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脱 肛

 学中医书馆 2013-02-06
   脱    肛
    脱肛是指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外的一种疾病。本
病最早称“人洲出”,在以后的古籍中又有“脱肛痔”、“盘肠痔”、“重叠痔”、“截肠”等
名称,现一般统称直肠脱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据我国普查
统计:脱肛的发病率占肛门直肠疾病的0.58%,居第五位,而且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脱肛是人体气血亏虚的一种局部表现。历代医家对此均有精辟的论述,如
《难经》中载:“病之虚实,入者为实,出者为虚。”,隋《诸病源候论.卷十七脱肛候》中
云:。脱肛者,肛门脱出也。多因久痢后大肠虚冷所为。”,明《疮疡经验全书。痔漏》中
曰:。又有妇人产育过多,力尽血枯,气虚下陷及小儿久痢,皆能使肛门突出。”,清《疡
科心得集。辨脱肛》中有“老人气血已衰,小儿气血未旺,皆易脱肛。”由此可见,本病
的发生多因素体气血不足,或年老体弱。气血虚衰,或久泻久痢以及妇人产育过多气血
亏损,从而导致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固摄失司所致。
    西医认为直肠脱垂的发生主要有下述三个方面的因素:
    1  解剖缺陷  解剖上的缺陷可使直肠易于向下移位,使之翻出肛外。这些解剖上的
缺陷一般都是先天性或发育中形成的.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直肠前陷凹腹膜返折位置
很低,接近于会阴部,以后逐渐上移。若腹膜返折上移不多而位置偏低时,即可使直肠
前壁更多地承受腹内压力,而向肠腔内突入。又如骶骨前面弧度较平时,直肠失去骶骨
的支持,而且肠管的方向较垂直,容易向会阴部下移和套入。
    2  组织软弱  盆底部组织软弱亦使直肠脱垂易于发生,如直肠周围结缔组织松弛、
肛门括约肌无力、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等。组织软弱的原因可以是先天性发育不全,也
可以是年老久病、营养不良、神经麻痹所致。
    3  腹压增加  习惯性便秘、长期腹泻、排尿困难、多次分娩、慢性咳嗽、重体力劳
动等均可使腹内压增高,往往成为直肠脱垂的直接原因。
    此外,肛管直肠本身的疾病,如晚期内痔、直肠息肉、肿瘤等,经常脱出,向下牵
拉亦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辨病]
  1临床表现
  1.1  症状  脱肛在《针灸甲乙经>>和《诸病源候论》中都明确指出:“脱肛者,肛门
脱出也”。顾名思义,脱肛的主要症状就是直肠粘膜、肛管和直肠自肛门脱出。本病起病

缓慢,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仅在排便时肛门有物脱出。其脱出程度与病程的长短有关,
早期仅感排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出,便后能自行回纳。在数年内脱出肿物逐渐增大,须
用手上托方能回复,排便后有下坠感和排不尽感,排便次数增多,有时有排尿困难和尿
频现象。继而可发展到咳嗽、走路、久立、或稍一用力即可脱出,脱出后局部有发胀感,
亦可感到腰骶部胀痛。脱出粘膜有粘液分泌,有时粘膜表面发生糜烂和溃疡,分泌呈血
性。由于长期脱垂,又可引起肛门括约肌松弛,肛门液流失禁或粪便失禁,刺激肛门周
围皮肤引起潮湿、糜烂、瘙痒。由于肛门松弛,所以很少发生嵌顿。若脱出未及时回纳,
一旦发生嵌顿,病人即感局部剧痛,肿物用手托不能还纳。脱出肠管很快出现肿胀、充
血和紫绀,粘膜皱襞消失,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绞窄和坏死。
    工。2  局部检查  在未脱出时外观肛口呈散开状,指诊可见肛门松弛无力,能容纳数
指,严重者可自由伸入拳头.再令患者下蹲,增加腹压,使其脱出,以观察其形态及脱
出程度.
    2  诊断要点    .
