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城京锦绣如梦?奈良城唐风依存?(上)

 五成 2013-02-20

                       平城京锦绣如梦 奈良城唐风依存 (上)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很少放自拍,但秋日衰草、古意荒凉的平城宫遗址感觉太好了,放个剪影吧!

    为了得到大帝国的承认和册封,在隋朝建立次年即公元
600年,圣德太子即派遣隋使恢复了中断100余年的中日邦交,一共派遣了四次。圣德太子病逝后多年,留居中国长达三十余年的遣隋使陆续学成归国并在革新政府得到重用。645年(唐太宗贞观19年)颁布《改新之诏》,第一次采用中国式年号大化,大化革新全面开始,日本由奴隶制进入封建制社会。公元663年(唐高宗龙朔三年),倭国两代天皇举全国之兵为帮助百济复国与唐朝、新罗联军在朝鲜半岛白村口大战,被联军击溃后百济灭亡。此战对日本影响巨大,以后日本文化艺术与政治律令等全面转向大唐。

大化革新期间改变之前天皇一代一迁都的传统,694年(武则天延载元年)在“大和三山”所包围的古大和国平原上模仿唐长安建设日本前所未有的大都城——藤原京。关于藤原京的平面布局,历来以仿长安为主要观点,但除了宫室前大道将京城对称分开的特征,宫城居于城中央的布局不得不使人联想到汉魏洛阳城,甚至有研究者联想到《周礼》。虽然有隋唐留学生的学习为蓝本,但毕竟作为日本建造的第一座都城,先天就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排水排污系统等(这个问题在平城京也没能很好的解决)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十几年后就弃用了。7103月(唐睿宗景云元年)迁都平城京。与短暂使用的藤原京相比,平城京才是日本古代真正意义上第一座大城市,并且作为首都70年,面积相当于唐长安的四分之一。藤原京搬迁至平城京,是几乎所有的建筑一砖一瓦都移动至新址重建,与中国战乱焚毁之后的重建截然不同,总感觉有点落架重修的感觉。后来平城京移建至长冈京又移建至平安京,都采取搬迁一空的方式重建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古建筑的材料都存在比建造时间更早的情况。这也是日本物质缺乏的原因吧,除了木头,岛国甚至连泥土和石头的取得都不易。

关野贞撰文提出日本历史上的平城京基本上是参考当时中国首都长安的规划来建造的,王维坤认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大明宫之后的唐长安城则是平城京模仿的惟一蓝本。在建设藤原京前,日本从唐太宗贞观4开始第一次派遣唐使一直到白村口战败,都备受轻视,留唐学生全面深入学习的机会实在有限,文化的输入主要来自百济的状况无大改变。真正的改变在于第7次遣唐使(武则天大足元年),可谓空前绝后备受礼遇,使臣粟田真人有机会进入了刚修建好的远远辉煌于太极殿的大明宫麟德殿,觐见女皇陛下。这位编篡大宝律令的日本高官肯定深受震撼,更会感到刚建成的藤原京的不足,归国后营造平城京时必定会对建成大明宫后的长安城模仿借鉴,平城京东侧伸出一块不规则的外京即是影响之一。这次遣唐使的另一大成绩,是中国皇帝同意日本国号改“”为“日本”。此后,日本天皇下诏改走礼仪,并命男女衣服皆依唐制留唐学生吉备真备还借用汉字偏旁或草体创造出日本的假名文字……平城京的日本,仿佛一座全新的盛唐都市——“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当时日本贵胄自豪以汉诗赞叹“花团锦绣满城香”,盛唐的光辉闪耀千年。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藤原京平面及复原图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平城京平面图及主要宫寺分布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上图为平城宫大极殿复原模型,下图为平城迁都1300年祭上的唐服复原

