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厉害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指间飞歌 2013-02-06
 袁厉害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是“爱心妈妈”,还是“厉害女士”,河南兰考妇女袁厉害正受到质疑。
  自1月4日一场大火夺去7个孤儿的生命,袁厉害陷进了舆论的漩涡。7个孤儿的死亡令人惊心,令人羞愧,更令人愤怒。火光映照出政府在儿童福利上的责任缺席,这种缺席使关于袁厉害收养孤儿的合法性提问显得无理。
  在那场火灾之前,袁厉害有过来自民间乃至官方的荣誉,但也并非未受到媒体和社会舆论的质疑,虽然质疑非常温和。在那场火灾后,当地政府意欲以“非法收养”来掩饰自身的尴尬,以及失职的责任,使人们都变成了袁厉害的后盾,“爱心妈妈”的形象前所未有地确立起来。
  但仅仅半个月,名为《厉害女士》的报道,使“爱心妈妈”变得空前可疑起来。袁厉害的名字嵌入报道的篇名,恰到好地实现了文章的双关意义,其微博提要称,袁厉害对收养的弃婴按优劣分级,将好人的声望转化为生意,财产众多,无法声张,集精明和普通、善心和私欲于一体。

  在收养的合法性疑问已被转换为发乎天良的“爱心”之后,新的报道直指袁厉害“爱心”的真实性,难于接受这快速转换的不只是袁厉害及其早先报道中并不融洽的家人,还包括众多已经接受“大爱无疆”的袁厉害形象的情感参与者。
  人往往是复杂的,并不纯好,也不纯坏,而对人进行符号赋予反之,它需要简单的意指,使某个人被划到好或者坏、绝好或绝坏的阵列,成为标杆与旗帜。如果说,大火之前的袁厉害,即使是“爱心妈妈”,仍然会承受包括收养的孤儿死亡率较高在内的异议。大火之后,很大程度上由于对地方政府所作所为的巨大不满,诸多媒体参与了对袁厉害圣母般的塑造。由此,《厉害女士》的报道,至少起到了认识回归的作用。
  在这篇报道之前,袁厉害已经不再有“负面信息”;这篇报道之后,谈论袁厉害已不得不正视“她也是人”、“或许做得并不完美”等因素,评价中的“但书体”开始多起来,“纯感动陈述”被复杂性陈述取代了,人们开始接近“客观”。纯感动是一部分真实,“厉害女士”有另一些真实,不准确的赞美和不准确的存疑并存,才可能使人走向稍稍全面的认知。当一个人在全盘的赞美之中,或者彻底的诟病之中,有另外的信息出现,哪怕它不尽准确,也是值得认真对待的,哪怕它也显片面,但对构建全面、消除全誉或者尽毁是有意义的。
  袁厉害收养弃婴的行为,连续多年,用合法性来否定其行为的意义,乃至给予刑罚,以遮政府不作为之丑,既不合情,也不合理。政府既不履行责任,又放任法律空转多年,临到孤儿被烧死,才来重治收养者,法律多年空转又突然发威就是恶行。然而,解救袁厉害,理解袁厉害,或者为袁厉害感动,并不能代替怎样使民间收养行为具备合法性的沉重思索。否则民间收养就将一直作为“感动”的源泉,同时不被法律许可。那样,社会是以法而治还是以感动而治?

  《厉害女士》并没有就此发问,报道提出的是另一个问题:袁厉害是否尽到了收养的责任。在它的叙述中,袁厉害难副“爱心妈妈”的盛名,而且“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对孤儿根据生理特征分“好孩子”和“孬孩子”,区别对待,跟孤儿实际上不亲近,取名随意而且可相互替代等等。如果这些叙述属实,袁厉害就不是能否担当“爱心妈妈”之名,而是是否应被剥夺监护权。只是袁厉害是否真的如《厉害女士》所述,人们现在还难以确信。
  其实,我更加关注的,还不是袁厉害是否给予了孤儿尽其所能的爱,而是她是否具备承担收养责任的能力。这个问题的令人纠结之处,在于不管袁厉害是否具有尽到责任的能力,她收养过100多个孩子。她收养的孩子有30%会夭折,这容易被解释为那些孩子本来就多有先天缺陷,但是,其中是否也有她无能为力的原因呢?但另一个问题又马上会浮现,若非她去收养,这些孩子有多少能活下来呢?
  如一般报道所言,袁厉害并不富裕,甚至贫困,虽然孩子有低保,仍难拥有基本的生活条件,当然更难言体面。如《厉害女士》所言,袁厉害并不贫困,甚至可称富裕,却没有尽到收养的责任。无论上面哪一种情况,袁厉害都不应继续大量收养孤儿。把问题不避讳地端出来也许残酷,但沉溺于感动,忽略孤儿怎样得到有效监护的问题,是以虚假的希望回避现实。我们对感动的需要,难道胜过直面现实的愿望吗?
  唯有让问题尖锐地呈现,我们才可以更坚决地要求政府去履行其监护孤儿的责任,也才可以在冷静之下倡导社会上真正有能力具爱心的人士参与抚养孤儿。我们不要用感动去遮蔽真实的问题,而至少应在感动之余还保持真正解决问题的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