    2。1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且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
    2.2  排便或努挣时,直肠粘膜脱出,色淡红,质软,便后能自行回纳。
    2。3  排便或腹压增加时,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色红,呈圆锥形,表面为
环状有层次的粘膜皱襞,需手法复位。
    2.4  肛门坠胀,并有潮湿、瘙痒感。
    2。5  如未及时还纳,可致脱出物肿痛,甚至糜烂、坏死。
    3  辨程度  依其脱出物和脱出的程度,临床上将直肠脱垂分为三度。
    一度脱垂  是指直肠粘膜脱垂。脱出物长3-5cm,色淡红,有放射状纵沟,触之柔
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然回复。多见于儿童,为不完全性直肠脱垂。
    二度脱垂  是指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呈圆锥形,长5—8cm,色淡红,表面为环状
有层次的粘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便后有时需用手托回,为完全性
脱垂。
    三度脱垂  是指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脱出物呈圆锥形,长达8cm以上,表
面环状粘膜皱襞变浅或消失,触之很厚,肛门松弛无力,便后须用手托回,为重度脱垂。
  4  鉴别诊断
  4.1  内痔脱出  脱出呈颗粒状,三个母痔区尤为显著,色暗红或青紫,易出血。
  4。2  直肠息肉  脱出肿块为肉红色,有蒂,质软而有弹性,多为单个,易出血。
  4.3  乳头状瘤  又称绒毛状腺瘤,多发生在直肠,常见于中老年人。它的特点是广
基无蒂或蒂粗短,常单个独生,瘤体较大,甚至可占满肠腔,最大的直径可达15cm.位
置较低时可脱出肛外,外观呈绒毛状,颜色与肠粘膜大致相同,触之柔软,瘤体表面可
分泌大量粘液。
    4。4  晚期直肠癌  脱出物形状不整齐,表面凸凹不平,质坚硬,且有溃疡面,有粘
液血性分泌物,有明显恶臭,肛门坠胀、疼痛.
    4。5  小肠滑动疝  直肠前壁脱出显著而有巨大的疝囊,听诊有肠鸣音,触诊可扪到
脱出部分为囊状及肠曲,光滑可移动。
  (辨证}

    1  气虚证  气虚而致直肠脱垂者,临床可伴见纳运不健,气短懒言,四肢乏力,大
便溏薄而便意频。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2  血虚证  血虚而致直肠脱垂者,临床可伴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无
华,头晕目眩,疲倦乏力等症。舌淡,脉细弱。
    3  肺虚证  肺虚而致直肠脱垂者,临床可伴见咳而气短,倦怠懒言,声音低怯,面
色咣白,自汗等症。舌淡,脉虚弱。此证多见于老年人。
    4  肾虚证  肾虚而致直肠脱垂者,临床可伴见面色淡白,腰膝酸软,听力减退,溲
频,滑精早泄等症。舌淡苔白,脉细弱。    ‘
    5  湿热证  此证较少见,属虚中夹实之证。多为脱出后未立刻还纳,时间稍长,出
现灼热肿痛,血性粘液增多,里急后重,排尿不畅,肛门坠胀疼痛剧烈.舌质红,苔黄
腻,脉滑数。
    [治疗]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1。1.1  气虚证  治宜益气升提。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脱垂严重者,重用升麻、柴
胡、黄芪、党参,加五倍子、诃子;大便次数多者,加乌梅炭、赤石脂;便血者,加地
榆炭、槐花、侧柏炭。
    1.1。2  血虚证  治宜养血益气。方用人参养营汤加减,并重用益气生血之黄芪、
当归。
    1。1。3  肺虚证  治宜滋阴补肺。方用黄芪鳖甲汤加阿胶、升麻。
    1。1.4  肾虚证  治宜补肾益气。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1.1。5  湿热证  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萆薢渗湿汤合地榆散加减。
    1.2成药、单验方
    1。2.1  补中益气丸,每次6g,每日2—3次。
    1.2.2  黄芪,每日50g,煎水代茶饮,适用于儿童.
    1.2。3  人参芦,每日1个,研末温开水送服。
    1。2。4  鳖首烘干研细末,内服每次3g,每日3次,亦适用儿童。
    1.2.5  补中益气汤一剂装入纱布袋内,再用新鲜猪肚一个洗净,一起放入锅内加水
约2000ml,慢火煎至猪肚熟透、容易嚼烂为止,取出猪肚切碎与药汁调入红糖适量,温
热分食之,一天食完,每3天服1剂,连服3剂为工疗程。
    2  外治法
    2.1  熏洗坐浴法
    2。1.1  以苦参汤加石榴皮、枯矾、五倍子;或用蛇床子、明矾、乌梅、槐花、地榆、
防风、葱叶煎水熏洗,每日2次。
    2.1。2  石榴皮lOOg,枯矾10g,五倍子50g,苦参25g,煎水乘热先熏后洗,每日
2次,每次30分钟。
  2。1。3  朴硝50g,甘草15g,煎水熏洗,每日2次.
