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乳 痈

 学中医书馆 2013-02-06
乳    痈
  乳痈是发生在乳房部的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性疾病。西医称之为“急性乳腺
炎”。好发于产后1个半月以内的哺乳妇女,占90%以上,尤以初产妇为多见。本病的特
征是乳房结块,红肿热痛,溃后脓出稠厚,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生于哺乳期的称
“外吹乳痈”;发生于怀孕期的称“内吹乳痈”,临床上较为少见;不论男女老少,在非哺
乳期和非怀孕期发生的称为“不乳儿乳痈”,则更少见。
  “乳痈”之名首见于晋《针灸甲乙经>>:“乳痈有热,三里主之。”历代文献中还有称本
病为“妒乳”、“吹你”、“吹乳”、“乳毒”等。晋《肘后备急方》说:“凡乳汁不得泄,内
结名妒乳,乃急于痈”。《刘涓子鬼遗方》中记载了多个治乳痈方,但未描述乳痈的症状。
隋《诸病源候论。妒乳候》指出:“乳汁蓄结与血气相搏”而成痈,“壮热大渴引饮,牵强
掣痛,手不得近”,提到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宋《太平圣惠方》说:“妇人乳汁
不出,内结肿,名乳毒”。金《儒门事亲》中有“乳痈发痛”、“俗称曰吹乳”的记载。唐
宋金元诸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均有所发挥.至明清对本病的认识更全面,论

述更详细,其治疗方药至今仍为临床借鉴。明《秘传外科方录》将本病分为“有儿者名
为外吹你,有孕者名为内吹你”。根据病变范围大小,《外科启玄.卷之五.乳痈》指出:
“乳痈最大者名曰乳发,次曰乳痈。”《外科全生集》又论:“妇人被儿鼻风吹入乳房以致闭
结,内生一块红肿作痛,大谓痈,小谓疖。”《外科理例>>还认识到本病成脓不切开有传
囊之变,“夫乳者,有囊蠹,有脓不针,则遍诸囊矣。”均大大丰富了临床辨病内容。另
外,《外科理例>>尚有:“男子乳痈”之称,清《疡医大全》引胡公弼论。又曰不乳儿,妇
人患乳曰害干奶子”或“席风呵乳。”
    [病因病机]
    1  外吹乳痈  总因内有肝郁胃热,或夹风热毒邪侵袭,引起乳汁郁积,乳络闭阻,
气血瘀滞,从而腐肉酿脓而成乳痈。正如《丹溪治法心要。卷六.乳痈第一百二》所说:
“乳房阳明所经,乳头厥阴所属,乳子之母,或厚味,或忿怒,以致气不流行,而窍不得
通,汁不得出,阳明之血,热而化脓。亦有儿之口气锨热,吹而结核,于初起时,便须
忍痛揉令软,气通自可消散。失此不治,必成痈疖。”
    1。1  肝胃蕴热  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新产伤血,肝失所养,若忿怒郁闷,肝
气不舒,则肝之疏泄失畅,乳汁之分泌失调;或饮食不节,胃中积热,则肝胃失和,肝
郁胃热阻滞乳络,乳汁淤积,气血瘀滞,热盛肉腐,终成乳痈.《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
诀。乳痈》即云。“此症总由肝气郁结,胃热壅滞而成,男子生者稀少,女子生者颇多。”
    1.2  乳汁淤积  因乳头破碎,怕痛拒哺,或乳头内陷等先天畸形,妨碍乳汁排出,
或乳汁多而少饮,或初产妇乳络不畅,或断乳不当,均可引起乳汁淤滞不得出,宿乳壅
积,化热酿脓,而成乳痈.《圣济总录。乳痈》:“然此病产后而有者,以冲任之经,上为
乳汁,下为月水,新产之人,乳脉正行,若不自乳儿,乳汁蓄结,气血蕴结,即为乳痈.”
