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庄周的燕子

 昵称8088609 2013-02-19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周 涛
    ①如果你的生活中周围没有伟大、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特别是大树,它会教会你许多东西。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伟人、高贵和智慧表征。
    ②早在汉代,就有“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这样的名句,将树的生命与人的生命紧密联系起来。再早些,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叫做“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证明,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意义上看,人是比不过树的。所以,你若是到十三陵,看到周围静立在那里的松柏,尤其是看到那种虎卧龙盘的老柏,会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激——有什么办法,帝王们全都死了,它们却依然活着,默默地、居高临下地看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
    ③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根扎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浅薄,熙熙攘攘,声嘶力竭。树的存在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从枝叶到花果根干,却也从未向人们索取过什么。许多家畜供人驱使食用,但同时也靠人喂养照料。树本来是用不着人养的,它在大自然中间活得好好的,姿态优美,出神入化。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美松树是靠人养活栽种的吗?它甚至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的意思都不曾流露——那是锯子在尖叫而不是树在尖叫。
    ④等到大树被伐倒了,人们看到了它的心——年轮,一圈一圈,岁月的波纹荡漾,生命的记忆永存。这时候,略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全明白了:树绝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它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它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的关系,比人更深入、更和谐。它是处理这些复杂关系的大师。
    ⑤它不靠捕杀谁猎获谁而生存,但它活得最长久。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连草也不吃,连一只小虫子的肉也不吃,但它却能长得最高大、最粗壮、最漂亮。这才是奇迹呢。真正有生命活力的大树全都已经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了,它与山河共呼吸,取万物之精气,反过来又养育万物;得日月之灵华,结果又陪衬日月。若是说什么气功,树才是真懂气功的大师。要说什么“天人合一”,人类不过从树那儿学了一点皮毛。
    ⑥我在塔克拉玛干边缘的墨玉县见到过一棵八百年的梧桐树王,那样干旱的沙漠边缘,它得有多么大的修行才能活过来呀!何况它不仅活着,而且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它像一个帝王一样健康地屹立着,襟怀博大,常人和梯子在它脚下显得多么的渺小、卑微。它的王者风范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拥的虚势造成的,它靠它的阅历、它的顽强生命力、它的光辉的生命形态,使人望之而生敬仰之心、爱慕之情,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这些词语从人类头脑中产生时的本意。
    ⑦我还见到过五百年高龄的无花果王,它占地数亩,落地的无花果使它周围散发着甜腻的腐败味儿和幽深的清香,它的枝干如同无数巨蟒纠缠盘绕,四处爬伸。它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致,造就成、编织成一座自己的宫殿。
    ⑧但是树和人一样,同样有各式各样的苦难伴随,除了被砍伐之外,还有各种艰难。在天山南麓温暖干燥的农村,白杨是路边、渠旁、屋后、田畔常栽的树,它绿叶飒飒直耸高天。可是有一年冬天,南疆奇冷,这些适应了温暖干燥气候的白杨经历了打击。有些已经非常粗壮高大的白杨被生生从中间冻出一条裂缝,裂缝一指宽,从树这边透过裂缝可以一眼看到那边的农田。
    ⑨一棵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但它要是都挺过去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它就会成为一棵大树。这样的大树会引起人们特殊的敬意。比如在哈密,就有一些幸存下来的百年老柳树。它们的形态确实不同寻常,一看就知道,是有特殊生命力和特殊经历的树。它们身上都有编号挂牌,就像勋章一样,代表着特殊的荣誉。这些柳树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公柳”——左宗棠平阿古柏后沿途栽下的柳树。可是当年“遍栽杨柳三千里”,能活到今天的,就只有这些了。
⑩你细细端详这些巨大的柳树,会从它们每一棵树的神态雄姿上,找到左宗棠的神韵。一派大人物风范。我当时就颇觉疑惑,心想,难道树也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吗?要是果然如此,那树就是通神通灵的生物了。
(选文有删改)
11.为什么说“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请概括说明。(4分)
12.第③段“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是什么?(4分) 
13.第⑥段中加点词“本意”一词在文中指什么?(2分)
14. 赏析文中第③段画波浪线句子所采用的艺术手法。(4分)
15.第⑩段划线句写到树和栽树人的关系,请根据上下文和你的生活体验来谈谈对此关系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1.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2分)树默默地、冷静地俯视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令人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激。(2分)
12.承上启下;(1分)树从不向人索取什么,却以他的存在向人们贡献的全部。树是有灵智的,和自然的相处比人更深入、更和谐。树能长寿,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得日月之灵华,又养育万物。(3分)
13.伟大、高贵、智慧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拥的虚势造成的,靠的是自身的阅历、顽强的生命力和光辉的生命形态。(2分)
14.通过反问、拟人等手法写出了松树的大度,并将松树与前文的许多家畜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树的赞美之情,也间接表达了作者对当今社会人类对自然无尽索取的批判。(回答手法给2分,分析感情2分)
15. 这些巨大的柳树有特殊生命力和特殊经历的树。从它们每一棵树的神态上,可以找到左宗棠的韵,一派大人物的风范(2分);在中国,知识分子往往在自然景物诸如梅、兰、杨柳、松树等等上寄寓自己独特的情感、志趣,所以,树的神态往往与栽树人的的品格志趣相近。(4分)


