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喜欢的古诗词第311首

 静静的图书馆 2013-02-17
第311首[唐补168]

  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

  卢纶

  步月访诸邻,蓬居宿近臣。
  乌裘先醉客,清镜早朝人。
  坏壁烟垂网,香街火照尘。
  悲荣俱是分,吾亦乐吾贫。


  [写作背景]

  有时候,有时候,3不是个好数字,卢纶的第3次科举,天昏地暗般再次失败。

  按诗人的一贯表现,猜他必垂头丧气,土鼻子土脸地回到终南山,闭门喝酒,愁肠百结。

  错了。

  人在反复受到打击后,举止难料,因为这是非常时期,身心均处于不正常状态,弄不好,就出轨。

  卢纶没有离开,而是在长安狠狠地溜达。

  是赏景么?

  不是,是对自己的失败进行深刻细致的反思。

  结果如何?

  大概如下:

  1.凭自己单打独斗,若想金榜题名,那是不可能事件,除非猴年马月。

  2.必须走上层路线,必须有人帮。

  于是,卢纶变了,老实厚道的他开始转身。令人关注的是,他是如何的转?

  瞄准某位重臣干谒行卷,还是登门送礼,抑或是找亲戚托后门?

  统统不是,让我们大跌眼镜的同时,唏嘘不己。

  卢纶穷,没礼可送。舅舅们虽然为官,但深知自己不招待见,倔强的他,紧闭双唇,绝不张口,而且纵观其一生,从未示弱。

  那么,为啥不干谒行卷?

  经商的第一要义是关系,朋友们调侃扯蛋,有人直言不讳:“如果把某某大企业各办公室的搓地墩布的生意给揽过来,就能发财。”在座者无不点头称是。

  为了关系,挤破脑袋,轻者点头哈腰,唯唯诺诺,请客送礼,严重的嬉皮笑脸,厚颜无耻,肮脏行贿。总之,尽自己所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围点打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攻战山头。

  在商言商,貌似均无可厚非。

  然而,总有一些人,尤其是一些读书人,商场上,努力恪守着自己的底线。虽然生意做的比较苦,虽然他们也请客送礼,也偶尔走动关系,但性质不同。

  目前的卢纶,还没有干谒行卷的勇气,或者说,自己的底线还没有退到那个程度。

  向领导示好,在一些人眼里,无异于卑躬屈膝,内心深处的严重不认可,除非万不得已。

  那他干了什么?

  有意识地结交了很多同道朋友。

  这也称得上是转身吗?

  以前交朋友出于性情,属于自然行为,现在交朋友属于主观能动,有了明显的个人目的。也许在卢纶心里,已经迈出了一大步,已经做出了很大牺牲,告别独立自主,告别自力更生。

  这些朋友中,有高官厚禄者吗?

  一个没有,清一色的文人书生。

  这还帮啥?怎么帮?

  卢纶自有他的道理,因为这些人当中,有人能接触到上层,他想沾光。

  如此大费周折,不得要领,隔靴搔痒,曲线救国,可能令一些人不以为然。还是理解万岁吧,人的自尊程度高低不同,退守底线的方式各有千秋。

  与这些书生们交往,他的人缘如何?

  态度是诚恳的,举止是低调的,才气是真实的,很快,人脉聚升,他终于找到了组织。

  这些人越抱越紧,拧成了一团,这就是被后人称道的“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的人员构成,历来说法不一,但无论怎么说,卢纶必是其一。更是有粉丝坚定地认为,卢纶乃其中翘首。

  就这样,卢纶沾光,有了接触上层的机会。

  写到这,必须细说。

  平定“安史之乱”的最大2位功臣,无疑是郭子仪和李光弼。尤其郭子仪,在后期的其它平乱中,更是精益求精,功高至伟。

  出于奖励及笼络,皇帝代宗决定与郭家成亲,嫁出去的是升平公主,接稼的则是郭暧,于是,一对伉俪产生了。

  这对夫妇与众不同,都是文学爱好者,更确切地说,都是诗歌发烧友,其中,公主尤甚。

  于是,就经常地开家庭PARTY,莺歌燕舞,即兴赋诗,浅吟低唱,应邀者常常是“大历十才子”。

  夫妻分工不同:

