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环 跳 疽

 学中医书馆 2013-02-06
 环  跳  疽
    疽毒发于股部环跳部位(髋关节)称环跳疽,又称骨阳疽。相当于西医所称的化脓
性关节炎。其特点是:好发于儿童,男多于女,局部漫肿疼痛,影响关节屈伸,臀部外
突,溃而难敛,易成残疾,全身症状较重。
    有关本病,在古代文献中记载较少,至明代《证治准绳。疡科。股阳疽》才有“发
于股阳名曰股阳疽,其状不甚变色,痈肿内薄于骨,不急治,三十日死矣”等记载。清
代对于本病的论述逐渐增多。如清代邹岳的《外科真诠》和《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
诀》认为:“股阳疽生于股外侧,胯尖之后,其毒内搏于骨节脓深至骨,故漫肿不变色也。”
环跳疽生胯骨节间之环跳穴,所以腰难屈伸,漫肿隐痛也。此二证皆由风、湿、寒凝结
而成,属足少阳胆经。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则明确指出,“贴骨疽患在环跳穴,又
名缩脚疽。皮色不异,肿粳作痛者是。”并强调“大忌开刀,开则定成缩脚损疾”,主张
以阳和通腠,温阳散寒之阳和剂作为主要治疗方法。清.余听鸿《外科医案汇编》则说:
“体虚之人,寒湿所袭,流注骨骱之间,气痹血阻所致,日久不治,寒郁化热为脓。先宜
温通气血,无不效验。或夹风夹痰,参入祛风消痰。下焦温则寒凝自散。”并不主张以大
剂阳和汤温热助火,或发表攻里,戕贼正气,火针乱刺,否则,至成劳怯者亦多。据上
述记载可以认为,本病发于髋关节,初起多为外感风、寒、湿邪所致,其久则郁而化热,
化为脓血,若治疗不当常可落下残疾。

    [病因病机]
    有关本病的病因,文献所载虽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正气不足、外邪入侵
所致。
    1  风寒湿邪凝滞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股阳疽、环跳疽节说:“二症皆由风、
湿、寒凝结而成,属足少阳胆经”。《外科真诠》也说:“皆由风寒湿凝结而成,风寒之气
抟于骨节,故骨痛;湿邪盛则筋漫肿,日久,阴变为阳,寒化为热,甚而肉腐成脓,若
治之不差,则筋挛,骨节僵直。”说明风寒湿邪凝滞筋骨,是本病的主要原因。
    2  正气不足,余毒所致  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或病后气血虚弱,精髓空虚,余毒
乘虚流注于骨关节间而发病。
    3  直接由关节附近外伤感染毒邪,或附骨疽脓毒流注关节而发生。
    西医学认为,本病的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
菌、肺炎双球菌等。感染经常为细菌由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经血循环传播到髋关
节腔;或为股骨颈、髂骨骨髓炎直接蔓延至髋关节;或因外伤、细菌由伤口进入关节,而
引起化脓性髋关节炎。
    当细菌进入关节腔后,早期的变化为滑膜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并产生浆液性
的渗出液。此时关节软骨未被破坏,若治疗恰当,渗出液可被吸收,关节功能完全恢复。
如病变发展渗出液增多,滑膜可因过度充血、水肿而肿胀,并引起肥厚和坏死。渗出液
亦逐渐变为混浊、粘稠,其中含有大量脓细胞、细菌和纤维蛋白渗出物,变为脓液。由
于纤维蛋白在关节内沉积,粘在关节软骨表面上,妨碍软骨内代谢产物的释出和滑膜液
内营养物质进入软骨,因而软骨可遭破坏。此后,如炎症继续发展,还可侵犯软骨下骨
质。关节囊和附近软组织可有蜂窝织炎改变。其附近的骨质增生,滑膜、关节软骨的破
坏使关节失去润滑的关节面,纤维蛋白在关节内形成纤维性粘连,使关节活动发生障碍,
严重者可发生完全强直。
    [辨病]
    I  临床表现  起病前有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和外伤史。髋关节疼痛,早期皮肤常无明
显发红,但局部软组织常肿胀,关节处于屈曲、外展、外旋位,并常有沿大腿内侧延向
膝部的放射性痛。患肢不能承重,关节活动时有剧痛。伴高热、畏寒全身不适、食欲减
退等全身症状。体查时髋关节各方面均有压痛,各方向的被动活动均引起剧烈疼痛。由
于关节腔被积液膨胀而扩大,加上强烈的肌肉痉挛,常发生病理性脱位和半脱位。
  2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2。工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关节穿刺抽
出液可为浆液性、血性、混浊或脓性液体,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和革兰阳
性球菌。
    2。2  X线检查  早期仅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以后见有附近骨质疏松,后期当关节
软骨被破坏时,见骨面毛糙,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如感染侵及软骨下骨质时,可见骨
质破坏或增生。病变愈合后关节有纤维性或骨性融合,关节间隙完全消失。
    3  诊断要点
    3.1  有原发感染病灶及外伤史.