庄周的燕子
格致
  ①今天的燕子,两千多年前就已飞入庄周先生的视线,并引起他的注意。看来他不仅仅喜欢蝴蝶。他看着围着茅屋飞进飞出的燕子,低头思索了一会儿说: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高树以免受伤害。但燕子特别,它就住在人家的屋脊上,却没人去伤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
  ②庄先生说到这就不说了,其实,这后边是有一大段空白的。庄子惜墨。几千年前,庄子辞了那个小官,生活可能十分困难,头脑里的思想又像春天怒放的花,一层层一簇簇,一齐挤着向外怒放。庄子写不尽它们,手里钱少,买笔买墨都要算计。有个思想,只能几笔画个轮廓,细节就顾不上了。像采花的蝴蝶,它要去光顾下一朵花。所以,庄周的身后是狂草的墨迹,存在大量的飞白。那是庄周的思想一路飞奔留下的空白。
  ③庄周的燕子直到今天还活着,仍然重复着庄周时代的伎俩,未被人类识破。人类是见着什么鸟都举枪便射,却对身边萦绕的燕子视而不见。燕子的叫声可谓婉转,却没有一个人将燕子放到鸟笼里,以听它的叫声取乐。有许多珍禽异兽在人类的追杀中灭绝了,这也怨不得人类,实在是因为那些物种比人类还要愚蠢。
  ④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离。人类是一种你不能离他太远,又不能离他太近的动物。比如珍禽猛兽害怕人,躲得远远的,人便结伙去深山猎捕它们。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远。家畜因完全被人类豢养和左右,人便随意杀戮,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近,近得没有了自己的家园。只有燕子看懂了人类,摸透了人类的脾气,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自己精神的独立,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样敬着燕子。
  ⑤说到底,燕子是最狡诈的动物,它控制人类的第一招就是信任。信任是对付多疑的人类的最尖锐的武器。因为人类不信任别人,对来自别人的信任受宠若惊。燕子将自己最脆弱的那一环——巢及卵放到了人居住的屋脊上,你一拍手就可以捣坏,这是最彻底的信任。没有任何一种鸟敢于这样信任人类,于是人被感动,像人海里找到一个相知的朋友一样对待燕子,就差不能同燕子握手拥抱。但燕子第一招奏效之后,马上智慧地拉开了同人类的距离。它马上把自己从同人类的亲密接触中抽身出来,落到了人类够不到的树枝上,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因为它知道,人类能容忍它把巢建在屋梁上,却未必容得了它在人类生活空间里长时间地没大没小。它绝不嬉皮笑脸地落到人家的饭桌上、手上、肩上做亲昵状。这样小心还不够,他在人类的私生活领域求生存,担心这样时间长了会出问题,于是,住了几个月,便举家搬迁。人类刚刚有些厌烦了燕子的飞进飞出,乳燕动不动声嘶力竭地大叫,正要发作,想不到燕子就在这时知趣地搬走了。于是人的所有怒火平息了,又念起燕子的好处来。你看它们不伤害小鸡,也不啄食园子里的菜。过了几个月,人类已经开始思念燕子了,燕子也就在这个时候又回来了。燕子巧妙地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
  ⑥有一种敢于亲近人的鸟是麻雀。它也将巢建在人的屋檐下。但它们的蛋被顽童任意毁坏,成鸟被大量捕杀。原因何在?其一,麻雀鬼鬼祟祟,不信任人类,却又不远离人类,这不是找死吗?它进进出出很小心,怕被人发现,这种做法激怒了人类:小小的鸟,竟敢在我有眼皮底下玩花样,你以为我是瞎子?麻雀的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人类的自尊心。其二,既防着人,又不远离人,整天围着人聒噪,而且一旦住下,就再也不走了,惹得人烦不胜烦。
  ⑦有人将燕子比做剪刀的,这是就外形说,可燕子从形到神都是一把锋利的刀。它一刀插入人类精神深处,游刃有余地在人的精神脉络中出神入化地游动,既不伤人类、也没让人类坚硬的骨骼碰伤自己,在不知疼痛的情况下,人类已被小小的燕子大卸了八块。
 