平城京搬迁并定都于平安京后,除了那些规模与势力宏大并且拒绝搬走的寺庙外,其他地方都迅速沦为荒野,这也包括平城宫。平城京正大门为罗城门,进去后就是宽阔笔直地朱雀大道,而四公里长的朱雀大道北端就是宫城入口的朱雀门。朱雀大道两侧对立着东西市、大安寺、药师寺、唐招提寺等。上世纪中期对平城宫做了详细的考古挖掘,证明大内里竟然存在两个大极殿和朝堂院,对于这一点我比较赞同一些史学家的观点:这正证明了平城京对唐长安的模仿,而大内里的第一次大极殿和第二次大极殿是分别对太极宫太极殿和大明宫含元殿的模仿,将庄严仪式和日常政务处所分开。从宇治回到奈良,虽然打车紧赶时间,到平城宫迹的时候也已是日暮西山,荒草遍野的平城宫遗址尤显悲凉。在这里怀古不仅仅是对正处于中国盛唐时期的平城京的,更可以直接追忆大唐的繁华与落寂:与其将大明宫以现代手法开发成现代景点,还是不如平城宫只把朱雀门和大极殿恢复作为坐标而保留大面积荒野,这样才更给怀古者大大的想象空间。宫城荒野,念天地之悠悠!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平城宫遗构展示馆前的平城宫遗址平面图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从奈良去往京都的列车上拍到的复原后的朱雀门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步行在平城宫遗址上看到的衰草丛后的朱雀门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列车上看到的原野空旷与芦花遍地的平城宫遗迹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近看复原后的第一次大极殿与前面仍是荒地的朝堂院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日暮西山悲荒野,可怜工业满宫城。秋阳衰草、寒风遗迹,不见古人不见来者!



 

    平城京中的寺院,既有从飞鸟迁来的,也有新建造的。从飞鸟迁来的有药师寺、法兴寺(飞鸟寺)、大安寺兴福寺等。与此同时新建寺院有745年修建的东大寺747年建造的新药师寺759年建成的唐招提寺767年建的西大寺和西隆寺等等。除了佛寺,本土神道教继续发展,春日大社在奈良时代末期创建。在这些建筑当中,比较可靠的留存至今且比较著名的几处是:药师寺东塔、东大寺正仓院与法华堂(三月堂)及转害门、唐招提寺金堂和讲堂、法隆寺梦殿与传法堂、新药师寺正殿、荣山寺八角堂等。基于当时日本国力,严谨仿唐的大型建筑基本限于宫廷与佛寺,所以在还保存当时二十余座奈良原构的今天的奈良城,仍能感受浓浓的盛唐气息!在时代及文化关系上,与日本奈良时代相对应的是中国的初唐及盛唐时期。而相比之下,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还不及日本:我们的研究基本上还未达到对特定寺院的整体作具体的研究这一步,而是停留在单体建筑的分析上 ;单体建筑的研究亦不够,存世数量亦太少,在类型上全是佛殿,缺乏资料是难以深入全面进行研究的最重要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奈良时代的建筑遗址、遗构及其研究,则显得别具意义和价值。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今日奈良遗留了平城京相当于盛唐期的木建筑十多处,使奈良唐风犹存

奈良众大寺中,最辉煌宏大的莫过于大华严寺,又称金光明四大天王寺,即俗称的东大寺。东大寺金堂不但是现存世界上体量最大的木建筑,而且是保存奈良时期古建筑最多的寺院。历史上的规模空前,即使今日的寺域依然广大惊人。天平年间,敬仰则天皇帝的天皇和皇后听说女皇在洛阳建造卢舍那大佛非常羡慕,发愿也建造一个。东大寺完全是参照唐朝最高级的寺院规制兴建的,有研究者认为是大唐的大云寺,但如今在中国已找不到同类型及同规模的建筑群了。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东大寺平面及古今建筑分布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上图为傅熹年对北京古悯忠寺(今法源寺)的复原,明显受到了东大寺布局影响。下

                           图为东大寺初始大佛殿伽蓝与东西塔模型。

平城京的日本依然国小民稀,747年(唐玄宗天宝6)开始铸造的大佛铜像用了5年方成,现存卢舍那铜佛比当初小了很多还有15米高,仅比龙门石窟奉先寺石雕大佛矮2米;其后修筑大佛殿又用了7年于758年建成,当时面阔86米,大于大明宫含元殿的76米。而神都洛阳曾日役万夫修造当时最宏大的建筑明堂,一年便成,对比之下可知当日日本修建大佛伽蓝的艰辛。之后大佛寺建设配套建筑,起工到伽蓝全部完成花费了几近40

1180年,东大寺在战乱中被毁大半,大佛损坏;1183年,重建工程由南宋工匠陈和卿主持完工;1567年,在战乱中大佛殿再次被烧毁,大佛毁坏;1709年,大佛殿再次重建完工,但规模缩小为最初的三分之二。其后大佛殿虽历经大修,规模趋小。虽然现在大佛殿不再是当初的盛唐样貌了,但现存面阔57.5米、进深50.5米、高52米的体量仍是世界之最,立在跟前很像是站在世博会中国馆的感觉,十分震撼。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站在东大寺大殿前感觉极为震撼,其体量感很像世博中国馆的气势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左上图为大殿11开间初始建筑复原图,左下图为NHK《大像开眼》中对大佛

                    伽蓝建成开光盛况的再现;右两图为现存大殿立面与实景图。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大殿内的铜佛同样震撼,已经比首次铸造小很多的现存15米高度仅比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大佛矮2米而已!