    3.2  发病急骤,有寒战、高热,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

    3。3  髋关节疼痛、肿胀、积液,关节处于屈曲、外展、外旋位,活动受限,动则痛
剧。    ,
    3.4  关节穿刺抽出混浊样或脓性渗出液。涂片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和细菌。
    3.5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血培养阳性。
    3.6  X线摄片检查可助诊断。
    4  鉴别诊断
    4.1  环跳流注  为臀部多发性肌肉深部脓肿,病灶位于肌肉,易脓、易溃、易敛,
愈后不损伤筋骨。
    4.2  髂窝流注  为髂窝深部的脓肿,患者有下肢或肛门、外阴部化脓性感染,一般
仅有腹股沟上方疼痛,以后行走困难,髋关节屈曲大腿略向内翻,髋关节不能伸直,伸
髋时疼痛加剧。体查时,可在腹股沟部扪及有压痛的肿块。
    4.3  环跳痰  即髋关节结核。起病缓慢,病程久。初起全身及局部表现均不明显,
化脓迟缓,脓液清稀,夹有“败絮”状物,甚则久不收口,形成胯部窦道,缠绵难愈。
    4。4  历节风  即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多红、肿、热、痛,呈游走性,不会化脓溃破,
常有反复发作史、全身症状较环跳疽轻。
    4.5  附骨疽  病变多在长骨,压痛点局限在骨的干骺端,关节活动不受影响,愈后
大多不造成残废。
    [辨证]
    1  阴寒证  见于早期,病胯漫肿,肤色不变或略白,触之微热,屈胯,形寒怕冷,
疼痛,舌质淡,苔白,脉沉紧。
    2  热毒内蕴证  高热不退,胯部红肿热痛明显,关节腔积液,积脓,舌质红、苔黄
腻,脉滑数。
    3  正虚毒滞证  关节肿胀消退,功能障碍或僵直,或有畸形。舌淡苔薄白,脉弦缓。
    [治疗]
    1  内治法
    l。1  辨证论治
    1.1.1  阴寒证  治宜温通散寒,和阳解凝。方用阳和汤加减,或服小金丹。
    1.1。2  热毒内蕴证  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可用萆藓化毒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若兼湿热壅盛者也可用五神汤加苍术、黄柏治疗;若时而跳痛者,内脓将成,宜服托里
消毒散加减;若症见高热不退者,宜大剂清热解毒,投以犀角地黄汤合紫雪丹等。
    1。1。3  正虚毒滞证  治宜调理气血,舒筋活络。用八珍汤加牛膝、伸筋草、威灵仙
等.