1.文章以“庄周的燕子”为题,有什么作用?(2分)
                                                                                          
2.从文中含义来看,“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中的“大智慧”指的是什么?(2分)
                                                                                          
                                                                                          
3.作者在文章第⑤段中,写了一种敢于亲近人的麻雀,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4.作者为什么说“燕子从形到神都是一把锋利的刀”?(2分)
                                                                                           
                                                                                           
5.燕子是怎样“巧妙地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的?(2分)
                                                                                           
                                                                                           
6.文章结尾说“在不知疼痛的情况下,人类已被小小的燕子大卸了八块”,结合全文说一说人类被燕子“卸出”了哪些心理?(3分)
                                                                                            
      参考答案:
1.A、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注意。B。表明写作对象;
2.燕子在取得“多疑”的人类信任后,马上智慧地拉开了同人类的距离。或“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精神的独立”。
3.作者用“敢于亲近人的鸟”麻雀跟燕子对比,突出了燕子能“能巧妙地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这一特点。
4.首先燕子外形像剪刀;其次,燕子和人保持的距离,使得燕子可以“插入人类精神深处,游刃有余地在人的精神脉络中出神入化地游动,既不伤人类、也没让人类坚硬的骨骼碰伤自己”
5.取得人们的信任,马上又智慧地拉开同人类的距离。在人们厌烦时,它就搬走;在人们思念时,它又飞回。
6.(1)人类多疑,人类不信任别人,对来自别人的信任受宠若惊;(2)人类会随意地对待所能控制的对象;(3)人类不断地向外扩展,幻想征服一切;(4)人类不允许自尊受到伤害;(5)人类不希望他人离自己太远,也不希望离自己太近。(意思对即可,答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12.“燕子的智慧”有哪些?请分条陈述。(3分)
13.文章主要是写燕子,但为什么又写了其他的动物?(3分)
14.结合第二自然段,理解“庄周的身后是狂草的墨迹,存在着大量的空白”这句话的含意?(4分)
15.本文主要写的是燕子,题目却是“庄周的燕子”,这是为什么?联系全文,探究其原因。(5分)
 
参考答案:
12.①它在人类的屋檐下筑巢孵卵,善于取得人类的信任;②它不受人的控制,巧妙地拉开与人的距离,保持着自己的精神独立;③它善于循着人类的情绪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与人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每点1分,共3分)
13.对比手法(或反衬手法),以其他动物远离人类或过分亲近人类而被人类捕杀来突出燕子与人保持不即不离的距离,而这种距离又恰到好处。(手法1分,分析2分,共3分)
14.①庄子惜墨,只用几笔来勾画思想的轮廓;②庄子飞奔的思想不会去顾及细节的表述。(1点2分)
15.①从行文思路上说,文章从二千多年前庄周看到的燕子写到今天的燕子,在“燕子”前冠以“庄周”二字,思路由古及今,增强了文章历史厚重感;②文中写燕子的智慧实际是写庄周的智慧,行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具体事物到抽象精神,加深文章的主旨;③从庄子的哲学认知入手来构思,文章一开始就充满了庄子作品中虚玄抽象的哲理,而又落笔在熟视而亲切的燕子身上,意蕴深远,给人无尽的启示。(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给5分)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4分)
 
