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突破:中国车载抛撒布雷系统

 昵称7536781 2013-02-13

  1980年代中期,中国已有多款车载火箭布雷系统装备部队。但鉴于车载火箭布雷系统存在发射特征明显、易暴露目标等缺陷,我国于1990年代陆续设计定型了采用高低压室发射原理的GBL130型、GBL131 型、GBL132型车载抛撒布雷系统——

  1970年代,英国率先推出以FV432 装甲车为平台、一次可装 1296枚防步兵地雷的“突击队员”(Ranger)车载抛撒布雷系统,其新颖的抛撒布雷方式立即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该车载抛撒布雷系统利用火药高低压室发射原理,将装在布雷弹内的地雷向外抛出,地雷落地后形成雷场。这种布雷系统弥补了火箭布雷发射特征明显、容易暴露目标以及挖掘式布雷车作业速度慢、受地形和土壤条件限制等不足。随后,许多国家都着手研制车载抛撒布雷系统,如德国研制了“蝎”式车载抛撒布雷系统,美国研制了“火山”式车载抛撒布雷系统等。

  我国继成功研制出多款车载火箭布雷系统后,也积极跟踪国外抛撒布雷装备的发展,于1994年12月设计定型装甲式车载抛撒布雷系统,并将车体部分正式命名为GBL130型履带式抛撒布雷车。该车是我国研制成功的第一代履带式抛撒布雷车,其不仅填补了我国抛撒布雷车的空白,也使我军布雷装备形成了远程火箭布雷、近程抛撒布雷与挖掘布雷等多种布雷手段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的完备体系。

  GBL130型履带式抛撒布雷车研制成功后,我国又相继研制成功并定型装备了GBL131、GBL132型抛撒布雷车,这3种型号的抛撒布雷车均可使用 GBL240型、GBL241型、GBL242型、 GBL243型抛撒布雷弹。

  GBL130型履带式车载抛撒布雷系统

  该系统由底盘车、抛撒箱、回转机构、布控装置、变形遮障、抛撒布雷弹等组成。其方向射界为向左、右各90°(以车尾方向为0°),按10°分档可调;发射布雷弹时的高低射角为40°。最大车速为65km/h,持续行驶里程为 500km;最大爬坡角度为30°;乘员数为3人;总质量为20000kg。

  该布雷车布设防坦克地雷场的布雷密度为0.2~1枚/m(布雷密度即地雷场每米正面宽度内所含的地雷数,该数值是衡量地雷场战斗效力的重要指标),布设防步兵地雷场的布雷密度为 .5~2枚/m。可布设的雷带(雷带是指按一定的布雷形式布设、有一定密度和纵深的带状布雷地段)数为1~ 3 个,抛雷距离为40~150m。当车速为 5~30km/h、雷场正面宽度为 1 000m 时,作业时间小于12分钟。

  底盘车

  底盘车外形尺寸为 7 354×3 150×3 120mm,其采用了ZSD89式履带式装甲输送车(以下简称89装)的底盘。车首锋利、车身修长的布雷车在总体结构上与89装基本相同,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

  一是该车的底盘在89装底盘基础上进行了加长加宽等改进,增大了车内空间和车外面积,以便安装更多的地雷抛撒装置。另外,该车由89装的5对负重轮增加到6对负重轮,履带也相应加长——这是布雷车在外形上与89装的最显著区别之一。

  二是布雷车的顶部由89装的平顶结构改为前高后低的三台阶结构,以保证安装的3组共计6个发射箱高低相互错开,发射雷弹时相互不影响。三是由于布雷车顶部安装了6个发射箱,因此原车体后顶部的2个供3人出入的窗口被取消,而改在第二台阶处安装了2个可以向前打开90°的单人出入窗口。为便于乘员装填布雷弹,该车在后门右侧安装了一个梯子,乘员可以十分方便地蹬梯子上车顶装填布雷弹。

  四是为便于进行布雷作业,布雷车将89装后部的载员室改成了地雷布控室,即布雷车的总体结构由前向后分别是驾驶室、动力传动室和地雷布控室。同时,乘员人数也由基型车的额定载员 13人改为3人,即包括车长、驾驶员和布控手。

  五是取消所有射击孔,车体四周的观察镜变得少而精。

  六是布雷车顶部的QJC88式 12.7mm高射机枪由原来的载员室顶部移到车长出入门窗前部,并由车长操作进行射击;另外,高射机枪护塔被取消,布雷车的高射机枪由于受抛雷装置的影响,方向射界缩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