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学中医书馆 2013-02-06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概述)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与免疫有关的出血性疾病,故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其特点是循环血中血小板减少,骨髓中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出现多部位多脏器的自发性出血,大部分患者查到增多的血小板抗体或补体C3。
  本病有急性型、慢性型与反复型三种类型,在小儿中以急性型多见,约占80%,大多能在半年内痊愈.约有10%-20%转为慢性型及反复发作型。慢性型大约需要3年时间才能恢复.发病年龄以2—8岁最为常见,9岁以后很少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每年以春季的发病率为最高,约占全年的三分之一左右,其预后较成人为好。主要死亡原因是颅内出血。可在疾病早期4周内出现。此外,感染和外伤引起的大出血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
  由于本病的主要症状是皮肤、粘膜出现瘀点瘀斑,常伴有鼻衄、齿衄等,故属于中医学中的血证范畴,与虚劳、肌衄、葡萄疫、鼻衄等病证相近.
  中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总有效率约8l。7%,其特点是见效较慢,但副作用远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细胞毒类药物为小。起效时往往先出现自觉症状改善,自发性出血现象好转,继而血小板计数逐渐上升,疗效较为巩固,反复较少。疗程一般需要2个月到半年,难治病例需长期调治。如遇大出血危重病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
  (病因病理)
  一、病因
  1。外感因素 外感风热燥火疫毒等不正之气,内扰营血,灼伤血络,使血液渗出于血脉之外,留著于肌肤之间而出现紫癜。
  2.内伤因素 由于饮食、疲倦等因素导致脏腑气血虚损,尤以脾肾虚损为要,使气不摄血,脾不统血,精血不足,阴虚火旺,阴阳失衡。阳络伤则血外溢而见肌衄、鼻衄、齿衄;阴络伤则血内溢而见便血、尿血。
  二、病理 .
  1.风热伤络 外感四时不正之气,尤以风热邪毒入侵,酿成热毒,郁于皮肤,血络受损,血液外溢而形成紫癜。
  2.血热妄行 不论外感之热毒或内生之郁热,均可使血脉受到火热薰灼,热迫血行,血从肌肤腠理溢出脉外,少则成点,多则成片,瘀积于肌肤之间而成紫癜。
  3。气不摄血 脏腑内伤,脾气亏虚,正气不足,不能统血摄血,血液散漫,外溢肌肤形成紫癜。若久病不愈,反复出血,血出既多,气亦随血而损,以致气血两虚。气虚则不能摄血,脾虚则不能统血,血失统摄,溢于肌肤而成紫癜。
  4.虚火灼络 反复大量出血之后,阴血耗损,肾阴不足,精血匮乏,虚火内生;或久服温热之剂,脏腑阴阳乖张,阴不能抑阳,均可导致虚火灼络、血脉受损而成紫癜。
  5.脾肾阳虚 病情迁延,气随血损,阳气日耗,虚寒之象显露,精血难以化生,血脉失去温煦,血液溢于络外。
  现代研究认为本病的前驱病多为病毒、细菌感染。由于免疫因素的作用,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寿命缩短,血小板数量减少,质也发生变化;加上巨核细胞发育障碍和毛细血管脆性增加,从而引起各种临床症状。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
  1986年10月,在杭州召开的全国小儿血液病专题座谈会上,拟订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标准如下。
  1.诊断依据
  (1)皮肤粘膜出血,多为出血点、瘀斑、鼻衄等。
  (2)血小板<loO×10。/L。
  (3)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幼稚型及(或)成熟未释放型巨核细胞比例增加.严重或长期出血可表现失血性贫血的血象和骨髓象。

  (4)排除其它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
  有条件的单位可做:血小板抗体(PA IgG,M、A)、免疫复合物检查、血小板寿命及血小板转换率。对出血程度重于血小板减低程度者,可做血小板功能检查。
  2。临床分型
  急性型:病程≤6个月。
  慢性型:病程2>6个月。
  反复型:疾病恢复正常(出血消失,血小板>100×10,/工.),停药2个月后复发者.