关于大佛殿的资料可谓丰富,但今日大殿之上颇为引人注目的所谓唐破风则是着墨较少的。此处需要强调一个概念,即日本是把早期隋唐所引进的文化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基础一律称之为和风,称之为“唐X”的都是宋及以后晚期所陆续引入的,概日本人已习惯于称中国为唐,当然除了元清的鞑虏政权。所以在日本称“唐”的往往不是指唐朝。我比较赞同破风其实就是博风的讹误,因为博风板是山面上极为重要和惹眼的构建,而山面的复杂运用正是宋时建筑的特色。宋式山面引入日本后更是与其早期神社造的观念一致,以后便在寺庙宫殿上尤其是在神社建筑上运用并不断发展演变。至于中国,虽然此种做法华丽活泼,但却限制了正面的采光和通风,作为宗教建筑有些时候也会显得不太庄重,在宋代以后便没有大量的继承发展。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宋代刘松年《蓬壶仙侣图》与元代赵雍之《夜宴图》中建筑正檐上即有类似日本建筑的“破风”

东大寺以大佛殿伽蓝为中心,在中门与南大门之间有东、西七重塔,据记载木塔有百米高,比今日现存的应县木塔还要高大;虽然记载往往有夸大,但以今日现存的大佛殿的体量来说,配上此等体量毫不为过。北有讲堂、三面僧房、食堂,西有戒坛院,西北是正仓院、转害门;东侧有二月堂、三月堂 (法华堂亦称羂索院)、四月堂(开山堂)等。确实是世上难得一见的,建筑宏大寺域宽广的古建筑群。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一直对这幅日本人绘制的几座宝塔等比例对照图不太相信,因为第一座东大寺

             七重塔与应县木塔的出檐比起来大的很不合理,但后来实地看到了

                  京都东寺五重塔和东大寺大殿巨构,又有些相信了

三月堂,或称法华堂、羂索院,建于东大寺前身金钟寺时期,初建于天平十八年(746年,唐玄宗天宝5),是东大寺中最古的建筑,也是华严宗的根本道场。三月堂建筑独特,外观看不出梁架结构,看正面是歇山顶,看背面是庑殿顶,看侧面是两者结合,看结构图则似是两座四阿顶建筑中间搭建了一个房顶而成——查阅资料可知前半部分建筑是镰仓时代附加;在山坡上利用干栏立柱找平地基再进行建筑的方式在同时期建造中也十分罕见。总之,建筑皇家大佛殿伽蓝之前的这组东山坡建筑体现了更早的大陆建筑影响,精巧自由,更加民间。殿内十六尊漆像为世间绝品,也是奈良时期最珍贵的成组雕塑,将其与敦煌莫高窟中唐代塑像对比,尤其感觉其时两国文化交融之深。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歇山向前的建筑形式在日本晚期很多,但放在这座所谓唐代建筑的正面一开始有点看不懂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转到三月堂后面才豁然开朗,这个立面更接近历史原貌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三月堂西侧面,半个歇山半个庑殿顶的结合,奇特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对比各个立面,再看断面就明白了,原来开始的法华堂已经被后世改造包裹了起来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三月堂内阵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三月堂造像

东大寺有一座建筑在世界上甚至比东大寺本身要有名的多,那就是正仓院。正仓院是东大寺藏宝库房,建于公元751唐玄宗天宝10),为干栏式巨木构造,以完好储存盛唐及丝路文物上千年而闻名,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宝库;这种称为校仓造的高床式巨木建筑与我国古代干栏式建筑不同,应是属于岛国独创的掘立柱建筑加上大陆传来的石柱础改造而成的形式,战乱频仍的中国很难理解易腐易烂的丝绸纸绢如何能在一所具有防湿防潮功能的木房子里保存一千多年。现在的正仓院已于明治年间的毁佛灭释运动中划归皇家宫内厅管理,不再属于东大寺。(关于正仓院藏品的著述众多,圈友中乐浪公博文涉及较多)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大修中的正仓院工程已经持续多年,计划2014年完成。这次为了赏关西红枫,错

