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方位教你如何唱歌:KTV麥霸就是這樣練成的

 瑞进 2013-02-15

全方位教你如何唱歌:KTV麥霸就是這樣練成的【zz】

來源: 汪蘇杭的日誌

沒有天生的歌星,也沒有天生五音不全的人,他們之間的區別在於是否掌握了唱歌的技巧!KTV時你是不是羞於開口?下面教你KTV麥霸是如何練成的,你也行!

提倡個性的年代,幾乎每個歌手的聲音都有自己的一兩個特色,以使自己不被聽眾認為模仿亦不被別人模仿。然而特色的形成也不外乎使用歌唱中的幾個簡單技巧,只要聲部發育正常的普通人,想要獲得和知名歌手一樣的歌喉唱腔並非難事,前提是讓普通人也掌握技巧。

  下面,我整理了一些歌唱中常用到的技巧,並給大家解析如何做到:(例子中有提到某歌手的歌曲,有心的朋友可下載,用於聽與比較)

  先從呼吸開始

  我們平時生活中採用的是自然式呼吸,這種是下意識的,氣吸得少而淺,呼氣也不用控制,一次呼吸只要三秒鐘左右,不能用於歌唱。歌唱的呼吸是比較深的腹式呼吸法,即氣要吸到腰的周圍,然後利用呼氣肌和吸氣肌的對抗,找到用力的支點。一次呼吸往往長達十幾秒鐘,歌唱的高低強弱,抑揚頓挫的變化,全靠呼吸肌肉靈活有力的運動來完成。唱歌時要一直保持這種狀態,聲音完全由氣息來控制,這就是人們說的「聲靠氣傳」。

  ⒈吸氣

  想像自己處於一個美麗的花園之中,深深地聞了一下鮮花的異香——好,這就是歌唱的吸氣,這樣氣吸得才深。吸氣要用鼻和口同時自然的進行,盡力作到平穩輕巧,柔和,不可用強制力量,不能僵,氣要吸得深,不可吸在上胸和心窩處。吸氣以後要有像打噴嚏之前那樣短暫的一憋,體會一下腰周圍的擴張,膨脹的感覺。找到這種感覺是唱歌的關鍵。

  ⒉呼氣

 

 

  ⒉呼氣

  呼氣的方法就是利用橫膈膜的力量把腰腹擴張的感覺一直保持住。想像自己手裡拿一大瓶香油往另一個小瓶裡灌時那種小心翼翼,憋住氣息的感覺,呼氣要均勻,舒緩。各位可以準備一張10平方大小的薄紙片,放在牆上,距離它4-6CM,吸氣後保持一下,然後用口吹氣使之不落地,半分鐘以上便為合格。也可以代之以一隻燃燒的蠟燭,對著火苗發「U」音,正確的氣息是火苗倒而不滅,時間越長越好。

  ⒊怎樣訓練橫膈膜的力量

  橫膈膜的力量對氣息的保持和聲音的力度都很重要。

  傳統的訓練方法有:

  (1)數數字;深吸一口氣,利用腰腹的力量保持住,從1開始數,數到60為合格。數數要均勻要有節奏,不能偷氣。

  (2)吹灰;深吸一口氣,然後就像吹掉桌上的灰塵一樣往前吹氣,節奏是由慢而快,體會橫膈膜的力量。

  (3)多做仰臥起坐,增強腰腹的力量。

  各種音

  1.顫音

 

 

  1.顫音

  顫音是利用氣息與喉結的配合,使聲音產生波動感,起伏感。這是抒情歌曲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顫音有很多種類。如周華健的顫音幅度適中,不大不小;齊秦愛用小顫;鄧麗君,張學友則以大顫見長;而日本歌曲的特點是「先直後顫」,即先唱一段直音,再開始顫,幅度由小到大,頻率由慢到快,這需要功夫。很多朋友不會這個技巧,不要洩氣,這完全可以練出來的。關鍵是氣息與喉頭要配合好,千萬不要只用喉頭,發出一種類似羊叫的小抖音。

  ⒉氣聲

  在發聲時,如果氣先與聲出,氣多聲少,就會發出氣聲。它使歌聲更柔媚,更動人心魄。鄧麗君的《在水一方》第一段,林憶蓮的《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第一段也是典型的氣聲唱法。

  ⒊哭腔

  哭腔是目前通俗歌曲演唱中最流行的技巧之一,它是再喉間和用猛然加大氣息而產生的爆發力,發出一種類似痛苦的聲音。張學友,周華健是哭腔的代表人物。哭腔用的好可以增加歌曲的感染力,但也不可用的太濫。

  ⒋挑音

  挑音是一位優秀歌手必須掌握的但往往又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小技巧。它是在字尾聲音向下滑在忽然往上一挑而發出的。周華健再歌唱時挑音用的很講究,很到位。有的歌手喜歡用大挑音,如葉倩文,她演唱的《真心真意過一生》,《明月心》等歌曲,幾乎每句歌詞的結尾都有一個幅度很大的挑音。

  ⒌噎音

  噎音是一種在喉間發出的類似哽咽的聲音,港台歌手唱噎音最有代表的是王傑。王傑之所以給人一種悲涼滄桑之感就是因為他的歌聲中「噎音」,「哭腔」特別多。

  6.高音

  高音是所有學習聲樂的人都很難解決的一個問題,是要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來掌握一定的方法,除非是由於聲區的原因,一般都可以唱高音的。如果你的嗓音屬高聲部,就一定能練出高音來。

