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弯风

 学中医书馆 2013-02-06
四弯风
    四弯风是指发生于四肢弯曲处的瘙痒性皮肤病。以多形性皮损,反复发作,时轻时
重,自觉剧烈瘙痒为特征。常伴有哮喘等过敏性疾病。通常可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
年及成人期三个类型,婴儿期一般发病较早,约60%在生后l一6个月内发病,约90%
左右在5岁内发病,超过35岁发病的不足5%.中医根据皮损形态不同又有奶癣,浸淫
疮、血风疮之称。西医称之为异位性皮炎或先天过敏性湿疹或称之为特应性皮炎.
    [病因病机]
    由于先天不足,禀性不耐,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复感风湿热邪,蕴聚肌肤而成;或
反复发作,病久不愈,耗伤阴液,营血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久病常累及于
肾,故在病程中可出现脾肾亏损的证候。
    l  遗热于儿  常因胎前怀孕时,母食五辛炙煿,生后又不禁口,多食动风鱼腥发物,
致脾运失司,湿热内生,哺乳时遗热于儿。    ;
    2  禀性不耐  禀性不耐,复因饮食不节,喜食鱼腥海味、五辛发物所致。
    3  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生化乏源,以致身体消瘦,不长肌肉,肤失血养。
    [辨病]
    1  临床表现  本病根据症状可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年及成年人期三个类型。
    1。l  婴儿期  皮损好发于额、面颊、耳廓、头皮及下颊部,四肢和全身也可发生。
初起为急性红斑,渐渐在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头至粟粒大的丘疹、丘疱疹及水疱,可密集
成片。瘙痒明显,搔抓后出现糜烂、渗出、结痂。头部可呈黄色脂溢性痂,病情时重时
轻,某些食物如鸡蛋、牛奶、鱼虾及出牙、气候突变等因素可使病情加重.一般常在2岁
内逐渐痊愈。少数延续到儿童期。
    1.2  儿童期  多在婴儿期缓解1—2年后,自4岁开始发病,少数自婴儿期延续发
生。皮损常累及四肢伸侧或屈侧,常局限于胭窝及肘窝等处。为局限性、对称性、干燥
带有鳞屑的丘疹,久之成为边缘清楚的苔藓样斑片,因搔抓而有抓痕,表皮剥脱有血痂.
少数为米粒至黄豆大小,呈正常皮色或棕褐色的丘疹,初起较大,颜色潮红,日久变硬,
色褐。伴有大腿内侧淋巴结肿大。自觉瘙痒剧烈。

    1.3  青年及成人期  发病在12岁以后或从儿童期发展而来。皮损多见于颈部、四
肢、眼眶周围,类似于播散性神经性皮炎,为多数密集的小丘疹,常融合成片,苔藓样
变明显,其上有细薄鳞屑。自觉瘙痒剧烈。
    除上述症状外,患者常伴有全身皮肤干燥或呈轻度鱼鳞病样改变,手掌纹理粗重,面
色常较苍白,眼眶周围轻度色素沉着,呈淡褐色晕。皮肤经钝刺激后呈白色划痕,冷热
刺激、情绪波动、出汗及毛织品接触均易使瘙痒加剧,约60%"-~70%可伴有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鼻炎史。
    2  实验室检查  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清IgE升高,对多种过敏原皮内试验(Ⅰ
型)呈阳性反应。对某些迟发性细胞免疫试验如结核菌素、念珠菌素等反应低下,对某
些生理及药理试验,如皮肤白色划痕症、乙酰胆碱皮内注射呈迟缓苍白反应,组胺皮试
反应减弱等。
    3  诊断依据
    3.1  个人或家庭中有遗传过敏史(如哮喘、过敏性鼻炎、遗传过敏性皮炎)。
    3.2  婴儿和儿童期皮损多见于面部及四肢伸侧或肘及胭窝,为红斑、丘疹及渗出等
多形性损害。
    3.3  青年和成人的皮损常为肢体伸侧或屈侧的苔藓样的皮损。瘙痒剧烈,呈慢性复
发性过程.
    3。4  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血清中IgE增高可做为辅助诊断.
    4  鉴别诊断
    4.1  湿疹  皮损损害与异位性皮炎没有多大区别,但无一定发病部位,家族中常无
“异位性”病史。
    4.2  婴儿脂溢性皮炎  常见于生后不久的婴儿,头皮局部或全部被有灰黄色或棕黄
色油腻状鳞屑,有时亦累及眉区、鼻唇沟、耳后等处,痒轻。
    (辨证工
    1  湿热内蕴证  四弯处起红粟、水疱,瘙痒溢水,结痂,便干溲黄,舌红,苔薄黄
腻,脉细滑.
    2  脾虚湿盛证  患处皮色黯淡,水窠累累,抓痒水出,小儿面黄肌瘦,神疲乏力,
纳呆便溏,或完谷不化,舌淡,苔薄黄或腻,脉缓弱。
    3  阴虚血燥证  皮肤干燥,搔痒脱屑,抓破血痕累累,舌红苔剥或舌淡苔净,脉细。
    [治疗]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1.1。1  湿热内蕴证  治宜利湿清热。选用导赤散酌加黄连、车前子等。
    1.1.2  脾虚湿盛证  治宜健脾利湿。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1.1.3  阴虚血燥证  以血虚为主者,治宜养血润燥,选用地黄饮子酌加防风、苦参、
夜交藤等。以阴虚为主者,治宜滋阴润燥,选用滋阴除湿汤酌加白蒺藜、苦参、熟地等。
    1.2  成药、验方
    1.2.1  滋阴补肾片、苁蓉片、地龙片各5片,内服,每日2次.
    1。2。2  湿热内蕴证,可选用导赤丹或犀角化毒丹,周岁以下每日1丸,分2次服;

