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遗产名称:凤翔木版年画 所属地区: 陕西 · 宝鸡 · 凤翔县 遗产编号:Ⅶ—3 遗产类别:民间美术 申报日期:2007年 ![]() 申报人/申报单位:宝鸡市凤翔县 遗产级别: 省 凤翔木版年画是中国著名的木版年画之一。主要产于田家庄镇南小里村、北小里村和陈村镇上营村一带。据县文化馆收藏、艺人家藏古版和《凤翔县志》记载推断,凤翔木版年画始于宋代,兴于明清。 ![]() ![]() ![]() ![]() ![]() ![]() ![]() 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的凤翔县,是中国知名的木版年画产区。据凤翔县南肖里村邰氏祖案记载,明正德二年前,邰氏家族已有八户从事年画生产,至今已传承延续了20代。
![]() 据《西凤世兴画局》记载,凤翔年画源于凤翔南肖里邰姓,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凤翔县的木版年画,有文字记载的年代,可以追溯到明正德二年(1507),这个县的邰氏家族,就有八户从事木版年画的制作。 邰氏凤翔年画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已传承至第20代。改革开放以来,凤翔木版年画又获得了大发展。村上成立了研究会,几百人从事生产,年产量超过了千万张。 数百年来,凤翔木版年画在陕、甘、宁、青、川地区一直深受老百姓欢迎。每逢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扫社",把旧的门神、"家宅六神"和屋内墙上的年画撤下来并烧掉, ![]() 木版年画是宝鸡民间艺术中一枝古老独特、别具风采的艺术奇葩,深受关中广大农村群众的喜爱。宝鸡的木版年画主要在风翔,风翔木版年画继承、发扬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线条手法, 风翔木版年画内容,首先以人物为主,以门神见长。门神中有历史名人、神话人物,如秦琼、敬德、包文正、赵公明及天官赐福、福禄寿三星等。其次是《西游记》神话故事和花鸟虫鱼。
由于地处西北受外部美术影响很少,凤翔年画基本上保持了原古版年画的艺术风格,成为凤翔年画"笑傲年画群"的重要原因之一。较国内其他地区的年画,凤翔民间木版年画显得更为粗犷、夸张。 凤翔木版年画全以手工雕版,土法印制,局部手绘染填,规格有全开、三开、五开、六开、十二开不等,品种亦有门画、十美画、戏剧故事画、风俗画、六神画、窗花画六大类。 至1950年,凤翔木版年画尚有六百九十多种,最盛时年产销量达600万张。现在经过木板年画的第二十代传人邰立平数十年的恢复、挖掘、整理和创新的有三百多种。 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几次去京、沪、杭展出,又随中国艺术代表团赴法国巴黎参加了"99巴黎·中国文化周"展出并演示。17幅印有凤翔木版年画的横幅,作为中国民间传统美术的标志性作品,悬挂在展厅里,受到法国观众的喜爱。 ![]() 凤翔木版年画是由宫廷及民间,后在民间普及的同时,又频频走上了艺术的殿堂,继而跨出了国门,走向世界。1964年,凤翔木版年画在德国展出首次亮相就引起轰动,之后陆续在美国展出过5次。 ![]() 其实,并非只有陕西凤翔年画处境堪忧。与之齐名的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山东杨家埠年画都面临同样的问题。2002年底,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了中国木版年画国际研讨会。 ![]() 凤翔木版年画大多与当地乡土民俗密切相关,它寄托着人们向往太平安宁的美好象征,乡土气息颇为浓郁。时下旧版年画存世量偏少,收藏市场声誉较高。 现在中国从事凤翔木版年画创作的只剩下陕西省凤翔县南肖里村的邰立平夫妇两人。50岁的邰立平是凤翔木版年画的第20代传人。由于是手工作坊式制作,再加之旧版年画存量少,凤翔木版年画成了收藏市场上最为紧缺的珍品之一。 “文化大革命”期间,邰立平家上千块年画版毁于一旦。1979年到1984年底,邰立平共复制世兴画局古版样80余套。到1986年底,邰家已有画版300余套。1992年,他整理出版的手工印刷《凤翔年画选》一二集,共收入作品168幅,成为凤翔木版年画较完备的史料。 谈起凤翔木版年画的未来,邰立平不无担忧地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把目光转向了印刷精美而又价格低廉的现代画上,木版年画的地位岌岌可危。他曾经四处招收徒弟,可是到目前为止没有招到一个人。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