  2。1.4  生枳壳、防风、五倍子各30g,煎水熏洗,每日2次。
  2。1.5  单用芒硝30一50g,置于痰盂中,冲入热开水溶化,便后脱出不还纳,直接

熏洗脱垂部位,先熏而后坐浴,每次约15分钟。
  2。2  局部上药法
  2。2。1  五倍子散撒布患处,然后还纳复位.
  2.2.2  取乌龟颈1只焙干研粉,加五倍子lOg,煅龙骨lOg,研极细末,混合后加
次炭酸铋5g,用时取少量撒在纱布上,然后用药纱布将脱出部分轻柔复位,每日1次。
    2.2。3  五倍子5g,明矾2。5g,冰片0。25g,共研细末,和匀散布患处,还纳复位。
    2。2.4  石决明lOOg,炉甘石50g,人中白20g,共研细末,用法同上。
    2.2.5  马勃末、木贼烧灰存性,共研细末,用法同上。
    2.2。6  诃子、赤石脂、龙骨各等份.,共研细末,用法同上。
    3  针灸疗法
    3。1  体针  成人可选取长强、百会、足三里、承山、合谷、阴陵泉、三阴交、大肠
俞、八穋、提肛穴等和肛周相当于外括约肌部位之阿是穴,用较重手法短时间刺激(约
3,--,5分钟),每日或隔日取穴针刺工次。小儿则取百会、关元穴用艾灸,灸百会时须在穴
位上盖一层纱布,防止烧损头发,灸后用蓖麻子数粒捣烂敷贴半天。每日工次,每次工0
分钟,7天为1疗程。
  3。2  耳针  取直肠下端、神门、皮质下。
  3.3  梅花针  在肛周皮肤外括约肌部位点刺,以增强括约肌及盆腔肌肉对直肠的支
持固定作用。
    4  注射疗法  直肠脱垂的注射治疗有粘膜下注射法和直肠周围注射法。前者是将药
液注入粘膜下层,使分离之直肠粘膜与肌层粘连固定;后者是将药液注射到直肠周围,使
直肠与周围组织粘连而达到治疗目的。常用的药物有5%一工0%石炭酸甘油、5%鱼肝油
酸钠、6%一8%明矾液、1:1浓度(1份消痔灵与工份1%普鲁卡因配合)或2:1浓度
(2份消痔灵与1份1%普鲁卡因配合)消痔灵液。采用6%明矾液或1;1浓度消痔灵液
较安全可靠,可以免除造成的组织坏死。
    4.1  粘膜下注射法  此法分为直肠粘膜下层点状注射法和柱状注射法两种。
    适应证:一、二度脱垂,以一度脱垂的疗效为佳。
    禁忌证:肠炎、痢疾、腹泻和肛门直肠急性炎症及便次多者。    。
    术前准备:须行普鲁卡因皮试、备皮和清洁灌肠。
    操作方法:取侧卧位或截石位,令患者用力努挣,使直肠脱垂部分充分显露肛外,或
在肛镜下,局部常规消毒后,以lOml注射器装满药液,用5号皮试针头或6号长针头在
齿线上lcm环形选择2—3个平面;或纵形选择4—6行。每个平面或每行选择4—6个点,
点与点之间应相距0.5~1cm,且纵横各点相互交错。每点注药0,3一o。5ml,将药液注射
到粘膜下层。注药时须注意不要过深刺入肌层,或太浅注入粘膜内,以免无效或坏死。一
次注药总量为6~10ml,小儿减半。注射完毕,若系肛外注射即还纳复位,以塔形纱布压
于肛门,用胶布固定。柱状注射,在显露肛外直肠粘膜之最高处,以3、6、9、12点至
齿线上lcm粘膜下层作柱状注射。长短视脱出长度而定,每柱注药2~3ml,注后还纳复
位。在行粘膜下注射术后,当日应卧床休息,流质饮食,控制2-3天不解大便。2周内
不宜剧烈活动,切忌用力下蹲和临厕努挣,保持大便通畅,便后用芒硝液坐浴,为防止
感染,可酌情应用抗生素,无需其他处理。一般经一次注射可收到满意效果,如疗效不

佳,7—10天后可再行注射一次,剂量适当减少。
    4.2  直肠周围注射法  此法是经直肠外将药液注入两侧骨盆直肠间隙及直肠后间
隙内,通过药液所致的无菌性炎症,产生纤维化,使直肠壁与周围组织(两侧的直肠侧
韧带和后方的骶前筋膜)粘连固定而不再脱出肛外。
    适应证;二、三度脱垂。
    禁忌证;同粘膜下注射法。
    术前准备:同粘膜下注射法.