 
(2)整首词最主要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词中哪几句表明了这种情感?请列举出来。(3分)
 
 
参考答案:
12(1)描绘一幅水天空阔,烟笼雾锁的色彩黯淡的画面;寓情于景,烘托词人和朋友分别之际的黯然与惆怅;为下文“江头未是风波恶”做铺垫。(4分)
(2)壮志难酬的愤激。“功名馀事且加餐”“只应离合是悲欢?”“别有人间行路难”。(3分)


 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一文里说:“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见’里望见了‘无垠’。”请就下面一首诗对此加以说明。(4分)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答:                                                                     。
 
答案:提示要点:三四句写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是重重的一击,引出了无穷感慨,久客伤老,反主为宾的悲哀都包含在这一“问”中。并且,儿童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的笑貌,与诗人鬓毛疏落、老迈衰颓的沧桑形象呼之欲出,又强化了这种感慨伤怀。全诗在这有问有答处悄然作结,给读者无穷的想象与回味。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①诗中作者描绘了怎样的景象?(1分)
                                                               
②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从哪句诗可以反映出来?(1分)
                                                                         
 
参考答案:
6.①云淡风轻、春花烂漫、柳枝翠绿的春日景象。②轻松自在、悠闲愉悦的心境。从“时人不识余心乐,将州偷闲学少年”的诗句中可以反映出来。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了。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5分)
 
(2)诗的前半部写景萧瑟,后半部记梦美好,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4.(1)本诗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想象奇特(1分),如开头一句用一“老”字,赋予洞庭湖的水波以人的情感,由眼前的水波联想到人生易老,并想象到美丽的湘君竟一夜间愁成了满头白发((2分)。后两句用了夸张的手法,醉酒后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自己所做的梦,也有了体积压在船上,也压在星河之上。所以有太白遗风(2分)。(从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分析,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分)
   (2)不矛盾(1分)。写对美好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衬托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1分)。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融的((1分)。(3分)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寄黄几度
黄庭坚①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②,治病不蕲三折肱③。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④溪藤。
[注]①黄庭坚:宋代诗人。王安石变法之后形成的新党、旧党的斗争延续多年,黄庭坚受牵连两次被贬。写此诗时黄庭坚在北方德州做官。黄几度:黄庭坚的朋友。曾在南方四会县做官,为官清廉却未得重用。②《史记》中说大文豪司马相如很穷,“家居徒四壁立”。③出自《左传》,意思是折断三回胳膊,积累了治病经验就可当好医生了。④瘴:瘴气,热带或亚热带森林中的湿热空气。
8.颔联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5分)
答:                               
9.这首诗意蕴丰富,汇聚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
8.对比(对照、映衬)手法,(1分)前一句写当年在桃李春风中痛快地饮酒畅谈,(1分)后一句写一别十年,只有每天挑灯夜读时才彼此深情地想念。(1分)这样写充分表达了对友人和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对友人和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各1分)(答对偶手法无分)
9.开头两句,表达山水阻隔、不能相见的无奈,(1分)颔联在今昔对比中表现对友人的思念,(1分)颈联尽显对黄几度的赞许、期待,(2分)尾联则既有对黄几度的同情,也有对友人仕宦生涯乃至诗人自身政治命运的哀怨。(2分)(答出“思念”“关切”“赞许” “同情”“哀怨”“牢骚”这些词语中的四个即可得3分,能结合诗句稍加解说的再给3分,共6分)
 