说明乳汁淤积是致病因素之一。
    1。3  外邪侵袭  新产体虚,汗出腠理疏松,授乳露胸,容易感受风邪;或外邪从破
碎的乳头处乘隙而入;或乳儿口气焮热,含乳而睡,热气从乳孔吹入,均可使邪热蕴结
于肝胃之经,闭阻乳络,变生乳痈。
    2  内吹乳痈  多由怀孕时胎气上冲,肝失疏泄,与邪热互结蕴蒸阳明之络而成。
《外科正宗》明确指出:“内吹,因胎气旺而上冲,致阳明乳房结肿。”
    3  不乳儿乳痈  常因在非哺乳期给儿女假吸而诱发。男子乳痈可由胃火炽盛,壅于
乳房而生。初生小儿患乳痈多因胎热余毒,加之挤伤染毒而成。
    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除产后抵抗力下降外,主要有细菌侵入和乳汁郁积二个因素。
细菌多通过破损的乳头经淋巴道侵入乳腺组织;或通过输乳孔潜伏于乳腺导管内,一旦
有各种原因导致乳汁郁积就易发生感染。也有因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灶通过血循环传播
细菌到乳腺组织内而发病的。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常见,偶见大肠杆菌.
乳腺组织发生炎症后,如未能消散,则可形成脓肿。脓肿可以局限于某一腺叶,也可能
穿破腺体间纤维间隙,引起多个腺叶内脓肿。严重者甚至可引起败血症。
  [辨病]
  1临床表现
  1.1  外吹乳痈
  初起乳房胀痛,乳汁排泄不畅,结块或有或无,皮色微红或不红。继则结块,胀痛

  明显,可伴恶寒发热,头痛骨楚,胸闷不舒,纳少呕吐,大便干结,苔薄白或薄黄,脉
  浮数或弦数.此时若治疗适当,2—3日乳汁排出通畅,热退肿消痛减,可获消散。若结
  块逐渐增大,锨红灼热,疼痛加重,伴壮热不退,口渴喜饮,舌苔黄腻。脉弦数,势在
  酿脓。约10日左右,结块中软,按之应指,是为成脓。若病位深在,常需穿刺确诊。若
  脓蚀乳管,乳孔可有脓液流出。溃后脓出稠厚,多能身热渐退,肿消痛减,逐渐愈合。若
  脓出不畅,肿痛不减,身热不退,可能袋脓,或脓液旁侵其他乳囊形成传囊乳痈。有时
  乳汁从疮口溢出,久难收口,形成乳漏。也有初起大量使用抗生素或过用寒凉中药,导
  致局部结块质硬不消,迁延日久的;其中有些再次感染,邪热蕴蒸,也能导致酿脓.极
  少数患者因治疗不当,或妄加挤压,以致毒邪扩散,出现热毒内攻的危象。
    1.2  内吹乳痈  多见于怀孕后期。初起乳房结块肿痛,皮色不变,病情较外吹乳痈
轻,但不易消散,化脓亦慢,约需工个月左右,病程较长,有些须待分娩后才能收口。
    1.3  不乳儿乳痈  大多与外吹乳痈临床表现相似,但发生于非哺乳、非怀孕期间,
且比较容易消散、溃脓、收敛,症情最轻。
    l。4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比例增高明显。病情严重者可作血液
和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助于必要时选用有效抗生素。
    1.5  影像学检查  对于位置深在或多个脓腔的脓肿,B超有助于定位。
    2诊断要点
    2.工  好发于产后工个半月以内的哺乳妇女,初产妇尤为多见。
.    2.2  乳房结块,红肿热痛,约10日左右化脓,脓出稠厚,肿痛随之减轻.
