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宝桢遗事

 邹超亚 2013-02-05

丁宝桢遗事

宝桢故里,织金牛场。

幼喜读书,何须悬樑。

志破万卷,不难书郎。

兼爱习武,韬略胸藏。

乡试中举。初露锋芒。

后中进士,官场启航。

母逝返乡,丁忧愁腸。

隆喜攻遵,战火似狼。

丁募乡勇,协防贵阳。

初建战功,岳州驻防。

迫陈北去,捻军仑黄。

军功显赫,国家栋梁

山东巡府,政绩昭彰。

治理黄河,不帕浪狂。

沉船堵口,太平一方。

增设炮台,强我海疆。

兴办造局,发展工商。

尚志书院,新学导倡。

助马刋书,巨著辉煌。

敢违慈西,法制声张。

殺小安子,胆略非常。

治鲁十载,百姓颂扬。

改督四川,反腐割疮。

大小贪官,迅即遭央。

体察民情,提倡农桑。

都江大堰,日久廢荒。

坝损渠塞,何以种粮?

两年根治,旧貌重光。

十六州县,喜气洋洋。

整顿盐务,官运立章。

疏通河道,码头繁忙。

川盐入黔,惠及家乡。

二王庙侧,丁祠永芳。

为官清廉,袋无钱装。

厨师薪金,欠付凄凉。

死于任所,旧债难偿。

两袖清风,闻者淚汪。

英魂远去,渐渐淡忘,

公保鸡丁,桌上飘香。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注:1咸丰四年(1854)丁宝桢母亲病逝,请假回家丁忧。正值这时,贵州遵义苗族杨隆喜起义围攻遵义,传闻将至平远。丁宝桢斥家财招募八百乡勇,战始不利,继获大胜。

2咸丰四年(1860)升任岳州知府。抵岳州往所,率团守,迫太平军陈玉成部转去长江以北。

3,次年由于山东捻军势起,丁宝桢调任长沙知府伏击捻军。由于多次击败东捻军,西捻军,军功显赫,调任山东巡抚,以功赏头品顶戴,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衔。成为大清朝重臣之一。

41869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创办尚志书院,就学者除学习儒学外,还学习天文、地理、算术。该堂曾刊刻的书籍,称尚志堂版,在国内享有盛誉。至今,在趵突泉公园,尚志堂建筑仍存。同期,丁宝桢还创办了近代山东最早的官书局——山东书局。该局最著名的刻本《十三经读本》则是由丁宝桢亲自参与校勘的。
清末济南学者马国翰生前曾编辑完成《玉函山房辑佚书》,该书辑佚书594种,为辑书史上的空前巨著。但因马国翰去世未能刊行。在丁宝桢协助下,整理后分订一百册印刷行世。为后世学术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5同治十年(1871年)黄河又在郓城侯家林决口,淹了鲁西南和苏北各县,至冬尚未堵塞。丁宝桢即筹拨省款,独自挑起这个责任。他亲自带病督工,忽有一艘运料的大船被冲到决口处卡住,丁宝桢即挥令木石柳筐俱下,将船压住,合龙成功。万众欢呼,大工告成。这次全工程仅用了白银32万两,为清朝河工用费最少的一次。

6,同治八年(1869),丁宝桢在山东巡抚内斩杀出京招遥远去广东的慈禧宠信太监安德海,一时传闻全世界,天下交口称颂,=

7,丁宝桢任总督于四川后,对都江堰及其分水鱼嘴、人字堤的年久失修、灌溉渠严重淤塞深感不安,于光绪二年(1876)二月亲率官民整修都江堰,将卵石竹笼结构改为条石砌筑,疏通河渠。丁宝桢躬冒霜雪,沿河督率,计修渠70余里,砌堤1.2万余丈,分水鱼嘴3处,使川西平原再度成为水旱无忧之地。百姓为纪念这位治水大员的功绩,曾在都江堰堤上建有丁公祠。现今修复的二郎庙亦塑有丁公文诚像。

8, 整治盐务。向朝廷请准废除旧有盐制,实行官运商销,于泸州设官运总局统筹运销;在盐井设厂局分运各岸,岸设岸局分销私商,将引课、税厘销纳于成本之中。为解决贵州用盐,在川设立(叙)永岸、綦(江)岸、清(陵)岸,在黔设立仁(怀)岸。自此川盐畅通贵州,百姓感戴其惠,而贪官、奸商则受到严厉的制约,无暴利可图。整治盐务一年之后,四川财政收入增加了百余万两白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