    操作方法:取侧卧位,肛周和肛内常规消毒。以1%普鲁卡因40ral行肛周浸润麻醉
后,选3、9点或3、6、9点为进针点,故其注射分两步或三步进行.用20ml注射器吸
取6%明矾注射液12ml,接上7号长针头(长8 cm),右手持注射器,先在距肛缘1.5cm3
点处进针,大约进入4~5cm时针尖遇到阻力,即达肛提肌,当穿过肛提肌时有落空感,
表示进入骨盆直肠间隙。此时,以左手食指伸入直肠内触摸针尖位置,证实针杆位于直
肠壁外侧未穿入直肠时,并以左手食指触摸针感为引导,再将针深入2~3cm,一般进针
深度,男性不超过7.5cm,女性不超过5。5cm,儿童3~4cm.为确保针尖不刺入直肠壁
内,又未刺伤腹膜,摆动注射器,以针尖在直肠壁外可以滑动为准.回抽无血,即可慢
慢地注药,且一边退针一边注药,将药液注在齿线以上区域。为使药液在直肠周围分布
均匀,常又将左、右两侧各分为中、前、后三条线路呈扇形注射。中线注射后,针头退
至皮下,改换另一条线路,三条线路共注药12ml,一般是中6ml,前2-3ml,后3-4ml。
一侧注射完毕,令患者改对侧卧位,术者更换手套和针头,以同样方法注射对侧同等剂
量。最后再行6点注射,更换手套及针头后,并使针略成弧形,在肛门与尾骨之间刺入,
沿骶骨曲进针,左手食指在直肠内作引导,针进入5~6cm,已达直肠后间隙,证实针尖
活动于直肠壁后,依前法注药4-5ml。三点一次注药总量以不超过30ml为度,若系1,
1浓度消痔液剂量可酌情增加。患者脱垂程度不十分严重,亦可只采取两侧的骨盆直肠间
隙注射,即3、9点注射法。两点注射通常一次注药量为20-24ml,儿童剂量减半.注射
完毕,局部消毒后,用无菌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一是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发生感染,二是要熟悉肛管直肠的局
部解剖,严格掌握其注射深度,过深药液误入腹腔,产生不良后果,过浅药液注入齿线
平面以下组织中,导致疼痛和组织坏死,增加病人痛苦,达不到治疗效果;再者,要避
免药液注入直肠壁内或穿通肠壁注入肠腔以及注入离直肠壁过远(以左手食指针感明显
为度),注入肠壁造成肠壁坏死或继发性出血,注入肠腔达不到治疗目的,离直肠壁太远
影响疗效。
    术后处理;除粘膜下注射法中所述之外,需加强抗炎治疗,以防感染;控制三天不
解大便,可从静脉供给能量。
    术后反应: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仅在l一2天内有肛门或下腹部坠胀不适感和轻微
疼痛,不必处理,可自行缓解消失;有时有低烧,如不超过38℃,局部无炎症者为吸收
热,个别患者在1"-3天内有小便不畅现象。若术后三天肛门部坠胀疼痛有增无减,体温
在38℃以上,白细胞升高,局部炎症与全身反应明显者,此时应作直肠指诊,触及直肠
有无肿块。若有脓肿形成,应及时切开排脓,保持引流通畅,避免炎症扩延以免导致不
良后果。如注意无菌操作,注入部位和方法恰当,一般不会引起感染,注后可收到显著

疗效。若一次疗效不佳,2周后可再行注射,但药量应减少1/2。
    4。3  双层注射法  此法就是将粘膜下注射和直肠周围注射两法同时使用。
    适应证:成人继发性二、三度直肠脱垂。
    禁忌证:同前两法。
    术前准备,同前两法。
    操作方法:先按粘膜下注射法行粘膜下注射,再按直肠周围注射法行直肠周围注射。
术后处理及注意事宜均同直肠周围注射法。
    5  手术疗法  对于直肠脱垂的手术治疗,国内、外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
定的进展,但由于对病因的认识不同,治疗上存在的难点较多,手术的方法多种多样。有
人统计自Moschcowitz(1912年)之后就有54种之多,其手术方法大致可分为8类:①
脱垂肠管切除术;②脱垂粘膜切除或折叠术;⑧肛门环缩小术;④骨盆底成形或加强术;
⑤直肠悬吊和固定术;⑥提高或封闭直肠膀胱或直肠子宫陷凹术;⑦肠管或肠系膜缩短
术;⑧修补会阴部滑动性疝术。手术途径有四:经腹部、经会阴部、经腹会阴部及经骶
部.每一种手术均有其优缺点和复发率,没有任何一种手术方法可用于所有的手术病人,
