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聊,闲聊,无聊(49)婚礼

 LuXin4164 2013-02-08

后天就是春节了,拜个早年,祝新老大小朋友们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春节,一个小球友要结婚了,我向他道喜。他告诉我,他准备要举行一个“隆重”的老北京婚礼。我问他是如何认识的女方,如何决定要结婚,为何要举行一个这样的婚礼……结果他只不过是心血来潮而已。

    我劝他别有钱没地儿花似的烧包(东北人叫得瑟)出幺蛾子玩儿。就他的前半部分早已不合老北京规矩了,后半部分再费劲找补也是半拉子活儿,折腾个五脊六兽的,好不容易攒点子钱也会打了水漂儿,闹个四不像似的,没什么好果子,干脆歇菜吧。

    他有些愕然,我说我也不懂,一般来说,老北京(北平)婚礼,常见者有四种,所谓北礼、南礼、旗礼、回礼;不过自民国以来,“南礼”似乎融会于“北礼”之中,进而统称“老北京(北平)”婚礼了。

    无论如何,老北京婚礼讲究行“六礼”方可完婚,这是起码的。

 

    明清直到解放初期,老北京的“六礼”一直在延续,尽管由于家庭的地位,经济条件等客观条件相差很多,因此在施行“六礼”时简繁程度有时天上地下,但基本程序却是大同小异。

    所谓的“六礼”,就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

(一)纳采:

    “纳采”一词出自《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郑玄注:“将欲与彼合婚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许之,乃后使人纳其采择之。”

     这是古代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六礼”中的第一礼。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亲,送礼求婚。初议后,若女方有意,则男方派媒人正式向女家求婚,并携带一定礼物,故称。古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后世纳采仪式基本循周制,而礼物另有规定。比如明代陈雁及礼物于厅堂。清代请婚人陈仪物于庭,奉书致命,主婚人受书,告庙醴宾。庶民纳采,首饰数以四为限。

自聊,闲聊,无聊(49)婚礼

    纳采也叫行聘,在此之前,已由媒人撮合好了,只是行个程序,算是正式求婚。这里得提一下“媒人”。

    媒人即“三姑六婆”之一:媒婆。这是一个以说媒为行当的职业,有官媒私媒之分,是古时男女婚配的重要中间人。

自聊,闲聊,无聊(49)婚礼

    官媒:中国古代许多朝代都设有官媒,由他们来管理黎民百姓的婚姻,因此,媒人有时也被称作官媒。

   《红楼梦》中就多次有官媒记载,第77回有“官媒来说探春”,第71回、第72回也有官媒这一称呼,由此官媒制度可见一斑。官媒制度早在周代就已出现,当时的的媒官被称为“媒氏”,从国家领取一定的俸禄,执行公务

    私媒:私媒是媒人的主要形式,有专业的,但大多数是业余的。

  私媒都不是专门为媒者。她们大都边从事其它职业,边为他人做媒作保。从事其他职业使得他们能有机会走家串户,了解各家情况,哪家有嫁女娶媳的需要,她们都了如指掌,因此,为别人做媒也就极为方便,这样使得他们不但能得到谢媒的财物,而且还有其职业收入。《醒世恒言》《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王婆,《水浒》中牵线西门庆潘金莲胡搭的王婆,就是这种类型的媒婆,而且凡事明清小说中提到的媒婆,多数姓王,不知是何缘故,呵呵。

    媒婆还有伐柯,保山,冰人等别称,均有典故。媒婆在中国的婚姻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孟子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足见是古代民间的重要职业之一。

    其实媒婆其职业素养要求挺高的,社交得广泛,信息得灵捷,考虑得全面,观察得敏锐,腿脚得勤快,口才要求更高,因为她们是以成功率吃饭的,与现在的律师差不多,呵呵。当然,巧舌如簧,欺上瞒下,脚踏多船者也大大有之,但那是少数。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媒,月老,红娘,婚介等好听字眼逐渐替代了“媒婆”之称呼,多数也是由亲朋好友来担当,但其内容却还是一样的不变。

    最后,纳采是要查黄历的,只有“纳采大吉”和“宜纳采”的黄道吉日才可以进行。

 

    扯扯的就扯多了,可刚刚扯了六礼之首礼……其它的慢慢春节后再扯吧,眼花了。

   

     

                                                         

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