  演唱高音嗓子出現累、緊和」破音」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演唱者過分的用力造成的,實際上學聲樂時教師經常要求學生先唱好中聲區,然後以中聲區的感覺去唱高音,雖然你覺得中聲區唱得很自然,可實際上中聲區一定是有問題的,否則高音就解決了。所謂的自然並不是指演唱者」平時」的狀態。人都有一定性格的,一般都會偏向一面,適中的性格是很少見的,自然就是指平和、中正的狀態,絕不是以帶有一定性格傾向的狀態。例如內向的人性格偏」沉」,因為狀態太懶,就容易唱不出高音。外向的人性格偏」急」,因為狀態過急躁,容易造成高音緊和喊。

  練習高音的方法首先要找到演唱中聲區是平和的心態,然後以不變的狀態來唱高聲區。另一種辦法就是注意在演唱高音時不特意深呼吸和用力,尤其是注意喉嚨部分一定要自然,你出現的問題就是由於高音用力,使喉嚨捏緊,造成音越高,勁越大,喉嚨越緊。另外就是演唱中多注意情感的表現,實際上現在的許多歌星都沒學過聲樂的發聲方法,但他們很共同的一個特點就是演唱得很投入,當真實情感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協調演唱方法的問題。實際上聲樂演唱就是表達一定的情感,所以以情帶聲可以極大的緩解發聲方法的問題。

  高音區的練習

  高音區常常在作品的高潮中出現,有著激發聽眾情緒、振奮人心的力量。唱好了高音,會給整個演唱增添光彩。因此,具有響亮的、金屬般的高音對歌唱者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在找到了自然聲區,打好了中聲區的基礎,又掌握了換聲區的技巧後就可以進行高音的練習。唱高音時,兩顴骨要更積極開放,整個歌唱狀態要更加積極向上,興奮。隨著音高向上,下頜需要鬆弛地向下,向兩側向後拉;小舌頭提起如打哈欠似地吸住氣,使喉嚨更加打開,喉頭不可隨音高往上移動,而是相反,逐步下降,保持在吸氣的狀態,當然這個狀態必須有氣息的支持。唱高音的方法是訓練中的一個難點,在不斷實踐的基礎上,也已經總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每一種方法都要因人而宜,採取適合自己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第一個就是支點提法:在唱歌的時候好像聲帶不長在喉嚨裡,而長在了胸口,唱每一個字都不要離開這個支點,嘴放鬆唱,這樣把注意力往那兒一想,一下子聲音就得到平衡了。這種方法可以解決好幾個問題:如果唱高音喉頭容易上提的話,你一想到胸口就不想喉頭了,支點一低,喉頭也自然放鬆,下放,喉頭放下以後,喉嚨自然打開。還有聲帶都有長在胸口處,氣息當然就不能超過聲帶,那一定在胸口的下面,氣息也就往下沉了,穩定了。這基本是找到了正確的發聲方法。

  第二個反向提法是「喉下換字」的比喻。喉下換字的辦法,就是說一般唱高音時喉頭都容易高,那就在喉下一寸或者二寸左右的地方換,或者「貼著肩膀換,在脖子根換」。這樣唱的時候,喉嚨最容易打開,而且聲音比較容易垂直,容易進入頭聲,容易找到高音的焦點位置。

還有幾個技巧

巧練單田

  首先,把肺裡的氣全部呼出去,要呼的乾淨

  然後,並住呼吸,把手按在小腹,也就是常說的單田

  用力使單田鼓起,手要反作用在單田上,要用力

  在鼓起的時候要漸漸用力,不要一下鼓起來

  從開始用力到用力到極限,大約用五秒鐘時間

  然後到最強的時候,持續五秒鐘

  最後,漸漸放鬆,也不要一下放鬆,大約五秒時間

  整個過程,注意不要呼吸。

  這是一個循環,每天這樣練功,兩個小時,半年的時間

  你的唱功一定會很實力,但中間不要停止,特別是第一個星期的七天,一定要堅持下來

  練自己的肺活量,多游泳,多跑步!多看一些音樂錄影帶,看一下其他歌手唱歌時的口型,多模仿!多唱,多練

  最好找一個專業的老師,指導一下,才不會誤入歧途,不會把聲帶損害,要注意唱歌時不要多用自己的聲帶,要讓自己的聲音傳的遠而穩,注意運用氣息,否則會使聲帶生繭

  歌唱是一門藝術,要想提高兒童表現歌曲的能力,應給予他們唱歌技巧的訓練,訓練的內容包括:唱歌的姿勢、呼吸、發聲和咬字等各方面的要求。

  一、唱歌的姿勢

  正確的唱歌姿勢,不僅是歌唱者良好的心態的表現,而且還關係到氣息的運用,共鳴的調節以及歌唱的效果,在訓練時,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演唱習慣,做到兩眼平視有神,下頜內收,頸直不緊張,脊柱挺直,小腹微收,腰部穩定。

  二、唱歌中的呼吸

  首先是吸氣,在做呼吸練習時,先做好正確的演唱姿勢,保持腰挺直,胸肩松寬,頭自如,眼望遠處,從內心到面的表情都充滿情意,然後,「痛快地歎一口氣」使胸部放鬆,吸氣時,口腔稍打開,硬軟顎提起,並與提眉動作配合,很興奮地以後腰為主,將腰圍向外松張,讓氣自然地,流暢地「流進」使腰、後背都有「氣感」,胸部也就自然有了寬闊的感覺,比如用「打呵欠」去感覺以上動作。

  但呼氣時不准過深,否則使胸、腹部僵硬,影響發聲的靈活和音高的準確,吸氣時不要有聲響,反之不僅影響歌唱的藝術效果,還會使吸氣不易深沉,影響氣息的支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兩肋擴張,小腹微收的習慣。