有时对同一患者需用几种手术方法。迄今为止,无论采取何种手术,都不能完全满意地
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手术复杂,死亡率尚不能完全避免;②术后并发症、后遗症较多;
⑧复发率高。目前国外对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仍以手术为主,我国采用明矾注射疗法治
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取得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并阐明了其治疗机理,且在临床上收到
了满意的疗效,为非手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开辟了新的途径,除个别病例外,一
般不采取开腹手术治疗。故笔者在本章重点介绍了直肠周围明矾注射术,但对于脱垂严
重的患者,在直肠周围注射法的基础上,还需辅以某种手术治疗,如三度脱垂合并肛门
松弛无力者,辅助肛门紧缩术,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5.1  直肠粘膜短缩术  适应证:一度直肠粘膜松弛脱垂较严重的患者,尤其肛管皮
肤缺损所致的直肠粘膜下移而脱露于肛外不能收回者;或二、三度脱垂经行直肠周围注
射术后,因肛门松弛粘膜外翻者。
  禁忌证:同粘膜下注射法。
  术前准备:同粘膜下注射法。
  操作方法: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局部和肛内常规消毒,在肛周浸润麻醉下,待肛门
松弛后,于齿线上lcm分后,左前、右前(6、2、10)三处,分别用止血钳沿直肠壁纵
形夹住松弛之粘膜2-3cm,然后用圆针lO号丝线在止血钳下中点行“8”字贯穿缝扎。术
毕,肛内塞入凡士林纱条,外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结扎的粘膜组织坏死脱落后,使
周围组织粘连在一起,形成疤痕,达到治疗目的。
    注意事项:三个结扎点要避开三个母痔区,结扎点之间要保留足够的粘膜,同时,三
结扎点之起点不应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夹粘膜的止血钳应与肠壁垂直;贯穿缝扎不得穿
入直肠肌层;术终时应行指诊,以指诊通畅为度。
    术后处理。术后控制大便1—2天,以后每天便后用芒硝液或用1/5000高锰酸钾液
坐浴,然后肛内上九华膏或黄连膏,或塞入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直至创面愈合。为防止
感染,给予肠道抗生素。
    5。2  肛门紧缩术  适应证:三度脱垂合并肛门松弛,不完全性失禁者。
    禁忌证:同直肠粘膜短缩术。
    术前准备:同直肠粘膜短缩术。
    操作方法:取截石位,局部常规消毒,骶麻或局部浸润麻醉。在肛门后正中距肛缘
2cm处沿左右肛缘作“V”形切口,长度根据肛门松弛的程度而定,如肛门松弛可伸入三
指以上者,可紧缩1/2,即切口长为肛门全周的1/2;若在三指以下者,紧缩1/3即可,
切口长为肛门全周的1/3。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将皮办钝性游离至齿线并向上牵拉,显
露出肛尾韧带和外括约肌浅层及肛门后三角形间隙,用Oo号铬制肠线或4号丝线将两侧
外括约肌浅层作褥式缝合2—3针,闭合肛门后三角形间隙。将肛管推向前方,肛门亦略
向前移,使直肠与肛管形成弯曲角度,增强尾骶的扶托力量。然后将向上牵拉的游离皮
办作“八”形切除,切口上端至齿线,使整个皮肤切口呈梭形。再自肛管开始将皮肤切
口作全层缝合,肛门可伸一食指为度。检查无出血后,肛内放置凡士林纱条,无菌敷料
覆盖,胶布或用丁字带固定。术后处理同直肠粘膜短缩术,7天左右拆线。
  [预防与护理]
  1  及时治疗肠炎、痢疾和患有痔疮、直肠息肉的患者,尤其是小儿。
  2  避免长期持续性增加腹压的活动和积极治疗增加腹压的疾病,如百日咳、肺气
肿等.
