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 瘤
筋瘤是指发生于筋脉的肿块性疾病.《灵枢.刺节真邪}篇称本病为“筋溜”,说它 是一种“筋屈不能伸”的疾病,这大致相当于西医的腱鞘囊肿、腱鞘结核等疾病。《外科 正宗。瘿瘤论》说筋瘤症状为“色紫垒垒,青筋盘曲,结若蚯蚓”,这实际是描述下肢静 脉曲张的症状。 古文献根据肝主筋的理论,认为本病与肝气郁结和肝火有关,而用舒肝清肝方法治 疗。现代中医尚认为腱鞘疾病还与寒痰湿邪有关,而下肢静脉曲张尚可由于中气下陷所 致。在治疗除内服中药及手术疗法外,还创造了注射疗法、封闭疗法等。 [病因病机] 卫 肝郁化火 肝藏血,肝主筋;筋脉依赖于肝血的柔养,则屈伸功能和运行气血功 能正常.因郁怒伤肝,化火灼伤阴血,筋脉失其柔养,而血燥筋挛,气滞痰结和瘀血阻 滞而成筋瘤。 2 寒湿凝滞 素体卫阳不足,易感寒湿之邪,致使营卫不和,寒湿之邪结于筋脉, 寒痰湿邪与瘀血互结而成本病. 3 中气下陷 素体脾胃虚弱或因肝郁克脾,使脾胃升降失调,气机运动障碍,脾虚 失于固摄和统摄,湿浊之气下陷于小腿,致局部筋脉弛缓、气血瘀滞而发筋瘤。 (辨病) 1临床表现 1.1 腱鞘囊肿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女性较男性多见。好发于腕关节周围、足背及 膝关节附近,尤其以腕背处多见。在腕关节周围者多在伸指总肌腱附近,或伸指总肌腱 与伸拇长肌腱之间,也见于肱桡肌与桡侧屈腕肌之间。肿物缓慢发生或偶尔发现,很少 有疼痛,大小不定,由豌豆大小至乒乓球大小不等,多为半球形,在腱膜内者可呈不规 则的球状。囊肿光滑,无压痛但有胀感不适,有时柔软,有囊性感。发生在掌指关节掌 侧面的腱鞘囊肿,一般较小,常在按压或握物时有疼痛,呈软骨样硬度。 1。2 腱鞘结核 是结核病的继发性病变。局部主要表现是肿胀疼痛.起病缓慢,病 期较长,可达20年。肿胀沿腱鞘行走,形态与范围与受累的腱鞘密切相关.可呈条状。 如果病变穿破腱鞘,则可有流脓、溃疡,或形成窦道。早期疼痛较轻,如发生混合感染 则疼痛加重,可有不同程度功能受限。局部可有捻发样摩擦音和压迫症状。 1.3 下肢静脉曲张 可以看见静脉扩张淤血,表皮呈青蓝色,青筋垒垒,盘曲成团, 如蚯蚓聚结.质地柔软或因发炎后而结硬。每至下午自感患肢沉重作胀。如碰破曲张的 静脉,流出大量的瘀血,经压迫后结扎后方能止血。病程长者,可有皮肤萎缩,颜色褐 黑,可伴发坠积性皮炎或慢性溃疡。 2 诊断要点 2。1 腱鞘囊肿 2。1.1 手足掌指趾关节,腕、踝关节,膝关节等处有隆起性囊肿。 2.1。2 穿刺可抽出胶状透明粘液。 2。2 腱鞘结核 2。2.1 肿胀沿腱鞘行走而呈条状伴疼痛。 2.2.2 可伴有结核病中毒症状。 2。2.3 肿处可有捻发音和压迫症状. 2.3 下肢静脉曲张 2.3。l 根据外观表现诊断。 . 2.3.2 大隐静脉和交通静脉办膜功能试验 患者平卧,高抬患肢使静脉血回流排 空,以后在大腿根部上一个止血带,不能过紧,以能阻断浅静脉血流为度。让患者站起 来,则原有曲张的静脉较空,但放开止血带后,下肢静脉立即充满,表示大隐静脉办膜 机能不全。再让患者平卧,高抬患肢,上止血带后让患者站立,而止血带不放松。大隐 静脉在30秒内出现曲张充盈,表示交通静脉办机能不全. 2。3.3 小隐静脉功能试验 同上法,上好止血带后,同时用拇指在胭窝内压迫小隐 静脉的上端,让患者站起来,不放开止血带,而去除拇指压迫,小腿下部静脉立即充盈, 则表示小隐静脉办膜机能不全。 2.3。4 交通静脉办功能试验 同大隐静脉和交通静脉膜功能试验,上好止血带,压 好拇指,让患者站起,不除去止血带,亦不除去拇指压迫,而小腿静脉血在35秒内充盈, 则表示深浅静脉交通支内办膜机能不全。 2.3.5 下肢深静脉畅通试验 让患者站立,上好大腿根部止血带,再让患者平卧, 平伸屈膝关节20~30次。观察静脉曲张充盈情况,若消失或大减轻,则表示下肢深静脉 血流畅通.若静脉曲张更明显,则表示深静脉有梗阻,此时不论采用注射疗法或外科手 术疗法,结果皆不佳. 3 鉴别诊断 3。1 腱鞘囊肿与腱鞘结核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3.1.1 桡侧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病人主诉腕部疼痛,有的能明确指出痛在桡骨茎 突处,此种疼痛为慢性进行性,日益加重,甚者可影响睡眠。疼痛可放散至全手、肘部 及肩部。