  三、發聲練習

發聲練習是歌唱發聲的一種綜合性基本技能的訓練,學習唱歌必須以最基本的發聲練習開始。

  1、做獲得氣息支點的練習,體會吸與聲的配合,利用科學的哼唱方法,體會並調節自己的歌唱共鳴。

  2、學會張開嘴巴唱歌,上下齒鬆開,有下巴鬆鬆的「掉下來的感覺」舌尖鬆鬆地抵下牙。

  3、唱八度音程時,從低到高,母音不斷裂連起來唱,口咽腔同時從小到大張開。

  4、氣息通暢的配合,發出圓潤通暢自如的聲音。

  四、咬字、吐字準確、清晰

  發音練習的目的,歸根到底是為了更完善地演唱歌曲,所以必須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正確地掌握語言的回聲,明確漢字語言的結構規律,將歌曲曲調與咬字吐字結合起來練習。練唱時,將每個字按照出聲引長歸韻的咬字方法,先念幾遍,再結合發聲練習,以字帶聲,力求做到字正腔圓,聲情並茂,演唱時發元音的著力點,應盡量接近聲區的集中點,使三個聲區的共鳴得到銜接和靈活調整。

  歌唱藝術是聲音與文學相結合的藝術,我們唱好歌曲,不能只講聲音,不講感情,反之也不行,我們應對歌曲的思想內容、表現手法以及詞曲作者、歌曲的時代背景,有個全面的瞭解和分析,再進行適當的處理,把歌曲的藝術形象準確完整地再現出來,達到以情帶聲,聲情並茂。

  怎樣唱高音

  一、人類歌唱本能

 

 

  一、人類歌唱本能

  你聽過雨夜盲女的哀曲吧?也聽過快樂的男女山歌對唱吧?這些人從未受過聲樂訓練,全他們的歌聲也同樣令你感動,因為他們完全發揮了自然的歌唱本能。我在前面所談的關於呼吸、發聲、共鳴、高音的問題,一切都逃不出自然的條件,連帶著一切物理條件,都是根據自然而產生的。遺憾的是,我們卻往往摒棄這種自然的條件,而去苦苦地找尋一些「捷徑」、「秘訣」,那是很可悲哀的事。

  歌唱家在歌唱時,喉頭的作用雖屬,但心力也可左右它。在歌唱時,喉頭的動作完全是自發的,歌唱家歌唱時,想唱什麼音,聲帶張力與振蕩次數就會完全與 思想吻合。發聲時當然還要用橫膈膜、腹肌、肋骨、喉舌等快速的力量。一個初生嬰兒,根本不知道這些事,卻能把那些力量用得很好。當他哭的時候,哭得很傷心;他笑時,又會發出悅耳的音調。由此證明,人生本來就有一種天賦的能力,能夠自由自在地並帶有表情地使用我們的嗓子。

  二、先喊出高音來

  我們做任何一種運動,比如推鉛球,一定要先有舉得起鉛球的力量。練武術的人為了增加手腳的力量,先練挑水,手腳有了力量後,才可以在舞大刀時不至於脫手飛了出去。

  我們的聲帶,要能夠抵抗下面送上來的高壓,才能發音。有人問,在高壓的情況下,聲帶發出聲音會不會發生喊叫的情況,會不會喊破聲帶呢?不會的,只要保持正確的呼吸及歌唱姿勢,是不會喊破的。至於高音的位置及掩蓋問題,你的高音還未喊出來又怎樣去定它的位置呢?

  我們先由下喊起,半音上去,#f2、g2、#g2為止,五個音成一組。開始不要喊太多,因為一上來你的呼吸和歌唱姿勢未必對,要邊唱邊糾正,等各方面都配合好了,不妨多喊一些。等#g2唱好了以後,a2是另外一種呼吸方式。我們知道唱高音時要把氣息用高壓的方式壓上去,實際上在這時要用到腰部的氣,用腰部的氣喊好了a2後,再用同樣的氣喊降b2。

  一般來說,唱高音聲部的人的高音是天生的,只是我們不去用它罷了。一個女孩子從未受過聲樂訓練,一般只能唱到f2,但當她突然碰到一件恐怖的事情時,他會情不自禁地尖叫起來,而這一聲尖叫,可能到達highC的f3,但平時無論如何她也不會發出這麼高的音來。所以不要有顧慮,要大膽地喊出高音,多喊是有好處的。

  三、呼吸及姿勢

  我們如果也有機會碰見一件十分令人吃驚的事而失聲尖叫,我們一定要記住那個喊叫的姿勢,再拿來唱高音,那就對了。

  唱高音不同於唱低音,是將氣壓成一條細線,衝擊聲帶。當橫膈膜的力量已經用到頂點,而無法加壓時,就須用腰力。前面講過,肺葉比肺尖大,也即是下面比上面大,上面的肺尖被肋骨向外擴張。用腰力,是先用手叉腰(這時不必注意腹肌,在吸氣時它會自然地起作用的),把氣吸到腰的四周,感覺到前後腰部膨脹起來,然後把氣閉進來(張大口,見圖七),用力把腰及肋骨向裡一收,胸部向上一挺,你會感覺到壓力壓住了上顎,這就是用腰力的方法。

  前面講過,f2–#g2我們用腹肌的收縮來增加壓力,到了a2就用腰力,到降b2時,因為只需要少量的氣(但是要用高壓力的氣),只要將上唇照打呵欠的樣子張開就行了,要露出少許上面的牙齒,舌尖平放在下面的牙齒上,就能唱出降b2來了。由降b2以上,到highC以上的音,方法與降b2是一樣的。

  這裡再舉一個例子來說明用腰產的力唱高音。

  用腰部的力來唱高音,等於將一個長形的氣球充滿氣後,用手將下半部一捏,那上半訓就脹滿起來,這好比是橫膈膜已上升到頂點,不能再上升。我們將腰部吸滿了氣,然後整個腰部及下面張開的肋骨向內一收,胸部挺出,就好像用手捏氣球的作用一樣,產生了一股強烈、上升的氣流,而這正是我們唱高音要用的。