    3  改变I临厕久蹲和用力努挣的不良习惯,不要在排便时看书看报,对于便秘者应予
以治疗外,平时要注意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4  妇女分娩后要充分休息,产后如有会阴撕裂要及时修补,以保持肛门括约肌的正
常功能,如有子宫脱垂及内脏下垂者应积极治疗.
    5  年老体弱者,平时应注意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6  对于已患脱肛的患者,便后应及时还纳复位,以防嵌顿,并配合熏洗坐浴治疗,
同时,根据医生采用的疗法,进行相应的护理和指导。
    7  提肛运动疗法  平时练习肛门内吸上提运动,每日2次,每次连续放松、紧缩肛
门 20--30次,有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的作用,对预防直肠脱垂和防止肛门松弛均有积极
的作用.
    [古籍选粹]
    《针灸甲乙经.足太阳脉动发下部痔脱肛》  脱肛、下利,气街主之.
    《丹溪心法。卷二。脱肛》  脱肛属气热、气虚、血虚、血热。气虚者,补气,参、芪、
芎、归、升麻.血虚,四物汤。血热者,凉血,四物加炒柏.气热者,条芩六两、升麻
一两,曲糊丸。外用五倍子为末,托而上之。一次未收,至五七次,待收乃止.
    《证治要诀.卷八。大小腑门.痢疾附痢后风脱肛》  大肠头出寸余,痛苦,直候干,
自退落,去又出,名截肠症。若肠尽出不治,但初截寸余可治,用芝麻油器盛之,以臀
坐之,饮大麻子汁数升即愈。
    《外科枢要。卷三。论脱肛》  脱肛属大肠气血虚,而兼湿热。有久痢气血俱虚而脱
者,有因肺虚而脱者,有中气虚而脱者,有因肾虚而脱者。湿热者,升阳除湿汤;血热
者,四物汤加条芩、槐花,血虚者,四物汤加白术、茯苓;兼痔而痛者,四物汤加槐花、
黄连、升麻;久痢者,补中益气汤加酒炒芍药;中气虚陷者,前汤加半夏、炮姜、茯苓、
五味,肾虚者,六味丸;虚寒者,八味丸.

    《杂病源流犀烛。脱肛源流》  脱肛,大肠气虚病也。大肠之气,虚衰下陷,又或兼
有湿热,故成此症。虽治不同,要以升提为主,宜人参、白术、升麻、炙甘草。
    《疡科心得集.卷中.辨脱肛痔瘘论》  夫脱肛之症,有因久痢、久泻,脾肾气陷而
脱者;有因中气虚寒不能收摄而脱者;有因酒湿伤脾,色欲伤肾而脱者;有因肾气本虚,
关门不固而脱者;有因湿热下坠而脱者。又肛门为大肠之使,大肠受寒受热皆能脱肛.老
人气血已衰,小儿气血未旺,皆易脱肛。经曰;陷者举之。徐之才日:涩可去脱,皆治
脱肛之法也。考叶天士先生治脱肛之证,不越乎升举、固摄,益气三法。如气虚下陷而
脱者,宗东垣补中益气汤举陷为主,如肾虚不摄而脱者,宗仲景禹余粮石脂丸及熟地、五
味、菟丝子辈固摄下焦阴气为主;如肝弱气陷,脾胃气虚下陷而脱者,用摄阴益气兼以
酸苦泄热为主,如老年阳气下陷,肾真不摄而脱者,又有鹿茸、阳起石、补骨脂、人参
等提阳固气一法。观其案中所载诸条,亦云备矣,医者宜奉以为宗也。又汪切庵云:有
气热、血热而肛反挺出者,宜用芩、连、槐、柏,及四物、升、柴之类,苦味坚阴。然
斯证虽多,但苦寒之味不可恃为常法耳。    .
  [现代研究]
  1  病因研究  目前对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病因认识,主要有二种学说.
