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胎萎不长3

 学中医书馆 2013-02-06

胎萎不长

  妊娠4,--.5个月以后,孕妇子宫增大明显小于正常妊娠,而胎儿仍存活者,称“胎萎不长”.《诸病源候论》称“妊娠胎萎燥”,《景岳全书.妇人规》称“胎不长”。本病与西医所称“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相同。胎儿在母体生长发育迟缓,以致妊娠4—5个月后,其腹形与宫体明显小于正常月份,而胎儿存活者,称胎儿宫内生长迟缓(]UGR)。IUGR与小于胎龄JL(SGA)同义,而与低体重儿(LBW)有别,其区别在于凡出生体重<2500g者均为LBW,但<2500g者中仅妊周满37周者始为IUGR儿,未满37周者中须体重低于同妊周胎儿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数,或低于2个标准差者始为IUGR儿,其他则为早产儿或流产儿.IUGR为围生儿死亡及发病率的重要因素,严重者有远期智力发育低下及运动神经障碍.已成为妇产科重要研究课题之。
  (主要病机]
  主要是气血虚弱,胎失所养而胎不长。如《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妊娠胎气本乎血气,胎不长者,亦惟血气不足耳。故于受胎之后而漏血不止者有之,血不归胎也,妇人中年血气衰败者有之,泉源日涸也;妇人多脾胃病者有之,仓禀薄则化源亏而冲任穷也;妇人多郁怒者有之,肝气逆则血有不调,而胎失所养也.或以血气寒而不长者,阳气衰则生气少也;或以血热而不长者,邪盛则真阴损也。”概括了胎不长的病因病机。虚、寒、热也可进一步发展为血瘀导致胎不长.
  一切造成胎儿营养不良和发育不全的因素均可导致IUGR的发生,但主要病因可分为三个方面.
  1.孕妇因素 .
  (1)并发慢性血管性疾病:如妊高征、过期妊娠、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及伴有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时可影响子宫一胎盘血流量而使胎儿宫内缺氧及营养不良。母血容量低时亦常有IUGR的发生.
  (2)孕妇主动或被动吸烟、酗酒、吸毒等。
  (3)营养不足:孕前即长期严重营养不良对胎儿体重可有明显影响。
  2.胎儿因素
  (1)染色体异常:占IUGR的2%一5%,但在IUGR伴智力障碍儿中则占20%左右。常见的异常为21一三体及18一三体。
  (2)病毒感染:占IUGR中的5%以下,已明确的有风疹及巨细胞病毒可致胎儿细胞数目减少性]UGR。
  (3)血流动力学改变:如心血管畸形中的房室间隔缺损:单脐动脉畸形及双胎有输血综合征中的授血儿。
  3.胎盘脐带因素 胎盘功能不全,胎盘血管病变,梗塞、炎症、脐带过细、打结,使胎儿获得血供及氧供减少等均较多致IUGR。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 断
  (1)病史:有早妊史,或胎漏、胎动不安史,或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慢性肾炎、慢性高血压、心脏病、贫血、或营养不良的病史,或孕期有接触致畸药物、毒物及放射线的病史等。
  (2)临床表现:孕妇腹部增大不明显,小于孕月,胎动弱。
  (3)产前检查:产前检查系统测量孕妇体重,若孕中晚期时持续增长过低,应结合孕前体重考虑。早孕时可以对照停经日期,核实胎龄。计算宫高(cm)与孕周数间的差数:有下列情况时IUGR的可能性大:①妊20,~24周时,差数>4.②妊25~30周时,差数>5。③妊3工周后,差数>6。还可用公式;宫高一3×(月份+1),其正常值应在一3一+3之间,若小于一3则为IUGR。
  (4)辅助检查。B超检查,测量胎儿双顶径(BPD)、腹径(AD)及股骨长度(FL)、肱骨长度(HL)、头围(HC)、胸围(了C)、腹围(AC)、小脑横径(CD)等,并以此推算胎儿体重,并诊断均称型或不均称型生长迟缓.妊
娠32周后,如腹径小于双顶径,高度怀疑为不匀称型IUGR儿。脐动脉及子宫胎盘血流速波型异常时,应高度怀疑工UGR.羊水量极少时,半数以上为IUGR。
  2.鉴别诊断 主要与死胎鉴别,可通过产前检查及B超检查明确诊断。
  (因、证、辨、治]
  妊娠胎不长主要由于气血虚弱、血寒和血热所致。面色萎黄或咣白,头晕心悸,唇舌淡为气血虚弱;形寒怕冷,四肢不温者为血寒;面赤唇红,烦躁口干,舌红苔黄为血热。治疗以调理气血为主,虚者宜补,寒者宜温,热者宜清。并应动态观察胎儿长养的情况及胎儿存活与否,若确为胎死腹中或胎儿畸形,又当下胎以益母。    
  1.气血虚弱证       查阅药方用法  查阅药味加减  查阅三反九畏  查阅疗效评定
  病因病机 养胎本乎气血。若素体气血不足,或孕妇高龄血气虚弱;或宿有痼疾,气血暗耗,或孕后脾胃损伤、生化气血不足;或曾胎漏下血日久,血气不充,胎失所养而不长.
