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酬傅处士次韵(其二)

 st清霜 2013-02-07

又酬傅处士次韵(其二)

 

选自《亭林诗集汇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江苏昆山人。清初政治思想家,早年曾入复社,明亡后,游鲁、冀诸地,从事抗清复国活动。晚年终老于陕西华阴,世称亭林先生。(其二)

 

顾炎武

 

愁听关塞遍吹笳,不见中原有战车〔愁听关塞遍吹笳,不见中原有战车〕只听到边关要塞到处是清军的吹笳声,却看不见中原地区抗清的军事活动。

 

三户〔三户〕三户指的是楚国的贵族屈、景、昭三大姓。《史记·项羽本纪》:“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已亡熊绎国〔熊绎国〕指楚国,楚武王名熊绎。,一成犹启少康家〔一成犹启少康家〕一成,古代计量土地的单位,方十里为一成。启,开启、拓开。少康,夏代中兴之君,姓姒,相之子。少康曾以一成之田、一旅(五百人)之众,恢复了夏的统治。这句是说抗清复明的希望并未断绝。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这两句是以苍龙、老树为喻说自己年虽老迈而抗清复明志气不衰。

 

待得汉庭明诏近,五湖同觅钓鱼槎〔待得汉庭明诏近,五湖同觅钓鱼槎(chá)〕等到朝廷下达诏令起用我们的时候,复国功成之后再一起隐退江湖吧。诏,封建时代帝王所发布的命令。明诏,圣明的诏书。五湖,太湖及相连的四个小湖。春秋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勾践复国,而后功成身退,泛游五湖。槎,木筏。

 

欣赏指要

 

顾炎武是明末著名的抗清义士。抗清失败后,他拒绝入仕,遍游华北各省,考察边塞山川形势,访求各地风土民情。这首诗作于康熙二年(1663),作者51岁,当时在太原认识了著名文人傅山,二人志同道合,相见恨晚,皆有志于为反清复明作斗争。此篇即是与傅山相互唱和之作。当时清兵已控制大部分国土,而内陆却没有足够的武装反抗力量,诗人为此而愁苦,但他坚信残存的抗清力量,仍期待为民族复兴做出贡献。

 

全诗运用反衬手法,首联以“愁听”和“不见”,写出当时令人忧虑的形势:清朝已统一了中国,抗清的斗争在清军镇压下逐渐沉寂。接下三联,先写清朝必灭,明朝必复的坚定信念;次写自己虽老而斗志弥坚;后写反清复明斗争必胜和自己功成身退的心迹。这三联的抒写与首联形成了强烈的反衬,说明斗争的形势虽然可忧,但有信心将斗争进行到底。前后反衬,更表现了作者爱国精神的可贵和民族气节的坚定不移。

 

诗中多处运用典故和比喻。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和少康复国的典故,表示反清复明的决心和斗志,用范蠡归隐五湖的典故,表明功成身退的心迹,都很恰切,颇能表现其坚强不屈、光明磊落的气节。“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用苍龙日暮行雨,老树春深著花,比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志豪情,不仅对偶工整,而且比喻生动新颖,含意遥深,风格高古,气概豪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有关资料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明·顾炎武《日知录》第十三卷“正始”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