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 疔
鼻疗系指疔生于鼻孔内而言,为颜面部常见疔疮之一。相当于西医的鼻前庭疖。 汉《中藏经》论五疔记载:“白疔起于鼻下,……其根在肺。”说明本病最早当属白疔 范畴,与肺脏关系密切.《证治准绳。疡医。鼻疗》则认为:“鼻疔生于鼻内,痛引脑门, 不能运气,鼻大如瓶,黑色不治。”具体地描述了本病的病位、症状与预后。清《增订治 疔汇要。鼻疔》则告诫:本病“初起即当速治,迟则毒气内攻,神昏呕哕,鼻肿如瓶。” 对其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病因病机) 本病病位在鼻孔,多由肺经火毒上攻,气血凝滞所致。鼻为肺窍,鼻又为足阳明经 所主.外感六淫,饮食辛辣炙博、醇酒厚味,内伤情志,致鼻气不通,气血凝滞;或肺 经火毒上攻,蕴结于鼻内,阻滞经脉;或阳明湿热上壅,均可导致本病。如《济生方。鼻 论治》指出;“若七情内郁,六淫外伤,饮食劳役,致鼻气不得宣调,清道壅塞,其为病 也……为痈……为疮疡。此皆肺脏不调,邪气蕴积于鼻,清道壅塞而然也。” (辨病] 、鼻孔内可见初起如粟粒状小结节,红肿而硬,四周浮肿迅速,重者鼻孔闭塞,妨碍 呼吸,疼痛较甚,或痛引及脑门,可伴有畏寒发热、饮食不振、口渴、鼻出火气等全身 症状。病情严重时,唇腮俱肿,鼻孔大如瓶,神昏、呕吐等,为疔毒扩散的反应。本病 病程一般约7一14天,待疔根脱出,疮口即愈。 (辨证) 1 初期 疮形如粟,红肿而硬,鼻孔内发痒,疼痛较甚,或有微热,苔薄黄,脉 浮数. 2 中期 疮形高肿,闭塞鼻孔,呼吸不利,疼痛较剧,引及脑门,随而出现黄白色 脓头,全身发热,鼻出火气,口渴口臭,苔黄,脉滑数。 3 后期 疔根脱出,肿痛渐消,全身症状亦渐减轻,最后收口而愈,或有鼻干、口 微渴等症。 (治疗]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1.1.1 初期。治宜清肺解毒。选用五味消毒饮加黄芩、栀仁;麻痒者,宜发汗驱毒, 内服蟾酥丸。 1.1.2 中期 治宜清火解毒。选用凉膈散加减。欲走黄者,用疔毒复生汤加金石斛。 唇腮俱肿,鼻肿如瓶,神昏者,业已走黄,则按疔疮走黄论治。 1.1。3 后期 治宜养阴清肺,佐以解毒。选用养阴清肺汤合银花甘草汤。 工。2 成药、验方 同“颜面部疔疮”。 . 2 外治法 2。1 初期 用蟾酥丸研成细末,吹入鼻孔患处,以消肿止痛;或以离宫锭外涂;亦 可用药制苍耳虫l一2条捣烂,与黄连少许混和,涂患处亦可。 2。2 中、后期 参见“印堂疔”。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27. 皮肤科病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