  四、Close及掩蓋

  從前學唱歌的時候,當唱到高音,就要Close!當時真是「如入五里霧中」。而這個字,中國至今也還有人在用。由於對Close的真正含義搞不清,不知道害了多少男高音,也糟蹋了許多好的聲音。

  我對Close的見解是:關閉下面的共鳴箱,而打開上面的共鳴箱。我們唱高音時需要頭腔共鳴,那就得提高軟蓋。我們開上唇,目的是提高軟蓋,同時還要用腰力來頂開軟蓋。至於今天國內有人用「掩蓋」這個名詞,我認為比較好,它的意思是高音不可太白,要多少有點掩蓋,就好像上面有一隻碗,覆蓋著高音一樣。

  我曾經向許多老師求教對Close的解釋問題,但都得不到結果。後來去意大利,請教了一位老師,回答是:我們意大利從來未聽說過這個字。試問:「關閉」了怎樣唱歌?至於今天我們用「掩蓋」代替「關閉」來解釋Close,那是很明智的。當我們唱高音時,我們的上顎向上提,軟口蓋升高(打呵欠狀),氣壓向上擠,聚到上面,形成一個象教堂那樣的圓頂空間,也就是要讓氣體充滿這個空間,這樣,才會發出漂亮的高音。如果上面不打開,空氣上不去,哪裡還有高音呢?所以,用「掩蓋」也表示了聲音向上集中的意思。我們可以再作一個試驗來找到這個感覺:當我們打呵欠的時候,會感覺到上顎部分有涼颼颼的感覺(平時感覺不到的),那就是上面有了一個空間,氣息也進去了。

  五、越高越容易

  當我們練到降b2時,應該說已經突破了高音的困難,可以很容易地唱到b2、c3、#c3、d3了,因為唱這幾個音的方法與唱降b2的方法並無居的分別。唱降b2時喉嚨已開得比較小了,因為嘴越是張大喉嚨越小,所以,不用害怕更高的音,所需要的是急速的氣來支持高音,而急速的氣,是靠平時的刻苦的氣息練習得來的。

  六、支點與對抗

  如用雙手舉起一副石擔,我們的腳是向下踩的,土地是起向上托起的作用;我們的手向上推,而石擔又是向下壓。於是,這裡就有四個方向的力,腳和地面產生了一種對抗,手和石擔又產生了對抗。我們人的身體等於氣柱,小腹和聲帶是氣息的兩個支點。氣息往上走被聲帶擋住,這裡也有「力」的對抗問題。那麼,在歌唱時小腹的支點有無變化?如果有變化是向上,還是向下?關於這個問題是有爭論的。

  唱歌時,氣息不停地向外流出,氣柱越來越短,同時,小腹也向內收進來,幫助壓迫肺中的氣產一定的流量呼出。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可能把「支點」老是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而不隨著氣息的運用向上移動呢?但我們不可忘記,雖然「支點」隨著氣息的呼出不斷地向上移,還是要保持住那向下壓的力量。試想,我們如果要拿到高處的東西,伸長了手仍拿不到時,那麼就要在腳下墊一個箱子,如果還是拿不著,只能再加一個箱子,這樣「支點」不就提高了嗎?怎麼可能停在下面不動呢?

  我在新加坡聽過一個女高音獨唱,她是代表加拿大到各國作巡迴演唱的。但她唱到高音時,脖子拉得長長的,讓人看了很不舒服。原來她是專唱德國Lied的,德國派唱法主張「支點」永遠在腹部不變。試問唱高音怎麼可以把音管拉得那麼長呢?

  我們再看看前面所述的打氣筒原理,活塞柄不斷向上推,活塞也隨之漸漸地上去以保持筒身的壓力,氣息則從筒口噴出。如果將氣筒打氣比作人體的歌唱活動,即是說,橫膈膜和聲帶的距離越來越短,所以支點也逐漸改變位置,怎麼可能老停在固定的地方不動呢?

  七、用工具來測驗

  用一塊木板,長度比我們的肩寬一些,寬度比我們的鞋子長度稍寬四角打一個洞,用兩根繩子穿過洞,繩子的長度與我們垂下的手指處相齊。我們站在木板上,吸一口氣,然後將氣閉住,張大口用力拉繩子,就可以感覺到什麼叫對抗了。這時,我們的腳增加了與地面的對抗,同時也了體內的氣息與聲帶的對抗,這樣高音更容易出來。我們還可用可口可樂的空鋁筒(空啤酒筒),剪成象郵票大小的鋁片,將兩片鋁片合起來(用手將鋁片弄得稍彎曲一些),於是合起來的鋁片當中就有一個縫。再在鋁片的一頭夾上一片舊綢布(可疊成三根火柴那樣寬),然後用鐵絲將鋁片綁起來,就成為一個哨子。你試吹一個低音,再吹一個高音,從這一比較中就可以感覺到唱高音的氣息和姿勢了

  如何提高你的唱歌技巧?