          过了奈良博物馆的正仓院展和揭瓦后的正仓院建筑特展,比较遗憾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左上图为大修前的正仓院建筑,左下图为结构的正仓院模型;右上图为正仓院内部,右

          下图为敦煌壁画中的唐代干栏,这个壁画建筑与京都清水寺舞台很有可比性!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正仓院中的盛唐瑰宝总令人百看不厌,仅是画册已是满面大唐气息

 转害门则是寺院大佛殿伽蓝初创时期的大门之一,采用三间一户八脚门形式,雄伟庄严;建筑结构比较规矩,用材较大,尤其是按照树木生长的朝向安排用材的方式一直影响到今天日本木匠。历史上几次战乱和灾火使正殿屡建屡废,寺院西北角正对平城京东门的转害门一直逃过劫难,和正仓一起是比较可信的保持旧时面貌的东大寺建筑,弥足珍贵。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转害门正面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转害门按照树木生长的朝向安排木材分布,是日本古建筑遵循自然法则的

                  最古写照,也是现在日本大木匠必须遵循的法则

其他还有很多不是平城京时期原构,但也是始于初创时期的弥足珍贵的珍宝建筑,比如建筑宏大举行修二会的二月堂、鉴真东渡后首次传戒的戒坛院、护佑东大寺的八幡宫神社等。另外,处于若草山下东大寺区域的自然风景也是十分美好,到处穿行的鹿群更显古寺氛围。

若想体会盛唐大寺院的宏伟格局,东大寺就不得不去!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山坡上的二月堂气势非凡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山堂(四月堂)处于三月堂西侧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护佑大东寺的八幡宫神社,把神道教的神请来保护佛教与中国道教神做佛祖护法发端一致,本土与外来宗教融合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八幡宫神社向南便是参天古木构成的森林,一直通向春日神社,原始森林遍布的神山是神道教圣地的特征。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自由自在的鹿群,这次关西最失败的就是把新买的相机调在手动挡练手,再加上天气不好,照片质量还不如手机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大佛池前的古银杏与小鹿

 

在引进先进国家的各种文化的同时,日本人并没有把自己的传统一概革除,最突出的便是神道教——他们既然能唐宋文化如此固守,对自己的文化也一定会珍惜。神道教多神崇拜,颇似中国固有的道教,二者对两国人方方面面潜移默化的影响也类似。日本的建筑史便是从神社建筑的神明造开始的,最早最神圣的伊势神宫和出云大社作为日本远古掘立柱建筑的代表为了保存下去定下了式年迁宫的规矩,但他们绝不会为了省事加上大陆传来的柱础;这些建筑建造时国家经济还很薄弱,但在国家发展强大后也从未想过改变神社面貌予以扩大规模。

迁都平城的奈良后期,掌权者藤原家族于和铜二年(710年)建造春日神社,4个社殿组成的本殿是请来的家族守护神作为对平城京的守护。不过舶来的唐文化也对当时神社建造起到了较深影响,佛教元素在春日大社有很多表现,一如佛教传入中土后对道教的影响。现存四座神殿在平安前期进行了大规模建设,并成为当时神社信仰的中心,同时开始并延续至今的式年迁宫将其面貌保存至今。

神社建好后,从公元9世纪起政府禁止采伐树木,作为神社神山的春日山原始林得以完整保存至今。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春日山下的春日大社境内古木参天,原始森林更是同时与神社一起纳入世界文化遗产;与佛教环境

  的明媚不同,神道教的原始崇拜总是营造神秘的阴气,这让我想起北岳恒山傍晚在道观里的不寒而栗。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春日山森林的小鹿也像沾了仙气,不像东大寺的鹿群那样粘人,恢复了自然精灵本色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春日大社内神门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真正的神殿秘不示人,隐藏于后。神社一般供奉与神有关的神物作为神体,也有供奉牌位的,这点与中国

 道教不同。明治时期毁佛灭释并且将神道教列为国教后,被佛教压制一千多年的本土宗教终于成为日本人

             日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直至今天,但神社已经摆脱不了佛教因素的影响。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日本本土建筑从未消失,而是以神道教为载体将远古最高等建筑完整保存下来。古代遗存或式年迁宫保存下来的神社本殿多以桧树皮为顶,最早的都是没有柱础的掘立柱式,在中国等级较低的悬山顶却是日本神圣建筑的最高等级。
平城京锦绣如梦 <wbr>奈良城唐风依存 <wbr>(上)

      神社内的神灯展示,每年3月13日的春日祭时,满山数千石灯同时点燃,是一千多年来奈良的胜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