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铜墨盒 [图片]

 常乐者文苑 2011-07-05
数十百年前,作为盛墨工具的铜墨盒,以其盒盖上独特的刻铜艺术受到当时读书人的喜爱,成为人们案头必备之物,以至“墨盒盛行,端砚日贱……”

    铜墨盒大约出现在清嘉道时期,但那时还只是作为盛墨的器物。至于盒面上出现或书法或山水花鸟图案而形成艺术品,则是到同治初年了。齐如山在他的《北京三百六十行》中说:“刻墨盒始于陈寅生”。史学家邓之诚《骨董琐记》对此记之更详:“京师厂肆专业墨盒者,推万礼斋为最先;刻字则始详于陈寅生秀才……时同治初元也。”由此可知刻铜艺术始于陈寅生,其后名家辈出,如濮又、白玉楼等。然而刻铜艺术成就最高的仍为陈寅生。陈氏刻铜以字为胜。所刻书法如行云流水,用刀如笔,而且能在两寸见方的盒面上刻出《兰亭序》全篇。因此有人把他刻的铜墨盒与陈曼生的紫砂壶并为“二美”。



    到了民国年间,北京又出了一位继陈寅生之后冠绝一时的刻铜大家,他就是当时琉璃厂同古堂图章墨盒铺的主人张樾丞。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宣统御览之宝”、“宣统御笔”等玺即出自张樾丞之手。



    张樾丞的刻铜有两个特点,一是将竹刻刀法“沙地留青”用于刻铜,变陈寅生的只能刻阴文而为可以刻出阳文花纹,使图案更趋丰富多姿。二是他曾与当时许多名士文人如陈师曾、齐白石、陈半丁、王雪涛等合作,由这些艺术家绘稿,供其刻用。



    当时铜墨盒的刻制,除专业刻铜家外,还有文人画家的参与。如大画家姚茫父就时常奏刀,自己画稿自己刻治。他的一方书卷形墨盒,上刻印章式样“不求甚解”、“我师古人”和“自强”,或朱或白,亦楷亦篆,可谓别具一格的刻铜珍品。



    铜墨盒除是文人自娱自乐的清玩外,三四十年代也曾以纪念品的面目出现过。这些墨盒上往往刻着孙中山的“总理遗嘱”等。冯玉祥还专门制过一批墨盒,上刻其手书“吾辈当共习勤劳,先之以愧励,继之以痛惩”,这不但是有感而发,而且富有现实意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