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房奇葩——浅谈铜墨盒艺术

 谬论dd 2013-02-18


        近年来,随着文物市场的不断发展,一股收藏热在全国兴起。作为文房用品的刻铜墨盒,因其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韵味和高雅的艺术气质,深受收藏者的青睐。每一方刻铜墨盒都在不大的地方上记录了历史人物、重要事件等。它代表着一段历史和文化,映照出了特定历史里众多文人关于政治、艺术、爱情的故事,浓缩了丰富的艺术创造力和民族灿烂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意义。
 
        一、墨盒的产生

        精美绝伦的刻铜墨盒是文房用品中一朵艳丽的奇葩,它不仅历史文化厚重,而且艺术内涵丰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物中,堪称不可忽视的瑰宝。它的起源和流行迄今还没有一个确定而又让人信服的说法,只是依照前人的传闻推断。

        据史学家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记载:“墨盒之制,不想始于何时。相传一士人入试,闺人已携砚不便,渍墨于指,盛以粉奁,其说特新艳,然无确据。大约始于嘉道之际。阮文达道光丙午(1846年)重赴鹿鸣,以旗匾制墨盒,其制正圆,为天盖地式,旁有二柱系环内(图一)。光绪初叶,尚藏其家。”后又有“一得阁”创始人谢松岱在其《论墨绝句》中言道:“古用墨,无所谓盒者,因砚而变通者也。然求始于何时,创自何人,终无确据”。其后又言:“此固历朝所为,独为我朝创造。”依据现存世铜墨盒所见,大量为同光以后,至民国为生产高峰期。至此,可推断其初创期不应太久,而更为重要的依据是嘉道已有铜墨盒的实物,从史籍和现存实物证明:铜墨盒应产生于嘉道年间,而盛行于同光时期至民国为鼎盛时期。
 
        二、精湛的工艺

        我国的刻铜艺术源远流长。西周时期的痰壶,錾刻有精美的线条,春秋战国的青铜器上已有铭文,唐宋时期金银器皿上刻铜技术更加精细,至清代中晚期,錾刻的火种溅落到铜墨盒上时才日臻成熟,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光芒。

        谈到刻铜墨盒的工艺,首先要讲铜墨盒的材质,早期一般为紫铜所制,后期多为黄铜、白铜或黄铜上镀金银。至民国时期出现了珐琅墨盒﹑陶瓷墨盒以及白铜﹑黄铜﹑紫铜共用材质的墨盒,名曰:“二镶或三镶”。但极为少见。如(图二)。其次为铜墨盒的制作,其全部为手工打磨,质地好的铜墨盒制作起来颇为费时,往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方可完成。墨盒底部往往为红铜﹑盒盖与盒身为白铜,内胆以紫铜做底(取其不易腐蚀之性能),盖内嵌端石砚板作笔舔,并衬以棉花等物以作吸收和储存墨汁之用。盒身内壁上部有一圈薄薄的边沿与盖相吻合,严实合密。这种设计,既简单又实用。
 
        最后为铜墨盒的錾刻工艺,其手法以阴文刻、阳文刻、阴雕阳刻、双钩线刻为主,在工艺上吸取了平雕、竹刻、篆刻的技法,融雕、镂、刻、镶、磨等复杂工艺于一身,汇诗、书、画、印成一器。艺匠们视铜如纸,以刀代笔,采用留青竹刻的技法,深则入木三分(仿石雕、木雕、砖雕),浅则细如发丝(仿汉代玉雕游丝工艺)。还有一种是采用照相腐蚀手法,极富变化。其刻制一般为三种形式:一是匠人自写自画自刻;二是文人提供画稿,匠人操刀镌刻;三是文人自写自画自刻。

        三、奇异的造型

        刻铜墨盒多种多样,造型奇特,千姿百态,每一方都匠心独具,巧夺天工。其形状除传统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外还出现了扇形、心形、连体形、梅花形、蝴蝶形、寿桃形、树叶形等造型应有尽有。其样式分为单体、双体、三层和多层式。体积大小不等,有的体形巨大豪放(长达20厘米),有的小巧古朴,玲珑秀气(仅3厘米),尤令人珍爱,如(图三)。
 
