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及 | 姑苏城内的雅致新年

 弘雅书房 2020-12-23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

随着农历新年的临近,年味已经越来越浓了,不知道各位是否已经踏上了回乡过年的旅途?

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虽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将“过年”这件事的礼节已经简化了许多,但是大扫除、贴年画、贴春联、年夜饭、包饺子、合家团圆、给晚辈发红包……这些保留节目却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大多年画都是印刷制品了,传统手作的年画技艺日渐衰微,甚至许多年轻人都不知道传统的木刻年画都是怎么样的。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这首《桃花庵歌》是明代“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的作品,但是今天我们所要说的并不是唐伯虎,而是因唐伯虎住所桃花庵而著名的桃花坞木刻年画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始于明代,久占江南,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杨,又有将桃花坞、杨柳青、朱仙镇、杨家埠、锦竹并称为我国五大民间木版年画的说法。

清雍正乾隆年间桃花坞年画达到鼎盛,再之后开始衰落。多亏建国后天下太平,顾公硕先生等人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对其进行抢救,编撰出版了桃花坞年画的选集。

不幸顾公硕先生六十年代自沉于虎丘一号桥,他们抢救的许多年画木版被露天堆放,蚀烂毁坏,当柴烧,损失殆尽。因此一些传统老年画如今“有画无版”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高福民先生致力于桃花坞年画的研究,才又逐渐将其复兴。

桃花坞大街是苏州才子聚集地,桃花坞是活在诗画中的风流,而桃花坞木刻年画则是刻在纸上的民俗。

桃花坞木刻年画色彩清秀,风格较为雅致,带有浓郁的书卷气息和诗情画意。

清代桃花坞年画作品《一团和气》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件作品。流传范围非常广,影响也很大。这个作品整体上看起来圆圆的,她的形象很可爱,笑容也憨态可掬。中国人一直很喜欢团圆、圆满,这个作品圆圆的也象征着团圆。表达了人们对新春佳节的期盼和美好愿望。

桃花坞木刻年画一直以来运用的都是比较简单的手工方式从事生产,可以归纳为绘稿、刻版、印刷三道工序。

可以说绘稿决定了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灵魂,随后刻工会将画稿粘贴在梨花板上进行刻画,根据画稿所需要的技法进行刻制,要求达到线条流畅、画稿不走样的效果。

印刷的时候则先印墨线版,然后根据画稿的色泽分版套色,最后通过木版印刷出来的年画色彩明丽、内容丰富,题材多样

套色的工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到了新年时,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喜庆洋洋、鲜艳夺目的年画,把节日的气氛烘托得浓烈闹猛,把居所装点得光彩夺目。

苏州人崇尚风雅,讲究情趣,因此桃花坞木刻年画寓意深刻,许多都是依据著名的民间传说故事作为题材。

《麒麟送子》:

麒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吉祥物。麟儿是幼童聪颖的美称。乘坐麒麟下凡投胎转世的必定是神童。这是一幅新婚夫妇祈求早生贵子的传统年画。传统的麒麟送子图表现出桃花坞年画精细秀雅的艺术风格和工艺特色。

《刘海戏金蟾》:

刘海即刘海蟾,是道教中的神明。在长久的传说中,刘海蟾被演绎成刘海戏蟾。画中刘海童稚可爱,手持成串金钱,逗引三足蟾蜍。刘海蟾是钓钱、撒财和吉祥喜庆的化身。

在桃花坞年画中,有不少以苏州一带的小桥流水、白墙黛瓦、枕河人家、苏州园林等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风俗人情和神韵。

作者在远近虚实的变化中寻求均衡的效果,但依然能生动地表现阊门一带的繁盛,令人丝毫不觉得刻板。纵观整个画面,我们会觉得它与国画似乎有着相似之处,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桃花坞木刻年画风格就似国画中的兼工带写,雅俗共赏,反映出江南一带民间的风土、人情、世故。

桃花坞年画传承者一代又一代,把桃花坞木刻年画留住,留住一年又一年的福分,留住祖祖辈辈的故事。

往期相关内容回顾

普及 | 京城里的年味
普及 | 岁朝清供,美意延年
回顾 | 这一年,艺术需要回望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沉鱼意]

投稿邮箱:linjq@artlib.cn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qinruyi929

欢迎评论区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