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后盗汗、自汗

 学中医书馆 2013-02-06

产后自汗、盗汗

  [辨病论治]
  辨病要点
  汗证分自汗与盗汗两种,自汗为阳虚,盗汗属阴亏。产后汗证以自汗较为多见。因产后失血脱气,元气损耗,卫气失固,故也。
  1.经验方(《何子淮女科经验集》)
  组成:党参、炙黄芪、糯稻根、当归、炒白芍、炒枣仁、橹豆衣、瘪桃干、淡附片、远志炭、炙甘草。
  功效:扶正益气固表。
  自汗者,益气固表,常法也。 “汗为心之液”,养心神亦为治本之道。稍佐敛汗之品,则可相辅为助,标本同治。但不可过用固涩收敛之品,一防瘀滞,二虑回乳。
  2.经验方(《女科临证验方集要》)
  组成:龙齿15g,牡蛎20g,白芍lOg,生地20g,当归30g,阿胶lOg(另烊化冲服),菊花lOg,天麻6g,党参15g,麦冬lOg,五味子6g,炙甘草6g。
  功效:益气生津,育阴潜阳。
  产后百脉空虚,自汗不止,可变生不测,甚而演变为烦躁、昏迷、循衣摸床等虚脱危候,本方益气生津敛汗,育阴潜阳,寓有治未病之旨,盗汗者宜服之。

