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战斗英雄卜广德。解放初期,提起战斗英雄卜广德,战友们都爱亲切地叫他“老英雄”,这比他的名字还响亮。其实,“老英雄”并不老,抗美援朝时才26岁。之所以称他为“老英雄”,或许是因为从解放战争到朝鲜战场,他一直能够保持着沉稳机智的战斗作风,并且在解放战争中就是“一级战斗模范”、“一级战斗英雄”的缘故吧。如果把他的战斗故事一个个写出来,可写成一本书。这里,只向读者介绍他在朝鲜战场上的一些感人事迹。


    1952年冬,志愿军某部首战长津湖。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五十八师一七二团六连排长的卜广德在手脚长满冻疮,严重冻伤的情况下,依旧率领全排攻下了美军在下碣隅里的飞机场里的3个大帐蓬。战斗是胜利了,但他却并不满足—没有全歼敌人,还让有些鬼子给跑了,他暗自责备自己无能。在部队休整期间,卜广德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到了练兵上去。他带领全排利用一切业余时间边总结边搞战术。每行军到一个宿营地,他就根据具体地形带领着大家进行一次野外小演练。他经常对战士们说:“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要为祖国人民争光,千万不能给祖国人民丢脸。”在他行为的感召下,全排战士个个磨拳擦掌,信心百倍,纷纷立下了为国争光的誓言。


    立功的机会终于来到了。4月25日晚上,上级命令卜广德所在排担任攻夺五○三高地的尖刀排。战士们听说有仗要打,眼睛里都放出兴奋的光彩。卜广德看到战士们高昂的战斗精神状,感到无比的高兴:“有这样的战士,还会打不好仗?”但他很快又冷静下来,教导员曾经在干部会议上语重心长的告诫在他耳边回响:“祖国的父老乡亲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朝鲜来,我们是指挥员,如果有一点马虎,就会让他们失去亲人,一定要对他们负责啊!”想到这,他又一次作了临战检查,从武器弹药的携带到鞋带是否扎紧,他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在简短的动员会上,卜广德凭着丰富的战斗经验,严肃地提醒大家:“战场无亚军,往往一个细节就可以决定胜败,只要有一回做错了,再也无法挽回……只有准备充分,才能立功杀敌,家乡父老绝不愿看到我们白白流血……”


    在他的周密准备和及时教育下,全排战士个个就像养精蓄锐的小老虎,只等一声令下,就会勇猛机智地扑向敌人。


    晚上8点,在夜幕的掩护下,卜广德率领全排迅速向五○三高地方向前进,沙沙沙的轻微脚步声,如秋风落叶般,弥漫进习习的山风。突然,卜广德发现前面出现一簇簇黑影,他凭经验判断是村庄,立即命令大家:“搜索前进!”快接近庄子时,说话声、脚步声清晰地传来,卜广德立即叫战士就地卧下,并传下“发现敌情”的口令。然后,他摸了过去。刚到庄跟前,发现火光一闪,接着房子就烧了起来,原来敌人在烧火照明。他立即叫部队散开,向庄子接近。但到了村庄却没发现敌情,敌人已经走了。就这样,他们避过了敌人游动哨,避免了一场无谓的战斗。


    凌晨1点左右,战士们终于神不知鬼不觉地赶到五○三高地山脚下。山坡又陡又滑,再加上夜里看不见,战士们走起来很困难,到半山腰时,发现上面火光闪闪,敌人的叫嚷声清晰传来。这时,部队正处在两山之间,地形不利,如果不立即下手,叫敌人发现是非常危险的。卜广德一面派一名战士下去报告情况,一面进行攻击部署。


    前面就是五○三高地主峰,从左向右一连有几个山头,卜广德努力辨清方位后,马上叫四班长带7个战士向侧后绕过去,占领主峰右侧的第二个山头;六班攻击右侧的第三个山头;自己则带四班的半个班战士攻击右侧的第一个山头。3个山头齐头并进。

随着四班长的枪声一响,一个敌哨兵应声而倒,另几个敌人跳出工事,拔腿就跑,主峰右侧的山头很快被四班长他们占领。与此同时,卜广德也顺利地占领了既定山头。但不到5分钟,敌人却反击了,原来狡猾的敌人在我攻击时,暂时撤到半山腰,乘我立脚未稳之际,进行突然反击。卜广德早就料到敌人的这一手,立即进行阵地反击,指挥大家用排子榴弹把敌人打了下去。这时正面敌人的火力很猛,他忙叫四班长带一个组从左侧迂回到敌人侧后去,协助六班拿下制高点;自己带一挺机枪、一个战斗小组分散前进,迂回接近正面敌人。走了一段路,卜广德从朦胧的月光中,看见大树旁躺着几个敌尸,地上散落着各种军用品,树上挂着一枝油光发亮的卡宾枪。看来敌人刚从这里溜走。卜广德心想,美国兔崽,今天看你能跑脱我的手心!伸手要去拿那支卡宾枪,刚伸出手,两腿竟动弹不得。原来,敌尸堆里有一个假死的,想出其不意把卜广德摔倒。卜广德本来就机智灵活,加上和敌人肉搏扭打已不止一次,这时,他急中生智,顺势向敌人身上猛扑下去,双手卡住敌人的喉咙不放。可是敌人个高力气大,卜广德却生来矮小,再加上连续行军、作战,体力消耗很大,一阵扭打之后,敌人占了“上风”,掰开了他的手,站了起来。不能,绝不能放过敌人!卜广德不知哪来的力气,呼地一下子跳起来,再次把敌人扑倒在地。突然,他听到“嘘”的一声,本能地把头一偏,一颗子弹从他耳朵边飞了过去。卜广德余光一扫,看见左侧不远处,竟还有一个敌人。他来不及多想,右手死死地掐着身下不停挣扎的敌人,左手悄悄地拔出挂在腰间的苏式手雷扔过去,“你去死吧!”随着一声大吼,偷袭的敌人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在一声巨响中报了销。与他扭打的那个敌人,此时也没有劲了,直翻白眼。卜广德迅捷地站起来摘下挂在树上的卡宾枪,结果了敌人的性命。


