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团和气六种味道

 苏迷 2013-02-17
   淡墨版
  黄、红、绿的套色,活脱寓意生机的本原、生活的红火、生命的意义,细溜圆劲、淡墨清雅的线条,静默无瑕、洁白如玉的宣纸,组搭成功如下一幅洋溢苏州土产气息的“福庆图”———
  呶,瞧呢:嘻哈哈的团脸,老了几百年,又永远地年轻;细眯的眼睛,显着十足的神气,又透出洞穿的智慧;张咧的嘴巴,是人们所谓笑口常开的表情,又像无情地在讥笑什么东西;肉嘟嘟婴儿肥的双手,捧着“一团和气”四个楷书,这不是咱中国人信奉的处世哲学嘛;胸前黄澄澄的金锁,刻着“日月同春”四个小字,哦,原来是———新春的道喜、过年的祝福和人生的忠告。
  这就是年画《一团和气》,响当当的国家级“非遗”———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代表作。说对了,还不全对。一般的年画藏家、爱好者,这些“年糕”们拥有的都是世面上的大路货———《一团和气》最终印制的成稿,而笔者手中却有一套展示全部制作过程的 《一团和气》“连环六版张”。
  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迁移、文化的新变,被命名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已然从单纯的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统范畴走出,上升为一张展示苏州人的精致美学、吴文化的深厚底蕴、乃至中国人的处世之道的独特艺术画票,其意义可能并不亚于寒山寺旁闻名月落乌啼、而今“涛声依旧”为人们所熟诵陶醉的那“一张旧船票”。
  一幅不算繁复哪怕看上去极为简单的传统套色年画,无一不经过数版、十多版甚至几十版的美术印制工序。我这套落有“无屏斋”印款的《一团和气》共用了6块精雕细刻、线条微胜发丝的木版,逐张上色后再逐张手工印刷而成,分为:线版、黄版、大红版、绿版、玫红版、淡墨版。
  其实,光看第一幅线版木刻,就全然是一张最具传统特色、最见画家功力、最有中国味道的吃透了白描技艺的杰作,黑线的精准刻画、白底的生气灵动,好像直线、曲线及其墨色、留白都阴阳相生,更化作两个大字:文化。黄版,可以说是无所顾忌的礼仪僭越,它恣意挪用被皇家垄断的黄色,又似有一种中国民间信仰的五行文化式的狂欢意味。两种红版,红,自不待言是表达无所不见的中国特色,即便“文革”的红海洋、张艺谋的红色调、节假日的红喜庆,红色,全都充当着中国文化色彩符号的第一主角。第四幅的绿版,以生命的原色升华画意,一下子使整幅画面跃动洋溢起来,绿色洋溢,活力洋溢,美感洋溢,啊,生命的原色总是洋溢这般不凡的华彩。最后的淡墨版,是结体,是总成,是美本身。
  这套21世纪的《一团和气》,之所以用独具慧眼的现代意识执著继承传统又以凸显个性的美学观照扬弃超越陈套,本自苏州桃花坞木版画家新锐的与时俱进,因为———旧时浓烈的色彩正在趋向于素雅,原先俗常的审美也在变格于进化,曾经习惯的眼光又在近乎于探新。
  桃花坞年画薪火相传,老中青乃至年轻人都在发扬这门艺术。我记住了这个画家的名字:顾志军。(任旻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