    2.3  常有乳汁排泄不畅或乳头破碎。
    2。4  伴恶寒发热,头痛骨楚,胸闷纳呆,大便干结等全身症状,
    3  鉴别诊断
    3,1  粉刺性乳痈  多发生于非哺乳非怀孕期,大部分患者伴有先天性乳头凹陷等畸
形,肿块多位于乳晕部,溃后脓液中夹有粉渣样物质,不易收口,可反复发作,形成乳
漏.全身症状较乳痈为轻。
    3。2  炎性乳癌  病变范围常累及整个乳房的1/3或1/2以上,并迅速波及到另一
侧。病变部位红肿显著,但色暗红或紫红,肿胀有一种浸润感,毛孔深陷呈橘皮样,局
部压痛轻,同侧腋窝常可扪及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全身炎症反应轻微。预后较差。必要
时可作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辨证)
    1  气滞热壅证  乳房结块,排乳不畅,皮色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伴恶寒发热,
  头痛骨楚,胸闷呕吐,食欲不振,大便秘结等。舌质正常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或弦数。
    2  热毒炽盛证  乳房结块增大,肿痛加重,焮红灼热,继之结块中软应指。伴壮热
  不退,口渴喜饮。或切开排脓后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减,有“传囊”现象。舌质红,苔
  黄腻,脉弦数。
    3  正虚毒恋证  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清稀不尽,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
  伴面色少华,神疲乏力,或低热不退,饮食量少。舌质淡,苔薄,脉弱无力。
    4  胎旺郁热证  发生于怀孕期,乳房肿痛结块,皮色不红或微红.舌质正常或红,

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或数。
    5  气血凝滞证  初起应用大量抗生素或寒凉中药后,乳房结块,质硬不消,微痛不
热,皮色不变或暗红。舌质正常或边有瘀点,苔薄白或黄,脉弦涩。
    [治疗]
    乳痈的治疗强调及早处理,以消为贵。内吹乳痈,不乳儿乳痈症情一般较外吹乳痈
轻浅,治疗可参照外吹乳痈。形成乳漏等按相应病症治疗。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1.1.土  气滞热壅证  治宜疏肝清热,通乳消肿。选用瓜蒌牛蒡汤加减。
    加减:乳汁壅滞者,加鹿角霜、漏芦、留行子、路路通、木通等;偏于气郁者,加
枳壳、川楝子;偏于热盛者,加生石膏、鲜生地;新产妇恶露未净者,加当归尾、益母
草,酌减凉药;需要回乳者,加生山楂、生麦芽等。
    1.1.2  热毒炽盛证  治宜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选用五味消毒饮合透脓散.
    1.1.3  正虚毒恋证  治宜调补气血。选用八珍汤加生黄芪、制香附、陈皮等.
    1.1.4  胎旺郁热证  治宜疏肝清胃,理气安胎。偏于热壅者,选用橘叶散加苏梗、
苎麻根等;偏于气滞胎旺者,选用逍遥散加橘叶、蒲公英、苏梗等。
    1.1.5  气血瘀滞证  治宜疏肝理气,祛瘀散结。选用四逆散加鹿角片、山甲、桃仁、
红花等。
    1.2  成药、验方
    1.2.1  鹿角粉lOg,用陈黄酒送服,服后覆被待汗。适用于乳痈早期。
    1.2.2  蒲公英60g;或熟牛蒡、青皮各15g,蒲公英30g;或蜂房30g,生甘草15g。
均为每日l剂,水煎服。
    2  外治法
    2.1  初起
    2.1.1  箍围药  金黄散或玉露散或双柏散,用冷开水或鲜菊花叶、鲜蒲公英等捣汁
调敷。
    2.1.2  油膏  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皮色微红或不红者,用冲和膏外敷。
    2.1.3  草药  仙人掌适量去刺捣烂外敷。
    2.2  成脓  宜切开排脓。切口呈放射状,以免损伤乳络;切口位置宜取低位,以免
袋脓。也可用火针放脓。
    2.3  溃后  八二丹或九一丹药线引流,外敷金黄膏。待脓净仅流黄稠滋水时,改用
生肌散,红油膏盖贴。脓腔较大,或切开创口流血时,可用红油膏纱布填塞脓腔,1—2
天后,改用药线引流。
    2.4  袋脓或乳汁从疮口溢出,可用垫棉法,袋脓者垫在脓腔下方,乳汁溢出者宜垫
棉束紧患侧乳房。
    2.5  传囊,可先用垫棉法压迫,以免再次手术。若无效,传囊乳痈部位已应指处,
再作一辅助切口。
    2。6  塞鼻法  公丁香研细末,用棉球包好塞鼻;或鲜芫花根皮洗净捣烂,搓成细长
条塞鼻,每日l一2次,适用于早期乳痈。

    2.7  按摩法  适用于外吹乳痈初期,乳汁淤滞,局部肿痛者。先在患侧乳房涂以少
许润滑油,用五指从乳房四周轻轻向乳头方向施以正力,按摩推挤,将瘀滞乳汁排出,同
时可以轻揪乳头数次。
    3  西药治疗  全身给予足量的青霉素G或红霉素等。
    4  针灸  取肩井、膻中、足三里、列缺、膈俞、血海等穴,用泻法,留针15—20分
钟,每日1次.