  3。病情分度
  轻度:血小板>50×10。/I.,一般无出血,仅外伤后易发生出血或于手术后出血过多。
  中度:血小板≤50×109/I.而>25×10’/L,皮肤粘膜出现出血点,或外伤处瘀斑、血肿和伤口出血延长,但无广泛出血。
  重度(具备下列一项即可):
  (1)血小板<25×10。/L而>10×10。儿,皮肤粘膜广泛出血点,瘀斑或多发血肿。
  (2)消化道、泌尿道或生殖道暴发出血,或发生血肿压迫症状.
  (3)视网膜或咽后壁出血。
  (4)外伤处出血不止,经一般治疗无效。
  极重度(具备下列一项即可):
  (1)血小板(10×109/L或几乎查不到,皮肤粘膜广泛出血、血肿及出血不止。
  (2)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包括颅内出血)。
  二、鉴别诊断
  1.过敏性紫癜 皮肤紫癜多见于四肢,尤以下肢伸侧面多见,呈对称分布,形态多为点状出血,高出皮肤,伴荨麻疹样反应,常兼见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尿血.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血块收缩均属正常。
  2,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多见于急性感染(如败血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麻疹、上呼吸道炎、粟粒型肺结核、疟疾等)。因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多而致血小板减少,出现紫癜.
  3.脾功能亢进 脾脏明显肿大,贫血,白细胞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血小板形成正常。
  4.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均可导致血小板减少,但各有血象和骨髓象特点。
  (辨证论治)
  一、证候辨别
  1.辨别虚实 一般急性型多邪毒伤络,血热妄行之实证;慢性型多气阴两虚,血失生化统摄之虚证。实证者发病较急,病程常少于6个月,1—3周前常有外感病史,紫癜色紫红暗瘀,出血部位以上半身为主,常伴有鼻衄、齿衄,口腔及舌上出血,出血量较多,贫血较轻,常伴有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虚证发病缓慢,病程常超过6个月,一般无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紫癜颜色淡红;分布以下肢为主,一般不出现口腔及舌粘膜血泡,出血量较少,贫血较重,常不发热,或有低热;舌淡红或舌尖红,苔薄或花剥,或有瘀点瘀斑,脉象细数或弱。
  2。辨轻重 一般急性型较轻,慢性型较重;先见风热表证后有紫癜者较轻,未见风热表证而反复发作者较重;出血量少者轻,出血量大者重.
  3。辨标本 急性者以邪毒为本,脏腑为标,邪毒廓清,脏腑可安;慢性者以脏腑为本,血瘀为标,脏腑气血安宁,瘀祛方能生新。
  二、治疗原则
  l。止血是治疗本病的重要环节,虽是治标之策,然也是稳定病情必不可少的一步。为达到止血的目的,实热者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虚损者宜补气摄血,滋阴凉血。
  2.增加血小板数量与延长血小板寿命是治疗之根本。急性型重在廓清邪毒,使血络安宁,慢性型又需补益脾肾,使血有所生,髓有所化,精血旺盛,方可使血小板的数量增加,质量提高。
