事,因为秋菜贮藏这件事是否做得好,决定一家老小整个冬天有无足够的菜可吃。因为买秋菜有时间限制,如果时间拖延,天气马上就会变冷,大地的白菜就会上冻。在短短的十几天内,全城的老百姓都着急把白菜弄到家,这是极其壮观的场面。有些大企业,为了让职工买到秋菜,甚至给职工放什么“秋菜假”,地方政府的长官在此期间,也放下其他工作,全力以赴指挥秋菜的运输和供应,并征用许多大单位的汽车,将菜地的白菜争分夺秒地运出来。 秋菜是按人头定量供应的,通常每户都得买上七八百斤,如果人口多,买个上千斤也是寻常事。秋菜也包括土豆,只是供应量要比白菜少许多。一想起买秋菜的岁月,我就非常感念大白菜这个可亲可爱的植物,如果没有它,老百姓怎么去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冬天呢!我非常体谅我的母亲,当年她老人家做菜,天天除了白菜就是土豆,想换个花样也难,真是难为她老人家了。 历尽辛苦,总算把白菜弄到家了,于是母亲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晾晒白菜,接下来还有腌制酸菜等一系列事情要做。我和弟弟也不能闲着,在父亲的带领和指导下开始挖菜窖了。那时节,土地远不像现在这样金贵,到处都搞房地产开发,把城市弄得像个大工地似的。因此,每户人家在住处附近很容易找到一小块空地挖菜窖。菜窖挖完了,又是全家齐上阵,拾掇秋菜,将一些脱落的菜帮菜叶清理掉,留下部分腌酸菜的,其余全放进菜窖,一层层码好,为了通风,每层菜之间还要放上几根玉米秸。菜下窖了,整个秋菜工程才算告竣。 那些清理下来的菜帮菜叶,也是扔不得的。母亲挑出好一些的,给我们包玉米面菜团子吃,还挑出嫩一些的菜帮菜叶,洗净切好,配上胡萝卜,撒上一把大粒盐,腌成咸菜,现腌现吃,很是清爽可口,有一种蔬菜的天然味道。 我总觉得,白菜是咱们老百姓的菜,至于它与平民相伴多少年了,我无从考证,我只知道如果没有它,穷人的日子肯定是过不下去的…… 你见过白菜花吗?估计你不一定见过。 冬天来了,天地间没了绿色,整个世界灰蒙蒙的一片。 小时候,每到冬天,大约在春节期间,似乎想是为灰色的冬天增添一抹光亮的颜色,母亲都会选取一个白菜根,洗干净,放在一只碗里,倒上清水,然后放在窗台上。母亲说,用不多久,这白菜根就会开花的。 我们每天放学回来,放下身上的书包,先去看看白菜根开没开花。 在不知不觉的期盼中,那个白菜根发芽了,生出嫩绿的茎,又过了不长时间,终于开花了。 那花委实很小,也不好看,每朵还不及高粱米粒大。凑近细看,居然也有花瓣,有花蕊。花虽小,但是很多,一簇簇的,每簇都有几十朵,密密匝匝,星星点点,那颜色格外地鲜艳,嫩黄嫩黄的,让人一看挺喜庆的。这十分不起眼的白菜花,为寒冷漫长的冬日平添一点儿春意…… 附记:这篇算是随笔的文字,是我在2008年写的,距离现在差不多有五个春秋了。这五年,应该是物价增长幅度比较大的五年,尤其是房价,更是比赛似的往上涨,年轻人慨叹买不起房的抱怨声应该是在这几年出现的。 令我瞠目的是,曾经被我贬斥为最便宜的蔬菜,赞美为老百姓的菜,竟然摘掉了戴了几十年的“便宜”帽子,价格扶摇直上,已经与那些精细的蔬菜比肩了。前几天,我在超市,买了一颗比巴掌大不许多的白菜,重量不到1000克,竟然花了四元九毛多钱。于是我想到,我的这篇讴歌大白菜的文字,应该算是一篇美好的回忆了。 看来,像“大白菜一样稀烂贱”这句俗语,也该尘封在历史的垃圾箱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