拇指显著无力,以致失去功用,病人自诉拇指及腕部运动障碍。检查可见桡骨 茎突处有轻度肿胀,少数无肿胀,皮下可触及一小豆大软骨样硬变之肿物,压痛。 3.1。2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本病又名弹响指。在掌指关节之掌侧,拇指平拇指 根横纹,其他手指平指根横纹的近侧1.5cm处,可扪及肥厚的腱鞘,压痛,或可摸到豆 样大小结节。 3.1.3 前臂桡侧肌腱周围炎 多见手工劳动者,为前臂远端桡侧有斜条样肿胀,疼 痛及压痛,活动手腕与拇指时肿胀处可以出现非常明显的摩擦音,似捻发音。 3.2 下肢静脉曲张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3.2。工 先天性静脉瘘 ①多发于青年及儿童;②患肢皮肤较热,皮毛粗而长,③患 肢组织包括骨在内较健侧过长;④有时有搏动或可听到杂音;⑤有时伴有血管瘤,⑧绝 大多数为单侧性。 3。2.2 扁平足 腿沉有下肢静脉曲张,同时有扁平足。前者治愈后,后者仍使病人 行走不便。 [辨证] 1 肝郁气结证 肿块长大较快,质地坚硬或有囊性感,肿块可呈条索状、结节状, 手不能握,自觉疼痛并压痛明显,有时肿块后期可以溃破。或青筋扩张显露,易于出血。 伴心烦,喜怒,两肋作胀,口干苦,舌苔微黄,舌质红,脉细弦。 2 寒湿凝滞证 肿块生长缓慢,质地较软,圆形或条索状。很少有疼痛,或早期轻 度疼痛,后期疼痛加重.伴畏寒、肢冷,或有腹胀纳差。苔白或白腻,脉细涩或沉细。 3 中气下陷证 下肢静脉曲张,青筋垒垒,盘曲成团,静脉扩张,下肢肿胀明显, 但平卧可消失或消减,脚沉重感,久之可溃破形成肉芽不鲜的慢性溃疡。伴酸胀不适,乏 力,肢软。舌苔白或白腻,舌质淡,脉濡细。 [治疗]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1。工.工 肝郁化火证 治宜清泄肝火。方选清肝芦荟丸加减。常用药物有当归、白芍、 生地、川芎、黄连、芦荟、昆布、橘核、荔枝核、夏枯草、玄参、牡蛎、紫草、十大功 劳等。 1.1。2 寒湿凝滞证 治宜温阳散寒理湿。方选阳和汤加减。常用药物有鹿角霜、熟 地、麻黄、白芥子、肉桂、香附、橘核、浙贝、法夏、全蝎,土鳖虫、萆藓、石菖蒲等。 1.1。3 中气下陷证 治宜补中益气,和营利湿.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药物有 生黄芪、炒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党参、当归、茜草、台乌、忍冬藤、黄柏、苍术、 车前子等。 1.2 成药、验方 l。2.1 大活络丸,每次l丸,每日2次。 1.2.2 补中益气丸,每次1丸,每日2次。 1.2.3 薜苈果2个,钻骨龙20g、台乌lOg,每日1剂,水煎服。治腱鞘炎和腱鞘 囊肿有效。 1.2。4 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苎麻根lOg,落得打15g,关公须20g。每日1剂,水煎 加红糖、甜酒适量服。 。 工。3 西药治疗 腱鞘炎、腱鞘囊肿可以适当使用抗生素治疗。 腱鞘结核可以使用抗结核药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可使用抗感染药预防感染。 2 外治法 2。工 腱鞘结核和腱鞘囊肿可外敷回阳玉龙膏或冲和油膏。 2。2 腱鞘结核可在腱鞘内抽液后注入利福平适量,每周1—2次,3个月为1疗程. 2.3 腱鞘囊肿可用粗针穿刺抽液及注入考的松混悬液。 2.4 下肢静脉曲张,可将硬化剂注入曲张的静脉内,近年来认为较好的药物有两种; 5%油酸一一乙醇胺和工%一3%硫酸十四烷基钠. 2。5 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慢性溃疡者,可外用青蛤散调菜油外搽。 3手术疗法 3。1 腱鞘结核保守无效或已稳定、晚期的病例,可进行滑膜切除术. 3。2 腱鞘囊肿可刺破或击破囊壁,将囊液挤入组织间隙,待其自行吸收。或进行囊 肿切除术,术中应尽量将囊肿完整切除。 3.3 下肢静脉曲张可行高位结扎大隐静脉。 (预防与护理) 1 避免手足关节外伤,一旦发生外伤应该及时正确治疗。 2 对于结核病患者,应增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能力。