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读书 爱上读书,最早迷恋的是琳琅满目的世界名著,我开始喜欢并大量阅读的第一部让我如醉如痴的作品是《莎士比亚全集》。由于着迷,我又找到《莎士比亚评论汇编》,其中包括莱辛、歌德、别林斯基、托尔斯泰等 51位世界文学大师对莎翁的精彩评论。由于对莎士比亚作品的喜爱,便由此开始遍及英国诗人雪莱、拜伦的大量作品。作家劳伦斯的小说和他的读书笔记让处在青年时期的我一下子改变了对世界文学盲目和浅薄的看法,开始养成了长达 20余年的阅读习惯。前苏联托尔斯泰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普希金等大师的背影随后吸引了我探求知识的渴望,而法国莫泊桑、小仲马、左拉、司汤达、巴尔扎克又成为我不同时期新一轮的阅读偶像。但年轻时的阅读求快贪多,缺乏对大师作品从思想高度上的把握及细微处的深刻探究。 与哲人同行,我们的思想就会撒遍温暖的阳光,在我的读书记忆中,德国的黑格尔、尼采是绕不过去的两个思想巨人。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西方文艺思潮大量侵入,四卷本的黑格尔美学以其德国式的震撼令我还年轻的双眼长时间游历其中,找不到归路。我一遍又一遍沉迷在他关于抒情诗的精彩而深刻的理论建树中。而尼采的日神和酒神又陶醉了我多少个日出之前和黄昏之后的时光。 本世纪初,介入而立之年的我开始向一贯仇视的传统文化回归,渐渐对古典文学重视起来、敬畏起来,《诗经》、《老子》、《庄子》吸引了我,东方文化的深邃、博大、厚重、神秘改变了我读书贪多而不求甚解的陋习,既而对古典经典作品开始细读、精读起来。 《把诗还给唐朝》是我曾经的一首诗,也是我的一个现实梦想,足见唐诗对我的影响多么深远、广阔。翻过李白、杜甫,我更着迷于王维、杜牧、曾参,清人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一直占据着我的案头,我会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心境下重复阅读同一诗人的同一首作品而有不同感悟,直至今日仍爱不释手。王维早期的慷慨激昂,后期留恋山水,独具禅意,他在诗歌艺术上所形成的两个迥然不同的风格高峰也只有在唐代的诗歌帝国中才能为我们提供这种意外。而杜牧俊爽峭健又情致婉约,开阔新奇又风华别具,他的《赤壁》、《泊秦淮》早已熟烂于胸然又常看不厌。当北方第一场雪和冬天一同到来,我会推开玻璃窗为自己背诵一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我一直找寻生活与诗歌罕见的对接,即使一瞬间诗意的生活,我也从来没放弃过。 闲来无事乱翻书, 20年来我一直没停止过阅读,除了花大量时间阅读二十五史外,我还喜欢书画理论方面的书,丰富自己的审美情趣,拓展个人审美空间。我开始思考不同艺术门类之间不同的表达方式、抒情方式。 现在读书已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在繁忙的应酬及复杂的工作后停顿下来独自享受的空间,是我面对自我、面对灵魂自由对话的唯一方式,是我拒绝抛弃浮躁心态回归自我的通幽小径。当然她改变我更多的是思想、是心灵,改变我对生活、人生及社会的态度,让我在纷乱变幻的时代有一颗安静而独立的内心,一颗悲悯感恩的心。 那么多的书籍沉默在静处,像一个个台阶,让我一步一步走到高处——思想的高处、精神的高处、灵魂的高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