  首先,介紹幾種唱法

 

 

  首先,介紹幾種唱法

  唱歌需要一定的先天條件,同時也需要後天的努力。對於絕大部分音樂愛好者來說,只要經過正確地訓練,都是可以逐步提高唱歌技巧的。許多著名的歌手,比如許巍、樸樹、老狼,其實先天條件並不好,但是通過後天訓練,他們都發揮了自己聲線的特色,逐步找到了自己的歌路。因此,大家請一定對自己有信心,並且一定耐心的看完本教程,看過之後慢慢揣摩。

  流行歌曲的演唱講求個性,歌星們在聲音上的差異之大,演唱風格之多樣,使得我們無法像在「美聲唱法」中那樣將其劃分為幾個聲部(男高音、女中音等),即便是用「聲線」這個時下非常流行,卻又是莫名其妙的萬能術語,也還是難以一一描述清楚。但我們還是可以根據其淵源以及發聲特點、演唱風格歸納出幾種典型的 「唱法」。

  「低吟唱法(Crooning)-  形成於30年代。那個時候,許多酒吧、舞廳、夜總會裡添置了電子擴音設備,歌手們開始對著「麥克風」(話筒)唱歌。 「低吟唱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中產生的。由於話筒的擴音作用,歌手們不必像歌劇演員那樣豎著嗓子吼,也不必像有些民族歌手那樣橫著嗓子喊,他們只須用說話般的音量輕輕哼唱,眾多的聽眾同樣可以聽得真真切切。一些非常細緻的藝術處理方式,如一聲輕微的歎息、一個小小的停頓,都能被纖毫畢現地展示出來。早先的「低吟」歌手都是有著一定的美聲基礎的男中音或男低音。中國聽眾非常熟悉的平.克勞斯貝便

  是第一代低吟歌手。三四十年代「低吟」歌手演唱的抒情歌曲和爵士樂風格的歌曲是當時澈地歌曲的主流。50年代後,隨著「搖滾樂」的興起和民謠的復興,流行樂壇不再是「低吟歌手」的一統天下了。但是「低吟唱法」並沒有就此消亡,作為一種演唱方法,「低吟」對後來所有流行歌手的演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話筒的運用,聲音的控制,旋律線條的連貫圓滑,歌詞語氣的表現,微顫音和氣聲用等流行歌曲演唱的基本技巧在「低吟」中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了。

  民謠在世界各地的流行歌曲中都佔有重要的地位。民謠歌手用「本嗓」演唱,與「低吟」相比,這種唱法一般不刻意追求聲音的圓潤和共鳴,音色扁平、自然,強調吐字的清晰和口語化。鼻音在「美聲」和「低吟」唱法中都是很忌諱一個毛病,而許多民謠歌手(如約翰.丹佛、鮑勃.迪倫)卻喜歡使用帶有濃重鼻音的演唱方式,這種鼻音具有獨特的抒情色彩,尤其是在演唱平緩的敘述性歌曲時,會產生一種親切自然、富有磁性的魅力。民謠還經常採用重唱的形式,主旋律往往放在中低音聲部,而高聲部的伴唱常用輕柔透明的假聲來演唱,因而假聲也是民謠演唱中的一個重要特徵。民謠唱法不僅限於民謠歌手,也包括一些搖滾歌手。如著名的「披頭士」的大部分歌曲都是用民謠風格演唱的。

  民謠唱法代表了流行歌曲演唱中平實自然的一面,而美國黑人歌手則使得流行歌曲的演唱增添了華麗的色彩。

  美國黑人歌曲的淵源可上溯到奴隸制時期的田間號子,此後又陸續出現了靈歌(Spiritual)、福音歌(Gospel)、布魯斯、索爾(Soul)等聲樂體裁形式。黑人歌曲常採用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領唱者用吶喊、尖叫、抽泣、嗚咽、滑音、顫音、假聲等富於裝飾性的演唱技巧,常常能將一些簡單的旋律片斷即興演繹發展成極富感染力的畢彩樂句,產生出動人心魄的藝術效果。富有激情和即興裝飾是美國黑人歌手演唱藝術的靈魂。許多搖滾樂歌手(尤其是硬搖滾和重金屬搖滾歌手)的演唱風格也是由這種唱法衍生發展出來的。只不過搖滾歌手大都比較強調其嘶喊爆發的一面,而缺乏那種細膩的裝飾技巧。爵士樂出現後,美國黑人歌手又創造出一種高度炫技性的演唱方式。在與樂隊的即興交流中,他們用一些沒有具體含義的襯詞唱出各種複雜多變的節奏型(稱為atting)或用人聲來模仿爵士樂隊中的各種樂器的音響(稱為Vocalese)。80年代興起的饒舌樂(Rap,以急速的節奏念出歌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這些高難度的人聲表現方式的延續。以上介紹的是流行歌曲的幾種比較典型的演唱風格。在千變萬化的流行歌壇上,絕大部分的歌星並不固守某一種「唱法」,而往往是在這幾種基本演唱風格的基礎上,根據其自身的聲音條件和特點並結合歌曲表現的需要,加以變化融和,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演唱方法和藝術風格。

  音區與音色」-

  人聲音區的各個部分有著不同的色彩:高音區明亮,中音區柔美,低音區沉厚。流行歌曲的演唱通常也是遵循各音區的自然屬性,發揮其自身的表現作用。但有時也會根據歌曲內容表現的需要而改變各音區的自然色彩。如《一無所有》的旋律常在高音區徘徊,但在演唱時卻應該將音色處理得暗一些。倘若一味強調高音區的高亢明亮,就難以表現出歌曲中所蘊含著的那份執著和抗爭。

  流行歌曲的演唱追求的是本色自然,但許多初學演唱的人在一開始的時候並不能找到自己的「本色」,而往往是模仿錄音帶上自己喜歡的歌星的聲音特徵和發聲方法。

  流行歌壇中有許多嗓音嘶啞嘈雜的歌手,以至於引起這樣的誤解:只有沙嗓子才能當歌星。事實上流行歌壇中的甜美圓潤的歌手並不比沙嗓子的歌手少,只不過是沙嗓子的歌手因其音色的獨特而更為人們所矚目罷了。

