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盒再现市场!

 天童老僧 2018-04-13

铜墨盒最早起源于清中期同治时期(1861年至1875年),大多以白铜、黄铜制作外壳,以紫铜为内胆,有的也辅以鎏金、白银镶嵌。民国初期,齐白石、陈师曾、姚茫父、王雪涛、金城、溥儒、陈半丁等书画名家,常赴北京琉璃厂,切磋书画技艺出手185956=36371。在尽情挥洒艺术才华的同时,这些书画家还常常会为私交甚笃的店主提供刻铜墨盒的画稿,这促成了铜墨盒生意的兴旺,也让今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技巧的博大。

墨盒再现市场!

目前,市场流通的铜墨盒的形态很多,除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外,还有六角形、八角形、扇形、叶形、菱形、桃形、琴形、鼓形、梅花形、琵琶形等。墨盒外壳,尤其在盒盖,常雕刻山水、人物、花鸟,亦有仿古钱币、瓦当等。一些包浆自然、材质优良、图案精美、品相完好的老铜墨盒,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墨盒再现市场!

墨盒的刻画采用的是腐蚀版工艺。这是民国初年兴起的一种墨盒制作工艺,是从腐蚀铜版本印刷版借鉴而来的。首先以防腐剂等化学药品涂抹铜版,形成防腐膜,接着以刻针在上面刻划图文,然后放在腐蚀液中腐蚀,刻针刮去之处,即被腐蚀,再施以其他步骤,最终形成画面立体效果。相比刻铜墨盒,腐蚀版墨盒无疑使用的是一种更为深刻的减法,必要的舍弃,最大限度保存了书画原件的风貌,其实写文字何不是如此,正如明人张岱笔下的《陶庵梦忆》,精简的文字,传递出真善美的情趣,流传数百年,经典依然在世间熠熠生辉。

墨盒再现市场!

文中此件“水墨盒”图案生动而有味。黄铜质地,内包紫铜,盒内石板俱存。这件铜墨盒的特别之处在于,盒盖上的文字集合了多种古文字,较为少见,集中展示了我国古文字的艺术魅力。因此,从书法角度看,就足以引发人们浓厚的探讨兴趣。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汉字形体不断演变,一般分为古文字阶段(甲骨文、金文、籒文、篆文)和近代文字阶段(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而这件多体古文字铜墨盒上所刻寥寥几字,字体各异,大小不一,或实或空心双勾,刻工精湛,深浅自如,过目难忘。

一是匠人自写自画自刻。

如清同光时代陈寅生。陈寅生(1830-1908年)字麟炳,北京人,清同治秀才,书画诗刻样样俱佳,楷行草篆无一不精,尤以刻铜为最,他开创了光面铜墨盒上镌刻书画之先河,誉称一代刻铜大家。陈寅生《帖临七言诗》铜墨盒,上刻七言诗一首:“碧螺沈浸郁浓香,细字曾摹玉枕藏。坐对晴窗无个事,贴临大令十三行。”这首诗的含义及意境吻合了墨盒本身的作用与功能。泡上一杯浓浓香味的碧螺新茶,坐在有阳光靠窗的书桌上,细细品味和揣摩古人字帖,身无其他琐事,静心掭墨挥毫……好一幅文人雅士之闲适遣怀图。墨盒所刻28个字,笔笔遒劲,字字珠玑,鬼斧神工,削铜如泥,一刀一刻真乃入铜三分,一笔一画就犹胜纸上书法。每每把玩,拍案叫绝,令人如痴如醉,爱不释手。

墨盒再现市场!

墨盒再现市场!

二是文人提供画稿,匠人操刀镌刻。

如民国期间代表人物张樾臣。张樾臣(1883-1961年)名福荫,河北河县人,14岁进京在琉璃厂“益元斋”学艺,宣统二年移寓“明远阁”专事刻铜,后在琉璃厂开设著名的“同古堂”墨盒铺。张樾臣是继陈寅生后的民国刻铜圣手,刀法精湛,镌刻如笔,并大量采用名家书画稿,如齐白石、陈师曾、姚茫父、袁寒云、张大千、陈半丁、张浩如、吴湖帆、王雪涛等,因此镌刻铜墨盒,有较高的艺术性、欣赏性和收藏性。《兰花临风》刻铜墨盒,由陈师曾提供画稿,张樾臣亲自操刀。盒盖左侧刻兰草一丛,透逸脱俗,朴茂华滋。兰叶多而不乱,摇而不弱,兰花穿插于兰叶细茎间,婀娜多姿。更喜的是一叶抽出向右披拂而下,极尽野畅而有风神之感。陈师曾乃当时北京画坛领袖,梅兰竹菊中以兰竹为尤。此墨盒上兰草,堪称兰花画稿中之佳品。画中留白处,题画诗二句:“净几明窗数升墨,满天风雨写离骚。”刻字风骨轩昂,气概超逸。诗与画内容相扣,且意境深邃。两句诗中不见写兰,却写兰,不见写人,却在写人。用“数升墨”来“写离骚”,陈师曾在赞颂屈原与兰花高雅的同时,也透露了自己身处浑浊社会,不肯随波逐流、取悦于人的人格与心志。整个墨盒布局精巧而有神韵。夜深人静,赏此珍品,无不心旷神怡、感叹万分。

墨盒再现市场!

墨盒再现市场!

三是文人自写自画自刻。

如当时北京书画大家姚茫父。姚茫父(1876-1930年)名华,字重光,贵州贵筑人,光绪进士,早期留学日本,民国后任北京美专校长,书画印刻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与寅生、樾臣被世人称为清末民初刻铜三大家。茫父《篆刻五印》铜墨盒,刻有五方不同形状之篆书印章,旁边均有行书释文。其中一印为阳刻,四印为阴刻,词句新清,含义委婉。镌刻刀法老到,力辟新天。休闲消遣,睹物思幽,叫人心生暖流,别有情趣。

墨盒再现市场!

墨盒再现市场!

刻铜墨盒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结晶。历经清同光和民国早中二个阶段辉煌,由于西风东渐,硬笔兴起,才逐渐消寂淡出。改革开放后,民生日富,收藏兴起,使绝响半个世纪的刻铜墨盒,又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近年来,刻铜墨盒因品位高雅再度为世人钟情,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不断被人们开掘。目前市场上真品老品难见,新品赝品泛滥。可以预见,怡情可人、玩味无穷的清末民初精品、极品之刻铜墨盒,它日必定成为珍贵之文物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