        四、绚丽的图案

        纵观中国各时期铜墨盒的花纹图案,可以说是无所不有。内容之丰富、图案之多变,在同期各类工艺品中显得极为突出。其铭刻题材主要以铭文书法、绘画、篆刻、治印等形式出现。作品皆由知名刻家所镌,做工精巧、无与伦比。

        1、以铭文书法为题材的纹饰

        汉字是书法的载体。上自殷周甲骨文、金文,下至当代楷、行、草、隶、篆无所不融,但以楷书、隶书、行书居多。这些墨迹铁笔纵横,气魄雄伟,书体端庄凝重,结构严谨质朴,章法有序规整,一派隽水,典雅秀逸之貌。内容多以名言、警句、诗词歌赋为主,镌刻代表人物为第一代宗师陈寅生。齐如山在《北京三百六十行》中言:“刻墨盒始于陈寅生”。陈寅生(1830-1908)清同治秀才。史学家邓之诚《骨董琐记》对此记之更详:“京师厂肆专业墨盒者,推万礼斋为最先,刻字则始于陈寅生秀才……时同治初元也。”又《光绪顺天府志》记载,陈寅生能在铜墨盒上刻芝麻粒大小的楷书,二三寸见方的盒盖,能刻一篇《兰亭序》,如(图四)。其所刻行、楷笔笔遒劲俊丽、字字精美绝妙,如行云流水,流畅自然,用刀如笔,淋漓尽致,浑然天成。所刻墨盒成为京城一绝。自此,在铜墨盒上錾刻中国古代诗文名篇,蔚然成风。除《兰亭序》外还有《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出师表》等名篇。

        2、以书画为题材的图案

        以书画为主题的图案,四周皆配以梅、兰、竹、菊等纹饰。以绘画为主题基本为中国画,题材包括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鱼兽、博古、亭台楼阁等。画面多为写意风格,也有工笔画,但都以线条为中心,通过刀刻深浅、粗细的变化,勾勒出物象的神、情、气、韵,烘托出人物的情趣和志向,使人物栩栩如生,形象生动,形态逼真。其作品大多为文人提供画稿,匠人操刀镌刻。其中张樾丞的作品最为精美和最具代表性。张樾丞(1883-1961)于民国初创同古堂墨盒店,是继陈寅生之后名冠一代的刻铜圣手。其刀法精湛,镌刻如笔,他继承吸收了汉唐以来篆刻、竹刻、刻瓷、平雕等各家之特长,推陈出新,将竹刻刀法“沙地留青”用于刻铜,变陈寅生的只能刻阴文而为阳文花纹,使图案更趋丰富多彩。同时张樾丞同许多名士、文人合作如:齐白石、吴昌硕、陈师曾、陈半丁、王雪涛等,由这些名画家提供画稿,供其刻用,两艺合璧,无不精妙,如(图五)。同时,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典故寓言为题材的刻铜墨盒。

        3、以篆刻治印为题材的纹饰

        多以篆书在铜质墨盒上刻制。其体式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字势规整、匀称、流畅。著名书画家姚茫父、篆刻家张樾丞在篆刻艺坛独树一帜,其作品构思别出心裁,格调因形布势,行笔古朴拙厚。皆用阴阳双刻,以治印方法用行书、楷书标名篆意,掺和篆、隶、行、草之趣,刀笔之情溢于墨盒之外,给人以古穆浑博之感,如(图六)。
除以上主要图案纹饰外,还出现了一些以庆贺寿诞、喜结良缘、军旅建功、学业有成、工程竣工、建筑落成、重大纪事以及纪念等为题材的刻铜墨盒。
 