  [其他疗法]
  一、针灸疗法
  (一)针法
  1.取穴:大椎、合谷、肾俞、脾俞、足三里、复溜。
刺法:针用补法,加灸。
  方义:大椎属督脉,为督脉与诸阳之会,针之可固表祛邪敛汗;大肠与肺互为表里,针刺合谷能调和营血,泄热止汗;取肾俞、复溜以补元气,补阴和营,配脾俞、足三里,以鼓舞中气,中焦健旺,自能生化气血。诸穴合用,可达补气固表,和营止汗之目的。
  大汗淋漓不止加气海。心悸加内关。
  2.取穴:气海、后溪、阴郄。
  刺法:用补法。
  方义:方中气海穴为人体原气生发之根,补之助阳气,使卫阳固表;阴郄为手少阴心经之穴,“汗为心液”,针之可益心气而敛汗;后溪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刺之可激发阳气而固表。诸穴合用,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
  肺脾气虚者,加肺俞、足三里以补益肺气,健运脾胃,使气血充,汗自止。心血不足者,加内关、三阴交养血补心而敛汗。肺肾阴虚者,加百劳、肺俞、鱼际以滋阴润肺。清热敛汗。
  (二)灸法
  1.艾条灸工:神阙、气海、关元、大椎、合谷、复溜,每次选2—3个穴。
  方法:重灸,每日1次。适用于自汗患者。
  2.艾条灸Ⅱ:左阴郄穴。方法:艾灸5分钟,患者可感自阴郄穴沿手少阴经上传至心前区,20分钟后,阴郄穴处无感觉而心前区则感热如火灼,约40分钟后,此感觉消失则停灸。适用于盗汗患者。
  (三)耳针疗法
  1.主穴:肺、交感、肾。配穴:内分泌、肾上腺、三焦。方法:局部消毒后取王不留行籽贴压穴位,按压3分钟,每日5次。3—5日换1次。适用于自汗患者。
  2.主穴:交感、心、肺、肾。配穴:神门、三焦、肾上腺、内分泌。每次选用3—4个穴。方法:取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按压每日5次,每次3—4分钟,3日换一次穴位。适用于盗汗患者。
  3.主穴:肺、耳迷根、心、交感、肾。方法:选2—3穴,中等刺激,留针15~30分钟。适用于自汗者。
  二、推拿疗法
  基本操作:
  1.以手掌于神阙、气海、关元、大椎、复溜穴,作揉摩动作。每次30分钟,每日1次,适用于自汗患者。
  2.以手掌于神阙、中脘、气海、关元、合谷、复溜、阴郄、后溪穴作婉转回环的动作。每次30分钟,每日1次。适用于盗汗患者。
  3.以中脘、气海、关元为重点,摩腹6—8分钟,直擦背部督脉,以透热为度,按揉阴郄。加减:气虚者,加按揉肺俞、肾俞、脾俞、足三里、内关,每穴约1分钟;血虚者,加按揉心俞、隔俞、足三里、三阴交,以微微酸胀为度;阴虚者,按揉阴郄、膈俞、复溜。每穴约3分钟。
  三、饮食疗法
  1.淡竹叶15g,北麦60g,煎汤,微温服之。
  2.梧桐子(去壳炒黄)3g,大枣60g,小麦60g,内服。
  3.仙鹤草60g,黄芪30g,红枣60g,麻黄根15g,煎水内服,1日2次。
  4.牡蛎、小麦等分炒黄研粉,每次6g,用肉汤调服。
  5.淮小麦30g,红枣6枚,甘草6g,桂圆肉5g,水煎喝汤,吃枣和桂圆肉。
  6.乌骨鸡1只,生地250g,食糖适量。将鸡宰杀去毛及内脏,生地切碎与食糖和匀,置于鸡腹,蒸熟,单吃鸡肉。适用于产后盗汗。
  四、外治法
  (一)敷法
  1.五倍子1.5g,研粉加醋调,敷脐部,每日1次,共敷3日。治疗产后汗出。
(《中医妇科临床手册》)
  2.牡蛎粉3两,麻黄根2两,捣细末为散,用时扑身上,汗即自止。(《医方类聚》)
  3.牡蛎煅细研末,小麦曲炒黄为末,绢袋盛扑之。(《胎产指南》)
  4.龙骨、牡蛎、赤石脂共研为粉末,以绢布包扑于身上,以止自汗。(《浙江中医杂志》1984{4))
  5。自汗膏 五倍子、郁金各等分,蜂蜜适量(炼),二药混合粉碎为末,过筛。人蜜成膏剂。取膏适量,分别贴于神阙、涌泉、灵墟,纱布固定,1日一换,7—10天见效。适用于产后自汗。
  6.盗汗膏 五味子(蜜炙)、枯矾各等分,粉碎为末,过筛,人人乳适量成膏,贴敷神阙、气海、肾俞,1日一换,10--15天见效。适用于产后盗汗。
  (二)罨法
  1.黄芪15g,麻黄根、艾叶各20g,白术、防风、白芷各lOg,加水600ml,煎至300ml,去渣。将两洁净口罩浸泡其中,温度适中后,将口罩敷盖于神阙、关元穴15分钟。再用上法敷肺俞、大椎两穴15分钟,每日1次。适用于气虚自汗。
  2.乌梅10枚,生地lOg,浮小麦15g,黄芪、透骨草各12g,大枣5枚,白芷lOg,加水600ml,煎至300ml,去渣。将两洁净口罩浸泡其中,温度适中后,将口罩敷盖于神阙、气海穴15分钟。然后重新将口罩泡药汁,再敷肺俞、心俞两穴15分钟,每日1次。适用于阴虚盗汗。
  (三)熏洗法
  生黄芪、生牡蛎、生地各30g,知母、黄芩各lOg,麻黄根15g,茯苓20g,加水适量,煎至3000ml,去渣取汁,趁热熏蒸涌泉、神阙。待药液温度适中后,用炒布沾药液擦洗肺俞、心俞及神阙穴,每次擦洗10分钟。每日1次。适用于阴虚盗汗。
  (四)溻浴法
  麦冬、艾叶各30g,五味子50g,黄柏40g,上药煎煮1桶,在避风保暖处沐浴全身,有条件者可浸泡于浴池,3--4次。适用于产后盗汗。
  (五)药枕法
  1。桂枝1000g,白芍500g,大枣、甘草各200g,雄黄、辛夷、藿香、佩兰各100g,皂角20g。上药分别烘干,共研细末,混匀,装入枕芯,制成药枕枕头。适用于产后自汗患者。
  2.黑豆、磁石各1000g,分别打碎,混匀,装入枕芯,制成药枕枕头。适用于产后盗汗患者。
  (六)离子透入法
  取白芍15g,乌梅20g,沙参、五味子、煅牡蛎各lOg,鱼腥草30g,白芷9g,加水600ml,煎至300ml,去渣,将两块折叠纱布浸泡后取出(以下滴水为度),敷于中极、关元、神阙、肺俞穴。再将两块电极板置于两纱布上将电流控制钮调到最低档,接通电流,然后逐渐调大电流至患者可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约30分钟。适用于产后盗汗患者。
  (七)磁疗法
  取穴:心俞、肺俞、神门、内关、三阴交为主治之穴位,每次选2—4个穴。方法:将粘有小磁石的胶布对准穴位敷贴。4—6日换一次穴位。适用于产后盗汗患者。


  (多种疗法)
  1.牡蛎粉适量扑身。
  2.五倍子1.5g,研粉加醋调,敷脐部,每。日一次,连敷3天。
  3。牡蛎、小麦等份炒黄研末,每次6g,用肉汤调服。
  (中西医应急处理]
  产后自汗、盗汗进一步加重,见但头汗出,至颈而还,甚则汗出如油,如亡阳危候,宜独参汤或参附汤回阳固脱,并静脉补液,补充电解质等治疗。

原著选读:1 2 3 4     返回《产后自汗、盗汗》主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