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诗词鉴赏:杜荀鹤《投长沙裴侍郎》阅读赏析

 老刘tdrhg 2019-06-25
古典诗词鉴赏:杜荀鹤《投长沙裴侍郎》阅读赏析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释】

裴(péi)侍郎:即裴瓒(zàn)。
朱门:权贵之门。
孔门:孔子儒家之门。
至公:公正的长者,指裴侍郎。
垂纶(lún):钓鱼。
地:见地,缘由。
等闲:平白无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底或次年初。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投奔他人,希望得到赏识重用的一首自荐性质的诗歌。这样的诗歌在唐代其实也算比较普遍,比如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的《上李邕》,等等。不过有的恭敬,有的狂傲些。

这首自荐诗歌,言辞恳切,不狂傲;又不卑不亢,没有谄媚之态。既表达了对裴侍郎的崇敬之情,又树立了自己道品高洁,志向高远的形象。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是说自己虽然身份低微,但是心怀道义。此次来拜谒不是因为你是权贵,而是因为你也是心怀道义之人。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说明自己的来意。说得很委婉、隐晦。明面上说自己此次来不是跑官求官的,只希望你能读读我的书卷,和你一起谈谈为文著书方面的事情。但是听的人自然心知肚明。作者巧妙、隐晦了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虽然有点虚伪,但没有阿谀奉承的谄媚之态,保持了人格尊严。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诗人用雨中垂钓的钓鱼翁、夜里风中飞翔的鸿雁,形象生动的表现了诗人孤高、鸿鹄之志的人物形象,是情感情怀的形象化表达;结构上也缓和了前面直陈式的叙述,使诗歌变得婉转从容。这一句和诗中其它三句卓然不同。正是有了这一句,全诗才具备了诗的气质。

“男子受恩须有地”,是说大丈夫是凭自己的才华受恩,意指自己是有才华才学之士。“平生不受等闲思”,是说自己不接受等闲之辈的施舍恩惠,既有孤高感,又吹捧了拜谒的对象不是等闲之辈。

这是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上的古代诗歌阅读题中的诗歌,和I卷中的诗歌对比,这首诗理解的难度要大一些。

(赏析文字来源于“北海有鱼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62e770102ypv1.html

【作者简介】

杜荀鹤(846—904),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杜荀鹤早年屡试不中,直到唐昭宗大顺二年(891)才中进士。唐亡,任后梁翰林学士,仅五天,便病逝。杜荀鹤的诗大多为反映现实,揭露时弊,同情人民之作。语言通俗,风格清新。有《唐风集》三卷,存诗三百余首。

【阅读训练】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 “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 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 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答案】

1. D   
2. 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