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用了整整十个寒暑,为一个备受争议的作家辟谣辩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精神?又在浩然逝世之后不惜代价出版了这部文论随笔集《感悟浩然》。在当今日益浮躁和功利化的文坛,实属罕见。

  二

  《感悟浩然》尽管全部都是为浩然正名立言,但其意义远远超出题材本身。一篇篇深刻独到的评述,乃是对良知的呼唤,对文化思想界歪风邪气的鞭挞,对金钱权势扭曲的文艺批评的抨击。

  三

  斯人已去,但浩然的文学业绩犹在,其高尚的人格犹在,刘国震以严谨冷峻的文字揭示历史真相,澄清是非曲直,维护浩然的声誉和尊严,其行文的姿态和风格近似悲壮。若仅从个人得失考虑,他完全可以不去卷入这场无休止的论争,完全可以置身事外,逍遥自在,左右逢源,但刘国震却毅然决然选择了前者。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良知、勇气与担当意识。

  四

  一个真正的作家或批评家,理应是为文学而生,为文学而死,这是战士的品格。刘国震持久地投入这场争鸣,体现出一颗纯正的文心,他义无反顾地走近浩然,感悟浩然,评析浩然,解读浩然,单从这一层面上审视此书,也能掂出它的分量之重! 五

  《感悟浩然》的个性化语言极具感情色彩,它的思想穿透力锋利无比。他不是以气势压人,而是以理服人,用事实说话。书中绝无含糊其词和模棱两可的表达,也绝无欲说还休的故做深沉。是耶非耶,旗帜鲜明,泾谓分明,与那些隔鞋瘙痒的庸常文字形成鲜明的对比。

  六

  《感悟浩然》十年成书,却浑然一体似一气呵成,这当然得益于作者执着的浩然情结,得益于作者捍卫真正文学精神的良知与勇气。《感悟浩然》的表达是材素的,没有不厌其烦的引经据典,没有花里呼哨的理论时尚。他始终如一的对某些人某种势力强加于浩然的不实之词进行有理有据有节的辩驳。书中始终弥漫着人性化的温热气息,使读者一如置身论争现场。比如他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抨击今人篡改70年代电影《艳阳天》插曲的无知与荒谬,意义深远,切中时弊,一针见血,充分显示出目光的敏锐和论证的严谨,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准确把握。

  (李中贤,河北隆尧人,上世纪6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主要著作有诗集《迟到的爱情》、《曾经拥有》,评论集《美与发现》、《审美的光芒》、《审美的空间》,综合文选《李中贤诗文集》(上、下两卷)等。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