  主要证候 妊娠中晚期,腹部增大及子宫底高度明显小于孕月,身体羸弱,面色萎黄或咣白,头晕气短,疲乏懒言。舌质淡嫩,少苔,脉细弱无力.
  辨证依据 气血虚弱病史;腹部及子宫高明显小于孕月,面黄肌瘦.舌质淡嫩,脉细弱。

  治法 益气养血,滋养胎元。
  方药 八珍汤(见“经行头痛”节)。
  脾胃虚弱者,加黄芪、砂仁、陈皮;血虚甚者,加首乌、桑寄生、枸杞子。
  2.气虚血瘀
  病因病机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行。胎漏日久生瘀或胞宫素有瘀滞,阻滞经络,耗气伤血而致新血不生,气血不养胎元,致胎不长。
  主要证候 妊娠中晚期,腹形或宫高明显小于孕月,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腹中时痛,或胎漏淋漓日久,舌淡,边尖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
  辨证依据 腹形及宫高明显小于孕月,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边尖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
  治法 益气化瘀,养血安胎.
  方药 双参养胎汤(中国中医药科技1997,1:39):人参、丹参、菟丝子、黄芩、白术、当归、阿胶。
  3。血寒证
  病因病机 素体阳虚,或孕后过食寒凉,戕伐阳气,至血寒宫冷,阴盛阳衰,生化失期,使胎儿生长迟缓。
  主要证候 妊娠中晚期,腹形与子宫增大明显小于妊娠月份,或胎心音较弱,形寒怕冷,腰腹冷痛,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滑迟。
  辨证依据 素体阳虚宫冷,有孕后营养不良史;子宫增大明显小于孕月,腹冷肢体不温。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 温阳散寒,养血育胎。
  方药 长胎白术散(《叶氏女科证治》炙白术、川芎、川椒、干地黄、炒阿胶、黄芪、当归、牡蛎、茯苓)加艾叶、首乌。
  4。血热证
  病因病机 素体阳盛或阴虚,体内蕴热;或孕后七情内伤,肝郁化火;或过食助阳辛热之品,血热伤阴,胎失阴血滋养而萎燥不长.
  主要证候 妊娠中晚期,子宫增大明显小于孕月,胎动频,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烦躁不安,潮热盗汗,夜梦多,五心烦热,尿频数而赤,大便干结。舌红,苔少或黄,脉细滑数。
  辨证依据 素体阳盛,或孕后过食温热之品史;子宫增大明显小于孕月;兼烦躁不安,五心烦热。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 清热凉血,养阴安胎。
   方药
  (1)凉胎饮(《景岳全书》):生地、黄芩、芍药、茯苓、当归、枳壳。
  阳盛血热者,加丹皮、栀子、黄柏;阴虚内热者,加山萸肉、知母、麦冬、女贞子、旱莲草;肝郁化热者,加柴胡、郁金、炒山栀、合欢花。
  (2)保阴煎(见“月经过多”节)。
  上述各证型若出现有血瘀兼证者,酌选丹参、益母草、当归、川芎活血养血之品,改善血循环以促进胎儿长养。
  (多种疗法)
  1.红枣10枚,糯米适量,煮粥常服。
  2.鲤鱼一条,水渍没,放盐、枣,煮熟食之,1次/l0天,令胎长大甚平安。
  3。枸杞子20g,牛腱250g,煮汤,常服,以补血益精长胎。
  4.当归生姜羊肉汤,用于血虚胎不长。
  5。加味当归汤:全当归、白术、黄芩各10g,白芍15g,川芎12g。水煎,1剂/日,分2次服。主治IUGR,能养血健脾,清化湿热而安胎。若腰酸腿软而有流产史者,加桑寄生、川断;纳差、便溏伴语音低、脉弱者,加党参、黄芪;面色咣白呈贫血貌者,重用当归、白术;阴虚火旺者,加生地、地骨皮;阳虚者酌加肉桂。
  6.鸡蛋、腐竹煲糖水。
  (预 防]
  妊娠胎萎不长,属高危妊娠之一,有些是可以预防的。应及时纠正胎萎不长的病因。发现贫血时要尽早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胎儿属均称型生长迟缓,从优生的角度出发应考虑终止妊娠。
  (疗效判断标准)
  1.治 愈 胎儿生长情况正常,分娩结束,出生体重正常范围,无并发症。
  2.好 转 胎儿生长情况改善,分娩结束,出生体重接近或正常范围.