  1。2成方、验方    、
  1。2.1  梅花点舌丹,每次3粒,每日l一2次。
  1.2。2  三黄片,每次6—9g,每日3次。
  1.2。3  犀黄丸,每次3g,每日2次。
  1。2.4  羊蹄草(鲜品)120~240g,或干品15~30g,水煎服.或取鲜品捣烂外敷患
处,拔脓作用较好。
  1.2。5  金银花6—12s,或藤30~60g,水煎服。

    2  西药治疗
    2.1  病因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或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常用氨苄青霉素每
日2~-,6g,静注或稀释后静滴;红霉素每日lg,静滴,先锋霉素v每次1g,每6一工2小
时给药1次,静注或静滴。
    2。2  对症治疗  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少量多次输血;高温时物理
降温。
    3  外治法  外治法参见“附骨疽”。若晚期关节活动障碍者,用川乌30g,草乌30g,
红花log,伸筋草30g。煎液熏洗,每日1次。
  4手术疗法
  4.工  适应证  ①关节腔内脓性液体,经治疗,全身及局部情况未见好转者.②晚期
关节严重畸形者。
    4.2  手术方式  ①关节切开引流术。②关节成形术.⑧截骨矫形术。④关节融合术。
⑤全关节置换术。
    5  其他治疗    。
    5。1  注射疗法  关节穿刺抽液,冲洗后注入有效抗生素,一般1—2天穿刺注药1
次,至关节无渗液为止。
    5.2  理疗  适用于晚期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者。
    5.3  按摩  适用于关节功能障碍或僵直。
    5。4  功能锻炼  急性炎症消退后2---.3周,开始患肢肌肉收缩锻炼,若无不良反应,
逐渐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预防与护理)
  参见“附骨疽”条。    .
  (古籍选粹)    ,
  《外科枢要.论附骨疽》  附骨疽有因露卧、风寒深袭于骨者;有因形气损伤不能起
发者;有因克伐之剂,亏损元气,不能发出者;有因外敷寒药,血凝结于内者.凡此皆
宜灸熨患处,解散毒气,补接阳气,温补脾胃为主。若饮食如常,先用仙方活命饮,解
毒散郁,随用六君子汤,补托荣气。若体倦食少但用前汤,培养诸脏,使邪不得胜正。若
脓已成,即针之,使毒不得内侵。带生用针亦无妨,如用火针,亦不痛,且使易敛。其
隔蒜灸,能解毒行气,葱熨法能助阳气行壅滞,此虽不见于方书,余常用之,大效。
    《外科枢要.论多骨疽》  多骨疽者,由疮疡久溃,气血不能营于患处,邪气陷袭,久
则烂筋腐骨而脱出,属足三阴亏损之症也。用补中益气汤,以固根本。若阴火发热者,佐
以六味丸,壮水之主以镇阳光。阳气虚寒者,佐以八味丸,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外以
附子饼、葱熨法,祛散寒邪,补接荣气,则骨自脱,疮自敛也。
    《外科正宗。附骨疽第二十七》  凡治此症,初起寒热作痛时,便用五积散加牛膝、红
花发汗散寒、通行经络,或万灵丹发汗亦可;次以大防风汤行经活血,渗湿补虚。又有
生于尻臀部位漫肿作疼者,内托羌活汤;腿内近膝,漫肿木痛者,内托芪柴汤;腿外侧
者,内托酒煎汤.初起通用人参败毒散加木瓜、牛膝、苏木、红花,虚者十全大补汤加
羌活、防己、牛膝;已成欲作脓者,附子八珍汤;胀成胀痛者,即针之,脓稠而黄体实
者,十全大补汤;脓清色白体虚者,保元大成汤;食少体倦者,香砂六君子汤;脾虚寒

热者,补中益气汤,以此调理可也。
    《外科秘集.贴骨疽治法》  贴骨疽患在环跳穴,又名缩脚疽.皮色不异,肿硬作痛
