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破碎
乳头破碎是指乳头和乳晕部分发生大小不等的皲裂,又称“乳头皲裂”。本病是哺乳 期妇女的常见疾病,尤多见于初产妇,往往引发乳头、乳晕甚至乳房的炎症。主要表现 为乳头、乳晕部皮肤破裂或糜烂,痛如刀割,反复发作,缠绵不愈,有些患者直到停止 哺乳后才能愈合。 、 本病在中医文献中多称之为“如头风”或“乳头风。。《疡科心得集.辨乳痈乳疽 论》所论较详,“乳头风,乳头干燥而裂,痛如刀刺,或揩之出血,或流粘水,或结黄 脂”。此由暴怒抑郁,肝经火邪不能施泄所致,胎前产后俱有之。” (病因病机) 总因暴怒或抑郁伤肝,以致肝失疏泄,久郁化火,肝经湿热蕴结,外发于乳头肌肤 而成。女子乳头属肝,肝火亢盛,易生本病。况且哺乳妇女乳头皮肤柔嫩,不耐乳儿唾 液及乳汁浸渍,当乳儿出牙时吮乳还可能咬破乳头;或因产妇先天乳头发育畸形(乳头 平塌或内缩),或乳汁分泌不足,乳儿吮吸困难,强力吮咂咀嚼而致乳头破损,均为本病 发生的诱因。 [辨病] 1 临床表现 乳头、乳颈部表皮剥脱,形成大小不一的裂口,可浅可深.严重者沿 乳头基底部发生环状裂口,裂伤深时,使乳头几乎从乳晕上脱落下来.裂口中分泌物干 结成黄色痂皮。伴干燥性疼痛,小儿吮吸时,痛不可忍,宛如刀割。因怕痛拒哺,乳汁 郁积可产生乳房结块疼痛,继发乳痈。若引起乳头炎,则乳头溃烂不堪。若引起乳晕炎, 则乳晕皮肤脂水淋漓,痒痛交作。 2 诊断要点 2.1 常见于哺乳妇女,尤多见于初产妇,或伴乳头内陷或乳头过短者。 2.2 好发于乳头、乳颈及乳晕部。 2.3 皮肤裂口,痛如刀割,愈后复发。 2.4 可引发乳头炎、乳晕炎、乳痈等。 3 鉴别诊断 3。1 乳头湿疹样癌 多发生于非哺乳期妇女,乳头或乳晕部糜烂不痛,经久不愈, 后期可引起乳头凹陷,或腐蚀乳头如破莲蓬样。 [辨证] 1 肝郁化火证 皮肤破裂,干燥裂痛,揩之出血。舌质尖红,苔薄黄,脉弦数。 2 肝经湿热证 皮肤糜烂,脂水淋漓,或结黄痂,疼痛剧烈,并发乳晕皮肤湿疹。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疗} 本病一般不需内治,如病情较重,或反复发作,单纯外治无效时,可配合内治。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1。1.1 肝郁化火证 治宜清肝解郁。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l。1.2 肝经湿热证 治宜泻肝利湿。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2 外治法 2.1 青黛膏或青吹口油膏外敷。 2。2 生肌散加熟猪油或麻油调敷。 2.3 蛋黄油(熟鸡蛋文火熬油)外搽。 2.4 黄柏、白芷各等分研末,用香油或蜂蜜调敷。 (预防与护理} 1 产前检查发现乳头凹陷、内缩的,应当经常牵拉乳头或用矫治器矫正。若乳头仍 然内陷的,可用吸奶器吸出乳汁喂养婴儿。 2 妊娠5个月后,常用75%酒精棉球擦磨乳头,以增强乳头皮肤的坚韧性. 3 授乳时须把乳头全部塞入婴儿口中,以免咬破乳头。授乳后宜清洗乳头,保持干 燥,并用细软的棉布衬在乳头和衣服之间,避免擦伤。 4 乳头破碎后,应停止让婴儿直接吮乳。可用玻璃罩橡皮乳头放在乳晕周围皮肤上 哺乳,或用吸奶器吸出乳汁喂养。 (古籍选粹) 《疡科心得集。论乳痈乳疽论>> 内服加味逍遥散;外川白芷末,乳汁顿熟调敷。 《外证医案汇编。卷三。乳胁腋肋部。乳痈》 乳裂,愈而复发,发而仍愈,小儿吮 奶,痛如针刺,乃肝胃受热之故。虽为小恙,治之非易。 《沈氏女科辑要.卷下.乳头破碎》 丹溪云:老黄茄子,烧灰傅之。《纲目》云:丁 香末傅之。 (现代研究) 马纯用复方四黄油治疗乳头皲裂取得满意效果。复方四黄油由黄柏、黄芩、黄连、大 黄、地榆、冰片加植物油制成,外涂患处,1日2—3次。赵玉英用由白及、石膏、冰片 制成的三白膏治疗乳头破碎32例,其中单侧患病6例,双侧乳头患病26例。用法是喂 奶后用淡盐水清洗乳头,外搽三白膏,同时轻轻按摩乳头,每日6—8次。结果全部治愈, 其中3天治愈的18例,4天治愈的6例,5天治愈的8例。 [述评] 乳头破碎病小轻浅,治疗效果良好,但若护理不当,极易反复发作。患病后若未及 时治疗,往往会引起乳痈、乳发、乳疽等疾病,并影响婴儿的哺养。因此,本病的预防 和护理相当重要。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28..外科疾病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