[赏析]黄庭坚主张“点铁成金”,所以其诗用典特多,不容易读懂,这首诗至少有四处用典。第一句是说他自己在北方德州做官,黄几度在南方四会县做官,一南一北不能见面。《左传》里记载齐桓公攻到楚国,楚国君主对齐桓公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没有利害冲突,你为什么攻打我们?”“北海”“南海”的说法即源于此。第二句是说想给你寄一封信也办不到。这里化用了《汉书》里苏武从北海用鸿雁向家乡传书的典故。传说大雁秋季南飞到湖南衡阳就不再走了,而四会县更在衡阳之南,所以大雁也谢绝传书。三、四两句是说,想当年我们曾在桃李春风中饮酒畅谈多么痛快,可自那之后一别十年,只有每天挑灯夜读时才彼此深情地想念。这两句是倍受赞赏的名句。第五句是赞扬黄几度为宫清廉,家徒四壁。《史记》里说大文豪司马相如很穷, “家居徒四壁立”,诗中用的就是这个典故。第六句是说黄几度政治经验已十分丰富,可以做大事。《左传》里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话,意即折断三回胳膊,积累了治病经验就可当好医生了。诗人用做良医比喻当好官称赞其朋友。最后两名是说,想象你十年来刻苦读书,头发大概都已花白了吧?可是仍不得朝廷重用,隔岸树藤中猿猴的呜叫声仿佛都像在为你悲泣。诗的蕴含很丰富,有思念,有回忆,有赞许,有关切,有同情,有牢骚。说有牢骚是因为黄庭坚自己也是官场失意,和朋友的命运一样,诗中深含感慨。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张养浩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犹然睡。往常时秉笏立丹墀,如今把菊向东篱。往常时俯仰承权贵,如今逍遥谒故知。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徙流罪,如今便宜,课会风花雪月题。
〔注〕张养浩(1269—1329年),字希孟,济南章丘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本曲写于弃官归隐后。
8.请找出本曲的“诗眼”,并说说其内涵与作用。(4分)
 
9.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本曲最突出的艺术手法。(4分)
 
 
参考答案:
8.“诗眼”是“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或“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徙流罪”,写出了过去为官的艰辛险恶,交代了辞官归隐的原因;强烈而深沉地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谴责。
9.这首元曲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为官的艰辛险恶与退隐后生活的悠然恬适。首二句总写,对比官场的险恶与退隐的悠闲;接着用具体事例来说明:用“鸡声赴早朝”的艰辛对比“晌午犹然睡”安适,用“秉笏立丹墀”的恭谨对比“把菊向东篱”的超然,用“俯仰承权贵”的屈辱对比“逍遥谒故知”的自得,用“笞杖徙流罪”的风险对比“风花雪月题”的闲适。鲜明的对比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厌恶官场向往山林的思想情感。(答排比、对偶也酌情给分。)

 
江城子 
倪瓒
满城风雨近重阳,湿秋光,暗横塘。萧瑟汀蒲,岸柳送凄凉。亲旧登高前日梦,松菊径,也应荒。
堪将何物比愁长?绿泱泱,绕秋江。流到天涯,盘屈九回肠。烟外青蘋飞白鸟,归路阻,思微茫。
(1)诗人所见的重阳之景具有什么特点?它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答:诗人所见的重阳之景沉闷压抑、凄惨冷清。“湿、暗”写出了重阳时节秋天气的潮湿、横塘的昏暗,而枯萎的汀蒲,秋风中的柳枝,展现了一副凄惨冷清的画面。(2分)这种沉闷压抑而凄清的重阳之景使全词充满了一种低沉抑郁的情调,能更好的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和独处之悲。(2分)
(2)这首词的下片是如何抒情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
答:比喻,(1分)诗人以设问的方式,将连绵不绝的愁情形象地比喻为无际的秋水,体现了乡愁之深重。寓情于景(以景结情),(1分)结句中,诗人看到的是远处自由飞翔的白鸟,而自己的的归乡之路却被阻断,景物描写中流露出了不能回到亲人身边的深沉悲哀和无奈的感伤。(1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