  3.活血化瘀是治疗过程中的圆机活法。血液一旦离经即成瘀血。瘀热互结,又势必加重出血。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出血不止,故活血化瘀也不可偏颇。由于化瘀较易伤正,故不宜太过。实验证明,活血化瘀药物有抗变态反应及抑制抗体形成的作用,通过调整免疫功能及抗炎等作用,进而消除外源性的致病因素,并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阻断疾病的发展。临床观察也证实活血化瘀药物能使ITP患者血小板增多,降低血小板抗体(PAIgG),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故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加三七、丹参、丹皮、紫草、赤芍、川芎、鸡血藤、云南白药等活血而不伤正的药味,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三、分证论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 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1.风热伤络   

  证候表现 多见于婴幼儿,每在春季发病,,先有寒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红,全身酸痛,食欲不振等病史,后见针尖大小的皮内或皮下瘀点,或大片瘀斑,分布不均,以四肢较多,常伴有鼻衄、齿衄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辨证要点 本证多见于急性期或慢性型急性发作,先有风热表证,后见皮肤紫癜,或表证与紫癜并见。 ,
  治法主方 祛风清热,凉血安络。银翘散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荆芥、板蓝根、紫草、蝉蜕、茜草、生地、丹皮等。若咳嗽咽红者可加杏仁、黄芩;鼻衄者可加白茅根、仙鹤草、藕节炭、血余炭;大便出血者可加苦参、地榆炭,槐花炭等;出血较重者可加阿胶珠、参三七粉(吞)等。
  本证若邪毒不能廓清则血分始终不得安宁,故务必先疏风解毒为要,勿视其方药平淡轻清而等闲视之。往往随着风热邪毒的疏解,血小板计数上升。若再次感冒后又出现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时,应加重银花、连翘的用量,并伍以羊蹄根等,以加强疏风清热解毒凉血之功效。
  2。血热妄行
  证候表现 起病较急,出血倾向较重,除出现皮肤瘀斑、斑色深紫外,多伴有鼻衄、齿衄、咽红等,甚则可见壮热面赤、烦躁口渴、咽干喜冷饮、大便于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或有瘀斑、苔黄燥、脉弦数或滑数.
  辨证要点 本证多见于急性型,其证里热著,出血多,也可兼见表热或阳明里热证。
  治法主方 清热解毒,凉血化斑。清瘟败毒饮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生石膏(先煎)、知母、水牛角(先煎)、生地、玄参、丹皮、赤芍、黄连、栀子、黄芩、紫草等。若风热未尽可加连翘、竹叶、桔梗;鼻衄量多不止者可加白茅根、茜草根炭;血尿者加小蓟、仙鹤草;便秘者加制大黄;大便出血者加地榆炭;烦躁不宁者加青黛、钩藤;若热陷心营,邪陷心包而见神昏谵语者,可加服安宫牛黄丸或神犀丹. .
  本证热势充斥,邪毒炽盛,故宜苦寒直折里热,同时注意宣透与通下,使邪热分解,势孤而平。症状缓解后为避免反复,应根据气阴耗损程度,适当加入益气养阴药,如黄芪、鳖甲、地骨皮等,并撤去或减轻苦寒药的使用。
  3.气不摄血
  证候表现 紫癜反复出现,斑色较淡,面色萎黄或苍白少华,神疲乏力,纳少肌瘦,头晕心悸,唇舌淡红,舌苔薄白,脉象细弱。
  辨证要点 本证多见于慢性型,病程较长,因反复发作而现虚象。
  治法主方 补气摄血,滋养化源.归脾汤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生晒参、黄芪、白术、熟地、白芍、当归、阿胶、景天三七等。肾虚精血亏损可加萸肉、女贞子、枸杞子、桑椹子、鹿角胶、菟丝子、肉苁蓉等;若阳虚寒凝,肢冷便溏者加附子、肉桂、炮姜炭;血热者可加生地、丹皮,黄芩,血瘀气滞者加土大黄、红花、桃仁、丹参、蒲黄。若因大量出血而见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逆等阳虚欲脱之象时,应宗“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急服独参汤(以别直参、野山参为佳)益气固脱,病情较缓者也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本证多见于慢性型,因病程迁延,病情反复,气血耗损日久,脏腑内伤,睥胃之气受损,不仅令血生化不足,且摄血统血之功能削弱,治疗应以补益脾胃为主,可适加黄精、山药、莲肉等健睥益气之味。纳呆厌食者加山楂、麦芽、陈皮、鸡内金等。若伴有白细胞下降者,可用黄芪建中汤加仙灵脾、补骨脂;若伴贫血者,宜加重黄芪、当归用量。
