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 疝
凡是疝囊在腹股沟韧带下,通过股环经股管而突出于股部卵圆窝处者,称为股疝.股 疝多见于中年以上的经产妇女,右侧较多见。 (股管解剖概述和疝的形成) 股管是一个狭长形潜在性间隙,长约1.5cm。股管有上下两口,上口为股环、椭圆形、 直径约1.25cm,为股中隔膜覆盖。股管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内界为陷窝韧带,后界为耻 骨梳韧带,外界为股静脉。股管下口为卵圆窝,在耻骨结节外侧约2cm处,是股部阔筋 膜上的椭圆形孔,表面为一层称为筛筋膜的薄膜覆盖。大隐静脉也在此穿过筛筋膜而汇 入股静脉。 由于股管几乎是垂直的,一旦发生股疝,疝内容物直向下坠,而一出卵圆窝后,却 突向前方,形成一转角。加以股环本身狭窄,周围韧带坚韧,极易发生嵌顿,且迅速发 展为绞窄。据统计,股疝的嵌顿率是腹外疝中最高的,达60%,其中半数发展为绞窄性 疝。 [辨病] 1 临床表现 一般疝块不大,呈半球形隆起,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症 状轻微,仅在久站、咳嗽或用力时,局部稍有胀坠感,常不为病人注意,特别是肥胖妇 女更易疏忽。由于疝囊颈较狭窄,咳嗽冲击感不太明显。早期易回纳,由于疝囊外有较 多脂肪组织,疝块并不完全消失。 股疝突发嵌顿,引起局部剧烈疼痛,出现急性肠梗阻症状。特别是没有股疝病史的 患者,可掩盖局部症状,导致漏诊。因此,凡急性腹痛病人,特别是妇女,要注意检查 卵圆窝部。 2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和体征,股疝的诊断并不困难,但须与下列 疾病鉴别。 2。l 腹股沟疝 主要区别是腹股沟斜疝与直疝都位于腹股沟韧带上方,而股疝则位 于其下方。 2.2 腹股沟淋巴结炎 淋巴结发炎肿大常为椭圆形,多有原发病灶,而股疝为半球 形隆起,嵌顿后伴有阵发腹痛等肠梗阻症状. 2.3 腹股沟部肿瘤 如脂肪瘤和转移性癌等。脂肪瘤的病史较长,移动度较大,质 软无压痛。转移癌则常可找到原发病灶。 [治疗] 股疝因容易发生嵌顿、绞窄,如无禁忌证,均应早期手术治疗;一旦发生嵌顿,应 立即进行紧急手术治疗。 股疝的手术方法很多,常用的有高位修补法(腹股沟韧带上方修补法)和低位修补 法(腹股沟韧带下方修补法)。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24.男科疾病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