        五、铜墨盒的款识

        铜墨盒的底部一般都铭有制作作坊或古玩商铺之名称,最有名刻铜墨盒作坊号为清末民初陈寅生开设的“万丰号”,其次是民国时期张樾丞创办的“同古堂”。“同古堂”刻制的铜墨盒底款早期为长方形、竖写“同古”印记。后期改用圆章盒底打有“北京同古堂”钢印,中间竖写“同古堂”左右有“北京”二字,右为“北”,左为“京”,这应是识别真伪“同古堂”的重要标志。清末民国这一时期还有一些比较有名的墨盒店铺如:“一得阁”、“莱薰阁”、“万礼斋”、“淳清阁”、“荣宝斋”等字号。
 
        六、铜墨盒的收藏

        兴盛了百年的刻铜墨盒,在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硬笔的兴起,自来水笔成为书写工具,铜墨盒也经历了取代砚台又被墨汁取代的历程,逐渐消寂淡出,离开人们的视线。

        退出历史舞台的铜墨盒,作为中国的文房用具之一,因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浓郁的民族气息及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收藏者的青睐。一股收藏热在全国兴起,笔者认为收藏青铜墨盒应注意以下几点:

        1、铜墨盒质地

        铜墨盒材料多为黄铜及白铜。多以白铜、黄铜作壳、以紫铜作内胆。一般来讲以此材料制作的墨盒光泽柔亮,白铜颜色如银似雪,铜质细腻,摩滑细润,而仿品通过烟熏、酸咬、药泡、打蜡等手法作旧,颜色生硬不自然,铜质较差,光泽轻佻浮于表面。

        2、铜墨盒的品相

        铜墨盒为金属材料,不易碰裂。但应注意两点,其一:墨盒其盖部边沿材质较薄,使用频繁的铜墨盒,其边缘易腐蚀、开裂;其二:易损坏的部位是砚板,盒底。砚板容易破损、脱落,盒底易磕碰变形,出现凹陷、磨损。因此,对上述部位应仔细观察是否更换或修补过。

        3、铜墨盒的工艺

        清末至民国,刻铜墨盒的制作以北京为中心,出现了以陈寅生、张樾丞、姚茫父为代表的刻铜高手,名气极大其真品布局章法大方,錾刻工艺精湛,图案细腻丰富,而仿者因缺乏基本的书画功底和刻铜手艺,作品多用激光或电动工具完成,其刻工有形无神、呆板、虚浮。

        4、铜墨盒的名号

        有些铜墨盒是旧的,盒面图案纹饰也为旧作,但其年款或名人款为新刻。珍品线条流畅,舒展而紧凑。仿者多用电脑工具,化学腐蚀等手法做名家字款或年款文字显得过分规整,深浅划一,呆滞刻板,不如旧时作品生动自然。

        总之,近年来随着文房用品收藏投资的升温,作为砚台补充品的铜墨盒价格也骤然增长,作为收藏者要细心审视其工艺、铜质、品相、名号等各方面的情形,认真鉴别就会发现其破绽。

        综上所述:产生于清嘉道时期的铜墨盒,它的兴衰虽然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但其从实用品再到艺术品再到收藏品,以其古色古香、清雅深邃的风采与魅力在异彩纷呈的文物艺苑中独树一帜。小小的刻铜墨盒不仅造就了一代刻铜艺术高手,还于盈寸之间铭刻了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名言警句、名人墨迹,记录了完整丰富的时代信息和文化历史精华。这精美绝伦的刻铜墨盒不仅是祖国文房用品中一朵艳丽的奇葩,更是中国人智慧与才艺的结晶。
 
        七、结论

        产生于清嘉道时期的铜墨盒,它的兴衰虽然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但其从实用品到艺术品再到收藏品,以其古色古香,清雅深邃的风格与魅力在异彩纷呈的文物艺苑里独树一帜。小小的刻铜不仅造就了一代铜刻艺术高手,还于盈寸之间铭刻了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名言警句、名人墨迹,记录了许多文人情谊、政治、爱情故事,留下了完整丰富的时代信息和文化历史精华。这精美绝伦的刻铜墨盒不仅是祖国文房用品中一朵艳丽的奇葩,更是中国人智慧与才艺的结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