  4。虚火灼络
  证候表现 皮肤紫斑时发时止,病程较长,兼有鼻衄,齿衄,低热,盗汗,心烦不宁,手足心热,口燥咽干,两颧潮红,舌红少津。脉细软。
  辨证要点 本证多见于慢性型。因营血暗耗,日久渐成阴虚火旺诸证。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多见此等证候。
  治法主方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大补元煎茜根散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生地、丹皮、玄参、知母、龟版、女贞子、旱莲草、茜草、侧柏炭、阿胶(烊化)、甘草等、若阴虚明显者可加鳖甲、地骨皮、银柴胡;盗汗明显者加生牡蛎、红枣;鼻衄齿衄者加焦栀子、白茅根、乌梅等;兼有腰膝酸软者加二至丸
  本证常见于慢性型。因反复出血而阴血耗损,虚火内炽,灼伤血络,血溢脉外,若系肾阴不足,阴虚火旺者,亦可用三甲复脉汤加减,或用左归丸加减。症情日久不愈,阴损及阳,,治宜阴中生阳,可酌用枸杞子、肉苁蓉、仙灵脾、巴戟天等温肾助阳.若睡眠不安者可选用五味子、珍珠母、石菖蒲敛阴安神。由于本证病程日久,起效较慢,需长期守方治疗,以利于巩固疗效、防止反复。若长期服药有困难者,可改汤为丸。部分患儿因长期服用大剂量激素后,呈阴虚火旺之势,也可用知柏地黄汤滋阴降火,以抑制激素的副作用。

  5.脾肾阳虚
  证候表现 皮肤紫癜色暗,以下肢为多,可伴有齿衄、鼻衄,兼见形寒肢冷,面色少华或苍白,头晕气短,精神困倦,纳少便溏等,舌质淡红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沉或细弱。
  辨证要点 本证常见于慢性型,病情反复,出血不已,或素体脾肾阳虚,或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升后又降,或无效而停药,日久脾肾阳虚诸证日渐显露,气血虚衰,生化乏源,迁延不已。
  治法主方 温补脾肾,益血生髓。右归丸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生地黄、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萸肉、菟丝子、鹿角胶(烊化)、龟版胶(烊化)、补骨脂、当归、墨旱莲等。气虚者加黄芪、玉竹、白术;阳虚者加巴戟天、肉苁蓉、鹿茸等,血瘀者稍佐参三七、丹皮.赤芍;脾虚纳呆者酌加山楂、茯苓、砂仁等。
  本证常配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若激素治疗已经取效,按疗程准备减量或停用时.为防止病情反复,可在激素递减过程中应用此方药治疗,温阳药物可随激素递减而逐渐增加,以稳定病情,巩固疗效。当病情稳定时,亦可用《景岳全书》全鹿丸口服缓调之。
  (其它疗法)
  一、中药成药
  1.贞芪扶正冲剂 适用于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气不摄血证。
  2.知柏地黄丸 适用于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虚火灼络证。也可用于激素治疗中出现阴虚火旺证候。
  二、单方验方
  1.水牛角粉(片) 水牛角粉每次l-2g,1日2次,或水牛角片每次lO~30g,煎'30分钟后代茶;连服2—3个月。用于血热妄行证。
  2.甘草红枣汤 炙甘草30g,红枣20g。煎汤代茶食枣。用于气不摄血证。若服用过程中出现浮肿、血压增高时,甘草宜减量或停服。
  3.羊蹄根9—15g,水煎服,每日3次。用于各种出血证.
  4。丹皮12g,鳖甲25-30g,生地15~3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8剂。用于虚火灼络证。 .
