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 喉 瘤
[概述] 概念 发生于咽部的乳头状瘤或息肉,称为咽瘤。发生于喉部及喉咽部的乳头状瘤 或息肉,称为喉瘤。咽喉瘤以咽异物感,或声音嘶哑,甚至失音为主要症状,肿瘤较大 者.可出现喘鸣及呼吸困难。咽瘤与喉瘤在发病部位、临床症状等方面均有不同,但两 者在病因病机、辨证治疗方面大致相同,故合在本节论述。 咽瘤以男性中年人较多,多发生于悬雍垂的根部、软腭缘、腭弓或扁桃体表面。喉 瘤,若为乳头状瘤.10岁以下儿童较多见,且为多发性,易于复发。成人患者则易于发 生癌变。若为息肉,则好发于声带游离缘前1/3与中1/3交界处。 [病因病机] 一、肺经部热,痰浊凝聚 由于肺经素有痰热,若过食炙博煎炒,肺经受热,或多 语,怒中高喊,诵读太急,而致肺阴耗伤。痰热交蒸,痰浊久滞经络而成肿块。 二、肝气郁结.气滞血瘀 由于七情所伤,以致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机阻滞不 畅,久则气滞血瘀,渐成肿块。 [临床诊断] 、 症状:咽瘤多数病人无症状,只有咽部检查时偶然发现,少数可有咽痒,咽梗阻感. 微咳等症状。喉瘤早期出现咽喉部梗阻感,声音嘶哑,讲话费力。肿瘤逐渐增大,可致 失音,咳嗽频频,呼吸困难,甚则窒息死亡。 检查:咽瘤喉关或喉核处,可见黄豆大或蚕豆大的肿瘤,形如桑椹,呈淡红色,质 稍硬。喉瘤乳头状瘤单个多发于声带,多个瘤可散发于喉门的周围,瘤色淡红,呈桑椹 样,或有蒂。喉息肉,于声带游离缘前1/3与中1/3交界处可见到表面光滑,呈半透明、灰 白色或淡红色带蒂新生物。 咽瘤与喉瘤应取活体组织作病理检查,以作确诊。 鉴别诊断:咽喉瘤应与咽喉菌相鉴别(详见。咽喉菌。). . [辨证论治] 一、辨证 (一)肺经郁热,痰浊凝聚 证候:症见咽痒,咽喉梗梗不利,或声音嘶哑,讲话费力,甚则气喘痰鸣。咽部或 喉部肿瘤呈桑椹样, 色红或淡红。舌质稍红,苔白或微黄.脉弦滑或弦缓。 病机分析:因肺经郁热,或肺阴耗伤,虚热内生,痰热交蒸于内.痰湿阻滞经脉, 久则结聚成肿块,故咽部或喉部见桑椹样肿物。若肺热较盛,则肿块色红,若痰湿壅滞, 则肿块色淡红。肿块阻于咽喉部,则致咽喉不适,梗梗不利。若肿块阻塞于声门,贝.I声 音嘶哑,甚则气喘痰鸣。肺受热灼,肺气不宣,则咳嗽痰稠。舌质红,苔白或微黄,脉 弦滑或弦缓,均为肺热痰浊之证。 (二)肝气郁结,气滞血瘀 证候:‘症见咽喉梗梗不利,声音嘶哑,甚则失声,气喘痰鸣,咽部或喉部肿物色暗 红。患者或见口苦口干,胸闷不舒,舌质红或暗红,舌边或有瘀点,苔微黄,脉弦或弦 滑数。 病机分析:因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气滞血瘀, 日久瘀阻于咽喉而成肿块。故咽部 或喉部见肿物,色暗红。肿块、痰瘀交阻于咽喉,故咽喉梗梗不利,声嘶或失声,甚则 痰鸣气喘。肝气郁结,久郁化火,火热上灼厂则口干口苦。肝郁气机不畅,故胸闷不舒。 肝火上炎,瘀热交蒸,故舌质红,苔微黄,脉弦或弦滑数。舌质暗红,舌边或有瘀点, 为气滞血瘀之证. 二、治疗 (一)内治法 1.肺经郁热,痰浊凝聚 治则:清热疏肺,除痰散结。 方药:清咽双和饮。方中桔梗、银花清热解毒利咽喉;荆芥、前胡、葛根清肺热, 疏利肺气;玄参、贝母化痰利咽散结聚;归尾、赤芍,赤茯苓、牡丹皮、生地黄则凉血, 活血散瘀。全方共合有清肺热,疏肺气,活血化瘀.除痰散结的作用。若咳嗽痰黄稠者, 可选加蒌仁、冬瓜仁等除痰散结的药物。亦可选用益气清金汤。方中贝母、陈皮、桔梗 宣肺祛痰散结聚;薄荷、紫苏、牛蒡子疏解风邪,利咽散结;栀子、黄芩清肺泻热;人 参、茯苓、甘草补益肺气。本方除有清肺泻热,除痰散结的作用外,还有益气之功,对 体虚肺热痰盛者尤为适用。 、 2.肝气郁结、气滞血瘀 治则:疏肝解郁,化瘀散结。 ’ .方药:柴胡栀子散。方中柴胡、芍药疏肝解郁;栀子、牛蒡子清热泻火利咽喉;丹 皮、当归、川芎活血化瘀;茯苓、甘草调和脾胃。全方共合有疏肝解郁,活血祛瘀的作 用。临床可配加桃仁、红花、泽兰、刘寄奴、五灵脂等活血祛瘀的药物.并宜配合青皮、 香附、郁金、木香等行气药同用。亦可选用会厌逐瘀汤、丹栀逍遥散等方加减运用. (二)外治法 1.可用麝香散或碧玉散吹于患处,或用鸦胆子油点于患处, 以促进肿瘤的消失. 2。可行手术摘除 ‘ 、 (三)民间疗法 1。夏枯草15克、郁金9克,煎水代茶饮。有清肝散结的作用。 2。泽兰炖水鱼 泽兰10克,纳入水鱼腹内(甲与肉同用),加清水适量,放瓦盅内 隔水炖热,加少许米酒服食。泽兰有活血祛瘀的作用,水鱼(即鳖)有滋阴养血,软坚 散结的作用。 、 {转归及预后] 咽瘤,预后良好+但可复发.喉瘤,儿童患者极易复发,较难达到根治,若蔓延及 气管,阻塞气道,可造成严重的喉阻塞。成人患者则有发生癌变的可能。 (预防及护理] 1.患有咽喉瘤者,应及早彻底治疗。成人的喉乳头状瘸应密切注意,特别是多发性 患者或屡次复发者.必须反复进行切片检查,以免贻误。 . ’ 2.注意饮食有节,少食或忌食煎炒炙博,忌烟酒。平时可配合进食清凉饮料。 3.注意避免发音过度,减少讲话。 ‘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44..咽喉病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