对于合并溃疡者按疮疡病的 规则进行换药和护理。 3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可用弹力绷带包扎,避免久站、久立、久行,宜抬高患肢,注 意休息. (古籍选粹工 《灵枢.刺节真邪》 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有所疾前 筋,筋届不能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溜. 《薛氏医案。论瘤》:若怒动肝火,血涸而筋挛者,其自筋肿起,按之如筋,久而或 有血缕,名曰筋瘤,用六味地黄丸、四物、山栀、木瓜之类。 《外科正宗.瘿瘤论》 肝统筋,怒动肝火,血燥筋挛曰筋瘤,……筋瘤者,坚而色 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治当清肝解郁,养血舒筋,清肝芦荟丸是也。…… 川芎、当归、白芍、生地、青皮、芦荟、昆布、海粉、甘草节、牙皂、黄连各五钱。右 为末,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白滚汤,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 [现代研究] I 发病学研究 受磨擦较多地方的肌腱多有腱鞘。腱鞘由内外两层的滑膜囊组成。 内层紧贴肌腱,外层通于滑囊腔与内层分开,二层之间有小量滑液。腱鞘囊肿病因尚未 完全明了,有人认为是由于关节囊或腱鞘膜向外突出,亦有人认为系关节囊或腱鞘之粘 液样变性。外伤亦可为其原因之一。 下肢静脉曲张主要发生于大隐静脉及小隐静脉系统,二者皆为浅静脉。这些静脉内 的办膜机能不全时,不能有效地阻止血液倒流,因此,不仅下肢静脉血不能顺利回心,臀 部、会阴部等处的静脉血还向下肢内倒流。另外,下肢肌肉收缩时,不但不能正常地促 使静脉血液向心流动,反而使血回流至浅静脉。以上诸种因素,使下肢浅静脉内血液郁 积。此种郁积,使血液的氧含量及营养成分显著降低,以致形成下肢局部组织严重营养 障碍。 2 临床治疗研究 腱鞘囊肿用结扎法,手术处用新洁尔灭、酒精消毒,用l%普鲁 卡因从囊肿边缘分四个点进行局麻,然后用大皮肤针穿8号线,在麻醉处进针,从对侧 麻醉点穿出(缝线穿过囊肿中央),然后在囊肿顶端结扎打结;再在另二侧麻醉点也以同 样的方法进行穿线结扎,使两条丝线互成直角,最后用无菌敷料包扎,术后二周末拆除 全部缝线。对于较大的囊肿,可在穿线结扎前抽出部分粘液,加速囊肿的消失。术后3天 有明显炎症反应,一周后消退,个别患者从针眼处流出胶状分泌物。 下肢静脉曲张拟通络活血,方以通经活血丸,每次4.5g,每日2次,用落得打15g 煎汤送服。合并血栓性静脉炎,由于脉络失于通畅,局部气血运行失常兼挟湿热蕴阻,故 治以和营清热化湿,方用四物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常用药物如当归、赤芍、川I芎、丹 参、虎杖、泽兰、蒲公英、银花、黄柏、防已等。另新消片,每次5片,每日2次吞服。 如红肿渐退,硬索状物不消,去清热之药,加重祛瘀之品,如虎杖、落得打、山棱、莪 术等. [述评] 现代中医外科书籍对“筋瘤”一病有两种认识,一者认为它包括了腱鞘疾病和下肢 静脉曲张,另一种观点认为只是指下肢静脉曲张。产生这二种观点,作者认为关键在于 对《灵枢.刺节真邪》篇中关于筋溜的论述的理解,这里论筋溜是一种“筋屈不能伸”的 疾病.如果理解为因为各种原因使筋脉屈曲,不能伸展,则应该指静脉曲张一类。如果 理解为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使筋脉屈曲肿起,而使肢体不能伸展而功能障碍,这就可能是 指腱鞘疾病。 中医所称之“筋”,是指显露于体表的浅静脉及肌腱、腱鞘。它们的肿块性、屈曲性 病变称之为筋瘤。 肝主筋,肝气郁结,耗血使筋脉失养而屈曲或肿块,可用疏肝养血治疗。肝气郁结, 疏泄不畅,则卫阳敷布不利,体表筋脉易感受寒邪,寒邪收敛凝滞,可使筋脉结块、屈 曲;肝气郁结,可克脾土,使脾的升降功能失调,而中气下陷,下肢筋脉不能固摄而曲 张,湿气下流而肢体肿胀.都无不与肝主筋有关。临床辨证论治应全面加以考虑。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53..治癌验方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