  [预防与护理]
  工  妊娠后期常用温水清洗乳头,或用75%酒精擦洗乳头,并纠正乳头内陷.
  2  培养良好的哺乳习惯,注意乳头清洁。每次哺乳后排空乳汁,防止淤积.
  3  及时治疗乳头破碎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疾病。并注意乳儿口腔清洁,有口腔
炎应及时治疗…、
    4  保持心情舒畅。忌食辛辣炙博之品,不过食膏粱厚味。
    5  患乳用三角巾或乳罩托起,减少疼痛,防止袋脓.
    6  若体温过高,或乳汁色黄,应停止哺乳,但必须用吸奶器吸尽乳汁。
    7  断奶时应先减少哺乳次数,逐渐减少泌乳量,断奶前用麦芽、山楂各60g或生枇
杷叶15g煎汤代茶,外敷皮硝。
    [古籍选粹]
    《外科正宗》  又有忧郁伤肝,肝气滞而结肿,宜牛蒡子汤主之;厚味饮食,暴怒肝
火妄动,结肿者,宜橘叶散主之。
    《仙传外科集验方》  初发之时,切不宜用凉药冰之,盖乳者血化所成,不能漏泄,遂
结实肿核,其性清寒,若为冰药一冰,凝结不散,积久而外血不能化乳者,方作热痛蒸
逼乳核而成脓,其苦异常。
    《疡科心得集.辨乳痈乳疽论》  凡初起当发表散邪,疏肝清胃,速下乳汁,导其壅
塞,则自当消散;若不散成脓,宜用托里;若溃后肌肉不生,脓水清稀,宜补脾胃;若
脓出反痛,恶寒发热,宜调营卫。
    《疡科心得集。辨乳痈乳疽论》  其药初起如牛蒡子散、橘叶汤、逍遥散之类,溃后
则宜益气养营汤。又若半夏、贝母、瓜蒌消胃中壅痰,青皮疏厥阴之滞,公英、木通、山
甲解热毒、利关窍,当归、甘草补正和邪,一切清痰疏肝、和血解毒之品,随宜用之
可也。
    《外证医案汇编.卷三.乳胁腋肋部》  病者柔弱畏痛,既不敢于乳下别出一头。而
脓水从上注下,颇难出尽,故有传囊之患。忽生一法,用药袋一个。于乳头之下,用帛
束缚之,使脓不能下注。外以热茶壶熨之,使药气乘热入内。又服生肌托脓之丸散.于
是脓从上泛,厚而且多,七日而脓尽生肌。
  (现代研究)
  亚  专方治疗  周玉朱提出用温通法治疗乳痈,病程2天一1个月,共25例。基本方
为肉桂、白芷、白芥子、威灵仙、牛蒡子、防风、穿山甲、皂角刺、冬葵子、路路通、全
瓜蒌,每日1剂,水煎服。若红肿热痛明显,伴恶寒发热,加黄芩、连翘,另用芒硝外
敷;漫肿色白肿胀甚而无寒热,加炙麻黄、炙细辛、干姜、鹿角片,并用其热药渣熨之;
肿胀甚而乳汁不通,加三棱、莪术,同时予手法按摩。结果22例治愈,最短服药7剂,

最长28剂,平均9.5剂;3例因中途脱药而化脓,切排后治愈。陈英用炙麻黄、炙甘草、
熟地、白芥子、昆布、炮姜炭、鹿角片、路路通、王不留行、煅瓦楞、炙甲片、皂角刺、
姜半夏组方煎服,治疗早期乳痈100例,治疗7日后治愈8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
曹恩溥用祖传鹿角地丁汤(煨鹿角、紫地丁、穿山甲、黄芩、郁金、王不留行、生甘草、
