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遗产名称:绵竹木版年画 所属地区: 四川 · 德阳 遗产编号:Ⅶ—11 遗产类别:民间美术 ![]() 申报人/申报单位:四川省德阳市 遗产级别: 国家 绵竹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盛产竹子,其中最为著名的绵竹是造纸的上好材料。绵竹木版年画技艺主要分布在绵竹市城区剑南镇和北部的拱星镇、清道镇、新市镇、孝德镇等地。 ![]() 绵竹因盛产一种韧性极好的竹子,继而制作桃符,画为“神荼郁垒”,使绵竹木版年画在清代忆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无坞同称为中国木版年画四大家。 ![]() 绵竹木版年画 由于以上原因,当时的年画作坊发展到三百余家,从业人员达一千多人,全县每年生产门画一千二百多万份,画条二百万份以上。此时年画行会“伏羲会”成立,每年办会两次,会上要对各路年画进行评议, ![]() 绵竹木版年画 绵竹年画从体裁上又分红货、黑货两大类。红货指彩绘年画,包括门画、斗方、画条。其中画条分中堂、条屏、横推、单条等,供厅堂、居室、走廊及牲畜圈等张贴之用; 绵竹年画内容广泛,品类繁多。归纳起来有:避邪迎祥、历史人物、戏曲故事、民俗民风、名人字画、花鸟虫鱼等,按制作方法分为"捶墨"、"落墨"和"填色"三大类。 绵竹木版年画与地方习俗紧密联系在一起,仅张贴就有许多规矩,不能违背。画中种种图像亦有不同的象征与解释,和图像一起反映或呈现在各种民俗仪式中。 从形式看,绵竹年画分为斗方、横披、中堂、条屏等,似同国画分幅相近但却别具一格。绵竹年画的斗方,并非文人戏笔,而是《老鼠娶亲》、《三猴烫猪》等讽谕性独幅小品。 绵竹年画的中堂均是表现吉祥内容,如《麻姑献寿》、《紫微高照》等。现在随着人们的审美情趣的变化,又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现代人们审美情趣的各式各样的新年画。同时装裱形式和内容等都做了改革和创新,深受人们的青睐。 绵竹木版年画制作包括起稿、刻版、印墨、施彩、盖花等工序。其艺术特点一是手工彩绘,同一张版因不同的手绘,效果不一;二是对称性构图;三是运用色相和色度对比,尤善用金色(如沥金、堆金、贴金)。 绵竹年画的制作多先以木刻版印墨线,再敷以彩绘。制作程式和特色全在于手工施彩和勾线,按民间艺匠通称有以下几种:一、明展明挂:为绘工精细富丽的一种; ![]() 绵竹年画风格独特,它既传承了唐代之前手工绘制年画的制作风格又继承了宋代雕版印刷术的技术。绵竹年画和中国其它年画一样首先是要刻成线版,但是线版在绵竹年画中只起轮廓作用,全靠人工彩绘,从不套色制作。 绵竹年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
![]() 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近十年,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浇灌培养这株民间艺术奇葩,这为绵竹木版年画的发展打开了发展空间。近十年来绵竹木版年画从形式到内容,从内容到载体, ![]() 陈兴才,男,89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位四川省绵竹市清道镇射箭台村二社的老人便是我国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目前年龄最大的民间艺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