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从大概率上说,都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那种,当为人父母后,无论自己的现状如何,一般都希望将孩子培养成为可以有点骄傲的人。
作为父母,在培养子女上,什么叫做成功?!这是十分严肃的问题,也是很多父母到老都在纠结的问题。 自己很成功的父母,他们有勤奋的青年期,辉煌的成年期,可他们有很烦恼的老年期。因为他们自己在事业上成功后,却往往忽视了家庭经营,他们或许对孩子的关心不当,照顾缺失,教育失误,导致他们孩子成为老年生活中最大的遗憾。 子不教,父之过。这是中国最通俗的三字经中早已记录的文字。很多家庭的父母,当他们体会到儿女的肌体强壮,而行为异样,无法被社会基本环境接纳的时候,他们才感觉到自己失误了,自己失败了。 在国外,自然多点讨论到中国家庭和外国家庭培养孩子的文化和方式。只要是父母,一般对儿女的关心和期待欲较强,很多人会在一起议论。国外放羊式的教育,和国内母鸡式的呵护,往往成为争议。孩子在小的时候,社会很多父母可能以孩子是否听话,行为是否不讨大人烦恼作为孩子养育成败的标准。可在国际社会,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似乎从小开始,而到了18岁,无论法理上决定了成年人必须生活自立,社会的环境也驱使几乎所有的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间开始分开生活,即使居住一起,孩子开始有自己独立生活的方式生存。 孩子是不是独立,实际上看他们是否具有了责任,是否懂得承担责任和具有负责任的理念和行为方式。实际上一个人成熟的开始,至少就是懂得了自己必须养活自己。当然,您可以有很多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选择不供的环境和求生的方法,可能不能养活自己,是一位年轻人成熟与否质的变化。 中国这些年出现了一代创业成功者。我们往往将中国这代创业者在财富上积累的成功视为这个时代的楷模。中国产生了一代独生子女。我们也往往将独生子女反映出来的生活能力缺失视为政策的不当。我们往往将在中国的独生子女认为是一种比较自我的人群,而我们也往往认为国外长大的孩子都会比较独立生活。实际上,财富积累的成功,除了智慧、努力。当然也有机会,可财富拥有者,往往对孩子培养少点时间,他们往往也像积累财富那样,超标准满足孩子的物欲,有的更因为考虑自己创业的辛苦,让孩子从小在一种优越感笼罩下生活。饭来开口,衣来伸手,只要宝宝开口,一切尽在满足中。孩子从小的撒娇,蛮横被父母视为好玩,孩子表现出来的懒惰被父母的“责任感”弥补了。久而久之,孩子的自我成为生活中主要的表现,行为开始与众不同,任性和自私的集中表现,可以使得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感到无所谓。他们不会自理生活,他们缺少合理的社会交流,他们不懂得尊重别人,他们更不懂感恩,他们不会克制,他们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他们只要需要,父母就是他们的出气筒,他们没有得到满足,什么社会环境都可以不顾。 在国外看到很多从十几岁就离开父母的中国年轻男女,他们虽然也是独生子女,可经过十年左右的磨练,他们开始学会和国际社会融合,他们逐渐地开始,或者已经组建了家庭,他们都会以自己的能力找到一份能够维持生活的工作,他们中间的一些人,已经开始成为他们岗位上骨干,更有的已经开始承担担保父母,养育父母的责任。我们同样在国外,也看到一些差不多年龄的年轻人,他们的父母为了孩子,辛苦工作,放弃很多事业和理想,一心一意地为了儿女。可那些孩子,有些接受西方的理念,也学会了西方社会对年轻人的要求,而有些年轻人,尤其是亚裔家庭的孩子,从小父母可能因为自己放弃太多,有的为了孩子夫妻长期分居,有的为了孩子拼命工作,他们对于孩子的期望很高,而对于孩子的溺爱有加,很多孩子到了他们应该独立的时候,父母突然发现,他们无法进入入会,他们不愿意进入社会,因为那些孩子想要的和不愿付出的往往是与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格格不入的。他们的父母会为了孩子的前途,四处找人帮助解决学习和工作,他们的孩子却将此根本不在意地对待。您和一些有这样孩子的父母交流,他们到此时此刻,醒悟的,恨铁不成钢,感到自己很失败;而执迷不悟地,仍然在杞人忧天,最多的是埋怨。 人都希望开心,成功总会给人带来愉悦,可什么是成功,作为父母的成功,就是他们培育的儿女到了成年能够独立,能够自食其力,当然期待他们能够事业顺利,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作者;钱永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