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方歌】浸淫疮发火湿风,黄水浸淫似疥形,蔓延成片痒不止,治宜清热并消风。
【注】此证初生如疥,搔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淫成片,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经云:岁火太过,甚则身热,肌肤浸淫。仲景云:从口流向四肢者顺,四肢流入口者逆。初服升麻消毒饮加苍术、川黄连。抓破津血者,宜服消风散,外搽青蛤散即愈。若脉迟不食,黄水不止,此属脾败,不治之证也。
方剂:升麻消毒饮(见黄水疮)
消风散(见项部钮扣风)
青蛤散(见鼻部鼻〔匿〕疮)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29.医宗金鉴》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湿疮』心火脾湿型湿疮
『湿疮』心火脾湿型湿疮心火脾湿型湿疮。病因病机:浸淫疮发火湿风。(注)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原文:浸淫疮图浸淫疮浸淫疮发火湿风,黄水浸淫似疥形,蔓延成片痒不止,治宜清热并消风。(注)此证...
伤寒习法——《御纂医宗金鉴》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 (桂枝加附子汤论述)
伤寒习法——《御纂医宗金鉴》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 (桂枝加附子汤论述)灵素典籍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医路蹉跎 灵素相伴。桂枝加...
《医宗金鉴》痈疽辨痒歌
【方歌】初起作痒因风热,溃后脓沤或冒风,将敛作痒生新肉,痒若虫行气血充。【注】痒属风,亦各有因。溃后作痒者,轻由脓沤,甚由疮口冒风,故突起疙瘩,形如小米。抓破之后,津水者,是脾湿;津血者...
诊断119
(五)痰湿阻肺证概念:是指寒痰湿阻滞于肺所表现的证候成因:寒湿外邪侵袭于肺 中阳不振,寒从内生,聚湿生痰临床表现:湿痰证 ...
171喉中痰鸣
痰壅气阻喉中痰鸣与痰热阻肺喉中痰鸣:二证均为痰涎壅盛,上涌喉间致呼吸不利而作痰鸣。但痰壅气阻喉中痰鸣多因脾虚失运,水蓄成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喉为肺气出入之门户。痰涎壅阻,肺气不...
【艾灸治百病】喉中痰鸣的艾灸解决方法
【艾灸治百病】喉中痰鸣的艾灸解决方法。(l)痰壅气阻喉中痰鸣与痰热阻肺喉中痰鸣:二证均为痰涎壅盛,上涌喉间致呼吸不利而作痰鸣。但痰壅气阻喉中痰鸣多因脾失健运,水积成痰。临床之鉴别要点为:痰壅...
水肿的中医治疗
水肿的中医治疗。如其描述风水脉证: “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该书又根据五脏发病的机制及证候将水肿分...
喉中痰鸣
痰壅气阻喉中痰鸣与痰热阻肺喉中痰鸣:二证均为痰涎壅盛,上涌喉间致呼吸不利而作痰鸣。但痰壅气阻喉中痰鸣多因睥失健运,水蓄成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喉为肺气出入之门户。痰热阻肺喉中痰...
李建民:脾火如何辨识?
李建民:脾火如何辨识?只有在谈到泻黄散的主治时,才会提到一个似乎属于该方的一个专用名词:“伏火”,或称“脾中伏火”,或称“脾经伏火”,或称“脾胃伏火”。口者,脾之窍,故唇口干燥,知脾火也。...
科学领域优质作者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