金银花藤、连翘、当归、赤芍、山栀、香附、漏芦)治疗乳痈200例,寒热交作,加防
风、荆芥;局部红肿甚剧,加川连;坚硬较剧,加柴胡、牛蒡子、皂角;乳汁过多过稠,
加木通、橘叶。结果全部治愈,其中发病在3日以内的192例,服3—7剂消散而愈;发
病4—6日的8例,化脓外溃而愈。胡献国等用鲜马兰120g捣烂取汁,加白糖适量口服,
1日3次,药渣外敷局部,或用干马兰60g,煎汤至300ml,每日分3次口服。共治疗120
例,治愈8工例,好转35例,无效4例。
    2  辨证论治  施梓桥将乳痈分为3型:①表热型,为早期未成脓时,药用荆芥、牛
蒡、大豆卷、连翘、苏梗、蒲公英、王不留行、路路通、通草等煎服,外敷如意膏;②
胃热型,为中期成脓时,药用生石膏、黄芩、蒲公英、芦根、丹参、赤芍、红梅消、皂
角刺,外敷冲和膏;⑧郁热型,为发病时间长,乳房结块多未成脓的,药用柴胡、苏梗、
秦皮、王不留行、橘叶、丝瓜络、当归、丹参、蒲公英等,外敷消散膏。共治疗1050例,
其中治疗7天以内痊愈的878例,治疗7天以上痊愈者172例。
    3  外治研究  李必运等用复方蒲公英糊剂(蒲公英、延胡索、沙蒿子、灯笼草、薄
荷脑等)外敷治疗乳痈80例,每8小时换药1次,结果痊愈68例,显效6例,有效2例,
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设对照组50例,用金黄散醋调外敷,每8小时换药1次,
结果痊愈19例,显效8例,有效工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二组比较有显著
性差异(P<0。05)。章正兴用消肿膏(山柰、乳香、没药、樟脑、生川乌、生草乌、桃
仁、大黄、白芷、黄药子、桂枝、当归、蜈蚣、全蝎、麝香、冰片等)外敷治疗乳痈共
154例,每1—2日换1次,治愈88例,好转47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87.66%。平
均治愈时间5—6天,平均好转时间7,--,8天。李友谊采用导管冲洗法治疗乳腺脓肿形成,
在脓肿上切开小口,用弯头钳探查脓腔大小并分离脓腔隔膜,插入导管,用双氧水lOOml
或生理盐水200ml加板蓝根注射液30ml反复冲洗,最后排净洗液,保留导管,再注入庆
大霉素8万单位,氟美松5mg,糜蛋白酶5mg,灭滴灵0。2g,消毒包扎。每日冲洗1次,
脓腔大者每日2次。结果治疗组67例平均13夭痊愈,对照组(按传统切开引流法)27
例,平均44天治愈。
    {述评}
    治疗乳痈,强调早期,突出通乳,避免过用寒凉药物。一旦乳汁通畅,炎症自消,结
块渐散。一般发病3天之内,单用中药内服外敷均能治愈,与西医应用抗生素治疗相比,
具有显著特色。对于西医治疗感到较为棘手的传囊乳痈、乳房硬结日久不消者,中医中
药治疗也有良好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