  3.未 愈 胎儿生长情况无变化。
  (现代研究报道]
  中医临证对此病研究不多.朱小南认为:胎萎不长又名胎弱证……临证间,均因妊娠禀赋虚弱,难以长养,或怀孕后跌仆受伤,或房事不节,以致漏胎下血。后流血虽停,但气血已虚,母腹不再膨大,胎亦不动,拖延日久,每易形成胎死腹中……治疗本症,宜健脾胃,以充生化之源;峻补气血,滋养胎儿;复宜固肾安胎,防其重坠而小产。何时希说:胎萎病大都在三四月后,腹部不见隆起,恶阻征象逐渐消失,脉象亦由弦滑而转为沉细。很多是在:①剧烈恶阻之后。②或自己有所损伤。③或者漏红之后,红止而胎逐不长。④很多也因于母气太虚,虽未见红,胎也不长。若能发现早,治疗早,犹可长大,但须延迟产期。若到4—5个月胎儿当动不动,而始发觉治之已嫌迟了.治法总以大补气血为主,用八珍汤。
  研究表明:孕妇吸烟能危害胎儿,使胎儿生长迟缓,每日吸烟5支能增加围生期死亡率。有人报道,如果父亲每日吸烟10支以上,就是母亲不吸烟也影响胎儿发育,可能在精于生成期就受到损害。
  湖南中医学院尤昭玲教授等对胎萎不长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中分别用被动吸烟、饮酒、烟酒共用三种方法造成本病大鼠模型;在研究发现,以益气化瘀立法的双参养胎方能够提高IUGR大鼠和临床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母血高凝、粘聚、浓缩状态,提高仔鼠或胎儿体重,改善胎盘功能,提高子宫一胎盘一胎儿血供,抑制子宫平滑肌痉挛,防止子代幼年智力、体格、免疫能力低下等作用。
  尤昭玲教授认为血瘀存在于IUGR的病变过程之中,导致血瘀的各种原因中,尤以气血关系的失调最为重要.气血是长养胎元的基本物质,活血化瘀应寓于益气养血之中,气血得补,瘀血得化,气血顺畅,则胎自长。并强调指出,安胎是长养胎元的基本条件,安胎也应寓于化瘀祛病之中。
  以益气化瘀立法的双参养胎汤由大补元气的人参,养血活血的丹参,滋肾养精的菟丝子,安胎圣药黄芩、白术等为主组成。人参,补五脏、安精神,为大补元气之要药,在补气的同时能够畅利血行,从而达到气行则血行,气足则血旺之目的。丹参,活血养血,有“一味丹参可抵四物”之说,具有改善微循环,抗凝,镇静,缓解平滑肌痉挛等作用,对子宫一胎盘一胎儿的血供有重要作用;菟丝子,补肾气,为安胎妙药,富含锌、锰等微量元素,锌对胎儿生长具有重要作用;黄芩,清热泻火,为安胎圣药,所含黄酮成分具有改善微循环,抗炎,降压等作用。白术,陈素庵认为其有“长胎”作用,朱丹溪称之为“安胎圣药”。当归,植化研究证明其含丰富的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能促进机体造血功能,对于纠正贫血,维持妊娠具有重要作用.对胎萎不长的治疗应恰当运用益气、化瘀、养血、安胎之法,从而达到长胎、安胎、祛病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