  對沙嗓間的崇尚並不是流行歌曲演唱中所獨有的審美指向,在各國的民間音樂,尤其是我國的戲曲中,沙啞音色早已是習以為常的一種表現手段了。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音色的沙啞上,而是這種音色所能表現的情感的力度和深度。當人的情感達到極端狀態時,常會伴隨出現嗓音的沙啞。這種音色有時也會與某種特定的審美意象相聯繫:粗獷強悍的陽剛美,飽經滄桑的成熟美,這些都理頗具偶像魅力的。此外,流行歌曲中常見的反叛、掙扎、調侃和嘲諷等內容也適合於用沙啞的音色來表現。

  嗓音沙啞的歌手在演唱不同類型的歌曲時,會對音色稍作調整,以適合歌曲的表現需要。如羅大佑唱《超級市民》時聲音偏「破」偏「炸」,唱《癡癡的等》時偏「啞」偏「壓」,而《沉默的表示》就乾淨柔和了許多。每個人的嗓音都有其特定的音色。儘管這種音色有一定的伸縮性和可塑性,但嗓音的調整改變是有限度的,超出了限度,就會引起發聲器官的疲勞。時間長了,還會引發病變。有許多聲音甜美的歌手就是因為盲目模仿沙嗓子而毀壞了聲帶。斷送了自己的藝術前程。

  所謂「假聲」是指演唱時通過有意識的控制而只使部分聲帶發生振動所發出來的聲音,這種聲音比由整個聲帶都振動的「真聲」要高要弱,而且音色有一種晶亮透明的感覺。

  大部分流行歌手(無論男女)是用真聲演唱的,以獲得一種自然、親切、貼近口語的風格。有些女歌手(如齊豫、黃鶯鶯)在演唱音域較寬、藝術性較強的歌曲時則以假聲為主的。男歌手在演唱伴唱聲部時常用假聲,如美國的「西蒙與伽芬科爾」重唱組中的伽芬科爾,和台灣「優客李林」重唱組中的林志炫等。這也是鄉村音樂風格重唱的一個重要特。但像「摩登談話」(Modern Talking)中的主唱那樣的純用柔美的假聲來演唱的男歌手是不多的。

  發出優美的假聲的關鍵是要有比較高的發聲位置,在運用假聲時要注意真假聲之間銜接轉換的光滑流暢,不能有斷裂。一般說來,假聲比較缺乏力度,但在必要時也可將假聲轉換成一種半真半假、半嘶半啞的叫喊。許多重金屬搖滾樂歌手就喜歡用嘶啞的假聲來演唱。

  假聲還可以作為一種修飾聲音的方法,將真假聲結合在一起的「混合聲」能產生一種柔和、細膩、略帶飄渺的藝術效果。比較一下童安格與屠洪綱演唱的《生命過客》,前者是用純粹的真聲,而後者用的是介於真假聲之間的音色來演唱的。劉歡和齊秦演唱的《大約在冬季》也有這樣的區別。

  童安格的《忘不了》、伍思凱的《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所使用的真假聲間的突然轉換,朱哲琴的《一個真實的故事》結尾處用假聲演唱的華彩段,都是流行歌曲中常見的假聲應用方法。惠特妮.休斯頓的《所有的愛都留給你》中先用溫馨的混合聲在中低音區輕輕吟唱,然後用挺拔高亢的真聲將歌曲逐漸推向高潮,及至歌曲的最高點,突然改用極柔美的假聲。這是在演唱中運用真假聲的轉換變化來表現起伏跌宕的情感的一個優秀的範例。

  國內常有所謂的「氣聲唱法」。其實「氣聲」並不成其為一種「唱法」,而是一種聲音運用技巧。氣聲本無語格調高下之分,關鍵是不能濫用。若能抓準時機,運用得當,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美國歌星萊昂納爾.裡奇演唱的《你好》(Hello)在副歌處先是用激昂的聲音反覆鋪陳,最後用氣聲輕輕送出一聲「I love you」,很有表現力。台灣的鄧麗君也是一位十分善於運用氣聲的歌手,與氣聲類似的還有「泣聲」和「破音」。運用時也必須非常的謹慎。

  「泣聲」就是在歌聲中摻入一些抽泣、哽咽的成分。包娜娜演唱《掌聲響起》中「我的眼淚忍不住掉下來」的「掉」字上就非常得當地加了一點「泣聲」。瑪多娜唱過一首《這裡愛情不復存在》(Love is not here any more),從頭至尾「泣聲」不絕,但在具體處理上很有層次。先是輕輕抽泣,然後從嗚咽到放聲痛哭,直至泣不成聲。流行歌壇上還有一些被稱為「催淚人」 (Tearjerker)的歌手,如美國的埃迪.費謝(Eddie Fisher)、湯姆.瓊斯(Tom Jones),他們的聲音中總是帶著一些「哭泣」。張學友和潘越雲也善於在演唱時運用「哭腔」。以強氣流衝擊聲帶所造成的「破音」也是一種很有表現力的聲音裝飾技巧,劉歡演唱的《我心中的太陽》最後一句中的「我」字上就用了一點。

  流行歌曲的伴奏部分一般都有一個打擊樂器和低音樂器提供的基本節奏,這個基本節奏往往是比較穩定而鮮明的,而演唱者通常會在這個伴奏節奏之上對旋律的節奏作一些細微的伸縮變化,以打破其律動的方整性。這種處理稱為「搖擺感」(Sense of Swing)。