  1.1  滑动性疝学说  1912年Moschcwitz提出直肠脱垂是直肠盆腔陷凹腹膜的滑
动性疝。在腹腔内脏的压力下,盆腔陷凹的腹膜皱襞逐渐下垂,将覆盖于腹膜部分之直
肠前壁压于直肠壶腹内,形成肠套叠,最后从肛门脱出。
    l。2  肠套叠学说  1968年Broden及Snellmen认为直肠脱垂并不是滑动性疝,而
是乙状结肠、直肠套叠。他们证实直肠套叠开始于乙、直肠交界处,套叠后,乙、直肠
的附着点(固定点)将下拉,由于反复向下拉,直肠逐渐拉向远端,当肠套叠向下进行
到达两侧神经血管柄部位时(直肠侧韧带处),此处因有较强的筋膜附着,套叠通过较为
困难,需要一定时间,而反复的腹内压增加,以及排便时用力,使侧韧带变弱,套叠即
可通过此处,从肛门口脱出。近年来较多学者同意此学说。
    对以上二种学说,过去争议较多。近来Goldberg(1975年)认为这二种直肠脱垂基
本上是一回事,只是程度不同,如滑动性疝型,直肠前壁陷入到直肠壶腹处,也可以说
是一种肠套叠,只是没有影响到肠壁的整个周径而已。此外,手术中还能看到,肠套叠
型也有小肠同时脱出的.
  2  临床研究    .
  2.1  辨证论治  邹桃生总结古代文献中d,JL脱肛的治疗方法,并结合自己的经验,
认为,,bid脱肛之病机,多为中气下陷、湿热逼迫、阳虚肠寒、精气亏损、便结努责、虫
毒伤害等,相应地提出补气升提、泄热渗湿、温阳散寒、补肾填精、润肠通便、杀虫解
毒六法,在临床上运用获得满意疗效。
    2.2  注射疗法  贺执茂等采用明矾注射液直肠周围注射治疗直肠脱垂57例,其中
I度3例,Ⅱ度31例,量度23例。治愈54例,显效3例.阎补成等采用50%葡萄糖液
直肠粘膜下或直肠周围注射配合长强穴维生素B、。封闭治疗直肠脱垂62例,其中I度22
例,.度37例,直度3例,治愈率为100%。
    2。3  中药坐浴  张增发采用复方五倍子汤外洗治疗小儿脱肛32例。其方法是取五
倍子、石榴壳、苦参各20g,升麻15g,滑石粉适量,前四味药煎煮30分钟后离火,待

药温降至30~400c(以不烫伤直肠粘膜为度)时,让患儿下蹲至药液内泡洗15分钟左右
(不配合者用软布浸泡药液,连续数次外敷脱出物),然后将适量滑石粉均匀地喷洒于患
部,之后用软绵纸轻轻将脱出的直肠送回原处,嘱其卧床休息20分钟,当日不大便,5
次为l疗程。32例中治疗1疗程后痊愈26例,2—3疗程症状消失4例,2例无效。
    [述评]
    脱肛之名,首出《神农本草经分,在以后历代的古籍中均有论述,前人多把有物自肛
门脱出于外的病症统称为脱肛。故笔者认为直肠脱垂与脱肛是有区别的,古籍中所述脱
肛实际上包括痔核脱出、直肠息肉脱出、直肠脱垂、直肠肿瘤以及肥大肛乳头脱出等多
种疾病。从而亦有“脱肛痔”、“盘肠痔”、“重叠痔”等许多名称,常将直肠脱垂、痔核
脱出、息肉脱出等混为一谈。其中又以痔核脱出最为常见,它与直肠脱垂是完全不同的
两码事。因此,严格地讲,直肠脱垂与脱肛不能划等号,而归属于脱肛的范畴较为确切。
    对于直肠脱垂的治疗,笔者认为,内、外药物及针灸对一度脱垂尤其是对儿童直肠
脱垂可收到较好的疗效,但对于二、三度直肠脱垂,则难以奏效,仅能改善症状而已,很
难彻底治愈,故须采用其他疗法或手术治疗。目前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最理想的方
法是直肠周围明矾注射术。实验已证明,明矾液有效成分是铝离子,对人体无毒性,主
要作用在局部,能使组织产生较强的无菌性炎症,导致纤维化改变,瘢痕增生,从而形
成粘连而达到治疗目的。与其他药物相比,刺激性小,具有安全、不易引起坏死、少感
染的优点。且对主要脏器无损害,是比较理想的促使组织产生纤维化改变的药物。同时,
手术方法简便易行,不破坏组织解剖结构,不影响结肠、直肠及肛管的功能,疗效确切,
疗程又短,复发率低,只要操作得法,基本上不引起并发症和后遗症,临床可将此疗法
作为二、三度直肠脱垂的首选疗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