    这个时候,六班与四班也在第三个山头上胜利会合。战士们迅速地整理工事和武器,有的还哼起了:“我们是民主青年”的歌儿。卜广德赶到后,立刻叫大家向山腰里打一阵排子榴弹,并进行地毯式的搜索,直到确信残敌肃清才停止。


    这场战斗只进行了1个小时,5个山头就全部被卜广德他们占领了。歼敌1个加强排,敌遗尸12具,活捉2名,缴获卡宾枪、自动步枪12支,轻机枪2挺,手枪4支,火箭筒和无后座力炮各1门。战后,志愿军授予卜广德“一级英雄”的荣誉称号。


“‘老英雄’就是不简单啊!”每一次战斗,卜广德几乎都赢得领导和战士的赞叹,但他一点也不骄傲,一有空余时间,就把战斗中的经验和体会认真进行总结,从中不断地寻找差距和不足。


    第五次战役结束,部队刚转移至华川,敌人就向北“闪击”,六连担负就地阻击任务。当时卜广德正在发高烧,指导员对他说:“你安心去休养几天,这次任务虽艰巨,全连一定能坚守住阵地,完成任务的。”卜广德不是不相信自己的连队完不成任务,他只觉得自己是个党员,是个模范,在关键时刻绝不能临阵脱逃。他诚恳地对指导员说:“正是因为任务艰巨,我才不能下去休养。多一份力量,就等于多一份胜利的希望。”


    卜广德的倔强性格,指导员是知道的,一旦他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在他的坚持下,终于又一次争到了打头阵的艰巨任务。得到上级批准后,他立即投入守备方案研究和战术部署中去。临行前,卜广德向指导员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庄重地说:“虽然防御地形对我不利,但如果能把工事筑好,善于使用兵力、火力,阵地一定能守得住。”


    卜广德所在排要防御的阵地在华川城外,是前大后小的一块三角形地方,正面有500多米宽,山高160多米,相距仅3公里的城山敌阵地要比他们的阵地高得多;而且阵地又毗连公路,敌人的坦克三面都可接近。1951年5月的一天傍晚,卜广德率领全排到了阵地,才感到实际情形远比想象的要严峻。根据这个地形及自己兵力,卜广德和几个骨干研究后决定:前沿由副排长带一班去坚守,附1挺重机机,封锁正面和公路的进攻之敌;派1个小组警戒两面山沟;自己带着二班和1挺重机枪守在主峰上。当大家进入自己的战斗位置后,就立即开始修筑工事。由于战斗随时可能会打响,卜广德叮嘱战士:先挖散兵坑,再挖掩蔽部,最后挖交通壕,敌人随来随打。为了提高战士的情绪,卜广德还来回地进行战前鼓动,他带着大家低声合唱:“志愿军,是好汉,熬夜挖工事不停间;挖好工事打阻击,准叫鬼子脸朝天!”在他有力地鼓舞下,战士们的畏难情绪一扫而光,每个人似乎都有使不完的力量。


    第二天一大早,就来了一个排的敌人,大概是试探性进攻,很快被打垮了。下午,敌人开来一辆坦克,没有打炮,只是从一辆坦克上下来一个人,在山脚下磨蹭了半天,又上了坦克回去了。不久山底下有个自称是“自己人”的家伙,向山上不知疲倦地喊话,阵地上的战士恨不得立即捉住这个大嗓门家伙杀了他。卜广德派战士小王去看个究竟。小王顺着声音,找到了那个喊话的“家伙”,原来是只扩音机,就割断电线摔了。晚上,卜广德叫副排长带一个班去夜袭,一直摸到敌人炮阵地,消灭敌人两个班。


