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 痘

 学中医书馆 2013-02-06
 水    痘
    水痘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疱疹性传染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红斑、丘疹、疱疹、结痂
往往同时存在。一般表现为轻度发热、皮肤及粘膜分批出现水疱,由于疱疹内含水液,状
如豆粒,故名水痘。全年可发病,以冬、春两季较多,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1—6岁
儿童多见。本病传染性较强,容易造成流行。现代医学亦称水痘。
    中医学对该病又有“水花”、“水疱”、“水疮”、“肤疹”等名称。水痘病名首见于明
代蔡维藩《痘疹方论》。《景岳全书》曾云:“凡出水痘,先十数点,一日后其顶尖上有水
疱,二日三日又出渐多,四日浑身作痒,……七八日乃痊。……但与正痘不同,易出亦
易靥。”《疡医大全.看水痘法》云:“水花儿即是水痘,遍身杠手,其色白而面淡,且无
红是小花,莫作正痘看。”    .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外感时邪之毒所致.时邪从口鼻而入,蕴郁于肺,邪伤肺卫,故初起发热、
流涕咳嗽;病邪深入,郁于肺脾,与内湿相搏,发于肌表,而见皮疹,疹色发红并即可
化为水疱,疱浆清亮;若素体虚弱,邪盛正衰,湿热炽盛,内犯营血,则可有发热口渴,
神志模糊甚至抽搐。
    西医学认为,水痘与带状疱疹为同一种病毒(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对该
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感染该病毒后,经呼吸道粘膜进入体内,经过血行传播,发生水痘。
    (辨病)
    1  临床表现  初起先有轻微发热,多在38℃左右,也偶有高热到39~C以上者,一
般3-4天即退,伴有头痛、鼻塞、流涕,偶有喷嚏及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发热l
天后皮疹出现或先出现皮疹而后伴全身症状。
    皮损初起为针头大小的红色斑丘疹,很快形成绿豆大椭圆形水疱,周围红晕,疱内

液体先清后浊,皮薄易破。疱疹出现2—3天后,渐渐干燥,结痂脱落,不遗留疤痕。偶
在结膜、口腔粘膜上发生疱疹,破后形成浅溃疡。出疹先后不一,彼起此伏,常有红斑、
丘疹、水疱、结痂同时存在。好发于躯干、四肢近端、头部、面部及口腔、眼等粘膜。手
掌、足底较少见。有轻度瘙痒感,一般预后较好,2—3周可以痊愈。患病1次后可终身
不发。
    体质虚弱的幼婴或久病不愈的儿童感染痘时病情往往很严重,皮疹每多继发感染,发
生坏疽等。少数患儿亦可继发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  诊断要点    、
    2.1  有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接触史。以1—6岁幼儿多发.
    2.2  初起可见发热、咳嗽、流涕、全身不适等症状。
    2.3  出痘顺序先后不一。此起彼落,身体同一部位可同时见到斑疹、丘疹、疱疹和
结痂。
    2.4  痘疹如水珠样,呈椭圆形,周围有红晕,呈向心性分布,以躯干、头部为多,
四肢较少。痂盖5-20天脱落,短期内有椭圆形浅疤。痘疹完全消退后不留疤痕。
    3  鉴别诊断
    3.1  黄水疮  多发于夏秋炎热季节,初起为水疱、继而成脓疱,疱破后结脓痂,多
在头面、四肢等暴露部位。
    3.2  水疥(丘疹性荨麻疹)  可起丘疹、水疱、风团样损害,可因继发感染而成脓
疱,愈后遗留色素沉着,3—4日可退而它处又起,瘙痒剧烈,无全身症状。
    3.3  天花  发热重,多壮热烦躁不安,不思饮食,神倦疲乏或伴呕吐,皮疹于发热
3—4天后出现,呈圆形深在皮肉中央,凹陷如脐形,愈后留有疤痕,病程长。
    3.4  缠腰火丹  皮疹沿周围神经一侧分布,很少超过躯体正中线,灼热剧痛。
    [辨证]
    1  气分偏热证  名曰水痘,稀疏不多,水疱透明,色如露珠,兼有瘙痒,伴有发热、
咳嗽、流涕、纳差,苔薄白,脉浮数。
    2  血分偏热证  名曰赤痘,透点较多,痘出根盘绕以红晕,一周左右回收,痘疹稠
密,色紫暗,痘浆混浊不透亮,甚则口腔亦有疱疹,兼有牙齿肿痛。伴壮热烦渴,口齿
干燥,唇红面赤,神萎不振,大便干燥,小便黄,苔黄腻而厚,脉洪数。
    3  邪毒内蕴证  感染严重者,疱色紫,发生坏疽,溃烂出血等,伴壮热烦躁,神志
模糊,口渴欲饮,甚则抽搐,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苔黄糙而厚,脉洪数。
    (治疗)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1.1.1  气分偏热证  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渗湿。方用银翘散加减。
    1。1.2  血分偏热证  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方用犀角地黄汤或清营汤加减。
    1.1.3  邪毒内蕴证  治宜清营解毒。方用清瘟败毒饮加减。
    1.2  成药、验方
    1.2.1  牛黄解毒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
    1.2.2  板蓝根冲剂,每次6g,每日3次冲服;或防风通圣丸,每次3g,每日3次