者是。外用白芥子捣粉,白酒酿调涂,或以大戟、甘遂二末,白蜜调敷。内服阳和汤,每
日一服,四五服可消。消后或服子龙丸或小金丹,以杜患根。
    《外科真诠.股阳疽、环跳疽》  二症皆由风湿寒凝结而成,属少阳胆经.初起宜服
黄狗下颏方,更刺委中穴出黑血,其腿即能转动.若漫肿大痛者,俱宜服黄芪内消汤,或
大防风汤。若时时跳痛,内脓将溃,宜用托里散服之.溃后脓水清稀者,宜服峻补调理,
外用乌云散盖膏。
  [现代研究]
  1  实验研究  朱胜良等制成家兔慢性骨髓炎模型。分为实验组;外敷陈氏膏(当归
尾、川芎、丹参、血竭、乳香、没药、皂角刺、金雀根、木芙蓉、土槿根、苦参、山豆
等,按传统方法制成膏)。对照组:局部不作任何处理;实验结果:肿胀消退率实验组快
于对照组(P<0。01);窦道闭合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对照组有25%复发而实
验组则无;死腔面积缩小率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陈氏膏无
抑菌效果,作者认为其治病机理在于促使排脓通畅,死骨排出,并提高机体免疫抗病能
力,促进坏死组织吸收,促进肉芽组织向脓腔内生长。任永葆等用生肌橡皮膏珠链骨内
植入慢性骨髓炎家兔模型骨髓腔内,以左侧为实验组,右侧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并作组织
学观察。结果表明:置药后早期两侧病理改变相似,但在炎症发展过程中,实验侧病变
以链珠为中心形成局限性肿胀,很少发生多发性脓肿,而对照侧则出现;实验侧发展过
程呈渐进性,无反复发作现象,病变范围也小,增生改变,愈合期亦短于对照组。
  2  辨证施治  蔡卫珂治疗骨髓炎,早期,宜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止痛,药用当归12g,
赤芍、金银花、连翘、马兜铃、蒲公英、皂角刺、地丁各15g,白头翁30g,丹皮20g,浙
贝母、白芷各lOg,乳香、没药各9g,生甘草6g.每日1剂。外用解毒洗方:蒲公英30g,
苦参、黄柏、连翘、木鳖子各12g,金银花、白芷、丹皮、生甘草各9g,日熏洗1剂。中
期,及时手术排脓,并补益气血、托里透脓,方用人参、当归、生地、骨碎补、皂刺各
12g,生黄芪30g,川芎、花粉各lOg,白头翁、马兜铃、金银花各15g,白芷、土贝母各
9g,生甘草6g,日服1剂。兼用抗生素及解毒洗药,日1次。末期,补气养血,佐以祛
腐,服用八珍汤和四虫散,外治法同上。治疗30例,痊愈19例,好转11例。郭福成等
将骨髓炎辨证分为:①初期(热毒炽盛期),治宜清热解毒,养阴化瘀,方用银花60g,公
英15g,大青叶30g,连翘15g,赤芍15g,丹参30g,玄参30g,丹皮15g,生地15g,石
斛15g,天花粉30g。外治局部未溃者用金黄膏,已溃者用二味拔毒膏。②中期(气血虚
弱期),治宜益气养血,托里解毒,方用黄芪30g,党参15g,当归15g,白芍15g,穿山
甲15g,皂刺15g,银花30g,公英15g,连翘15g,地丁15g。外用红升丹。③后期(正
气渐复期),应补气血、养肝肾、壮筋骨,方用黄芪30g,党参15g,熟地30g,白芍15g,
白术12g,当归15g,补骨脂15g,杜仲15g,桑寄生15g,续断15g。外用生肌散、生龙
骨粉(将龙骨碾成细末过筛,加冰片少许,混匀即成)。
  3  中西医结合研究  赵永福等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骨髓炎,具体方法是:清
除死骨,彻底刮切窦道,冲洗骨腔,放入足量有效抗生素或闭式冲洗引流,或用肌办充
填,因固定感染则取出内固定物,患肢固定,急性发作则切开引流,合并骨折夹板固定,

术后应用抗生素。中医则予与参鹿痨疽丸(党参60g,白术30g,茯苓30g,熟地60g,炙
