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3

 weijian 2013-02-16

  朱晓平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3

  白萝卜汁滴鼻,不怕偏头痛

  去年坐火车回老家时,结识了一位老伯,老伯今年50多岁,得知我是中医师后,他就向我请教偏头痛的问题。他患有偏头痛已经五六年了,每当精神紧张或天气骤变时,头痛就会发作,并会一直持续几个小时,甚至一两天都难受,有时还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虽然发作时吃头痛药有用,但这药吃多了对身体总是不好的。我笑着对他说,中医治疗偏头痛办法可多了,只是效果因人而异。我叫他不妨试试用白萝卜汁滴鼻,具体方法:取白萝卜一小块,切碎、压汁,患者取仰卧位,头向后仰,每次滴鼻孔3~5滴,要注意两个鼻孔都滴,头痛发作时,一般滴入10分钟后可缓解,如无缓解可再滴一次。我嘱咐老伯,为预防发作,可连用2周为一疗程,一般使用1~2个疗程。可减少偏头痛发作的频率,甚至可以预防以后的发作。

  从中医理论讲,白萝卜为顺气之品,而头痛主要原因是气滞血淤,不通则痛,因此,在鼻部局部用药,利用白萝卜的顺气之性,就能起到疏气、解淤、止痛之效。现代研究则发现,白萝卜含有消炎、止痛、调节血管功能的效果,这可能就是其治疗偏头痛的机制。

  老伯听了表示愿意一试,又问白萝卜汁上班时不好找,还有什么办法呢?我想了想,又说用麻黄素滴鼻也可以。具体做法:采用1%麻黄素滴鼻液滴入双鼻孔,每鼻孔滴入2~3滴。头痛发作时,如滴入后10分钟仍未缓解,可再滴一次。

  用滴鼻液来治疗偏头痛,老伯听了觉得有点奇怪,其实是有科学道理的。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现代机制其实不是很明显,研究显示可能与血管扩张,还有血管运动有关的中枢神经部分功能失调有关。这个病在发作初期会使颅内血管和眼底血管收缩,此时会出现视力障碍及眼前不适感等。1%麻黄素滴鼻液一般用于鼻塞、流涕,因为它有收缩血管的作用,能使鼻黏膜下血管收缩,减少液体渗出,迅速缓解鼻塞、流鼻涕的症状。把它用于治疗偏头痛,就是靠它这个收缩血管的特性。

  老伯听了我的话决定回去试用,几个月后他告诉我,他回去不久后头痛又犯了,用了一周这个方法后,他又改用萝卜汁滴鼻预防偏头痛,想不到后面的几个月里,他的偏头痛都没有再犯过,所以专门让他孩子上网,写了封信来表示感谢。

  年纪大了头昏沉,“咬牙切齿”治一治

  我刚从大学毕业没多久当住院医生的时候,曾收治过一位患者陈大妈。她当时62岁,因为长期感到头昏沉而入院治疗。一年来,她一直觉得头昏昏沉沉的,每天早上起来时,她的症状会轻些,然后慢慢加重,到晚上严重,但如果整个白天她一直躺在床上休息,那就会觉得比较舒服。

  在进行了多项检查后,最终确定她的病因是脑动脉硬化狭窄,造成脑部供血不足,导致她头昏沉感。每天早上起来,由于她已经平躺了一个晚上,这时候脑部供血尚可,所以她的症状还比较轻,但随着她直立起来走路、活动,受重力的影响,脑部的供血肯定比平躺的时候差,因此她的头昏症状就会加重。一般来说,这个病通过活血化淤的方法治疗效果是不错的,但奇怪的是,陈大妈却一直反应不好,直到出院时,她的症状也没有改善。

  多年后我开始出门诊,一天看病时,陈大妈出现了,由于她是我刚毕业时治疗过的患者,所以印象特别深刻,一下就认出来她来,就问她的头昏沉这些年怎么样了,陈大妈说早已经没事了。原来她当年住院期间没有解决问题,出院后又找了不少医生看,最后经人介绍找了个有名的中医师,中医师看了也说比较麻烦,但告诉了她一个偏方,让她每天坚持。

  我觉得很神奇,问她是什么方法,她告诉我这个方法叫“闭天门”:即双唇紧闭,屏气咬牙,把整口上下牙齿紧紧合拢,且用力一紧一松地咬牙切齿,如此反复 30次以上,每天进行3次。后来我把这个方法也介绍给其他老年头晕头昏的患者,以供他们自行操作,辅助治疗,结果发现确实能够提高疗效。那么这个方法为什么有效呢?我查阅了不少资料,发现这个方法可能是通过打通、建立脑动脉侧支循环来达到效果的。侧支循环,其实就是一些小动脉血管,平常不怎么开放,或者说使用得不多。打个比喻,黄金周我们出外旅游,高速路,也就是主干道往往会大塞车,不好走,但走国道、省道甚至村路,反而会很通畅,迅速到达景点。这些国道、省道、村路,就是侧支循环。

  脑动脉侧支循环在临床上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比如缺血中风,也就是某根干道脑动脉堵塞,血流供应不上,但如果患者的侧支循环能够及时建立,那么患者的中风症状就会轻微,很快康复,反之,则会造成严重的神经细胞大片坏死,留下严重后遗症。近年来,医学界对于脑侧支循环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关注、投入研究。

  “闭天门”在反复做数十次紧紧松松的“咬牙切齿”动作时,实际上是使头部、颈部的血管和肌肉、头皮及面部有序地处于一收一舒的动态之中,这样会对脑部的血流产生积极影响,最起码是加速了脑血管血流的循环。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可能最终促进了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从而改善了她脑部供血,使她头昏症状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