    第三天上午,敌人还是小规模攻击,被击退之后,敌人又架起一只扩音机,天上飞机也跟没头苍蝇似的嗡嗡乱飞,尽是些鬼话连篇的传单满天乱飞。尽管在那个年代战士们还不怎么熟悉心理战这个概念,但都明白敌人在玩鬼把戏,他们胸中的怒火反而愈烧愈旺。一阵心理战“攻势”之后,敌人开始炮击,所有炮火一齐向防御的高地上倾泻过来,满山都是硝烟,弹片夹杂着树枝四处乱飞,整个阵地变成了“火焰山”。卜广德知道,这是敌人的又一伎俩,想用凶猛的炮火吓退他们。他丝毫不为所动,提醒大家保持镇静,在工事里隐蔽好。


    第四天拂晓,敌人的进攻开始了。4架敌机贴近山头打转转,又侦察,又扫射;山底下也运来整连、整营步兵,十几辆坦克一齐出动,配合华川城里的高炮向阵地狂轰烂炸。山头上烟雾腾腾,对面看不见人,硝烟闷得战士透不过气来,对面高山头上的敌人重机枪也封锁着卜广德他们班与班之间的联系。


    “不好,一班那里吃紧了!”一直密切观察的卜广德嘴里嚷了一声,就跳出工事,通信员一把拖住他的裤脚:“排长,现在敌人火力太猛,等一下再去吧!”卜广德说了声“任务要紧”,就飞也似的奔向一班阵地而去。就在这时,他发现另一股敌人已运动到二班前沿,他想就地利用地形,杀伤一部分敌人,同时也好叫二班事先知道敌情,于是他改变方向,向二班靠近。就在一块大石头边,和一个冒失的美国大兵碰个正着,敌人死命拖住他的卡宾枪,卜广德居高临下,急忙拔出手雷照准敌人的脑袋瓜猛敲一下,敌人手一松,卜广德就顺势一腿,那家伙就骨碌碌地滚下山去了。


    这时,二班已经发现了敌人,用火力把敌人压制在山腰。卜广德赶紧跑过去叫二班节省子弹,先别忙打,让鬼子爬到三四十米的距离,听他的枪一响再开火。鬼子果然中了计,又耀武扬威的向上爬。50米,40米,30米—随着“叭”的一声,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敌人应声倒在卜广德的枪口下,阵地上所有火力一齐对敌人展开了射击。这下打得真够劲,光敌尸就有40多具。打垮敌人这次攻击之后,卜广德又继续奔向一班。


    此时一班在前沿阵地上也连续打垮了敌人3次冲锋,手榴弹、子弹打光了,就是可以用来打击敌人的石头也扔光了。卜广德来得正是时候,他立即派人去山上取另两挺机枪和弹药,同时又叫二班派人过来支援。就这样,卜广德哪里紧张就到哪里去打。在敌人第四次进攻时,他的左膀负伤了,他叫通信员小王给他压子弹,揭榴弹盖,三四种武器交替着打,虽然把敌人的冲锋打下去,但战士们也有不小的伤亡,弹药也将用完,情况越来越紧急。卜广德迅速叫通信员去联络连队,报告情况,他自己简单包扎了一下伤口,咬着牙继续领着大家战斗。


    没过多久,敌人从三个方向又冲上来了!突然,一枚榴弹落在卜广德身边,他眼明手快,用卡宾枪一挑,正好落在敌群中开了花,紧接着第二个手榴弹又落在身边,他赶紧卧倒,虽然动作已很迅速,但弹片还是击中了卜广德的头部,鲜血一下子迷糊了他的眼睛。卜广德哪顾得着这些,用袖子一捋脸上的鲜血,端起卡宾枪朝前方敌人一下就是两梭子,敌人下去了些,可是另一侧已有3个敌人爬上来了。这时,一班战士牺牲已过半,受伤的也都向二班方向转移了,前沿阵地只剩下卜广德一个人。他掉转枪口一阵猛扫,3个鬼子像树桩一样滚下山去。


    就在这时,副连长带人赶来支援了。大家望着满身是血的卜广德,无不动容,战士们把悲痛全部压进了枪膛,与敌人继续展开顽强的战斗,牢牢守住了这座山头……


    山头上有副连长指挥,卜广德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在副连长的命令下,卜广德被卫生员扶着,准备撤到后方阵地治疗。到半山腰时,卜广德逼着卫生员一定要回去,他说:“眼下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我自己能走!”卫生员深深地被他的这种忘我精神所感动,立即转身奔向前沿。


    卜广德这时由于失血过多,已经接近虚脱状态。当他步履蹒跚地走出百来米远时,看到不远处有一个敌人正倚着大树向他瞄准。他不及考虑,顺手去摸榴弹,可是摸到的却是一只望远镜,时间不允许迟疑,他干脆就将望远镜扔了过去,敌人以为是手榴弹,连忙卧倒,卜广德趁机摸出真榴弹用力扔了过去,炸死了敌人。他自己也已用尽了最后一点力气,随即昏迷过去。当他醒来时,已经躺在医院的床上。


    英雄的丰功佳绩,祖国不会忘记,朝鲜人民更不会忘记。当卜广德和许多抗美援朝英雄一样,被朝鲜政府授予三级国旗勋章时,他却默默地想:功劳应当归于那些被战争夺去年青生命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