黄芪lOOg,当归60g,枳壳30g,白芥子40g,鹿角胶20g,骨碎补40g,巴戟肉40g,肉
苁蓉80g,龟版30g,炙首乌80g,炙狗脊40g,砂仁30g,炮姜15g,肉桂15g,炙甘草
lO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重9g,1日2次,1次l丸口服。经治疗,清除死骨、切刮窦
道57例,49例闭合;开放性骨折及内固定术后感染38例,29例愈合;其余手术治愈。
蓝世隆对炎症型,用五味消毒饮,必要时加抗生素,如有瘘管口则用祛腐线条插入,瘘
管闭合,再服巴豆丸3—6个月;坏死型服用补中益气汤或阳和汤,加用有效抗生素及输
血补液,局部切开,清除死骨及局部结缔组织,切口愈合后服巴豆丸3"-6个月。硬化型
在应用有效抗生素基础上,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药,服5—7天,局部切开,消灭死
腔,伤口愈合后再服巴豆丸3—6个月,治疗143例,服巴豆丸组治愈率为85%,不服组
为67%。
    4  验方验案  宋一同等用神功内托散:党参、黄芪、当归、制乳没、炮山甲、木香、
陈皮各12g,川芎、炙甘草、大枣各6g,白芍、焦白术、茯苓各lOg,银花、紫花地丁各
9g,蒲公英30g;外用药新鲜蛇葡萄根,除去外皮和中央木质部,留韧皮部,捣烂如泥,
每500g加鸡蛋清6个,75%酒精1000ml,麻油200ml,调成软膏,用时取适量敷在患处。
治疗工8例,伴瘘管13例,12例闭合,未闭工例,除工例外,功能活动基本恢复。王宗
宸用活血散(三七、地鳖虫、血竭、乳香、当归、没药、丹皮、红花、桃仁、甘草、大
黄、枳壳、苏木、秦艽、紫草、银花各500g,赤芍50g),服药最长者90天,短者8天,
结合手术治疗11例痊愈。李柏树等用拯骨散(黄芪、当归、银花、蜈蚣、全蝎、穿山甲、
斑蝥、木鳖子、三七、壁虎)及壮骨接骨丹(骨碎补、自然铜、川I续断、甜瓜籽、地鳖
虫、五加皮  血竭、红花),将两方分别为细末,入大号胶囊,日服2粒,配合手术治疗
6例,全部治愈。
    5  外治法  苏玉新用中药骨炎膏制成的含药薄、中、厚纱条,在创面消毒,清除创
面及窦道脓汁后,用纱条填塞窦道引流。另组用庆大霉素骨泥珠链(简称庆大霉素链,
Sepeopal链,消除坏死组织,将各种内固定器材取出,把庆大霉素植入骨髓腔内,从第
4天起,每天拔出一个骨泥珠链,直至拔完),治疗20例,中药骨炎组6例有效(适用于
窦道切除不愈合及蜂窝织炎样改变),庆大霉素组有效8例(适用于四肢管状骨骨髓炎)。
谢升春用九夏冬软膏(九层皮、夏枯草、冬青叶、小叶榕树叶等)治疗慢性骨髓炎急性
发作;用生肌膏(当归、紫草、乳香、白芷、甘草、轻粉、花生油、白蜡)治疗创伤性
骨髓炎溃疡;用药线(生白砒、巴豆霜、枯矾、白及粉等)治疗瘘管或窦道较深,脓液
稠厚,引流不畅,或有小片死骨者;用外洗三方(刻印木根、苦参、百部、葫芦茶、九
里明)治疗创面及瘘管口周围红肿,脓液黄稠而臭者。
    [述评]
    无头疽是指初起无脓头、部位较深在的化脓性感染,本文阐述了附骨疽(/L脓性骨
髓炎)和环跳疽(化脓性髋关节炎)。根据传统,本文所述部分重点在于此类病的急性阶
段,而现代人们研究的重点多放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上。在临床时,本病的防治重点仍
在于早期,如果怀疑是骨髓炎,则应及早处理,治疗方法应中西合璧,在使用中药辨证
论治的同时,宜尽早使用足够剂量的抗生素,不可等待或依靠细菌培养或X线诊断而贻
误病情。在慢性阶段,应发挥中医的长处,内外治法兼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深入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