周岁以上每次l丸,每日2次。脾虚湿盛证,可选用参苓白术散,每次3g,每日2次,开
水送服。
    2  外治法
    2.1  婴儿期用青黛散或清解片研粉,用麻油调成糊状,外搽,每日3—4次。儿童
期和成人期用1%薄荷三黄洗剂或葎草酊外搽,每日3-4次。
    2。2  湿热内蕴证用湿疹膏或五石膏外搽,每日3—4次。经久不愈者,用地肤子30g,
蛇床子9g,苦参15g,白矾5g,煎水外洗,每日1次。或用三妙散麻油调成糊状外搽,每
日3—4次。阴虚血燥证,用润肌膏加湿疹粉调搽。
  [预防与护理]
  l  应注意避免各种刺激,天气干燥可外涂黄柏霜保护皮肤。
  2  忌食海鲜、辛辣、醇酒等刺激性食物。
  3  冬季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及哮喘发作。
  4  内衣应穿棉纱制品,毛料、化纤、羽毛不能直接与皮肤接触。
  (古籍选粹工
  《外科大成》  四弯风,生于腿弯脚弯,一月一发,痒不可忍,形如风癣,搔破成疮,
用大麦一升入砂锅内,水煮麦开花为度,乘热先熏后洗,日二三次,五七日可愈。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四弯风,形如风癣,属风邪袭于腠理而成。其痒无度,
搔破津水,形如湿癣。法宜大麦一升熬汤,先熏后洗,次搽三妙散,渗湿杀虫,其痒即
止,缓缓取效.
    [现代研究]
    1  发病学研究  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病与遗传、免疫和对生理药理介质反应异常有
关。遗传方面,约70%患者有家族遗传过敏史,遗传方式,多认为可能为多基因遗传,即
遗传和环境因素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免疫方面,有细胞免疫缺陷为T淋巴细胞减少,
主要为T抑制性细胞(Ts)绝对数和百分比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对致有丝分裂原如植
物血凝素(PHA)、刀豆素A(conA)和美洲商陆丝裂素(PWm)的刺激反应降低。迟
发过敏反应缺陷患者对一系列抗原如结核菌素、双链酶、念珠菌素等迟发皮内试验反应
降低或缺乏。嗜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功能缺陷,表现为趋化性和抗体依赖细胞中介细
胞毒细胞(ADCC)功能低下。免疫方面还表现为过敏性素质即与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
敏性鼻炎关系密切。对某些食物如蛋、牛奶、鱼、虾类等过敏。吸入过敏变应原皮试可
为阳性。高IgE水平.生理药理介质反应异常方面为患者白细胞和表皮细胞对p肾上腺素
能性激动剂的反应迟钝,所产生的C—AMP水平及抑制表皮细胞的核分裂功能降低,p肾
上腺能性受体与p兴奋剂亲和力下降,o肾上腺素能性受体比率增高等。此外尚发现单一
核细胞内C—AMP一磷酸二酯酶(PDE)活性增高,从而使C—AMP水平下降。
    2  临床研究
    2.工  辨证施治  周双印将本病分为三型:胎热型,多见于婴儿期,治以清热凉血、
疏风止痒,方用三心导赤散加味,药用连翘心、栀子心、莲子心各3g,玄参、生地、车
前子、蝉衣、木通、甘草梢各6g,山药、茯苓、黄芪、五灵脂各9g;阴虚型,多见于儿
童期,治以滋阴清热、健脾祛湿,方用养阴祛湿润肤汤,药用南北沙参、玉竹、天花粉、
生地、白鲜皮、荆芥炭各12g,苡仁、党参、黄芪、赤小豆各15g,炒丹皮、茯苓皮、丹

参各lOg;血燥型,多见于成人期,治以养血润燥,方用当归饮子加丹参、五灵脂各lOg,
同时配合外治,婴儿期以香油调湿疹散外涂,儿童期用苍苦五倍汤煎水外洗。其治疗3l
例,结果痊愈27例,好转3例,无效1例。
    2。2  单方验方  郭在培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型,八仙丸治疗肺肾阴虚型异位
性皮炎,均为每次8粒,每日3次,疗程2个月,20例患者病情改善明显。
    (述评}
    四弯风与先天过敏素质密切相关。病程较长,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中医治疗急性
期以清热祛风化湿为主,慢性期以健脾养血润燥为法,需内治外治相结合.中医药治疗
四弯风疗效确切,但临床报道较少.今后,进一步加强本病证治的临床研究,并探讨中
药方药的药理作用,进行制剂方面的研究,是其发展的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