  三、食疗方药
  1.鲜牛骨髓1根,不加油盐,炖汤喝,连服l一2个月,/g于脾肾两虚证。
  2.羊骨粥 生羊胫骨1—2根,敲碎,加水适量,煮1小时,去渣后加糯米适量,红枣10—20枚,煮稀粥,1日2"---3次分服。用于脾肾两虚证。
  四、西医疗法
  1.肾上腺皮质激素 急性型中度以上有明显症状者,应早期使用激素治疗,常用泼尼松,剂量每日l~2mg/kg bw。出血严重者,可增加至每日3mg/kg bw,分3次口服。危重出血者也可短期内用氢化可的松,剂量每日lO~20mg/kg bw,分2—3次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症状缓解后可改泼尼松口服。当血小板回升到接近正常水平时,即可逐渐减量,疗程不超过4周。慢性型如有出血症状,血小板低于500×10。/L,可用泼尼松每日1~2mg/kg bw,连用3—4周,出血减轻后减量,每周减少约1/4,最后减至每日0.25mg/kg bw,隔日1次,维持2个月,如血小板保持在接近正常水平时,即可停药。
  2.输全血或血小板 出血严重导致明显贫血者可输新鲜血,急性大量出血时为紧急止血,可输浓缩血小板,通常剂量为每次1U。
  3.脾切除 激素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脾切除,手术年龄最好控制在5岁以后进行。
  4。免疫抑制疗法 主要用于对皮质激素及脾切除治疗无效的慢性型难治病例。常选用硫唑嘌呤,剂量每日2-2.5mg/kg bw,分2次口服;或用环磷酰胺,剂量为每日2—3mg/kg bw,分2次口服。一般需治疗1-2个月后血小板才开始上升,平均疗程约10个月。如用药3个月无效则应停药。
  5.其它疗法 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剂量为每日0.4g/kg bw,共用5天,血小板可在2--5天内上升,部分病例可获持续缓解.
  (预防护理)
  一、预防
  1.平时注意适当户外活动及一定的体育锻炼,注意调养身体,增强体质。
  2。预防感冒、肺炎、腹泻、麻疹、水痘、风疹、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等病的发生。若已患本病,病程中尤应注意避免罹患上述疾病,以免加重病情。
  二、护理
  1。急性期出血量多的小儿应尽量卧床休息,避免外伤。
  2.忌用对血小板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阿斯匹林等。
  3。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出血的量、色与部位,若出现头痛眩晕者乃颅内出血之先兆,应及时报告及做好抢救工作。
  4.饮食易于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虚证宜食血肉有情之品,血热妄行者宜食清凉食品,如藕汁、茅根汁等,忌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文献选录)
  《灵枢.百病始生》:“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
  《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动血之由,惟火惟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知此四者,而得其所以,则治血之法无余义矣.”
  《幼科金针》:“葡萄疫乃不正之气使然,小儿稍有寒热,忽生青紫斑点,大小不一,但有点而无头,色紫若葡萄,发于头面者点小,身上者点大。此表证相干,直中胃腑,邪毒传攻,必致牙宣,十有八九,久能虚人。”
  《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血虚则肝失所藏,木旺而愈动火,心失所养,火旺而益伤血,是血病即火病矣。治法宜大补其血,归地是也。然血由火生,补血而不清火,则火终亢而不能生血,故滋血必用清火诸药。四物汤所以用白芍,天王补心丹所以用二冬,归脾汤所以用枣仁,仲景炙甘草汤所以用二冬、阿胶,皆是清水之法.至于六黄汤、四生丸则又以大泻火热为主,是火化太过,反失其化,抑之即以培之,清火即是补血。又有火化不及,而血不能生者,仲景炙甘草汤所以有桂枝,以宣心火,人参养荣汤所以用远志、肉桂,以补心火,皆是补火生血之法。其有血寒血痹者,则用桂枝、细辛、艾叶、干姜等。禀受火气之药,以温达之,则知治火即是治血,血与火原一家。知此乃可与言调血矣。”
(现代研究
  一、药效学研究
