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胥门和新胥门--银胥门旧事之一

 苏迷 2013-02-20

我楚狂人

现在苏州一年一度的旅游节都在胥门举办,灯船巡游,热闹非凡。这个古城门就是老胥门,它与再往南的盘门一起,是苏州仅存的两座老城门。至于金门则是民国年间新开的城门,最多只能算是“类古董”。

老胥门门洞作东西向,这是春秋吴国建造都城时所辟的古门之一,以遥对姑胥山(即姑苏山)而得名。《苏州府志》云:“胥门,西门也,在阊门南,一曰姑胥门。”现存城门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重建,明清屡经重修。

苏州古城门皆水陆并列,惟胥门正对胥江,为防太湖洪水进城,宋元以后就无水门。陆门原有元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增建的瓮城,民国时期拆去。现存门洞由三道砖砌拱券组成,第二道与第一、三道垂直相交砌筑,结构与盘门陆门内门相同。拱门高4.65米,宽3.3米,纵深11.45米。东向(城内)尚存横额,“胥门”二字已毁。门洞左、右残存垣长约65米,残高7.2米,砖石尚较完整。西向(城外)砖石保存甚少。

老胥门斜对胥江口,这里是旧苏州的水路要冲。京杭大运河苏州段还没有开通澹台湖航道之前,航道从阳关觅渡桥折入苏州宽阔的护城河南段向西,过盘门穿吴门桥到城角折入护城河西段,北行到胥门再折入胥江向西,到横塘古驿站再折向北,直达枫桥镇。千百年来,京杭大运河就是这样借苏州护城河通过的。

在面对老胥门的胥江口原有三孔大石拱桥一座,名唤大日晖桥,极宏丽。但是此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拆除了,原因是这里水深流急,行船极危险,多有船翻人亡的事情发生。故拆除石桥,拓宽河口。

由于老胥门面对胥江河口,是个三叉港,自不能正对城门建桥,所以万年桥在老胥门外偏北的地方。

但是,我们儿时反而是看不见老胥门的。因为民国后期开始,老胥门不在要道口,逐渐冷落,被杂乱搭建的民居淹没。这里城外的接官厅和百花洲是早期苏北移民的集聚地之一,移民们有着强大的落地生根的生命力,他们燕子衔泥一般建起来的房屋生生把老胥门淹没了,直至近年整治环境才重建天日。但是,也正是这些杂乱民居的保护,老胥门才得以幸存。

我们儿时说的胥门是新胥门,正对万年桥,1940年为便于交通新辟的城门。这是比金门稍晚开辟的新城门。

新胥门是两门并列的样式,配以改建成水泥平桥的万年桥,新辟的马路“新马路”,成为城西出城的主要车道。这样的设施不但可通马车,还可以通汽车。这也是当时交通的重要举措。

新胥门毁于1958年的“大跃进”时期,现在连资料也很难找了。新胥门前后仅存在了18年,其撤除过程是我们亲见的。我曾经看到过民国年间改建的平门的照片,粗看起来与新胥门的样子很像。

再过些年,也许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新胥门就要被人们遗忘了。

老胥门和新胥门

老胥门和新胥门

老胥门和新胥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