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申办信用卡遭拒:服务VS风险,如何实现平衡来源:泰州新闻网 发表时间:2012-11-30 家住兴化的姚长吉老人是一名退休教师。今年,姚长吉要去看看在国外工作的儿子,出于现金安全和消费方便的考虑,他打算办一张信用卡,却不料一连在好几家银行都吃了“闭门羹”。 “他们说我年龄太大了,不给办,我有点想不通。现在好多银行都向那些零收入的大学生推销信用卡,我收入还可以,偿还能力肯定不成问题,也可以出具财产证明,怎么就不能办呢?这不是歧视我们老年人么?” 与姚长吉老人有相同经历的老年人还真不少。老年人申办信用卡频频被拒,原因何在? 谁“卡”住了老年人 在泰州市银监分局,记者看到,中国银监会2011年1月13日发布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44条规定:发卡银行不得向未满十八周岁客户核发信用卡(附属卡除外)。这是整部《办法》里唯一一条涉及客户年龄限制的条款。 泰州银监分局监管二科科长黄传耀向记者介绍,银监局并没有对信用卡客户的年龄设置上限。银行对于老年办卡人年龄方面的限制,多是银行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内部审批规定。 记者查阅了泰州五大国有银行及招行、浦发、中信等8家银行的信用卡章程及申领协议,对于主卡申请人的年龄上限规定不尽相同,只有工行和浦发两家银行不设年龄上限,其他银行中,建行规定信用卡申请人年龄不能超过70周岁;农行、中行、交行规定的年龄上限为65周岁;招行和中信则规定年龄上限为60周岁。 “相比较而言,老年人身体状况、汇聚财富能力以及消费潜力都比中青年人低。除了担心老年人还款能力不足,银行最担心老年人因为身体等原因,会突然出现意外,万一留下遗产或是债务纠纷,银行会非常麻烦。此外,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也最容易成为金融犯罪的目标人群,银行为了控制信用卡发放的风险,往往把老年人‘拒之门外’。”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坦言。 服务VS风险,如何实现平衡 一方面是老年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一方面是银行业对风险防范的过度谨慎,要想达到双赢,关键就在于如何实现二者的平衡。 银行给出的对策是申领附属卡。想用信用卡又不能自己申请主卡的老年人,可以考虑附属卡,即由子女申请主卡,再为老人申请附属卡,后者同样可以体验到方便快捷的信用卡服务。在附属卡申领条件上,多数银行对客户年龄不再设置上限。 有关专家认为,一方面,监管部门可以出台约束性措施引导银行业更好地履行服务义务;另一方面,国家应不断完善现有的信用卡管理机制,减少信用卡服务中存在的漏洞,从制度上降低银行的风险。此外,方兴未艾的保险行业,或许也能给银行控制风险提供一个新途径:譬如在银行、老年客户和保险公司间达成一个三方协议,当老年客户因健康等原因不能履约偿还透支款,保险公司需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代为偿还部分或全部款项。 关注“银发族”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购物、出国旅行也越来越盛行,这为信用卡消费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增长空间。但由于身体状况、消费潜力等原因,他们的金融服务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 老年人虽然退休年老,但他们仍然有权利享有金融银行等方面的各项服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绝不能“纸上谈兵”,要落实到各行各业的实践中去。期待金融部门能关注“银发族”的需求,妥善处理好服务与风险的关系,让老年人早日从信用卡的“关卡”里走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