  在長音之前常往後拖一拖,如《故鄉的雲》;有時又往前趕一趕,如《癡癡的等》;各種大拍子的連音(如四分音符的三連音)也是形成這種節奏變化的常用手段,如《無盡的愛》(Endless Love)。經常使用切分節奏是流行歌曲的一個重要特徵。歐美流行歌曲中經常會出現長時間的連續切分,使伴奏中的基本節奏與聲樂主旋律之間形成錯位,造成一種「懸浮」的效果。如「比吉斯」小組(Bee Gees)演唱的《你的愛有多深》(How Deep is Your Love);還有的歌曲中運用了許多細微的切分節奏,能產生一種獨特的韻律。如美國歌星邁克爾.傑克遜演唱的《拯救這世界》(Heal the Worle)。

  華彩是演唱者對歌曲的基本旋律進行即興裝飾變化的一種手段,在民間歌曲、古典美聲歌曲的演唱中都很常見,在流行歌曲,尤其是爵士風格的歌曲中,更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表現手法。電影《監獄梟雄》(Unchained)中有一段器樂演奏的配樂,其中的一段旋律便是這樣的。

  「棒小伙」(Righteous Brothers)演唱組唱的《鎖不住的旋律(Unchained Melody)是將旋律填上歌詞而成的。他們在演唱時用旋律華彩的技巧來加以潤飾;電影《保鏢》中的插曲《我將永遠愛你》(I Will Always Love You)原先也是一首純樸的鄉村歌曲,惠特妮.休斯頓在演唱時加入了許多花腔,便使歌曲變得華麗奔放。

  花腔還時常作為一種「變奏」手段,在樂句或樂段重複時使用,以使音樂獲得更大的發展動力,就像台灣歌星楊慶煌演唱的《會有那麼一天》中那樣。

  有時花腔還可作為伴唱,與未經裝飾的旋律原型同時陳述。如英國歌星羅德.斯蒂沃特演唱的《航行》(Sailing)。歌曲的結尾處也是展示花腔的好時機,如美國黑人歌星阿隆、奈維爾演唱的《無需知道太多》(DontKnow Much)的結尾。

  華彩需要高超的演唱技能。歌手必須對於真假聲轉換、顫音、頓音和快速的旋律跑動等高難度技巧都能駕馭自如。華彩還需具備即興創作旋律的才能。這種創作並不是毫無根據的憑空捏造,而是以歌曲的旋律走向、和聲框架、情緒發展和藝術風格等因素為依據的。就其本質而言,華彩是歌手在處於高度激情狀態中的一種下意識的表現,而這種表現的成敗優劣則取決於歌手平時的藝術感覺、修養和積累。

  搖滾唱法是喊與吼,是對這種音樂的誤解。那種不正確的唱法對嗓子沒有好處。國外有些搖滾明星也有被這種唱法害了的。現在的搖滾歌手除了某些HEAVY METAL,有不少不是用喊與吼的。而是用假聲與膈肌力量。

  如何唱好一首歌

  1、你要展開聲帶-

 

 

  如何唱好一首歌

  1、你要展開聲帶-

  大部分人音域都是差不多的。一般來說,女生聲帶比男生高1~2度。要想演繹好一首跨度稍大的歌沒有經過訓練的人可能會覺得吃力,因為他的音域不足以覆蓋那首歌的跨度。所以這個時候,你需要擴展你的音域,最簡單的訓練辦法是每天早上起來從你能發出最低的音初步發聲,一直到你能唱到的最高音,每天堅持,然後記錄你的音域跨度,也就是看看你能唱幾個8度。堅持一段時間,再對比從前,你就會發現你的音域已經拓展了。一般每天練習半小時為宜。

唱歌的時候,用心和沒有用心,唱出來的效果會差別很大。所以,一定要用心去體會歌曲的含義,用心去唱出你對那首歌的理解。假已時日,一定會進步卓越。

  3、-不要模仿別人的聲音-

  唱歌的時候,有的朋友喜歡模仿原唱或者歌星的聲音。這個並非全錯,但是我認為這個並非一個好的習慣。因為沒有放開自己的原聲,模仿唱得都是別人的感覺,沒有自己的切身體會,很難發出發自內心的聲音,更無法展示自己聲音線路的特色。如果成了習慣,改不掉了就麻煩了,畢竟模仿不可能超越原唱,更無法超越自己。

  4、選擇適合你的歌-

  首先,要在音域上適合自己。每首歌都有它的音域,最高到什麼音,最低到什麼音,在選取的時候應該弄清楚。愛好者往往忽略這個問題,選擇了在音域上不適合自己演唱的歌曲,因而得不到好的效果,因此,一定要本著在音域上適合自己這一原則,選用適合於自己演唱的OK帶和曲目。如果你還不大瞭解自己的音域,就要進行測定。在鍵盤上以「A」調為基準,向下唱,看自己最低能唱到哪個音,向上唱,看自己最高能唱到哪個音。記清楚自己的音域,記清楚自己最佳的音區,在選OK帶曲目的時候,看這首歌的最高和最低音在哪裡,用自己的音域去衡量,看是否合適。如不適合,即使自己很喜歡,也不宜選唱。

  其次,要在音色和演唱風格上適合自己。人的喉頭、聲帶和喉、咽、口、鼻等腔體的大小,都會導致發音音色上的區別。作為唱歌,大致有高音音色、中音音色、低音音色之分,從演唱方法的類型來說,又有美聲演唱的音色、民族演唱音色和流行演唱的音色之分。

  音色和風格有著一定聯繫。那麼你的音色是怎樣的呢?是抒情的還是粗獷的,是明亮的還是暗啞的,是適合於唱民間風格的歌曲,還是適合於唱舞廳風格的歌曲,是適合唱鄧麗君的歌曲還是適合唱潘美辰的歌曲,是適合唱齊秦、王傑的歌曲,還是適合唱童安格、譚詠麟的歌曲。總之,自己的嗓子的特點是什麼,在風格上*近哪個歌星,就選用哪個歌星的OK帶。

