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诗歌鉴赏——杜荀鹤之《投长沙裴侍郎》

 乐学高中语文 2019-06-27
 

“干谒”之“干”乃求取之意,“谒”为“谒见”。干谒多为谒见显宦以求取禄位,谋求官职之意。以“学而优则仕”主导文人思想的中国古代社会,入仕为官始终是文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干谒”实为有所求取,故而谒见达官贵人之时,有人以香车美女相送,有人则奉上金玉珠宝,此种行为,实际上就是不折不扣的行贿之举。而对于出身寒微的庶族文人,由于囊中羞涩,只能行诗文酬唱之法,以“才”来颂扬官僚阶层的“贤德”,通过迎合他们的精神需求来获取青睐。于是,人们给文人们的这一行为取了一个雅致的名字,美其名曰“行卷”。在“糊名法”尚未实行而科举盛行的大唐,行卷之风一直在科举考试之外,撩拨着文人们的入仕之念。文人们将自己的名篇佳作送于考官和权贵,以此或多或少的影响着科举取士的结果。

大诗人王维初入京华,经岐王结识玄宗胞妹玉真公主,以所弹《郁轮袍》之高妙和所作诗文之绝佳而获玉真公主赏识,终在科举当中荣登高第。朱庆馀在“行卷”之余,再做《近试上张籍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诗人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朱张酬唱成为“行卷”、“干谒”史上的佳话,让后世文人艳羡不已。

2019年高考全国卷2中的诗歌鉴赏便是一首“干谒”诗——《投长沙裴侍郎》。其实,这是杜荀鹤众多干谒诗中的一首,杜荀鹤庶族出身,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早年的时候他和年轻时的孟浩然一样,隐居山林,刻苦读书,以求仕途畅达。然而,终其一生杜荀鹤与孟浩然一样“仕隐两失”。不过杜荀鹤在科举的路上尤为执着。屡败屡试,执着科举近30年,同时又写下了大量的干谒诗。但是诗人生逢晚唐,官场腐败,加之黄巢之乱,一生起起伏伏,最终被迫归隐。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诗人自言出身低微,却心怀道义,自谦的同时亦不卑不亢,投诗拜谒裴侍郎,并非看重令公官位显赫,而是以“孔门”喻裴府,以文相会,以“才”相知。表达对裴侍郎的崇敬。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此联便是诉说投赠干谒的目的的,不过诗人说的却极为含蓄隐晦。诗文相交,并非求取禄位,诗人正话反说,听者心知肚明,不过在这婉转之中已少了“行贿”的阿谀奉承,保留了几分文人“行卷”的尊严。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诗人以雨中垂钓之渔翁、夜里风中飞翔之鸿雁来自喻,形象生动的表现了自己孤高、胸怀大志的形象。孟浩然曾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的尾联为“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羡鱼”是羡人得鱼之意,姜太公垂钓愿者上钩,姜太公遇到了文王,只是孟浩然却“徒有”羡鱼情,饱尝着生命落空得无奈。那么,杜荀鹤的“鱼乡思”大概就是在思慕着自己的“文王”——裴侍郎,溢美之词已不言而喻。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有志男子凭借才华获取恩赏,绝不受嗟来之恩,诗人孤高耿介的形象再次高大起来。可干谒所求能否如愿就不得而知了。

干谒是以“才”求于达官显贵,希望显宦出于“公心”助自己仕途畅达,远不及以“財”满足于权贵之“私心”来的实惠。所以,千百年来,落魄文人的干谒之路多崎岖坎坷,偶尔出现的知遇之恩常常让文人们感激涕零。如今,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干谒文化不绝,但文人们的入仕之路已日渐公平,也算是幸事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