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谣俗谚中的广告

 初心阅读室 2013-02-20

 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民谣俗谚,如今被视为重要的“口头文化遗产”。殊不知,民谣俗谚中还有许多广告元素,一些商业、服务业的宣传内容借民谣俗谚传播开来,成了不花分文的口头广告。

昔日,在北京有“鲜鱼口内砌砖楼,毡帽驰名是黑猴,门面招牌皆一样,不知谁是老猴头”这四句人们喜欢的“顺口溜”,作者不知何许人也,但为北京前门外鲜鱼口的“田老泉帽店”免费做了百余年的广告。由于传播很广,几乎妇孺皆知,老北京人在买毡帽一类用品时,会很自然地想起“田老泉帽店”的“黑猴帽”,其作用不亚于在媒体上做广告。

卖估衣(旧衣物)在旧社会是个大行业,那时人们生活困苦,不少人以买旧衣为主,故而估衣业曾异常“兴旺”。操此业者均为小本商人,没有闲钱去做广告宣传,幸好有了“四牌楼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底下卖估衣”的民谣为这个行业宣传,才使得估衣业“经久不衰”。民谣中的“四牌楼”,指的是东四牌楼(今称东四)。在几十年前,东四牌楼东西部之间有条有名的“估衣一条街”,卖估衣的摊子有几十个,春夏秋冬的旧衣在这里都可以买到。京城的贫苦人家每逢季节变化换置衣物时,纷纷前去购买。

至于“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脚踩内联升”的谚语则广告色彩更浓,为马聚源帽店、瑞蚨祥绸皮店、内联升鞋靴店及“四大恒”做了很好的宣传。“四大恒”是清代京城有名的四家大钱庄,每家的字号中都有一个恒字,如恒利、恒和、恒源、恒兴。这句谚语不但有广告元素,而且也是当时人们一种身份的象征,能买得起这些老字号商品的人及在恒字号钱庄有存银的人,均非等闲之辈。

民谣俗谚中蕴藏广告,与“竹枝词”中有广告一样,是中国广告史上的奇葩,很值得人们去研究。 □霜 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