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课堂4:铅笔的由来

 鸟语花香香 2013-02-14
鸟语花香香书馆欢迎您

 

书法课堂4:铅笔的由来

笔是人类的一大发明,是供书写或绘画用的工具。多通过笔尖将带有颜色的固体或液体(墨水)在纸上或其他固体表面绘制符号或图画,也有利用固体笔尖的硬度比书写表面大的特性在表面刻出符号或图画。
  如今我们普遍使用钢笔和圆珠笔,绘制艺术底稿和画图则多用铅笔,甚至用手机和电脑代替纸和笔。但在没有冶炼出金属之前,生产工具只有木棍和石头。前面所讲的锲刻记事法,只能是用尖锐的石片在木板上划痕。当象形文字大量出现的时候,人们已经学会了炼铜与制陶,于是采用刀凿和浇铸的方法,在石头、陶器、甲骨、钟鼎、竹片上留下了人类最早的文字见证。在古希腊、古罗马,人们曾在木板面上涂蜡,然后用铁棒在蜡面上划写。
  锲刻文字毕竟费力、费时,人类又想到了用颜色涂画文字,真正意义上的笔就应运而生了。根据制笔材料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现有的通常使用的笔分为硬笔和软笔。软笔包括毛笔和排笔,硬笔包括铅笔、蜡笔、粉笔、鹅毛笔、钢笔、圆珠笔、水彩笔等,当今用得比较广泛的水笔,根据其制作原理,应归属于圆珠笔。前三种硬笔使用的是固体颜料,软笔和后四种硬笔,使用的是液体颜料。
  下面我们重点讲铅笔、钢笔、圆珠笔和毛笔的由来。
  (一)铅笔
  用固体颜料书写文字,人们尝试过使用木炭、石灰与银棒。但木炭、石灰易碎,银棒太硬,都难写画出颜色深、粗细合适的线条。后来人们发现了石墨,这是极理想的书写工具,不仅能在纸上画出深色的印迹,而且可以任意磨削,使之适宜握在手中,且不容易折断。早在哥伦布之前,生活在墨西哥城的阿兹台克人就开始用石墨在石板上做各种礼仪记号了。
  把石墨棒抓在手里写字,很快手就黑了,污手按在纸上,材料自然也脏。于是人们找来木棒,把一端掏空,将预先削好的一小段石墨塞进木棒的空洞里,只露出磨尖的石墨头子。这样抓住木棒写字,手就不黑啦。随后人们又发现了问题,一小段石墨很快就用完了,频繁更换十分麻烦。
  1662年,在德国纽伦堡,有个名叫弗雷德里克·施泰德勒的木匠,他将一根细石墨杆嵌入带槽的木条,再在上面粘合另一根上了胶的同样木条,将石墨芯严丝合缝地夹在其中,然后将方形木杆铅笔加工成更美观的八角形或圆形,这就是现代铅笔的雏形。记载表明,施泰德勒是最早的铅笔生产厂商
  显然,铅笔用以书写的成份不是铅,而是石墨。这种书写工具之所以广泛推行,缘于1564年,欧洲人在英国的坎伯兰附近的矿山发现了世界上最纯的石墨矿藏,从而引起了一场书写工具的革命。随着全欧洲对坎伯兰石墨的需求不断增长,英国人开始认识到已成为国有资产的石墨不会是取之不尽的。于是,英国议会于1753年颁布法令,规定每7年才能开采一次,而且限量供应,对走私和盗窃者给予严厉惩罚。
  由于英国对石墨市场的严格控制,1794年,法国政府责成著名工程师孔泰寻找到可以替代英国纯石墨的材料。经过一年的努力,孔泰在一年之内果真办到了。他将少量石墨粉末与黏土掺合,然后压成细杆状,像制作陶器一样用火烧制,再按照前述方法将笔芯封装后,便成了一支铅笔。根据所掺合黏土的比例,笔芯的硬度可适当调整,铅笔就有了2B、3B、HB等类别。
  孔泰这一工艺基本沿用至今。我们今天制作铅笔的方法是,将掺合的石墨和黏土用强力挤压,使其通过一个金刚石模具挤压成条状或线状,并烘干至适当的硬度。然后将笔芯置于一块开槽木条板的槽内,上面合上一块同样的木板,并将其箍合。接下来将这种“夹心”木板置于重压下,并使其干燥。最后将铅笔用砂纸打光后上漆,再印上商标。这样的铅笔“天衣无缝”,即使削好后也看不出破绽。
  到1830年,坎伯兰的石墨矿藏量愈见减少,以致要在严加扩卫下运至伦敦,以惊人的高价拍卖给为数不多的几个英国铅笔制造商。到了这时,连英国人也已采用孔泰的方法制造价格低廉的铅笔了。1812年,由于美国人威廉·门罗和他的助手发明了新的更好的制造铅笔的机器,美国也开始大批生产商用铅笔。1858年,一位名叫海曼·利普曼的费城发明家对铅笔进行了最后一次改进,即在铅笔顶端粘上一个小橡皮擦头。
  
  附:还有一说,认为铅笔的发明者是奥地利人约瑟夫·哈特穆特。他于1792年在维也纳成立了自己的铅笔厂。直到今天,这家铅笔厂还在生产铅笔。
  
  另据考古发现,在敦煌遗书、六朝至北宋的经文中,常见一种称“乌丝栏”的界线,这就是用铅笔勾画出来的。这种铅笔是把石墨磨为粉,再掺和胶搓成条,直接用来书写,史书上称之为“铅椠”。由此看来,铅笔的发祥地应该在我们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