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如何教育留守儿童

 常乐其乐 2013-02-16
  案例点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诞生了。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务工,由亲戚或祖辈代养的农村儿童。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17岁以下留守儿童有5800万,占全国农村儿童的1/4,这是一个在缺失的家庭里长大的庞大的未成年人群体。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特殊的成长环境,使它们常常存在情感缺失、抑郁孤僻、缺少自信等心理问题,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确保他们健康成长,已经成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课题。案例《温暖留守儿童的每一天》中王同学,父母离异,爸爸外出务工,情况更加特殊。班主任向老师以自己的满腔爱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温暖了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灵。

       我认为,案例带给了我们两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爱心与责任是教育留守儿童的前提。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面对性格孤僻、行为表现不佳、成绩落后的留守儿童王某,班主任向老师不是歧视、冷落、责骂、放弃,而是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与付出,谈心、家访,并且动员班上其他同学一起帮助王同学,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心和责任感,正是这份爱心和责任,为后来王同学的改变奠定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第二,同伴支持是教育留守儿童的有效途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了集体主义教育原则,要义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教育留守儿童,如果仅仅依靠班主任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案例中,班主任向教师十分重视发挥同伴支持的作用,发动其他同学与王同学一道打羽毛球,包饺子,教说普通话,辅导做作业等,帮助王同学融入集体,学会交往,树立自信,体验成功。这是案例带给我们的另一点启示。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班主任还应该加强与王同学家长的沟通,指导家长多关心孩子,发挥亲情的影响作用。如果能借助社区和社会其他资源,多管齐下,共同配合,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专题辅导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他们又不能够轻易的离开工作的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2011年8月,湖南公共频道曾做过一期“牵手一起过暑假”的节目。怀化市沅陵县农村一批留守儿童被接到长沙,与城里同龄孩子结对共同生活了几天。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留守儿童李秋萍同学的结对女孩问她:“你认为幸福是什么?”时,她的回答是这样的:“幸福就是与爸爸妈妈一起吃一餐年夜饭。”她的回答令人心痛和震惊,这足以说明了留守儿童对父母亲情的渴望。因此,对于留守儿童,需要我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关爱和关怀。我认为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

       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儿童,其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因此,班主任对他们的生活要多留意、多关心,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如可以在节假日带他们回家一起过节,让他们享受家的温暖;可以组织全班同学为留守儿童过生日,举办简单的生日Party,唱唱生日快乐歌;可以通过家访,指导监护人科学安排饮食,尽可能满足他们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二、在学习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   

       一方面,由于打工父母对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帮助和监督很少,有的甚至完全没有,这就滋长了留守儿童懒于学习的思想;而另一方面,大多数留守儿童跟祖辈一起生活,这些祖辈监护人绝大多数是文盲,即使是留守儿童想好好学习,其监护人也没有能力辅导,这也势必会造成留守儿童学习的困难和吃力;此外,有些孩子平时承担农务和家务占用了一部分学习时间,这也是他们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之一。因此,这就要求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动班干部或其他优秀同学与之结对,同伴互助,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树立学习信心。

       三、在心理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引导

      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和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自卑,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

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而有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迫在眉睫!

       因此,班主任要主动多与留守儿童接触,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选择和辛苦,消除抱怨情绪和被“抛弃”的感觉。

 

      《教师》杂志曾发表过一篇《爱的心结》的文章:

       下午第一节,王老师正在上作文讲评课。学生田兵迟到了,裤脚沾了不少泥土。原来田兵同学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中午回家帮爷爷奶奶插了一会儿秧苗,结果迟到了。王教师让田兵同学先坐下听课,讲评完以后,布置了一道关于“感恩父母”的作文题。但是,田兵同学一直没有动笔。

       课后王老师与田兵同学谈心,问他为什么不写?他说:“我不想写,我恨他们!”从田兵同学的眼神中,王老师感受到了父母外出打工给田兵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

       王老师同意了田兵不写这篇作文,但是,要求他完成另外一件任务:将一张纸竖着对折,在左边写上“不让父母出去打工的理由”,右边写上“父母出去打工的理由”,每天坚持至少写一条。

       结果,田兵很快在左边写上了几条:

       生病了,爸妈不在身边,很难过。

       晚上下雨打雷,一个人很害怕。

……

       而右边仅仅只写了两个字:挣钱

 

       王老师问:“为什么挣钱?挣钱干什么?继续写下去!”

       第二天,第三天,右边的理由越来越多:

       还债;供哥哥上大学;盖房子;使一家人生活得更好……

       又过了几天,田兵找到王老师,说:“我想通了,父母打工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都是为了这个家。他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不但不理解,反而还抱怨,太不懂事了,从今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然后把补写的作文递给了王老师,题目是:《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这是一个对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成功案例,通过引导,让孩子解开了心结,理解了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懂得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将这份理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处境,帮助他们建立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父母外出,虽然少了一些父母的照顾,但是获得了更多的锻炼机会,有利于培养自己的自立自强精神和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将来更好的适应生活、适应社会。事实上,有些孩子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甚至老人。在长期的生活中,他们的意志变得坚强起来,思想变得成熟起来,学习也很用功。而这些品质是其他孩子所不具备的。

       四、在活动中让他们感受亲情和幸福

       生命在于运动,教育在于活动。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和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活动,促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感受父母的亲情,生活的幸福。如可以开展:

  •       

       电话传情

       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和话题,定期召开特殊的班会:电话传情。由家长从外地打进。电话通过话筒、扩音器放大给全班同学听。先由孩子们向家长汇报,朗读课文或讲故事,说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启迪……再由家长介绍最近的工作。在孩子与家长对话时,教师也插进一两句,或赞扬,或勉励,或鞭策。通过活动,孩子们可以时常感受远方父母的关注,而远方的父母也可以跨越万水千山倾听自己孩子的心声。

       鸿雁传书 

       传统的家书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亲子分居两地,鸿雁传书是最为经济的联系手段。为了引导、规范和激励学生的书来信往,班上可以开辟了“鸿雁传书”专栏,展览学生与家长的信件。每月举行一次家书大赛,分别评选出孩子与家长的优秀书信,既增强了书信写作的氛围,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此外,还可以组织“体谅父母”、“感恩教育”、“交往辅导”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受到教育;同时,还可以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

       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

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的便利条件,定期向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在校表现,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暑假,促成家长安排孩子去城市与父母团聚,了解城市的发展,开阔孩子的视野;春节或农忙时,建议家长尽量回家与子女团圆,让他们享受家的温暖;平时,要求家长多与孩子通过电话或书信交流和沟通,从而形成一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

       六、发挥社会支持系统功能

       加强与代养人的沟通和联系,给予“替代性父母”必要的指导;采取组织家教讲座、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临时监护人的培训;主动寻求留守儿童的亲人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总之,只要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都来关心留守儿童,我们就有希望看到留守儿童“同在蓝天下,幸福共成长”的美好胜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