口月艮。
    2  外治法
    2.1  外洗法  苦参30g,浮萍15g,芒硝30g。每日1剂,煎水外洗.
    2.2  外擦  黄洗剂外擦以防继发感染。
    2.3  皮损糜烂化脓者,用青黛散麻油调敷,或青黛膏外涂。
    2。4  合并口腔糜烂者,用青吹口散吹口内,每日3—4次,眼结膜炎者,可用0.1%
疱疹净眼药水滴眼,每日数次。
  (预防与护理工
  1  隔离患者至脱痂为止。
  2  防止搔抓,以防继发感染。
  3  忌食辛辣、鱼虾、蟹等发物。
  4  衣被要勤换洗,保持清洁。
  [古籍选粹]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疱疹论》  前人言疱疹有表里证,其疱皮厚,如赤根白头,渐
加赤肿有脓。瘥迟者谓之大痘,此谓内证,发于脏也;其疱皮薄,如水疱,破即易干者,
谓之水痘。
    《婴童百问》  有发热一二日而出水疱即消者,名曰水痘。
    《幼幼集成.水痘露丹》  水痘似正痘,外候面红唇赤,眼光如水,咳嗽喷嚏,涕唾
稠粘,身热二三日而出,明净如水泡,形如小豆,皮薄,痂结中心,圆晕更少,易出易
靥,温之则痂难落而成烂疮,切忌姜椒等辛辣物,并沐浴冷水,犯之则成姜疥水肿。自
始至终,惟小麦汤为准。
    小麦汤  治小儿水痘.
    白滑石、地骨皮、生甘草各五分,人参、川I大黄、净知母、川I羌活各四分、葶苈子
五分。小麦一十四粒作引,水煎,热服。
    [现代研究]
    李江自拟银石汤(银花、石膏、玄参、紫草、泽泻、薄荷、荆芥,治疗水痘患者116
例,均获痊愈。一般服药3-5剂,平均治疗3天。李兆苓以柴胡注射液、六神丸、板蓝
根冲剂三联疗法治疗水痘110例,全部治愈。万清良以单味板蓝根,每日30—50g水煎,
分次代茶饮服,治疗184例均获痊愈;与对照组相比,病程缩短。实验证明板蓝根对多
种细菌及病毒有杀灭和抑制作用。舒灯红报道,如水痘溃破可用青黛散外擦治疗;当水
痘疱浆混浊或外结脓痂时,用加料青黛散(青黛、石膏、滑石、黄柏、冰片、黄连)外
涂治疗。
    (述评)
    水痘是常见的一种小儿传染性皮肤病。其治疗多以内治为主,以祛风清热,利湿解
毒为原则,若症状较重者,可加重清热解毒药的应用。对体质虚弱而继发感染者,可采
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予以补液并配合应用抗生素。本病具有传染性,宜隔离治疗,治疗
期间需重视饮食及皮肤护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