1993年以前,因为没有适当的ITP动物模型,少量药效学实验往往用马利兰、X线照射或环磷酰胺等方法造成骨髓抑制动物模型进行研究,但这类动物模型与I丁P发病机理不尽一致,不能用来研究中药治疗17P疗效机制。杨宇飞等1994年报道用免疫法建立I了P动物模型,并应用于中药治疗ITP的药效学实验。此外,检测人体免疫学指标,如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自身抗体GPⅡb、Ⅲa、 Ⅰ b,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淋巴细胞
亚群、甲皱微循环、骨髓巨核细胞电镜观察及骨髓巨核细胞体外培养等,均可作为客观指标进行疗效评价。C1)
  二、临床研究
  时毓民等报道用益气补肾活血法治疗儿童ITP 41例。结果治愈率及恢复率达73.3%,总有效率达97。6%,基本方为生地、当归、赤芍、茜草各9g,补骨脂、炙黄芪、菟丝子各12g,鸡血藤30g,大枣15g,生大黄6—9g(后下),对32例进行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32例应用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其中20例同时应用肾上腺素诱导。此外,对52例正常儿童进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其中39例同时应用肾上腺素诱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比浊法测定,使用PPP自动平衡血小板聚集仪。嘱患儿早餐禁食脂肪类食物,于清晨采血2.7ml,置于3.8%枸橼酸钠为抗凝剂的试管中,在室温下离心,先以36G离心2分钟,取出上清液为富血小板血浆,以后将余血再用1300G离心10分钟,分离出贫血小板血浆作为对照,再将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调至150×10。/L。于两种血浆中分别加入ADP最终浓度1MM,或肾上腺最终浓度5弘M,观察结果用1和5分钟血小板聚集率表示。结果说明治疗前患儿血小板聚集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降低,治疗后已达到正常。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2,
  史亦谦等报道用辨证分型治疗血小板减少120例,分为邪热内扰、阴虚火旺、气血亏虚、脾肾阳虚和瘀阻血络5个证型。其中邪热内扰型治疗宜重用水牛角片、连翘,用量达30--~45g;阴虚火旺型初起即服中药疗效较为理想,若长期或大量应用激素后再服中药则见效较慢,治疗时可选用百合地黄汤合生脉散益气生津;气血亏虚和脾肾阳虚证,治疗上除辨证用药外,常可选用沙氏鹿茸草、槐米、薏仁、制僵蚕、赤豆、红枣;瘀血阻络型重用益气活血宁络之品。临床中观察到血小板虽升高不显,但紫癜、衄血等出血倾向显著消失,其它症状也明显改善。因此认为中药除有提高血小板作用外,尚有改善其它凝血机制和血管通透性的作用。C3,曹风娥等报道用中药治疗小儿慢性ITP 14例,以益气养血、滋补肝肾为治则。基本处方为;黄芪20g,太子参、党参各15g,熟地、当归、枸杞子、女贞子各12g,肉苁蓉、巴戟天、仙灵脾各10g,茜草、白芍、生白术、山萸肉各9g,阿胶3g(烊化)。出血严重时茜草可用至20g,加银花炭、大黄炭、地榆炭适量;伴继发感染出现低热、盗汗者重用黄芪、白芍、阿胶,并可加用连翘、丹皮、旱莲草滋阴养血、凉血止血之品,酌减温阳诸品之量。除1例正在应用泼尼松仍按原方案服用外(6周后撤完),其余均用中药治疗。8例在出现疗效,病情相对稳定后,按上述基本方为主制成水丸,继续巩固治疗,疗程1.5—21个月,平均5.9个月。治疗结果,按1986年全国小儿血液病专题座谈会标准,治愈8例,恢复1例,好转5例,治愈恢复率为64。3%。对治愈8例中的6例进行随访,停药1年以上均未见复发。在临床中体会到慢性ITP整个病程中以虚为其主要病机特点。除表现为症情日久不愈、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反复出现及衄血、齿龈出血等以外,还多表现为面色苍白、口唇色淡、精神萎顿、神疲乏力、腰酸足软、畏寒神怯或稍动则气短、心悸等肾精亏虚、肾阳不足、气血双损之证候,故用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女贞子补益肾精,肉苁蓉、仙灵脾、巴戟天等温肾助阳;黄芪、党参、白术补气养血;白芍、阿胶滋阴养血止血,当归补血调血;茜草、连翘消瘀止血。全方以补虚为主,兼以止血,即使在缓解期也较适合。