  郭暖坐镇大厅,与才子们你来我往,而升平公主则隐在帘中,垂帘听政,“诗之美者,赏百缣(jiān,双丝的细绢)”,其中,表现最活跃的,当属十才子中的李瑞。

  举例说明:

  某次,郭暖加官进爵,把才子们请来祝贺,席间,郭大侠狮子开口,曰:“诗先成者赏。”急不可耐的李瑞抢先发言,出口成诗,其中的2句“熏香荀令偏怜少,傅粉何郎不解愁。”博得公主激赏,立马当众赏缣100匹。

  啥意思?

  荀令,即荀彧(yù),曹操帐下的超级战略家,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因曾任尚书令,时称“荀令”。

  荀彧仪表堂堂,而且有一个独特的嗜好,就是喜欢香。没事的时候,把衣服熏来熏去,天长日久之后,渗入肌理,以至于当他去别家串门时,坐处三日香。

  傅粉何郎,即何晏,三国时的美男子,玄学大家,英俊潇洒,玉树临风。(见本帖第27首)

  荀彧与何晏,都是男中极品,而在李瑞眼里,郭暖有过之无不及,气得荀彧哀叹香少,愁得何晏百思不解。这样的形容,一定令帘后的升平公主暗暗窃喜,哪个女人不喜欢夸自己的男人呢。

  不负责任地猜测,李瑞投其所好。

  打住!

  在如此这般的一系列活动中,卢纶的表现如何?

  很遗憾地说,不咋地,没显山没露水,腼腆羞怯的他,逢场作戏的能力差强人意。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他没有这种表现欲。

  就这样,时光荏苒中,不厌其烦地在终南山和长安之间折腾。



  折腾是要花钱的,慢慢地,本来就穷的他,开始捉襟见肘。

  尤其是眼睁睁地看着其他人都相继入仕,自己还原地踏步,顶不住了。

  正在旅舍郁闷的时候,恰巧已经入仕的崔峒和司空曙造访,喝酒,写诗。

  

  关于这首诗,继续啰嗦。
  律诗的中间2联,要求对仗,对仗简单分为2种:正对和反对。
  正对:并列的事物相对,其中,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
  反对:相反的事物相对,其中,也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
  孰优孰劣?
  老前辈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丽辞》中曾给出明确答案:“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但是,诗人们不服,在自己的作品中,偏爱正对,反对的寥寥无几。
  为什么?
  诗是用来抒发感情的,“正对”会产生一种情感的叠加,有着很强的感染效果,而“反对”,貌似理解起来,转了弯,语感稍差。
  “反对”举例: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陆游《秋夜读书》)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当然,以上2例,都是“反对”中的精品。

  然而,有大量诗人就是不按常理出牌,既不“正对”也不“反对”,顺着自己的情怀来,原因也简单,不想以辞害意。
  于是,就有了“流水对”。
  所谓“流水对”,就是2句的意思不是并列也不是相反,而是一脉相承,2句只说一件事,不能分开。初唐及盛唐时,尝试者不乏其人。
  举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中间2联流水对)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2句:正对,后2句;流水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中间2联流水对)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中间2联流水对)

  等等等等。

  如果说“流水对”只是人们的偶尔尝试,那么到了中唐,有意而为者,大有人在,卢纶算是佼佼者。
  本诗的第2联:“乌裘先醉客,清镜早朝人。”,标准的流水对。

  献丑。

  ====================================

  仕途无望,是坐以待毙,还是有更进一步的行动?

  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

  卢纶

  步月访诸邻,蓬居宿近臣。
  乌裘先醉客,清镜早朝人。
  坏壁烟垂网,香街火照尘。
  悲荣俱是分,吾亦乐吾贫。


  谢谢阅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