  因此,在選擇OK帶的時候,除了音域上一定要適合自己,在音色上和演唱風格上也要適合自己。

  5、掌握好音準和節奏

  卡拉OK演唱,節奏是第一位的。卡拉OK帶不像樂隊伴奏,演唱者必須以卡拉OK帶為中心。演唱要和OK帶伴奏的節奏吻合。如果要自由發揮一點,也不能脫離它的節奏搞自由,否則就會亂套。怎樣才能做到與OK帶的節奏吻合呢?第一,要熟歌。歌不熟,淡不上在節奏上與OK帶吻合的問題。第二,熟歌之後,再關掉OK帶歌的那個聲道,用帶子的音樂伴奏。節奏唱不准,可打著拍子跟著歌唱,直到唱得跟歌的節奏完全一樣為止。音唱不准怎麼辦?一般在鍵盤樂器上聽音階、音程。自己彈或請人彈,跟著唱。用心聽,不准就及時糾正。除了聽音階、音程外,還需要彈歌曲,開始彈一些簡單的歌曲,用心聽,跟著琴唱。在音不準的地方,反覆彈,反覆唱,直到唱對為止。

  6、唱出韻味

  詩有詩韻,歌有歌韻。沒有韻味,如飲白開水,就失去了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情,是韻味的基礎,風格是韻味的特點,語言與旋律結合的聲腔的韻律是韻味的主要表現,感覺是演唱韻味的關鍵。音樂的本質是感情。歌曲的旋律、節奏、唱詞都是人的感情表現的一種方式。呼吸方法和發聲方法、唱法,都不過是表達歌曲的外在因素,而不是靈魂。方法再好,技巧再高,但演唱情緒「蒼白」,那麼,這種演唱,則是沒有生命力的演唱。沒有韻味,也不可能打動人。因此,演唱者在自己的演唱中必須注入感情,注入生命力,讓自己感情的脈搏跳動起來,讓自己的心靈之火燃燒起來,去感染聽眾,激動人心,演唱才有意義。

  許多歌星很注重情感的渲洩。《我想有個家》是大家熟悉的歌曲,這是台灣歌星潘美辰之作。她在演唱這首歌的時候是很動情的。有一次她在進錄音室錄這首歌的時候,她要求把錄音室的燈熄滅掉,而當她走出錄音室的時候,眼眶都是紅紅的,說明她在演唱時流下了激動的淚水。由此,有人還以為她沒有溫暖的家。其實,她有爸爸、媽媽、哥哥,他們都很愛她,她有一個溫暖的家。這說明,她在演唱時很「投入」,很動情地表達了歌曲。

  動情的歌來自動人的生活,動情的演唱出自於動情的歌。台灣有一對相愛的青年男女,兩人都把對對方的愛深藏心底。有一天,當男友離開故土去美國求學的時候,女友仍然沉默著。可是當男友登上飛機即將離去的一剎那,她才忍不住狂奔而至。童安格聽了這段故事以後,被這種深深的情感所動,於是揮筆寫下了《其實你不懂我的心》這首名曲。當童安格含情唱到「你說要遠行,暗地裡傷心,不讓你看到哭泣的——眼睛」時,聲音沙啞淒厲,聽了以後使人頓感一陣酸楚。這種聲音的沙啞淒厲,正是演唱韻味的表現,充分表達了人世的生活之情。

  要唱出韻味,還要注意掌握歌曲的風格。正因為歌曲各有風格特點,才有藝術和欣賞價值,才會給人們帶來藝術享受。演唱者要善於區分和辨析歌曲的各種不同的風格。歌曲的風格及其演唱一般都具有地方性、民族性、時代性的特點,流行歌曲也不例外。地方性受地理環境特點、民間風情習俗、文化傳統及方言等的影響。時代性也是影響歌曲風格的重要因素。30年代我國只有黎錦輝式流行歌曲,80年代初,我國才開始流行鄧麗君的歌曲。由於時代的變遷,我國內地才有了流行歌曲的品種。直到80年代末,我國才誕生了中國自己的搖滾樂,從此給某些流行歌曲注入了新的風格特點。

  7、運用好話筒

  卡拉OK演唱、流行歌曲演唱都離不開話筒。話筒的靈敏度很高,哪怕是輕微的演唱、輕微的氣息,通過話筒都能聽得很清楚,因此,要求演唱者有控制聲音的本領。做到自然而又有控制的演唱,遇到很強勁的聲音,應該將話筒適當拉開。卡拉OK演唱,聲音的感覺和控制需要通過話筒來練習和調整。因此,想演唱好,最好不要離開話筒練習,離開話筒演唱將又是一種感覺。卡拉OK演唱持話筒的姿勢要自然而美觀。應將手握在話筒的中部,太*頭太*尾都不好看。以大拇指能按到話筒開關為宜。話筒要成為整個演唱表演的一部分,使話筒不僅成為唱的工具,而且成為演的工具,使演唱者形象更為生動活潑。

8、循序漸進 勤學苦練

  進步的最好方式是台階式的,每一個階段給自己一個成就感,並且看見實實在在的進步,然後繼續向下一個目標攀登;因為人是需要成功的,光失敗,會讓你頹廢不已。所以開始不要給自己訂的目標太低,也不要太高,只要盡80%的力氣就能達到就好。

  還有一定要堅持,失敗的時候動腦筋分析一下原因,不要懶得動腦筋。介紹一個卓有成效的辦法:把自己唱歌的聲音用錄音機錄下來,自己聽聽那裡不足,然後再改進,在聽有沒有進步;當局著迷,所以聽音箱放出的自己的聲音,你會更加能清醒的認識自己的不足。

  最後,希望音樂能給你帶來快樂,祝願大家都可以唱出自己心中的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