崔淑珍等报道用活血化瘀法治疗17P,其中56例以活血化瘀中药为主配合西药治疗,44例单纯西药治疗。具体方法是:对照组用泼尼松每日1—2mg/kg bw,分3次口服。观察组以活血化瘀法拟方:川芎5g,丹参、赤芍、鸡血藤各10g,益母草15g。脾胃虚弱者加山楂、麦芽、陈皮、白术、厚朴各log;出血较多者加生地、丹皮各10g,小蓟15g(此剂量为学龄前儿童量)。日1剂,水煎分3次服,4周为工个疗程。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52%。1个月后两组血小板及抗血小板抗体(PAIgA)变差异显著(户<0.001),从而证明活血化瘀中药对治疗17P有一定作用。刘安澜报道用胶景健脾摄血汤治疗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2例,方药组成如下:阿胶、当归、熟地各10g,制首乌、黄芪各12g,黄精、景天三七、槐花炭、炒白术、莲子肉、山药各15g。一般单用本方。若血热者加广角、生地各10g,丹皮、黄芩炭各8g,血瘀气滞者加土大黄、红花各5g,桃仁6g,丹参、蒲黄各10g,肝肾虚损加女贞子、枸杞子、桑椹子、枣皮各10g。结果治愈17例,有效33例,无效2例,治疗前后血小板、出血时间、血红蛋白均有显著差异(P<O.01)。此外,黄芪、党参、黄精、白术、山药、莲子肉健脾益气,当归、白芍、制首乌、熟地、阿胶摄血养阴,景天三七、槐花炭止血化瘀,因而认为该方是治疗小儿脾虚失摄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处方.“,季之颖等报道用协定处方治疗4gL ITP 83例。其中毒热内蕴,血热妄行型68例。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法。取用的协定处方是:青黛、木香各3g,紫草、炒栀子各10g,乳香、黄柏各6g,白茅根30g,丹皮、生地各12g,仙鹤草、丹参各15g,甘草5g。气阴两虚,气不摄血型]5例,用益气活血,滋阴凉血法。取用上述协定处方加黄芪30g,茯苓、白术、阿胶各10g。结果治疗4周者70例中临床治愈52例、显效14例、进步4例;治疗8周者13例,其中治愈2例、显效9例、无效2例。总治愈率65.1%,显效率27.7%,进步率4。8%,总有效率达97.6%。出院后对22例病人进行门诊追踪,治愈的12例中1例复发,其余11例血小板仍保持在100×10。/L以上,无出血倾向;显效的8例中5例复查时达到治愈标准,3例仍为显效,但血小板计数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例出院时进步的,l例已达治愈,l例为显效。江培春等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26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西药用青霉素或红霉素等控制感染,口服大量维生素C与P,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中药用自拟愈癜汤内服,用药1个月评定疗效,结果痊愈18例,好转4例,有效2例。紫癜汤组方以益气摄血为主。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摄血,药理试验发现黄芪能刺激骨髓造血,另外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因此对预防和控制感染起重要作用。阿胶滋阴,补血止血,其止血作用与改善体内钙的平衡,促进钙的吸收,使血清钙略有增高。生地炭清热凉血止血,其提取物可促进血液凝固而有止血作用。花生衣收敛止血,能对抗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骨体制造血小板的功能,缩短出血时间。仙鹤草收敛止血,内含维生素K,其醇浸出液动物试验有增进血液凝固及增加血小板等作用。当归养血活血,可刺激骨髓造血。云南白药既能止血又能活血,使血止而不致留瘀;少佐陈皮和胃以防诸药滞碍胃纳。诸药共奏益气摄血之效,从而增加血小板数量,改善血小板质量,以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吴征远等报道口服大剂量泼尼松8日疗法,结果证明本疗法疗效高。特别对有出血危象倾向者具有急救意义。为防止停用激素后复发率高之缺点,用徤脾养心益气摄血之归脾养心丸、归脾汤加味治疗15--30天,以巩固口服大剂量泼尼松冲击治疗后之疗效。结果7例痊愈者无1例复发,亦无副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