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喜欢的古诗词第294首

 静静的图书馆 2013-02-17
第294首[唐补149]

  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

  李 冶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写作背景]

  李冶(?-784),女,字季兰,乌程(浙江吴兴)人。

  对于这位女性诗人,或许是出于尊敬,后人习惯以字相称,即李季兰。

  自幼聪慧,证据如下:

  6岁时,其父让她以蔷薇作诗,小小的李季兰脱口而出:“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父亲脸上露喜的同时,也目瞪口呆,惊讶她的才华吗?不是,惊讶的是内容。

  “经时未架却”

  经:长时间。 架:支架。 却:放在动词后面表示一种结果。架却:架住。

  经时未架却:如果蔷薇长时间不做支架。

  “心绪乱纵横”

  绪:心情。心绪:也是心情的意思,在这里指蔷薇的花叶。

  心绪乱纵横:蔷薇的花叶就会随意攀岩,乱长。

  其父担心惊讶的是小小的季兰竟用了拟人化手法,将蔷薇的花叶比喻了人的心绪。

  如果一个6岁的小女孩,跟你说她很烦忧时,害怕不?

  沉默许久之后,父亲说了一句话:“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这孩子太聪明多变,恐怕长大后会失妇德。)

  潜台词:这娃多情。

  果然,N年之后,李季兰成熟了,出落的两眼似水,楚楚动人,容姿焕发,青春萌动。

  盛唐绝对是个美好的唐,儒释道并驾齐驱,思想大解放。女性更是不让须眉,上至公主,下至百姓,迎着灿烂的阳光,走出家门。结果,道观里,倩影流动,曼妙婆娑。

  她们大胆接触异性的同时,也广泛地接触世界,像男子般,漫步于山水之间,吟风咏月。

  有着男性豪爽的李季兰,终于按捺不住,成为女冠之一员。

  渐渐地,高朋满座。结识的诸多男性中,陆羽是其中之一。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有“茶圣”美誉。

  陆羽命苦,因为长相丑陋,幼时成为弃儿,由好心的智积禅师抱回抚养,从此念佛学经。

  12岁时,离开寺院,成了伶人。

  长大的陆羽,不但丑陋,还有一毛病,就是口吃。但凭借其特有的聪明幽默,节节攀升,很快串红。尤其是得到了竟陵太守李齐物的激赏。

  于是,被安排去火门山(今天门市佛子山)读书,好学的他,如饥似渴。

  期间,与茶结下不解之缘。

  唐前,对茶文化一直没人系统总结,陆羽潜心研究,关于种植,关于采摘,关于功效,关于品鉴等等等等,分门别类,一一注解,并将历史典故溶合其中。

  踏遍千山万水,大江南北,理论实践,实践理论,经过多年的努力,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学文化经典《茶经》问世。

  这就是陆羽,不慕功名,专心于茶,过着淡淡的隐居生活。曾写过一首诗,以明其志: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罍léi:古代盛酒器皿。省:指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等6省。台:指伶人的舞台。竟陵:自己的家乡,今湖北天门市。)

  人品可见一斑。

  说说陆羽名字的由来:

  有一天,陆羽用《易》自筮,得《渐》卦,其中的上九乂辞:“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灵感陡起,于是,以“陆”为姓,以“羽”为名,“鸿渐”是字。


  陆羽的《茶经》,将品茶上升到了“精行俭德”的境界,通过品茶,提高修养、磨炼意志、陶冶情操,这便是他的本意所在。

  走山访水中,自然结识了众多朋友,包括李季兰。


  李季兰病了,卧榻之际,陆羽造访,凄然相向时,一种心绪涌上心头,写诗,将表达怎样的情愫?


  [本诗简析]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这2句,表面上点出了2个时令,繁霜代表秋,苦雾代表冬。秋天你走的,冬天你来了。
  细读,这2个时令的点出,让人有一种莫名的温暖,这种温暖来源于何处?
  是女性特有的那种纤细。男性诗人相对心疏,也许只会记住大概,比如秋天、冬天,更有甚者,可能已经忘记了你上次走时的季节。而李季兰不但记住了季节,而且记住了当时的气候环境。
  诗人住在湖边,湖边霜重,本是平常事。然而诗人却记住了那一个离开的夜晚,抬头望“月”时,是否心中有着恋恋不舍,绻绻浪漫?
  “雾”,有味道吗?
  一般没有,除非周围环境差。“苦”字,更愿理解成病榻之中诗人的心情,这时候,再看标题《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真是“喜”出望外啊。

  “喜”出望外的她,下一步会是如何?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相逢仍卧病”这句,太重要了,是本诗情感爆发的源点。
  病人的心情大多是沉郁的,尤其久病不愈。
  如果亲人在侧,还有安慰,而孤苦伶仃的李季兰,只能自己照顾自己,期间的沉郁可想而知。所以当陆羽来的时候,这种沉郁有了发泄。更为重要的是“仍”,陆羽的再次探望,刹那的惊喜之后,沉郁加重,这也许是病人的普遍心理。
  不知从何说起,泪,也许是最好的注解。

  还有,泪,并非对谁都可以流,我们貌似读出了在诗人心里,陆羽不一般。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陶:指陶渊明,隐者、嗜酒、诗人。 谢:指谢灵运,旅行有、山水诗人。
  关于隐者,关于酒,关于旅行,关于诗,这些应该是他们以往的共同话题,现在,貌似氛围又恢复到了正常。
  不正常的是“强劝”,此2字的背后,透着陆羽的不胜酒力,这个看起来有些失礼的举动,令人猜测。

  自己“泪先垂”之后,没写陆羽的反应,估计他是“无动于衷”。
  “强劝”,意欲何为?是想表示自己的热情吗?
  相信她,不会如此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偶然:这里是没想到,不经意的意思。 更(gèng):还。 之:句末,语气助词。

  “强劝”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必然多喝,这也许就是“强劝”的原因所在。
  久卧病榻的她,不只需要探望,更渴望来自异性的一份体贴,面对“无动于衷”的陆羽,这种渴望,只能借酒麻醉。
  “强劝”的过程,自己喝的过程,她的感觉如何?
  喝下的是积存已久的寂寞,还有不便明说的渴望。
  不经意间,自己醉了。

  从病榻之中的寂寞无所依,到眼前的想依又不便依,有着男性豪爽的李季兰,面对陆大哥的“无动于衷”,仍然有着女性骨子里的那份矜持,始终没有勇气捅破这层纸,直到束手无策,只能一醉。

  独鸣雎鸠,在河之洲,醉意深处,寂寥幽幽。


  我们的陆羽兄啊,此时此刻,她渴望的也许只是你的温柔一拥。

  解析完毕。

  ====================================

  陆羽与诗人的关系,无据可查,极有可能,只是要好的异性朋友。

  复杂的男女情感。

  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

  李 冶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谢谢阅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