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古韵拓新春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记忆 时间 爱情 亲情 友情 感知 人生 人生 艺术 时代 生活 苏州桃花坞年画, 是江南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 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 在多姿多彩的中国年画艺术流派中, 桃花坞年画是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之一, 在中国民间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和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 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的木版年画, 并称为中国五大民间木版年画。 读 从传世的文物来看,木刻书籍和木版画差不多是同时产生的。起初,木版画主要用作书籍的插图,即绣象画。木版画单独印行成为年画,大约是到宋代才出现的。苏州年画在明末已有完整的独特风格,当时被称为“姑苏版”年画。 清版桃花坞年画《姑苏闾门图》 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苏州年画质量、销量空前提高,当时有五十多家年画铺,分设在阊门外山塘街一带,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行销江、浙、鲁等地,并远达南洋一带。 过年了,跟着苏杭一起来看看这老祖宗留给我们年味十足的木刻画吧! 壹|年画的年味 贰|卖年画 年画的销售主要集中于农历腊月,摊贩们或在集市上设摊销售,铺上油纸,摊上年画,边唱边卖。 或游走农村,边走边卖,并通过说唱来吸引群众,讲述相关年画的内容,说唱的曲调和唱词也丰富多彩。 《琵琶有情》 生动有趣的说唱表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促进了年画的销售,人们围集、挑选,到处是一派喜庆祥和的热闹景象。 清《美人闺房图》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桃花坞木版年画具有一版一色的特点,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不失清雅,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叁|制年画 桃花坞年画的制作分为三步:画稿、刻板、印刷。 《姑苏城外寒山寺》 个别还需要人工着色、敷粉、扫金、扫银和装裱等手续,工序繁多复杂,是一门独特的手工技艺。 其中,“画稿”步骤尤为关键,年画要表达的题材、风格在画稿时就定下了基调。 《合家欢》 而古时有“琴棋书画”之说,绘画是文人雅士的专利。 《连生贵子》 旧时没有版权之说,制作桃花坞年画的工匠看到市面上有流行的绘画,就拿过来做自己制作年画的模板。 清《玉堂富贵图》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从这个层面上讲,桃花坞年画的起源,是源自对名人字画的复制。 握拳刀在黄梨木上刻印 在画稿完成后,刻工将画稿粘贴在梨木板上,称“上样”。 《百子全图》 一般将画稿分成线版和套色版若干块。 在雕好的板子上刷染料 然后刻工运用拳刀,根据画稿上的线、点、块,先后采用发、衬、挑、复、剔等技法刻制,达到线条流畅、图稿不走样的效果。 每一种颜色都要刻一套色板 桃花坞木版年画为分版水色套印,印刷时先印墨线版,然后根据画稿的色泽再分版套色。 《姑苏玄妙观》 用色通常为红、绿、黄、桃红、紫和淡墨等五六套色。 《姑苏虎丘誌》 在印刷过程中,印工则采用“模版”技法,使墨线版和套色版准确无误,使印刷的作品与原作不失真。 多次着色 再后进行装裱,一幅年画才算完工。 肆|年画的内容 由于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因此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基本全用套色制作,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地区民间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中国民间传统审美内容。 桃花坞木版年画有门画、中堂、条屏等种类,不同地方贴的年画也各有讲究。 《洋灯美人(琴、画)》 如书房门贴《五子登科》,谷仓贴《蚕花茂盛》。 正门贴《神荼》,后门贴《郁垒》,中堂贴《花开富贵》等。 桃花坞木版年画内容丰富。有寓意吉祥的《和合致祥》《福寿双全》等。 有祛凶辟邪的《门神》《关公》《钟馗》等。 有关于农事的《春牛图》《鱼樵耕读》等。 有关于戏文的《断桥》《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等。 还有描绘风俗人情的《十美踢球图》《姑苏报恩进香》等 最具代表性的是《和合致祥》,画中老妪面容慈祥,颈戴长命富贵锁,手执“一团和气”手卷,寓意家庭和睦安康。 伍|更多桃花坞年画 ![]() |
|
来自: 昵称33271501 > 《文化与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