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10-22 09:32:04)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生前说过好多经典的话。这些话差不多影响了我的一生,真正算是融化到血液中,潜移默化地成为我做人的准则。 平心而论,母亲说的这些话,并非她老人家的独创,而是老辈人流传下来的,只不过是从她的口中说出,用以规劝儿女的行为而已。 我说过,我的母亲早年读过私塾,十六七岁时做了一段道德教员,也许就是这样的经历,让她熟知许多格言。也许是受旧道德影响太深的缘故,老太太的“说道”比别人要多些。 我觉得,母亲的一些“语录”,是一种力量,它会让我终生不忘,即使记不住原文,但是在行为上会下意识地按那些准则去做。遗憾的是,母亲的许多“语录”我一时间记不起来了,现在我就选几则能想起来的说说吧。 “少年莫笑白头翁,花落花开几日红”。这是母亲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我记得,在我六七岁时,邻居家有个老人,拄着拐,驼着背,样子很可笑。我与一些小伙伴经常学他的样子走路,找根树枝,弓着腰,列着队跟在老人的背后。母亲见了,把我教训了一番,“少年莫笑白头翁,花落花开几日红”,这句话就是在这个时候说的,竟让我记住了一辈子。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我没有再去戏弄老年人。 前一阵子,女儿回家经常说她的同事中的某个“老太太”如何。我顺便问了一句,说你说的那个老太太年纪有多大啊,女儿说也就四十一二岁吧。我说四十一二岁怎么算是老太太呢!我对她说:你奶奶常说,“少年莫笑白头翁,花落花开几日红”——按你的说法,再有个十几年,你也成老太太了……自此以后,我没再听女儿说什么“老太太”了。我不知道她是否真的理解了那句话的含义,还是因为怕我的训斥才避而不谈的。 “食不言,寝不语”,这也是我母亲生前喜欢说的“语录”。 我家有个与众不同的规矩,只要放上桌子,端起碗筷,一家人只是埋头吃饭,谁也不说话。 我们兄弟都是被母亲调教出来的,在家里吃饭,从来不说话。也许我们在各自的小家里都不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在老太太和老爷子的面前,肯定是“食不言”的。年少时,我们也有过得意忘形的时候,吃饭时说些什么,这时父亲便会训斥我们,他老人家的语言没有母亲那般温和了——“吃饭还堵不住你们的嘴!” 毫无疑问,“食不言”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为什么我拒绝参加婚宴,其中一个主要的理由便是嫌闹,那此起彼伏的声浪,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耳膜,我实在忍受不了人声鼎沸的折磨。我去过俄罗斯,在一个大餐厅见过一个聚会,有上百个俄罗斯人在那儿用餐,竟然悄无声息。我想,人家俄罗斯人未必有“食不言”的古训,但是人家做到了。我始终不明白,我们的同胞为什么有那么强烈的说话欲望,且都有青蛙一样的音量,只几个人便可以把房盖掀起来。 “床上是夫妻,床下是君子”。在母亲众多“语录”里,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可能是出于怕羞的天性,我在这方面做得还是很自觉的,或许说是有些过头。无论是在公众场合或是父母面前,我与妻子都是保持着一定距离,甚至一同上街时,两人都不在一起走,弄得苞米花很不满,曾多次谴责我:啥意思呀,躲得那么远,就像我和你不是两口子似的。 在这一点上,做得最差的是我的小弟弟,他结婚后,经常在众人或父母面前与弟媳做出一些亲昵的举动。 有时碍于情面,做婆婆的有些话不能当着儿媳面前说,老太太只能是忍耐了。只能寻找另外的机会借题发挥。我曾听母亲借某个电视剧的某个镜头说过这样的话:什么事该避人,什么事不该避人,那么大的人了,也该懂得了——“床上是夫妻,床下是君子”……我知道老太太的这番话的意思,明着看是说电视剧上的人物,暗地里是在说我的小弟弟。 我认可母亲的说法,如果没有这样的规矩,现在的年轻人都能把三级片表演到马路上和公共汽车上了。无论怎么讲,这都算不上开放,算不上新潮。连猫狗交媾都知道躲人,我觉得那些当街把身体缠绕在一起接吻的青年男女应该是猫狗都不如……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这是母亲常用来激励我们的一句老话。 也许再过一些年,母亲的这些“语录”不会被人记起了,虽然我记下了片言只语,但是很难传承下去了。 人这一生,听过的和看过的格言太多了,曾经背诵过,曾经写到本子里,其实真正能对你一生产生过作用根本没有几条。况且有些东西现在看来,皆是一些冠冕堂皇的空话、大话和屁话。其实,人一辈子并不需要太多的关于人生的指南,重要的话有那么几句就可以了。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假圣人,炮制出若干人生格言,成心把你往沟里带,他们在劝导别人无私奉献的同时,自己却在疯狂地索取。我觉得,这种行径甚至比诲淫诲盗还要恶劣,简直就是谋财害命。 我母亲的一些“语录”足以让我记一辈子,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人家留给我的话便愈发显得经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